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读方方武汉日记有感

读方方武汉日记有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4:52:26

读方方武汉日记有感

最近针对方方日记的围剿日益加剧,有网友给我发来方方三大硬伤,或者说是三大罪状。

方方日记结束了,时间会给一个公正的评价。就朋友们所说的三大罪状,帽子够大,我先纠正一个错别字,是“恕”不是“怒”。中国人更强调忠恕之道,而不是怒气冲天。有话好好说,我不妨再啰嗦几句。

第一,日记应该记载亲眼看见的东西、亲自做过的事。

在封城的日子里,方方拿起笔写每天的见闻。那时候鬼才知道方方写的是什么。每日都记一点,这就成了“日记”。因为是方方写的日记,这就成了“方方日记”,所以这个日记与我们寻常日记是不一样的。

寻常日记是我们亲眼看见、亲自参与的事件,但方方隔离在家,她记录的只能是一个封城老人家的见闻,这些见闻汇集起来,也能让我们窥见武汉当时的一些情况。

有人说方方不该写,最起码去做一个志愿者,才有资格写。你让一个65岁退休有病的老太太去做志愿者,这不是添乱是什么?方方本来就是一介书生,书生最大本领就是写写字,凭什么不让她写呢?

特殊时期,这个日记的缺点就是只能听朋友说。好在著名作家朋友圈够强大,三教九流的人都有,而且都不是泛泛而交,这正是方方日记的源头活水。如果仅仅是一个作家到处乱跑,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不定记录的东西反而有限,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

现在普遍拿来攻击方方的是殡仪馆的手机照片,认为是方方编造。方方日记里确实写道,殡仪馆里的有很多无主人的手机。但她说得很清楚,是听医生朋友所说,并非她亲眼所见,况且她编造这个谎言没有任何价值。

当时防治疫情传染,病患家人不允许见面,病人死了直接拉到殡仪馆火化,全国各地还有大量殡仪馆人员去援助,可见当时武汉的惨烈。手机的锂电池不能燃烧,只能拿出来,大量手机被丢弃不是没有可能的。二湘公众号不插图片,所以方方日记中也没出现殡仪馆手机图片,某些人把一张到处流传的手机图片安放在方方头上指责她并不公平。

更重要的是,疫情初期谣言满天飞,到今天哪些是谣言,哪些是真相仍不可分辨,谁对初期疫情承担责任迄今还在互相推诿,你让一个隔离在家的老太太对自己写的每一句话负责考证,这也太过分了吧。

方方有写日记的权利,也有写日记的自由,把方方日记当成信史或者当成狗屁,那是读者自己的选择和认定,本质上与方方无关。方方日记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很正常。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李医生也告诫我们说,一个正常的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连环球胡锡进都主张“把‘方方日记现象也纳入进来,让它成为这个时代旋律的一个音符”,其他人还是洗洗睡吧。

第二,自己攻击特权但自身又享受特权。

方方让辅警小肖送自己侄女去机场,这被看成方方日记最大的硬伤,也是被对方狠狠抓住的把柄,并借此宣传方方反特权只是反别人特权但自己却享受特权。老百姓对特权的仇恨无以复加,对两面人的鄙视也是无以复加,这个世界上任何人只要和特权和两面人挂上钩,无不身败名裂,灰飞烟灭,所以某些人这一招确实很厉害。

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前提如果错了,一切都不存在。

首先,方方的侄女是新加坡国籍,并非中国公民。她之所以能前往新加坡,是因为新加坡政府和我国政府商定1月31号晚新加坡包机撤侨,并非借助方方特权才有机会在封城之下前往新加坡。

其次,方方让辅警小肖帮忙送她侄女不是利用特权,而是朋友的帮助。一个文联退休的老太太有啥权势?她能给一个辅警什么实在的好处?无非是一个作家,有点名气,还有一些读者朋友而已。方方让肖警官帮助,既不是下命令,也不是用公共权力做交换,就是纯粹的私人帮忙。方方之所以详细记述这件事,也就是对肖警官表示感谢,有谁享受特权之后还昭告天下生怕别人不知道的?

再次,姑妈对侄女的爱是人之常情。侄女的父亲年岁大了开不了车,武汉也打不到车。在这种情况下,方方作为姑妈,为侄女想办法是不是人之常情?换位思考,如果是你的侄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你愿不愿帮自己侄女想想办法?如果方方不给侄女想办法,她在我心里反而大打折扣,我会断定她对苍生的关爱是假的,因为她连自己的侄女都不关爱。

但另外一个问题来了,方方朋友很多,她为何请肖警官帮忙。我猜想,这里方方或许有点考量,可能觉得肖警官更懂得如何协调通行,这可能就是某些人认为的特权吧。

但一个辅警的特权能有多大呢?况且肖警官开的是私家车,方方侄女又是两国政府商定的撤侨人员,需要当晚紧急辙离,并不违反封城规定,辅警身份只是使路途更顺利而已。这就是一大帮人@各个部门要追查和严惩肖警官,但人家至今还在岗位上努力工作不受影响的原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欲加之罪毕竟是加的罪、假的罪,所以无法给人治罪。

第三,选择抹黑和负能量,只为增加阅读量和人气。

方方日记何以如此风行,这个原因连方方自己也莫名惊诧。在我看来,方方日记絮絮叨叨,写的是身边人周边事,后期通过记者、医生朋友和志愿者写疫情进展和病患救治情况,表达的基本都是个体感受,但这些个体感受因为契合了疫情中的大众感受,孤立的个人经验因此变成普遍的共同经验。让很多封闭的个体认出了同类,获得了心理上的归属感。

在封城的枯寂之中,他们恍然发现,自己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自己的痛苦和挣扎是共通的,是可以被分担和理解的。因为能够被分担和理解,似乎也能被共同承担,在这种转移中自身的痛苦和焦虑似乎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稀释和缓解。这也许是大家追读方方日记的原因。

结果就是方方被期待被追捧被塑造,但这不是方方的追求,起码不是她最初的追求,这只是意外的奖赏。毕竟在当时情况下,千钧一发,生死未卜,一个65岁生死未卜的老人还在乎什么名利吗?老实说,和方方相比,我还不算太老,但在疫情到来的初期,我已然万念俱灰,觉得能安全活下来就谢天谢地了。

说什么抹黑和负能量,闭上眼睛就看不到人间惨剧了?掩耳盗铃铃就不响了?真实的东西怎么就抹黑了?批评并非总是负能量,一味歌功颂德才是绝对的负能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喜鹊对树木的作用我们看不到,啄木鸟的价值倒是有目共睹。

有人说,疫情期间最重要的是凝聚人心,鼓足士气,气可鼓不可泄,方方老是说问题,让武汉甚至全国人民泄气了,这话乍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其实,方方常常在给大众鼓气和希望,否则不可能出现数千万人不睡觉等着看日记的盛况。谁说方方不会赞美?她对医护人员的赞美不遗余力,一直到今天她还在为牺牲的医生讨一个公道,她只是不习惯赞美权贵。

但方方确实显得不知足,常常解决了一个问题,她又提出新问题,她的问题实在有点多。不过扪心自问,方方哪一个问题不是民众想要解决的问题?她哪一次不是在为民众鼓与呼?我敢说,方方可能有不少敌人,但未必有多少私敌。

前两天德国默克尔罕见发表电视讲话,在疫情期间,她不但不鼓士气,居然危言耸听:60%至70%的德国人将感染致命的新冠病毒。这老太太真疯了,不但告诫有一大半人感染,还着重强调“致命的”。直接把德国人吓得屁滚尿流,但德国人没有一个人责骂她。把歌功颂德留给后人,当下我们最需要的还是批评,凡事往坏处想。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六神说,想要看岁月静好的人,不要看方方日记,一个作家不可能给我们摇篮曲。

当年我们文坛也曾出现过“歌德和缺德”之争,最后上层一锤定音。我们文化方针向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处处春!

推荐信息

  • 方方日记登上外媒头版,我们啥时候能有“美国日记”?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29

    方方日记登上外媒头版,我们啥时候能有“美国日记”?最近美国的一则“硬核医闹”的新闻,看得网友们是满头问号。3月31日,美国洛杉矶有个火车司机,竟然驾驶火车冲出轨道,企图撞向美军停在洛杉矶的医疗船。结果,未遂,被逮住了。这个火车司机这么爱硬闯,我们就叫他

  • 方方日记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29

    方方日记读后感文/冯黎明(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疫情期间,自方方日记第一次发出,我几乎没有落下一篇。多少年没有这样细读中国当代文学家的作品了,或许是闭锁在家有大把时间的缘故吧,但是无论如何,能够每天等待着日记的发出,此种心态肯定不仅仅只是“闲的没事”能够解释的。千万

  • 读《方方日记》心得体会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29

    读《方方日记》心得体会谈谈和《方方日记》有关的问题。●●●很多热心读者给我留言,让我谈谈《方方日记》。随着年岁增长,面对热点问题,我更倾向于选择等一等:情绪更容易点燃,但理性更有助建设。在正式谈这个问题之前,我要先说两点:第一,《方方日记》开始连载后,我读过一些,不是全部,特别是疫情最焦灼时期,她写

  • 方方日记的价值与遗憾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29

    方方日记的价值与遗憾陈玉明有很多朋友跟我谈起过最近爆红的方方日记,不少人问我的看法,还有人建议我写写。我一直不想写,因为争议太大。我的朋友圈里,赞方方日记的,和骂方方日记的,几乎各占一半,而且往往态度都很激烈;大抵是自由派的朋友赞,反自由派(这里本来想用“保守派”,但考虑到&

  • 方方日记:她笔下的一滴墨水,落到我们头上就是一片大海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29

    方方日记:她笔下的一滴墨水,落到我们头上就是一片大海作者:桌子先生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我猜,你一定听过那一句话: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对,它就是湖北省前作协主席方方写的。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好,写出来悲天悯人的情怀。曾经一度,我也和你们一样,很喜欢看方方的日记

  • 《方方日记》引起的社会撕裂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29

    《方方日记》引起的社会撕裂作者|刘胜军01昨晚在老友群里,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们为方方日记吵翻了天,一个个面红耳赤、恶语相向,只可惜微信里没法拳打脚踢。似乎全社会也被方方日记空前撕裂了。其实,不是日记撕裂社会,而是本来就存在的社会撕裂被日记的一束亮光照射得清清楚楚而已。看到一个很精辟的评论摘录如下:对于

  • 方方日记是小问题,方方背后的土壤才是大问题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0

    方方日记是小问题,方方背后的土壤才是大问题原创赵皓阳最近一个月以来,几乎每天都有粉丝私信我,让我说一说方方日记的问题。之前我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这是她个人的事情她自己想写,有的人愿意看就支持她,有的人不愿意看就批评她。批评她的人比支持她的人多,就说明大多数人民做出了选择。人民群众已经讨论的很透彻

  • 《爱在山野》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0

    《爱在山野》读后感我读了《爱在山野》这本书。刚开始读感觉枯燥无味,就是一本描写动物的书,没什么意思!但后来渐渐地被书的内容所吸引,读着读着就仿佛走进深山,跋涉于山谷,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了。作者从一只受伤的黑麂开始,跟踪寻访黑麂种群。在寻访过程中经历了猪蛇大战、相思鸟迁徙、人和野猪之战,每一件事都惊心

  • 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读后感与老师点评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0

    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读后感与老师点评此次阅读的作品是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读着东野圭吾的小说,就会有奇妙的吸引。虽然因为是用中文写的,所以读起来有很多困难,但是不是随笔或生硬的内容,而是有趣的小说,读起来很有意思。1.作家-东野圭吾小时候的东野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考虑去尝试和体验。比如看了本有

  • 俄罗斯小说《青春》读后感及老师点评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0

    俄罗斯小说《青春》读后感及老师点评青春。2018年六月。北京的夏天。好热。“我失掉了我生命的目标。”“这是怎么会发生的?你说说吧。你可以相信我。”这个世界好奇怪。来中国之前,我没想到,和我最亲密的人,我志同道合的人,那些与我看世界一样的人,也会是离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