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共4篇)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共4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18:28:30

第1篇:《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新教育"完美教室"叙事》读后感1000字

继续研读《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我深深的被里面的一间间教室所吸引,多想自己能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做一个自由飞翔的小天使,做一朵热爱生活的小浪花,做一颗坚韧不拔的兰花草,做一只永远向前的毛毛虫......

教室到底是什么?书中告诉我,“教室”是一副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完全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我不禁沉思,我的教室里是什么?是阅览室?是探究室?是操作间还是是展览室?我认为,教室是孩子们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更是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第二家园。只有我们都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根据地”,那么它就可以成为我们想让它成为的任何一间教室,成为一间完美教室。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上自己的教师呢?倪颖娟老师的“阳光天使班”中的49个小天使,在倪老师的带领下,翱翔在书的海洋中,师生一起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在教室里穿越,成长;刘宇禹老师的“浪花儿朵朵班”中的44多可爱的小浪花,团结、欢快、齐心、热爱生活,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共同编织着朝向未来的梦;君子兰具有朴实无华,永不服输的品质和气节,洁净端庄、美丽坚毅如君子一般,高波老师带领的“君子兰班”,正在着茁壮的成长......这些孩子们都喜欢自己的教室,在教室中,他们感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幸福,发自内心的开心。

我认为想要缔造一间完美教室,首先要缔造一间幸福的教室。何为幸福?我们的孩子在舞台上说“幸福”,就真幸福了吗?我们教师每天都说工作很“幸福”,就幸福了吗?有的时候“幸福”是装出来的,有的时候“幸福”是喊出来的,但是只有当幸福从心田里流淌出来,才是真正的幸福。只有当老师、孩子们的生命在教室里开花的时候,只有当老师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尊严的时候,只有当他感受到自己真的在拔节成长的时候,只有他想说的话被别人说出来的时候,只有当他的观点被别人认可的时候,他才感到幸福。人的幸福在哪里?在自己的梦想里,你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努力,你会得到最大的满足。

是啊,动起来一切皆有可能,不动什么都不会发生。海门正余中心小学唐娟带领的“小蚂蚁班”是一群二年级的小孩子,让这群小不点开展创建班级博客活动会有什么结果呢?他们的成果再一次证明行动的力量是巨大的。唐老师在她的总结中写到:“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和家长、孩子已经用文字、记录了30多个班级故事,发布了70多条班级公告,400多篇成长日记,十几件学生获省市奖项的大事,总点击量超过40000。这一条条公告,一个个故事,一件件大事成为班级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班级文化的重要财富。”有这样的历程,成长不幸福是不可能的。

一次次掩卷深思,海门老师何以能开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一次次咀嚼回味,海门老师如何创造奇迹,让师生在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幸福成长?一次次扪心自问:我也能如此让自己的教育之路绽放这样的美丽吗?我确信,只要行动,梦就在不远的地方。

第2篇:《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新教育"完美教室"叙事》读后感1500字

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说过的一翻话:我喜欢当老师,并热爱教师这一行业,因为每当我看到班上的学生,我都强烈感觉到他们是即将绽放的花朵,给人带来愉悦,带来希望。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童真的笑脸,他们充满了朝气,充满了活力,隐藏着无限能量,拥有无限潜力。

她通过每节课课堂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锻炼、锻炼是为了什么,并用理想引领他们努力在每一次活动中表现出最好的一面。有了理想,还需要榜样来激起他们的信心,为孩子们讲学哥学姐们的优秀、勤奋,老师自己更要身教示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情感魅力去感染他们。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入学之初就民主制定了一系列的课堂制度,包括班干部制度、值日制度、具体的奖惩制度等等。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进取心,通过发放激励卡来激励他们。

当一个班的学生有了共同的目标和行为准则时,共同的努力和为了达到目标对自己行为有意的约束都是一个学生成长的标志,是一个班集体趋于完美的必要条件。每次的体育课上学生的热身跑步是一个必须的课前准备活动,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在跑步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的与同学互相交谈甚至打闹,使得队伍看上去不整齐并且注意力涣散容易发生不小心摔倒等意外情况。面对这样的状况,我迅速叫停学生的热身跑步重新整理队列并对学生讲解热身跑步的重要性和跑步过程中说话打闹有可能引发的危害,首先从概念上加深学生的理解。再重新开始热身时我和学生同甘共苦一起跑步,一方面在跑步过程中起到实时监控学生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慢慢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与学生共同经历一件事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其实和学生也是一次无声的交流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关系。传递出的信息就是体育课纪律的快、静、齐。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富于生命意义的人。所以课堂必须传递生命的气息,张扬教育生命的活力,从生命的高度关注灵魂的塑造、人格精神的提升、生命情感的化育,使学生用生命智慧生命价值进行生命创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课堂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小课堂,也是用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大课堂,获得人生动力、学会做人的大课堂。有生命的光彩,有生命的深度,有生命的智慧,有生命的创造,会使你的课堂越来越大,教室越来越大,大得延伸到学生一生中来。

有爱心的教室会把你的教室越变越大。爱是教育的前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份教育的爱的情怀,用爱心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教师用爱心去点燃学生心中“想做一个好人”的希望之火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美丽,而生命因爱的存在而美丽。“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所以心有多大有爱心的教室就有多大。有劳动的教室会把你的教室越变越大。

教师对人的灵魂进行加工、雕琢是一种最高级的劳动。而学生学习也是一种复杂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里,不要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教师的头脑里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我们的教学要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自己去感受;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自己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自己去做,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自己去发现,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尽情去做学习的主人。

体育教师的课堂不是简简单单的40分钟限于一块操场,而是教会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尽情的释放自己天性。让学生通过这短短的一堂课不断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喜欢上体育乐于主动去实践它带来的快乐。那么这将是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理念养成的开端,这不就是“一堂可以长大”的体育课么?操场不就是“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么?

第3篇:《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新教育"完美教室"叙事》读后感

打开书本首先看到的是朱永新先生的代序,共用三组关键词来阐述了新教育的“教室”,老师幸福的源泉。书中共有31个真挚的故事,一个个个性化的教室,孩子们总能一次次的创造奇迹。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这个故事让我感受颇深。海门镇中心小学倪老师带领“阳光天使班”高呼“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口号,在孩子心中树立了成长的精神图腾,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梦想、爱学习、会生活的阳光天使。

《在“大鞋与风鞋”》故事中小主人公迪姆的遭遇,班里大部分孩子都是周边农村,生活条件谈不上优越,或者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等等,很多孩子和书上的说的类似,可能我们班的还有的像故事中的迪姆一样开始自卑,不能融入班级中,而这正是我没有在意也没有注意到的。作者采用“班级共读+亲子共读”双线并进的形式阅读《火鞋与风鞋》,正是他的发现,他的教育机智才避免了更多的“迪姆”。他是我学习的榜样,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又联系到本班的实际情况,很多家长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这种亲子共读的方式可能实现不了,但是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让学生重拾信心,相信自己!这正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孩子的心灵是美丽的,但也是非常脆弱的,因此需要我们用自己心灵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细细思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引导,教室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力量的地方,我愿意和孩子们从普通的教室出发,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精彩故事。

第4篇: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1000字

在《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中,我明白了教室长大的真正含义,长大的教室是我们的愿景,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是决定每个生命故事平庯还是精彩的舞台,是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整合,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教室,一个生活于同一个教室中的人,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同志者。他们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彼此为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作出承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

回首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活,每个学期的学初学校都会安排重新布置教室。殊不知我们都是疲于应付,随便装点,错过了这样一个教育的良好机会。那时候也不懂布置教室的意义,更不知道缔造完美的教室,完全想象不到这样的教育不是课本,不是老师能够带来的。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才从心里明白,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理论知识的武装下,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成长的、最优的教育场。

缔造完美教室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它产生的效果是深远长久的,但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教室如同学生的另一个家园。我们常说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最直接,最大的影响,那么这样来说教室有何尝不是呢。我们利用这样一个机会,一个班名,一个班训,从细微处入手,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荣誉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所从教的学校也一直在做这个事情,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首先,孩子对这种形式产生了敷衍甚至不屑的心理。其次,老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学校的普通工作去完成。因此,这个做法并没有产生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想要做好这个工作,首先也解放老师的思想,让老师真正认识到教室的重要性,让老师认识到软文化都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了,这样的事情想要得到效果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想要效果明显一定要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改变教育现状还要从学校领导思想抓起,从老师思想解放抓起。只有老师想改变了,想进步了,我们的教育才会改变,才会进步。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我们的教室再华丽,班名起的再响亮都是无用之功。想要创造教育的奇迹还需要我们老师俯下身子,真正用爱去浇灌一棵棵的幼苗。书中列举了很多成功教育的例子,我们也会看的热血沸腾,想要跃跃欲试,但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之所以没有这样的成功,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正是教育的基础,爱。缺少的是坚持。三分钟热度是我们大多数老师的真实写照,是的,我们有家庭,都有自己的孩子去照顾,但他们成功的探路者难道就没有嘛!只要我们认准目标,只要我们想去爱,时间总会有的。

我们教育者的终极目标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切。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在兴趣中成长,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长大成长为为祖国有贡献有作用的人。

推荐信息

  • 《哈姆雷特》读后感(共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0/12 14:21:29

    一部剧本带你阅尽千帆,尝遍疾苦,在爱与恨之间徘徊,在亲情与爱情间抉择,在复仇与宽恕间犹豫。杀父之仇,弑父之恨,失妹之痛。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哈姆雷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带领读者、观众在仇恨痛苦中,领略人性的美与陋,光明与黑暗。《哈姆雷特》是我看莎士比亚的第一部作品。以前我十分排斥剧本,曾认为一个剧本能

  •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读后感(共1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0/12 15:14:29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资深教授戴维.珀金斯的著作。“你们为什么而学习?”“我们又是为什么而教呢?”这本书是围绕着这个话题开展来的。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做到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我们需要一种“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

  • 《狂人日记》读后感大全赏析【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0/12 15:59:29

    《狂人日记》这是一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揭开了新的一页,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篇小说。作品通过狂人的形象,尖锐的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共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0/12 16:49:29

    《从优秀到卓越》一书讲诉了吉姆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历经5年的研究工作,试图探索从优秀公司到卓越公司成长为卓越公司的内在机制。研究人员在书中提供了一个整理理念框架概要,并把这一过程想象为积蓄力量,接着实现跨越,然后进入更广阔的阶段: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环绕整个框架周围的是被称

  • 《深度学习》读后感(共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0/12 17:35:29

    今年因新冠疫情的影响,只能居家休闲过年了。闲暇之中,读了《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这本书,收获颇丰。读完这本书,我们常谈到的一些问题又促使了我陷入了思考:什么是教学?我们教学的价值何在?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本书给我的启示,谈谈我的认识。什么是教学?有的老师认为,这是什么难的问题?我们每天都在上课,让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0/13 7:30:29

    《穆斯林的葬礼》是我所读的书中,印像最为深刻。我相信,许多读者都有我这样的感触:刚天始,当“穆斯林的葬礼”映入眼帘时,便想:怎么脍有一本写葬礼的书,真奇怪!可是,一旦翻开这一本书后,你就全心全意地被它所迷,跟着它的酸甜苦辣,仿佛你就是书中的主人公的朋友,他遇到伤心事,你哭;他开心了,你便笑了。这本书

  • 《矛盾论》读后感(共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0/13 8:22:29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以及如何看待矛盾的存在是我在浅读《矛盾论》之后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方面。科学的方法论在我们党前进的道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书中提到两种宇宙观: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二者的区别是是否看待事物是联系、发展变化的,是则为辩证法;反之认为事物是相互独立、静止不变则为形而上学。想要理解一样

  •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0/13 9:06:29

    《大卫·科波菲尔》是世界文学宝库丛书48本中的一本,尽管世界文学名著宝库中的书我已经看了好几本,但我还是对狄更斯的这本自传情有独钟。文中的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父亲在大卫出生六个月就去世了,大卫八岁时,她的母亲又嫁给了摩德斯通先生,而摩德斯通先生和他的姐姐都是铁石心肠,他们不喜欢大卫,总想着法子虐待

  • 关于《读书》的读后感1000字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0/13 9:59:29

    在今年建军节到来之前,我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本书,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在国共分裂的情况下,冒着被国民党抓住并处决的风险进入苏区,对红军和他们的故事展开了一次深入采访。当时国民党一派的报纸说红军就是一群土匪,是由“文匪”领导的一群新式流寇。不过,斯诺并没有轻易的相信这些话,而是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0/13 10:47:29

    这个星期,我读了《格列佛游记》里的《小人国游记》。内容就是“我”意外地去了小人国,和小人国里的人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由于“我”和队友乘风破浪一夜,已经筋疲力尽了,所以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到了小人国。刚开始的时候,小人国的人把“我”当成专门来杀他们的人,所以用箭射“我”。后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