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读后感800字
真假难辨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
伟大的毛主席曾经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但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今天我读了《西游记》中第14章《三打白骨精》,它使我受益非浅。 《三打白骨精》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来到一座叫白虎领的险峻山峰前,师徒四人又累又饿,可是附近没有一户人家。孙悟空一个跟斗腾云驾雾去了远方摘桃子。可是悟空腾起的祥云惊动了山中的妖精-白骨精。她认出了唐僧,想吃他的肉。不过看到唐僧身边有两个徒弟保护。他怕敌不过他们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子,手里提着香米饭和白馒头向唐僧走来。对唐僧说:“师傅旅途劳累,你看这方山野岭的也没什么东西可吃的这些东西都是我特意给你们做的斋饭,师傅,趁热吃了吧”八戒一听有好吃的只急忙抢上去,唐僧一件,马上叫道:“八戒,不要吃别人的东西,还是等悟空回来吃桃子吧!”可是,八戒已经饿的不行了。刚要吃的时候,悟空突然回来,孙悟空可是火眼金睛啊,一眼就看出这个女子是个妖精,不由分说举起金箍棒,一棒就把这个妖精打死了,唐僧想拦都来不及。孙悟空跟唐僧解释说:“师父,她是个妖精,俺老孙下手慢了,给她用那个解尸法真身变成一股黑烟飞走了。”唐僧半信半疑没有怎么责怪悟空。
白骨精没有得手,又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栋着拐杖一边哭一边走了过来。孙悟空一眼就认出这老婆婆就是刚才的妖精变化的,举起金箍棒,大叫一声:“妖怪,吃俺老孙一棒”。一棒下去,又把这老婆婆打死了。这下唐僧可生气了“你这不听管教的泼猴,谁让你把这老人家给打死的,你这样乱杀无辜,我绝不饶你。”不由分说念起了紧箍咒,还要把孙悟空赶走,孙悟空一再强调那是个妖精。八戒和沙僧也说,大师兄,一双金睛火眼绝不会看错,师傅您就相信大师兄再饶大师兄这一次吧!唐僧无奈只好妥协,但要悟空保证绝不再犯。
可是白骨精哪里能放过唐僧呢?这次她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公公,装出一副要找妻子和女儿的样子。悟空又认出了是妖精变化的,举起金箍棒就打,唐僧一见立刻念起紧箍咒,不让悟空行凶,孙悟空疼的死去活来,抱着头在地上打滚,眼看妖精正一步步的接近唐僧,孙悟空心想师父肉眼凡胎哪里分辨的出真假,如果不杀死这个妖精,师傅定要给他抓去。于是强隐着剧烈的疼痛跳起来,举起金箍棒,一棒把这个妖精打死了,只见地上露出了一副白骨。
唐僧遇见孙悟空杀死了老公公。怒的全身发抖,闭上眼睛不断地念紧箍咒,一旁的八戒也在说:“大师兄也真是的,好端端的把人家一家三口打死了,还把人家变成了一副白骨。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唐僧足足念了四十九遍紧箍咒停了下来对孙悟空说:“你我师徒缘分已尽,你走吧,有八戒和沙僧足矣!以后你再也不是我徒弟了,你走吧!不要再回来!八戒我们走”孙悟空一听,眼泪吧吧吧流了下来,知道唐僧是铁了心要赶他走,没有挽回的余地,便一个跟斗去了东海。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我觉得如果唐僧相信孙悟空,也不会闹出那么多事来,毕竟孙悟空是观音菩萨向他推荐的,有大本事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己所见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以假乱真,只是我们没有能力分辨出来。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300字
【第1篇】
这几天我看了《西游记》这本书,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说唐僧师徒三人在去西天取经的途中,遇到了狡猾的白骨精。白骨精想吃唐僧的肉变得长生不老,因此变成了一个小姑娘,要去吃唐僧的肉,确被孙悟空看了出来,一棒打跑了白骨精。然后白骨精又变成了一位老奶奶,确又被孙悟空打跑了。但是唐僧要把孙悟空赶走,在沙和尚的请求下没有把孙悟空赶走但是白骨精还没有善罢甘休,又变成了一位老爷爷,这时孙悟空一棒把白骨精打死了。但是唐僧却把孙悟空赶走了。
孙悟空走后,他们又遇到了妖怪,沙和尚和猪八戒打不过妖怪,就把孙我空叫来打败了妖怪。所以他们师徒四人又一起去西天取经了。
【第2篇】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西游记》,我一拿到就热血沸腾,聚精会神地读起来,其中,《三打白骨精》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懂得许多道理。
西游记里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火眼金睛的孙悟空,默默无闻的唐三藏,还有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忠心耿耿的沙僧。一次,孙悟空遇到了白骨精,幸亏他火眼金睛,一下就把妖怪给降服了,但是唐僧却不明白,还骂了孙悟空。
我们应该像孙悟空学习,善于分辨真假善恶,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社会里,到处充满阳光雨露,但也有一些事令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他们出现在哪里呢?没错!它,就在我们的周围。在一些公共场合,总有一些坏人出现;一人独自在家时,陌生人突然按下门铃;在放学时候的路上,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坏人坏事,四下无人,这可怎么办……我们要学习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不被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才能撕破一切伪装的画皮,才能保护好自己。
我们不能学唐僧那样,当我看到唐僧因为“分不清善恶,对妖怪讲慈悲,错把孙悟空打死的白骨精当成人,并将孙悟空赶出师门,结果被妖怪捉到洞里”时,幸亏孙悟空对师傅忠心耿耿,及时赶到,才救出了唐僧,保住了他的性命。
读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我想,如果我能像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的话,我要用我的法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三打白骨精》观后感600字
你以为,你眼里的对与错,就是别人的错与对。
你火眼金睛看的是真相,唐僧看的是心相。
儿时,看一部《西游记》,到现在满满的都是 回忆。
短暂紧凑的剧情前奏,便引出唐僧救出被压500年的齐天大胜,跑龙套的白虎,随后是小白龙,八戒,沙僧纷纷登场,师徒四人最佳组合完成。
记得小时候看西游记,看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被唐僧赶走,悟空拜别唐僧,变化多个分身跪拜的时候,就留下过不争气的眼泪,为悟空愤愤不平,觉得他好可怜,做了那么多还被误解。电影版的这个桥段仍然让人难以释怀,但现在已然能理解许多。
正如影片上唐僧对悟空所说的:我们都相信自己眼里的对与错,就是别人的错与 对。 观音菩萨在劝悟空回去的时候,说道:你火眼金睛看的是真相,而唐僧看的是心相。这才是唐僧赶走悟空的真实原因吧。
小时候特别不理解,骂唐僧眼瞎了,大圣都是为了你好,如今已长大,再看,能体会到上面两句话的含义。
我们眼里所看到的,都以为是真相,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悟空看到的是白骨精,唐长老看到的是一位老婆婆,从他们各自的角度,都没错,所以才有了分歧。生活和工作中,这种现象很常见,会议上的争吵,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都有争吵的理由,换位思考并不那么容易。既使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也很难跨越自己心中那个根深蒂固的自我。 影片结尾响起了西游记那熟悉的音乐,离场时我差点要眼泪纵横了。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表面上看到的是重要的妖精打三遍,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满满的为人处事之哲理。当你对一个人怒火中烧的时候,想想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你看到的想到的真的是真相吗?
《三打白骨精》观后感300字
观看了《三打白骨精》后我有一些深深的感触,我想对大家说“白骨精”到处都是。
这篇故事是说唐僧四人在西天的路上遇到了白骨精。白骨精先变成美女来诱惑唐僧,但被孙悟空识破打跑了,后又变成一位老婆婆来找女儿,但又被悟空打跑,第三次又变成一位老爷爷来骗唐僧,但最后还是被孙悟空打死,成为一堆白骨现了原形。
观看了这篇后,我想在社会中有很多像“白骨精”一样的千变万化的妖怪,她们时不时地出来诈骗我们,而社会中有很多像“唐僧”一样生性纯良的人老是被骗上当。记得有一次看新闻,一位老人接到诈骗电话到银行提钱,银行的工作人员对他多次劝导,都赶出门外了,老人还埋怨工作人员阻碍他发财。
这是生活中的“白骨精”,它有可能是一个电话,有可能是一个路人,有可能是身边熟悉的人。虽然他们很难彻底消灭,但是我们可以多看书多看报认出他们,不上他们的当,让自己成为“孙悟空”拥有一双火眼晶晶。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500字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在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故事中,我最喜欢《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孙悟空去摘桃子,回来时,用火眼金睛发现白骨精变成了一位花容美貌的女子,给唐僧送斋饭,孙悟空连忙向白骨精打去,她用法术走了真身,变了个假尸。后来由又变成了老婆婆和老公公来骗唐僧,孙悟空三番五次地将他们打死,唐僧被他们耍得团团转,不分青红皂白就念紧箍咒,赶走了孙悟空。
我觉得唐僧的本意是好的,出家人不能行凶,平白无故打死好人,但是他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再加上猪八戒,好吃好色,在一旁搬弄是非。可后来,我就觉得唐僧有点偏激,毕竟孙悟空是保他西天取经,武艺高强的人,怎么这么容易就赶孙悟空走呢?白骨精她阴险狡猾,善于变化,利用唐僧的善良和迂腐,使唐僧师徒最终反目成仇。
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可见孙悟空是多么的警觉。在唐僧一再误会下,他仍然忠诚地对待师傅,宁可忍受紧箍咒的折磨也要降妖除魔,这是难得可贵的斗争精神。甚至在最后被唐僧赶走时对师傅的最后一拜可以看出孙悟空对师傅的情深意重。
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大家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和虚情假意所蒙骗。特别是现在的坏人很多,为了利益四处骗人,不择手段。他们是虚伪的,内心是阴暗的,常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用利益引诱你,挑拨你和朋友之间的友情,让你失去财产等。要记住:防人之心不可无。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三打白骨精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孙悟空三次打妖精,反而被当成连环杀人犯,最后被唐僧赶走了。
孙悟空是不是比窦娥还冤呐?
唐僧为什么步步有难,处处该灾?
是因为他善良还是好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等明白些人情世故之后,再看细节,就会发现他们都是活该。
NO ZUO NO DIE!
孙悟空尽心竭力保护唐僧,难道有错吗?
当然有错。
错误一:不尊重领导
孙悟空摘桃子回来,认出那女子是个妖精,举铁棒当头就打,被唐僧拦住。
唐僧不认得妖精很正常,孙悟空见唐僧不信,便说:
师父,我知道你的心思了。你看她长得好看,必然动了凡心了。
要是有这意思啊,叫八戒砍几棵树,沙僧找些草,我做木匠,就在这里做个窝棚,你跟她圆房办了好事,我们大家散了,岂不美哉?
又何必长途跋涉,取什么经啊!
唐僧羞得整个光头红到耳朵根。
你看看,这怎么跟领导说话呢?
这不是找抽吗?不对,这不是找咒吗?
错误二:不跟领导汇报
之前四个菩萨变成母女四人坐山招夫试探他们,最后猪八戒被狠狠地惩戒了一次。
那时候孙悟空明明是看出来了,知道这是菩萨们在搞测试,却不跟唐僧提醒一下。
好在猪八戒替唐僧顶了缸了,不然唐僧要犯了色戒,这经还怎么取?
你说唐僧能不怀恨在心吗?
明知道集团高层和大领导要来微服私访,却不告诉你,等着你出丑。
你说这种员工能重点培养吗?
但凡不是离了他不行,早就一脚把他踹开了。
观音院丢袈裟那次,也是猴子卖弄,结果袈裟差点没要回来。
人参果那次,你偷果子吃也就算了,你还把人参果树推倒,害得被人家抓住不放。
……
这种事情多了,唐僧觉得这猴子总是惹祸,不省心啊!
现在上来就打人,唐僧怎么劝也不听,走了半天路,连着杀了三个人了。
在荒郊野外杀了人也没人知道,要是在城里乱打起人来,那还怎么脱身,怎么取经?
孙悟空也想过,见到妖精打还是不打?
不打吧,妖精有机会就会把师父抓住,后面还得费力去救。
算了,直接打死了事,省的后面麻烦。
怕去救师父麻烦,但不跟领导沟通其实麻烦更大。
错误三:没跟同事搞好关系
孙悟空打的确实是妖精,但唐僧不知道啊。
这时候猪八戒的证词就很关键了,猪八戒说你打的是妖精,那就是妖精;
猪八戒要楞说你杀的是人,那你就成了连环杀人犯了。
猪八戒怎么说,取决于他们的关系怎么样。
事实上,他们那时候的关系很差,孙悟空总是欺负猪八戒。
猪八戒抱怨行李重,孙悟空说我只管师父,你们死活我不管。
猪八戒说能不能把行李分一点让马驮着,孙悟空说这是龙马,不驮。
然后撸起棒子一晃,把马吓惊了,害得猪八戒挑着担子气喘吁吁跟在后面追。
一路上猪八戒挑着担子,连抱怨都不敢抱怨了。
平时欺负猪八戒,人家没办法,可事实证明,猪也是会报复滴。
第一次打死白骨精,孙悟空让唐僧看,那女子送的不是饭,而是癞蛤蟆、拖着尾巴的长蛆。
唐僧有三分信了,猪八戒在旁边撺掇,这是怕你念紧箍咒,故意使的障眼法。
听八戒这么一说,唐僧就狠狠地教育了悟空一次。
第三次把老汉打死了,猪八戒在旁边笑:
好行者啊,真有能耐啊,只行了半天路,就打死了三个人。
唐僧看到死的人变成一堆粉骷髅,倒也相信了是妖精。
这时候猪八戒又在旁边撺掇:师父,他杀了人怕你念咒,故意变成这个样子,掩你耳目,欺骗你呢!
正是有了八戒的撺掇,唐僧才执意要把孙悟空赶走。
在这个过程中,沙僧冷眼旁观,一句话也没有说。
没错,他没有为大师兄分辨一句。
由此可见,孙悟空对师弟们确实不好,关键时刻,没人替他说话,哪怕一句。
小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孙悟空,等长大了,就不会这么想了。
成长就是杀死心中的孙悟空。
人能成功,很少是个人能力有多强,而往往是看你能调动多少资源朝着你的目标前进。
知道孙悟空的问题,要解决其实就很容易了。
1,对领导要尊重。
年轻人往往以为领导很蠢很无知,其实那是你们站的位置不同,要考虑的东西不一样。
大部分情况下,蠢的肯定是你而不是领导。
领导能调动的资源肯定比你多,否则他怎么会是领导呢?
2,多跟领导汇报、沟通,取得领导信任和支持。
打妖怪很重要,但是要有领导的支持和授权。
不然就成了独断专行,肆意妄为。
真的出了事,领导不仅不会帮你,还会踩上一脚。
3,跟同事搞好关系。
唐僧一路上为什么那么多磨难,其实也怪他自己。
孙悟空先打死妖精,属于防患于未然。
如果孙悟空每次见到妖精,二话不说,打了再说,那么,很多次妖精是没机会抓走唐僧的。
但是唐僧惩罚了孙悟空先打妖精的行为。
那么以后孙悟空遇到妖精怎么办?
自己知道这是妖精还不行,还得让唐僧也相信这是妖精。
让唐僧相信,那最好就等妖精把唐僧抓走,不然你怎么做,都无法证明,就像你不能让装睡的人醒来一样。
于是孙悟空就学乖了,每次都等妖精把唐僧抓走,然后再去救。
虽然这样很麻烦,甚至很困难,但还是要做难而正确的事。
你不把唐僧抓住,怎么证明你是妖精呢?
有些时候,孙悟空简直是故意让妖精把唐僧抓走的。
不然,你楞说我这是障眼法,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这也就决定了唐僧步步有难,处处该灾。
其根本原因还是唐僧对孙悟空不信任,没有授与孙悟空对妖精先斩后奏的权力。
你该说了,唐僧肉眼凡胎,不知道孙悟空是不是糊弄自己,万一他真的去杀人怎么办?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咨询专业的人,但是尽量多咨询几个。
你别光听猪八戒说,你也别光听孙悟空说,你还得听听沙僧怎么说。
沙僧也是卷帘大将下凡,曾是玉皇大帝的贴身保镖,见过世面的人。
专业的事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别自己瞎猜。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贝叶斯公式来动态的测算孙悟空看对的概率。
孙悟空每看对一次,孙悟空意见的权重就增加一点;
猪八戒每看错一次,那二师兄意见的权重就降低一点;
如果孙悟空总是对,就应该给孙悟空授权,让他在荒郊野外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果能如此,那白毛老鼠精、红孩儿、银角大王等等就没那么容易得手。
唐僧怕孙悟空打死人,所以不敢放权。
但如果能在适当的范围(山险水恶)给孙悟空授权,取经的效率肯定会高很多。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350字
本文写了师徒四人来到了一座险峻的高山之中,唐僧又累又饿,就让悟空去找点食物来,悟空纵上云端,手搭凉棚,睁眼观看。往西方的路非常荒凉,一户人也没有,找来找去,只有正南有一片鲜红的点子,想是熟透了的山桃,便拿着僧人的食器摘桃去了。常言道:高山必有妖,峻岭却生精。这山上果然有一个妖精,那妖精摇身一变,变作个花容月貌的女子,左手一个青砂罐,右手一个绿瓷瓶,朝唐僧走来……然后,悟空就开始三打白骨精了,第一次妖精变作女子,第二次变作老奶奶,第三次变作老爷爷,一一被悟空识破,连打了三次,但唐僧被蒙敝,认为悟空伤了好人,将悟空赶走,差点招来杀身祸患,终被悟空救出。
古人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僧偏听偏信,受不明就里的八戒挑唆,赶走了悟空,差点招来祸患。在心中有偏见的时候,特别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了,一定要多加分析,放下成见。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500字
“妖怪,哪里跑!”这句话一定感到耳熟吧?没错,这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口头禅。《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章节就是《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的主要内容是: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取经途中遭遇白骨精。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保自己长生不老。
一开始她变成了一个送饭的年轻女子故意接近他们。幸好及时赶回的孙悟空火眼金睛发现了她的真面目一棒把她打死了。白骨精见情况不妙,丢了一堆白骨在那里,真身逃走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不甘心的白骨精又变成一个找寻女儿老奶奶,在唐三藏面前故意装可怜。悟空定睛一看,又是白骨精!一棒子抡过去,一个尸体倒在棒下。唐僧不识妖怪,反而责怪孙悟空连伤母女二人,恣意行凶,念起了紧箍咒!白骨精第三次化身为一个老爷爷,再次来到唐僧面前,孙悟空一眼认出妖怪,为保师傅安全,强忍紧箍咒的痛苦,再次将他打死!唐三藏一气之下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有些人就像唐三藏一样,在没搞清楚事情之前就乱下结论,这很容易冤枉好人。倘若不是孙悟空重情重义,在唐三藏再次遇难时毅然前往救助,他又如何能到得西天?又如何能取得真经顺利返唐?在咱们生活中也一样不能在不明真相的时候随便冤枉人。如果警察也和唐僧一样,乱下结论,好人也可能变成坏人,坏人更可能逍遥法外!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自己受到的冤枉!昨天淘气表弟来我家了,他闲着无聊就开始找我的麻烦。他拿了根小木棍钻到桌子底下开始偷偷攻击我,不明真相的我腿部多处被打!一怒之下,我把他从桌子底下拉出来踢了他一下,没想到他竟然委屈的哭了起来!更过分的是跑到妈妈面前告状。不明真相的“唐三藏”上来就开始念“紧箍咒”!“紧箍咒”念完就开始一顿“竹笋炒肉”。我真想问一问:糊涂的“唐三藏”,你了解“孙悟空”的感受吗?
读了《三打白骨精》我想说的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一定要搞清楚事情的因果再下结论,不然可能会给别人的心理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老师评语:以文中人物语言开篇,非常有创意!“议”和“联”的部分更是发人深省。用幽默的语言来写自己的遭遇,让人感到你乐观的同时也看到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非常棒!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500字
【第1篇】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叫《三打白骨精》。这篇作文主要讲的是;唐三藏师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经,途中,唐三藏饿了,便叫孙悟空去采桃子去了。白骨精看见唐三藏,便想吃他,好长生不老,便变作一位女子,来送斋饭。却被孙悟空识破,被打死了。后又变作一位老婆婆和老爷爷,都被孙悟空打死。唐三藏见了,便念紧箍咒,还要赶孙悟空走,孙悟空无可奈何,只好回花果山了。我觉得唐三藏太一意孤行,不分青红皂白了。不查清楚真相,就随意诬赖别人。在我没读这篇作文前,也有过随意诬赖别人的事例。
记得有一次,妹妹来我家做作业。我和妹妹刚坐下来一会儿,妹妹就说:“姐,我要喝水。”“没问题!”我搁下笔,起身去厨房倒水。忽然,一阵风吹来,我的作业纸全都飘在了地下。妹妹看见了,走过去帮我把作业纸捡了起来,放在了桌子上。我回来以后,把水端给妹妹,就发现桌子上的尺不见了。我便去问妹妹:“谢冰晨,你有没有那我的尺?”“没有啊!”妹妹说。“那我刚刚去倒水,回来以后尺就不见了,这个房间了除了我就是你,不是你拿的还有谁会拿我的尺?”“我真没拿,不行你搜!”“我才不搜呢!”“算了,我赔你一个吧!”我们就这样不欢而散了。后来,我在桌角找到了我的尺,我向妹妹道了歉,也问清楚了原因,原来是妹妹帮我检作业纸的时候,不小心碰掉的,我错怪了妹妹。
我们以后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诬赖别人,要有确凿的证据,有时候,别人没做,你还诬赖别人做了,这样不就是睁眼说瞎话吗!
【第2篇】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及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其中《三打白骨精》这一章,我印象深刻。这一章主要讲: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少女、老奶奶和老爷爷,接二连三欺骗唐僧,而唐僧善恶不分,一再上当,幸亏有孙悟空的火眼金晴识破妖怪及阴谋。唐僧却执迷不悟反而把孙悟空赶走,险些被白骨精吃掉的故事。
看完这篇故事,我从孙悟空身上感受到了他的责任心:因为只有他具备看穿妖魔的能力,所以不管唐僧念不念紧箍咒,孙悟空的原则都是:见妖魔就打。即使唐僧有错怪他的时候,孙悟空还是在默默地保护着唐僧。最终孙悟空完成除妖任务,保护唐僧去西天取得了真经。
我从猪八戒身上感受到: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它去花果山请孙悟空回来解救师傅,遭受碰壁时,运用了激将法:“孙猴子,那个妖精说你的法力不过如此,就是个弼马温嘛!”激发了悟空的斗志,顺利请回猴哥,当然,孙悟空内心也是放不下师傅的。
我从唐僧身上看到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作风。孙悟空救出师傅后,唐僧对悟空道歉:“对不起,悟空,我不该怀疑你的!”作为师傅,错了能承认,能道歉!那么徒弟的委屈也就烟消云散了,这个团队肯定会更加的团结。
我觉得,以后我在学习上也要讲究学习方法,做任何事情,要有责任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要实事求是的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西游记中,每个人物的优点,争取做最好的自己!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200字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
本文写了师徒四人来到了一座险峻的高山之中,唐僧又累又饿,就让悟空去找点食物来,悟空纵上云端,手搭凉棚,睁眼观看。往西方的路非常荒凉,一户人也没有,找来找去,只有正南有一片鲜红的点子,想是熟透了的山桃,便拿着僧人的食器摘桃去了。常言道:高山必有妖,峻岭却生精。这山上果然有一个妖精,那妖精摇身一变,变作个花容月貌的女子,左手一个青砂罐,右手一个绿瓷瓶,朝唐僧走来……然后,悟空就开始三打白骨精了,第一次妖精变作女子,第二次变作老奶奶,第三次变作老爷爷,一一被悟空识破,连打了三次,但唐僧被蒙敝,认为悟空伤了好人,将悟空赶走,差点招来杀身祸患,终被悟空救出。
古人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僧偏听偏信,受不明就里的八戒挑唆,赶走了悟空,差点招来祸患。在心中有偏见的时候,特别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了,一定要多加分析,放下成见。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读后感200字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读后感(陈思睿)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最近在看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11回三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让我受益匪浅。今天让我讲一讲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
三打白骨精是讲唐僧师徒来到了白虎岭,白骨精装成一个女子来骗唐僧,孙悟空用火眼金睛看穿了就想打死她,白骨精念了一个法术逃走了,变成了一个老奶奶孙悟空又用火眼睛睛看穿了,孙悟空用金箍棒打她,白骨精又跑了最后变成了一个老爷爷孙悟空又把她看穿了,再用金箍棒把白骨精的真身给打死了,唐僧以为孙悟空要了人命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孙悟空做好事,不会解析清楚,被人冤枉;猪八戒爱管闲事和打小报告,让人分不清真假;唐僧做事情只看表面,冤枉了好人,也分不清真假。
从这个故事中让我得到了启示,一是团队做事情要团结;二是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本质。
观话剧《三打白骨精》有感600字
我曾在电视上看过四遍《三打白骨精》的动画片,但我还是觉得这次话剧《三打白骨精》更加生动有趣,就连妈妈都说太精彩了,把她的童心都唤醒了!
演出前,为了引起小朋友的呼唤,把卡通明星霸王龙、尼克、小黄人都请来了,我们和这三位卡通明星跳了一场舞,精彩的话剧便开始了。
演出时互动环节非常多,比如猪八戒要见猴哥,小猴们不让见,一只较大的猴子说来一场背着小朋友跑的比赛,如果猪八戒赢了,就可以见到猴王,之后就请了两位小朋友上台互动;后来孙悟空到如来佛祖那借来了“能量球”,其实就是一个超大号皮球,引来了许多小朋友都上台去抢皮球,场面一片热闹。
说到这部话剧,最受欢迎的人物当然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一出场就舞起金箍棒,跟猪八戒打斗。虽然对猪八戒千般捉弄,但对师傅却毕恭毕敬,一心斩妖除魔。去给师傅化缘时,不忘画圈来保护师傅;师傅冤枉他杀人时一封休书从此断了师徒情谊,但他却再三跪拜,依依不舍的离开,还一再交代猪八家沙僧保护好师傅;为救师傅,他变成白骨精的母亲成功进入白骨洞,并骗“女儿”白骨精讲出了实情,让师傅知道冤枉了他。一路上,孙悟空细心胆大,爱憎分明,又不乏幽默,迎来台下一阵阵的喝彩。
但台下的欢声笑语大部分都是猪八戒带来的,最搞笑的一次是:小妖精要抢八戒的钉耙,抢到后来,是八戒和妖精各拿一头,这时,可爱的猪八戒想出了一个鬼点子,他先举起右手再抓住钉耙,小妖精也就学他先举起右手再抓住钉耙,猪八戒然后举起左手再抓住钉耙,小妖精又学了猪八戒做了一遍,最后猪八戒举起双手再抓住钉耙,正当小妖精也举起双手准备抓住钉耙时,猪八戒迅速地抽出钉耙朝小妖精打去,砰的一声巨响,八戒成功了。
演出中,演得最像的就是单纯善良的唐僧。孙悟空爱憎分明,每次打的都是妖怪,但唐僧肉眼凡胎,以为孙悟空连杀三条人命,气愤地流着泪,无可奈何的神情,还有知道真相后,后悔莫及的表情,演得出神入化。
忠心机敏的猴哥,可爱懒惰的猪八戒,一心向佛的唐僧,老实忠诚的沙和尚,阴险狡诈的白骨精,活泼的小猴,搞笑的小妖,栩栩如生的表演,美轮美奂的舞台,精彩的情节,台上精彩,台下激扬,互动不断,是一个完美无瑕的童心话剧,这部话剧给我的童年增添了美好的回忆。
观《三打白骨精》有感300字
这几天影院比较热播的影视大片有《美人鱼》《澳门风云3》《孙悟空之三打白骨精》3D版,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打白骨精》。买好了爆米花、可乐等零食饮品,我跟爸妈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3D版的影片太精彩,太魔幻了,也很逼真,感觉自己像是在仙境中一般。其中最精彩的是有一只大白老虎张着大嘴跳出来,我感觉它好像是冲着我来的,一颗颗锋利的牙齿,吓得我都来不及闪躲了,我以为我这次肯定被咬了,吓得我紧紧地抓住妈妈的手,等我回过神来,才想起那是3D效果,我不禁偷偷笑出声来。这个电影还有一个开心的结局,我认为唐僧永远都可能成为一尊石像,可是观音菩萨把他救活了,并踏上了新的取经之路……我希望新的征途中,孙悟空不要那么暴力,唐僧辨别是非,猪八戒不要那么贪吃,沙僧灵活出事。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点,我们要取长补短,改掉自己的缺点,保持自己的优点!我们还要学习他们师徒四人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这部电影不仅要看,而且还让我认识到了很多道理。
观话剧《三打白骨精》有感
我曾在电视上看过四遍《三打白骨精》的动画片,但我还是觉得这次话剧《三打白骨精》更加生动有趣,就连妈妈都说太精彩了,把她的童心都唤醒了!
演出前,为了引起小朋友的呼唤,把卡通明星霸王龙、尼克、小黄人都请来了,我们和这三位卡通明星跳了一场舞,精彩的话剧便开始了。
演出时互动环节非常多,比如猪八戒要见猴哥,小猴们不让见,一只较大的猴子说来一场背着小朋友跑的比赛,如果猪八戒赢了,就可以见到猴王,之后就请了两位小朋友上台互动;后来孙悟空到如来佛祖那借来了“能量球”,其实就是一个超大号皮球,引来了许多小朋友都上台去抢皮球,场面一片热闹。
说到这部话剧,最受欢迎的人物当然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一出场就舞起金箍棒,跟猪八戒打斗。虽然对猪八戒千般捉弄,但对师傅却毕恭毕敬,一心斩妖除魔。去给师傅化缘时,不忘画圈来保护师傅;师傅冤枉他杀人时一封休书从此断了师徒情谊,但他却再三跪拜,依依不舍的离开,还一再交代猪八家沙僧保护好师傅;为救师傅,他变成白骨精的母亲成功进入白骨洞,并骗“女儿”白骨精讲出了实情,让师傅知道冤枉了他。一路上,孙悟空细心胆大,爱憎分明,又不乏幽默,迎来台下一阵阵的喝彩。
但台下的欢声笑语大部分都是猪八戒带来的,最搞笑的一次是:小妖精要抢八戒的钉耙,抢到后来,是八戒和妖精各拿一头,这时,可爱的猪八戒想出了一个鬼点子,他先举起右手再抓住钉耙,小妖精也就学他先举起右手再抓住钉耙,猪八戒然后举起左手再抓住钉耙,小妖精又学了猪八戒做了一遍,最后猪八戒举起双手再抓住钉耙,正当小妖精也举起双手准备抓住钉耙时,猪八戒迅速地抽出钉耙朝小妖精打去,砰的一声巨响,八戒成功了。
演出中,演得最像的就是单纯善良的唐僧。孙悟空爱憎分明,每次打的都是妖怪,但唐僧肉眼凡胎,以为孙悟空连杀三条人命,气愤地流着泪,无可奈何的神情,还有知道真相后,后悔莫及的表情,演得出神入化。
忠心机敏的猴哥,可爱懒惰的猪八戒,一心向佛的唐僧,老实忠诚的沙和尚,阴险狡诈的白骨精,活泼的小猴,搞笑的小妖,栩栩如生的表演,美轮美奂的舞台,精彩的情节,台上精彩,台下激扬,互动不断,是一个完美无瑕的童心话剧,这部话剧给我的童年增添了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