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别独自用餐》读后感(共3篇)

《别独自用餐》读后感(共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5:31:39

第1篇:别独自用餐读后感

《别独自用餐》这本书的精华在于我们要慷慨待人、勇敢无畏、充分的把人脉变现,专业而又不失个性、懂得礼尚往来并学会享受生活。

成功=对的人+合作成果,人脉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我们的收入、情绪、健康都是由我们接触的人群及接触的方式决定!都说接触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圈子。多结交些好友。可以先从认识的人先下手,通她们来认识她们身边的一些人,不断来扩大我们的社交圈。

但也要学会从繁琐的信息中,过滤信息!哪些人是能对我们有事业上帮助的适合深交的,哪些只适合浅交的,他们的爱好,所处的行业及地域也要分类清楚,方便日后联系。

不过无论我们有多么宽广的社交圈,有多少微信好友,积累了多少信息,但是如果我们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想成交或者想实现其他方面一些梦想都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我们要做内容之王,要有料,所以要有经营知识的习惯,要打造好我们的个人IP。并主要把精力放在发展自己的长处上,就好象我相对身边很多人来说,更擅长做美食和拍图,所以一有空就各种倒腾吃,倒腾拍,事实这也确实帮我积累了一批粉丝。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努力做个有趣的人,没人喜欢和无趣的人打交道!简直就是话题终结者,哈哈~~这点我也要多和笨笨姐和诺诺这俩老司机多学学,哈哈~~

当然光有趣也不行,我们看待事情的视角、观点,同样也要独树一枝。真心的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能够迷上读报纸,深入的了解,每天正在发生的事情可以随时随地的跟别人讨论。当然如果要想成为专家的话还是需要专业知识的储备的。

生活中往往贪便宜的人多,愿意付出的人少!记得之前看过蒙牛老总牛根生说的一句话,钱聚人散,钱散人聚。他之前在伊利工作的时候,因为没有啥文凭,所以只能从一个最低层工人做起,慢慢朝上爬的过程中,他把收入很大一部分都用在公司和同事身上了。所以很得人心,这也是为什么他必须要离开伊利的原因、“功高盖主”了!但是当他离开伊利创办蒙牛的时候,虽然没多少资金,暂且也给不了员工多好待遇,还是有一大帮之前的同事来帮助他,成了他的合伙人或员工,既出钱又出力的!蒙牛可以起步的那么快也是得益于此!

所以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一定要尽可能多的去帮助人,这也是笨笨姐常说的利他!不是问别人能为我们做什么,而是问我们能为别人做什么;我认识人越多,机会越多,以后在关键时刻得到的帮助也越多。适当的把身边的一些合适的人和合适的机会匹配在一起,把不同领域的两个人介绍成为朋友,他们或许能在对方那儿受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其实种种下的因,都会结出果来的!只是时候未到而已!交流它是一个持续地给予和索取的过程。

同样我们的好顾客也是老顾客。我们要努力维护好与老顾客的关系,她们帮忙说一句,比我们说十句都要有用!但我们经常会开始和老客户联系的多,慢慢的就少了,感情会淡化的所以至少一两个月要和老客户维护维护下感情才是。

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我们的事业方面,都要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后、制定目标、目标必须具有挑战性但又切实可行,只有有目标才知道自己要干嘛?每天的要为此进度多少?有了目标才有方向,不是是生活还是做事都才有干劲,不然很容易天天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一般的重复生活。要是再有几个可以信赖的朋友鞭策、指导目标就更容易实现了。而每晚睡前再复盘下一天的行动,看看有无可改进的,会进步更快些!

抓住当下,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就赶快动手,不能睡前想着千万条路,白天又走回原路!激情是创造可能的最大引擎,是行动的催化剂,想到就要去做,不要有太多的顾虑。成功的窍门就在于单刀直入!很多时候还是要一股冲劲的!太佛系不行!

但为了以后可以有更多时间精力去做我们想做的事,目前还是要努力去赚钱,实现财富自由。能有个管道收入就更好了,哈哈!(吴世哲)

第2篇:别独自用餐读书笔记

在书中法拉奇用他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从给人当球童起就悟出了人际交往和人脉对成功的重要性。

这让他在寻求和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热情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以此形成良好的社交圈。

一.我们为什么要建立社交?

书中讲到,社交会带来堪称伟大的力量。在法拉奇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他对此就已经有了深刻感知。

法拉奇的父亲所在的钢铁公司的CEO麦克纳同时还是当地一家著名私立学校的校董,他帮助法拉奇联系了校长,还帮他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让法拉奇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改变的法拉奇的一生。

从书中我学到,成功往往是人脉积累与合作的结果。富人并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来获得财富,而是通过集体的力量不断的与他人发生连接和交集之后,生意越做越大。但这个能帮助实现梦想的社交圈,穷人是很难接触到的。

我想只有不断地运用社交资源,才能增加它的价值。很多人都会认为,社交好像是煎饼,吃掉一块就少了一块,但是法兰奇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社交是肌肉,只有勤加练习才会越来越强壮。

二.如何建立高质量的社交?

本书的作者法拉奇认为要经过三个步骤:

找到目标。这个目标,首先是指事业目标。人在事业上的目标是一个人社交的立足点,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知道实现目标的方向是什么,需要拥有哪些技能,认识哪些人。

确定了事业目标后,法拉奇就会全力找出人脉目标,就像在一幅作战地图上标注好需要攻克的堡垒,再找到一个最佳方案去接近这些人,和他们接触,慷慨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再以互助的形式,达成自己的目标。

当然制定目标的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听取来自个人的智囊团的建议。所谓智囊团就是那些知道了你的目标,为你提供帮助的人,他们是你可以完全信赖的朋友,你可以向他们征询意见,请求指导。

第二步,将自己的社交圈建立起来。建立社交圈有三个原则:

首先,不要等到需要别人的帮助的时候,才去和他建立关系。在彼此不熟悉甚至还是陌生人的时候,就要提前准备,瞄准目标,主动出击。

要成功地接近想要认识的人,准备工作必不可少。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在哪里任职,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他最近面临怎样的问题这些信息都要尽可能多地搜集,这样才能在短暂相遇中给你想要认识的人迅速留下印象打开话题。

和想要认识的人建立了联系后,就要将新认识的人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做有效的后续跟进。法拉奇的后续跟进对象,既包括直接联系的人,还包括能为他引荐的中间人,以及不那么受人重视的边缘社交。

①对直接联系人,法拉奇会制定了严格的后续跟进计划:在与人会面后,他会在12小时后发邮件给对方。在一个月后,法拉奇会再次给这位朋友发邮件,保持联系。

②对可以帮忙引荐的中间人,法拉奇也会经常联系。什么是引荐人呢?就是那些很容易认识很多人,能够将不同的人聚在一起相互引荐的人,比如餐厅老板、猎头、记者、公关人员等。这些人因为职业的关系,认识的人多,人脉广,和他们经常联系,能接触到不同的世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获得有用的信息。

③法拉奇也非常重视边缘社交。所谓边缘社交,就是指人们通过互联网接触到的、生活圈子之外的人。比如在微博上关注的人,有的是生活中的好友,但有的是仅仅单方面认识的某个领域的专家等,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微信、微博看到他们分享的所有状态。

第三个步骤:打造和推广自己的品牌。

无论社交技巧运用得多么娴熟,社交最终能否成功,还要看个人的能力和素养。这些都是在高质量社交中,个人品牌的内容。打造自己的品牌,要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同时考虑。

①在内涵上,要具有深度,要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法拉奇建议,要时刻走到本行业的前沿阵地,了解和分析最新的发展趋势和机会,这样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②在外在上,则要重视推广个人品牌。当下的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了,如何推广个人品牌也很重要。法拉奇介绍了几种策略:

1.第一个策略是,把个人品牌和将那些人们关注最多的、最热门的话题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蹭热点。

2.第二个策略是,要善于利用媒体的力量。我们常常能看到很多名人、知名的CEO、成功的企业家出现在媒体上。是因为他们更值得媒体的关注吗?其实是因为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专门和媒体记者打交道。

3.第三个策略是,加入优秀的组织。法拉奇的人生经验让他一直都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要成大事就要与人合作,而建立组织是一个与他人建立社交的非常好的方式。

以上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感悟,希望我们都可以找到维系社交关系的黄金法则。

第3篇:别独自用餐读后感2000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别独自用餐》,一本讲述如何建立社交圈以及如何运用书里介绍的实用技能从而转变为社交达人的书。老实说,在阅读此书以前,因为自己不善交际的性格和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我对社交的概念是很模糊的,大部分的工作交往也仅限于泛泛之交,更别说在工作之余主动建立社交关系。但是在阅读此书之后,彻底的改观了我对社交的认知,对于为什么要开展社交,如何建立社交关系,都有了重新的认知定位。作者法拉奇在书里介绍的诸多社交技巧,在平时的工作当中也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为什么要建立社交关系?在想明白智力、天分、出身都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因素,但如果你没认识到“你不可能一个人做到”这个道理,拥有这些条件也是白搭。事实上,一个人根本走不了多远。这就意味着我们想要达到目标是需要他人的帮助来完成,互帮互助,帮别人找工作,为别人发现的商机投入时间和精力,同时保证自己的孩子在他人的帮助下进入最好的学校,得到最好的实习岗位,最终拿下最好的工作。说到底,社交的本质就是: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回馈于你,即“互惠互利”的关系。

可能这么说,多少会让人觉得功利主义,作者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主动与人交流不仅会让他人的生活有所改变,也有利于探索、丰富自己的人生。社交的过程也是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资源、时间、精力、朋友、合作伙伴以及感情。不断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价值。这就像商业一样,你要做的不是管理事务,而是管理关系。

在管理关系这个认知上,作者也提出了一个让我茅塞顿开的观点,即:有的人认为关系像切成许多块的煎饼,吃一块就少一块。但是,作者却觉得它更像肌肉,使用越频繁,它就越健壮。正是因为对社交资产的运用,才会增加社交资产的价值。人脉就是在互相“麻烦”中,逐渐积累的。

在明白为什么要建立社交关系这个理念之后,接着就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建立高质量、稳定的人脉关系,来帮助自己完成目标。

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步,就是不要等到需要使用人脉关系的时候才想到去和对方建立关系,人脉最广的人在不需要有求于别人的时候,就开始走访他人了。要赢得信任,不是问别人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

其次,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中最重要的人往往是那些萍水相逢之人。你的“弱联结”与你接触的是不同的世界。他们与身处不同环境的各色人群交往,从他们那里你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而这些不仅自身学不到,在好朋友那里也学不到。你的很多好朋友或者联系人都与你参加同一个聚会,通常也与你做同样的事情,估计还会跟你待在同样的环境里。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获取的信息跟你获取的不相上下。如果你总是与同样的人聚餐,你的社会关系永远得不到发展。

拓宽社交圈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将你的社交网络跟其他人的社交网络联结起来。就是双方互换社交圈。任何一个社交圈的边界都是模糊的而且持续向对方开放。作者认为社交网络并不是简单的一张“网”,你不能像用网兜住一群鳕鱼似的把你的朋友圈也限制在一个网里。要把你的社交网络看成很多相互联系的结点,每个结点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加强你的网络联结,同时拓宽你的社交圈。

对于和萍水相逢之人如何开展第一次闲聊,作者也提供了建设性意见:首先,向对方露出真诚的微笑。这表示“我很平易近人”。保持相对平衡的眼神交流。如果你全程盯着对方一直看,那便像是在给对方抛媚眼。如果你的眼神交流时间少于70%,这表示你对话题似乎不感兴趣,而这样做也很没有礼貌。处在这两种情况之间就是你需要把握的平衡。舒展你的臂膀,放轻松。交叉手臂会让你看起来有所防备,不愿敞开心扉;同样,它还是紧张的表现。一定要放轻松!对方会根据你的肢体语言做出相应的反应。点头,身体稍向前倾,但是不要入侵到对方的空间里。这样做只是为了表示你正在倾听,而且很感兴趣。一定要记住不要将对话变成个人垄断式的独白,或者是冗长无聊的故事。要分享你的热情,但是不要将它变成说教。

再次,在社交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个人品牌。以个人形象为基准,以个人内涵为特点,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一个好的个人品牌在人际关系网中会呈现以下三个特色:1、他们说话可信,魅力独特,值得信任;2、他们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3、他们给你和你的事业带来更多的朋友与机会。你的个人品牌体现出你能做什么,为什么你是独一无二的,同时给了别人一个联系你的理由。

最后,社交是一门生活哲学,一种世界观。其主要原则就是:你遇见的所有人都是发生互助关系的机会。社交不仅是你实现目标的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失衡”时,你自己会知道,因为你会变得匆忙、愤怒,并对自己不满意;当你达到“平衡”状态时,你则会欣喜、热情,并满怀感激之意。

推荐信息

  • 关于《放牛班的春天》的读后感大全(1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6:33:58

    在一部电影中,我收获了坚持,这部电影叫《放牛班的春天》。主人公叫马修,他是一个校监,那是一所寄宿的男校,这里的孩子特别调皮。有一次马修从孩子的宿舍旁经过,听见他们唱:"秃头,你完蛋了!”他就笑了一下,从房间外面走了进来。那个在唱歌的孩子没有注意马修已经进来了,所有人都安静了,只有他一个人唱,在安静的

  • 《呼兰河传》读后感大全赏析【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6:31:28

    今年寒假,作业很快就写完了,在百无聊赖之际,我从书架上随意拿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本文的主人公萧红,其实就是一个平常的女孩子,但她因为生在旧社会,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受尽了苦头。人的一生,童年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就像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样,但是相比之下,

  • 有关《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6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6:34:58

    星期天,我在图书馆看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看完之后,我被鲁滨孙乐观顽强的精神所震撼。《鲁滨孙漂流记》主要讲了英国的鲁滨孙十分喜爱航海,但在一次风暴中,船被海浪打翻了,只有鲁滨孙一人幸存下来,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并在那个荒岛上生活了二十余年,最终成功返回英国的故事。鲁滨孙的独立生存的能力让我为之震

  • 《双城记》读后感(共11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6:40:28

    本书作者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古典作家除沙士比亚外最伟大的作家,这本书是狄更斯巅峰之作,过了一个多世纪,依然奉为经典。读完这本书后,依然觉得回味无穷,整个故事不是跌宕起伏,而是娓娓道来。整本书中,让我感受到狄更斯有着很强的叙事能力,故事情节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双城记》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故事的

  •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共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6:42:58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1000字1华尔街-这个曾经只有六个狭窄街区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当今全世界金融市场跳动的心脏。《伟大的博弈》讲述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历史,展示了美国资本市场从发展、繁荣、衰落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展现了美国资本市场在美国经济发展和腾飞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在看了五分之一的

  • 《舌尖上的中国》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6:43:28

    今天,我打开电脑,看了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我看了第一集,叫做《自然的馈赠》,看完以后,令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我一开始猜想,这不会是介绍一些山珍海味的纪录片吧,结果真是如此。我对于那些美味佳肴并不感兴趣,但我却完完整整的把这集纪录片给看完了,原因在于我看到了美味佳肴背后农民们付出的艰辛,那些

  • 关于《乱世佳人》的读后感大全(精选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6:40:58

    读《乱世佳人》有感“不管怎么说,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斯佳丽站在红黑色的土地上,带着一颗从疲倦中苏醒的心,坚定地说出这句话,昏黄暮色刻画出她倔强的美丽轮廓。《乱世佳人》,这部著名的外国名着,在我第一次阅读它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地吸引和震撼。那时的我,才十岁。懵懂年幼的心,即使并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共11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6:50:28

    很早以前就已经看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本书,当时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作者“润物细无声”的育儿理念。今年重拾这本书,静下心来又认真品读,没想到书中很多章节竟然对如何做个好老师也有诸多启发。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有心无痕的教育,看似简单,却贵于坚持;看似容易,却常常忽视;点滴之间,却处处体现了先进

  • 《马克思与信仰》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6:52:58

    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高尔基我们组共读的一本书物为《马克思与信仰》,收到这本书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关于信仰二字,我们的导师会经常与我们讨论有关信仰的话题,也使得我们时常告诉自己要坚定信仰。还记得第一次与老师见面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幸福是奋斗来的,所以未来的你一定要是青春奋进的你。

  • 《堂吉诃德》读后感(共21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6:48:28

    一个瘦削、面带愁容的骑士,一匹瘦弱的老马,一柄生了锈的长枪,一顶破了洞的头盔,身边跟着一个骑着驴的憨厚傻侍从。骑士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的姑娘想象为他的女主,给她取了个名字叫杜尔西内娅。他带着傻侍从三次周游全国,从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寻找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了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