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马克思与信仰》读后感(共3篇)

《马克思与信仰》读后感(共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4:44:33

第1篇:马克思与信仰读后感800字

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高尔基

我们组共读的一本书物为《马克思与信仰》,收到这本书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关于信仰二字,我们的导师会经常与我们讨论有关信仰的话题,也使得我们时常告诉自己要坚定信仰。还记得第一次与老师见面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幸福是奋斗来的,所以未来的你一定要是青春奋进的你。”“要拥有更深层次的幸福,一定要有信仰,我们要做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就能深刻体会到由“精致利己”的小我,到心怀祖国的“大我”,到“不负人民”的无我。”

《马克思与信仰》这本书围绕着“日常生活”“文化自信”“理论和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信仰”四个主题展开论述。陈先达先生在本书中,运用通俗化的语言,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走向大众化的进程,我们能从他的文章中读出“烟火气”,感受到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哲学的不懈探索,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对哲学不懈探索的精神,去敢于追求真理。

读过每一章节,都有很深的感触,体会到哲学是走向生活的,正如文中所述,所谓生活的哲学,并非生活本身,而是生活中包含的哲学问题。我们身边处处充满哲学,只是不懂其中的哲学意义,虽然学习哲学相对于科学技术而言,无一技之长、无一专之能,但他是我们生命的精神支柱,是思想信仰、理想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党的十九大中鲜明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自信,更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来说,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是钙,是脚跟能否立稳、腰杆能否挺直的关键。坚定理想信念,规范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

我们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强调要“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积极去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未来属于马克思主义!(冯雪琴)

第2篇:马克思与信仰读后感

踏进2020的时候,每个人都和我描述着美好未来的愿景,可是第一个月刚过完,就让人不敢再往前踏一步。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疫情期间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合理安排时间,认真阅读了青马导师的赠书《马克思与信仰》,让自己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用理论武装头脑,为国家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马克思说过:“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时代需要信仰,青年需要信仰。”

正如马克思所言,时代需要信仰,青年需要信仰,所以,年轻时候的马克思充满了理想的抱负。十八世纪的欧洲,处处危机四伏,资本家们剥削劳动人民,广大人民苦不堪言,年轻的马克思,怀揣着要改变广大劳动人民的伟大理想,辗转在欧洲多个国家,将共产主义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星星之火传播到各个地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付出定会有收获。而后,马克思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恩格斯,从此便一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为信仰拼搏努力,最终著就伟大的《共产党宣言》。

信仰如同温暖的阳光和逢时的雨露,方始天下万物茁壮成长。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也唤醒了东方被压迫的华夏民族。此时的中国满目苍夷,青年必须奋起而上,梁启超奋力写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不忘梁启超所重托,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为中华而崛起,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等人的带领下,掀起了以工人和学生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在伟大的新时代,我们青年人必定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肩负使命,不负时代重托,为祖国富强而奋斗!(兰心田)

第3篇:马克思与信仰读书笔记

初遇这本书,是无比兴奋的,这是我与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正面接触。初读这本书,我是震撼的,我已做好万全的准备去阅读一本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却没想到这是一本与生活无处不息息相关的作品。是的,就像马克思主义,亦与生活不可分割。

我最喜欢本书中介绍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活的联系,将马克思哲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是件奇妙而又神圣的事情。

人们大多注重专业能力的学习,却很少投身学习哲学,甚至认为哲学是无用之学。可不学哲学,我们就没有生命的精神支柱,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或许会在没有哲学引导的道路上丧失专业学习的动力,失去生命的意义和生活价值。在生活中,任何人都离不开哲学,拥有一些哲学思维可以让生活变得更自觉,更有品味。自觉的人,活得明白;不自觉的人,一世糊涂。哲学就像一根穿起铜板的线,没有这根线,铜板就只能散落分布,永远停留在论事的阶段,不可能高屋建瓴。学点哲学吧,这会使我们看问题更明白,学习专业让我们有一技之长,学习哲学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善于思考全局的头脑。专业的优点是专,它的局限性也是专。而哲学智慧对每个专业、对每个人都有用。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去学会如何做事,更需要哲学智慧教我们如何做人。就好比若把三聚氰胺放在牛奶里面,那便是专业知识用在了错的地方,错的不是知识,是错在不知如何做人。

爱好,读书,哲学,这些都被认为是无用之学,可正是这些“无用之用”,才让我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价值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让我们在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吧,去体会马克思主义带给我们的生活的真理性和奇妙体验吧。(吴悦)

推荐信息

  • 《堂吉诃德》读后感(共21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6:48:28

    一个瘦削、面带愁容的骑士,一匹瘦弱的老马,一柄生了锈的长枪,一顶破了洞的头盔,身边跟着一个骑着驴的憨厚傻侍从。骑士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的姑娘想象为他的女主,给她取了个名字叫杜尔西内娅。他带着傻侍从三次周游全国,从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寻找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了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

  • 《傅雷家书》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6:56:58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傅雷是我国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

  • 《哪吒》读后感(共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6:58:28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的大概内容是:哪吒出生后,人们都远离他,认为他是异类,可是他母亲想让他高兴起来。于是就冒着生命危险陪他踢毽子,陪他开心......这就是母爱的力量啊!去年暑假,我也有这么一段经历。妈妈带着我回老家吃桌的时候,我调皮不听话,吃了两口菜就往外跑,直到端上我最爱喝的鸡汤,我才被粘

  • 关于《聊斋志异》的读后感6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6:58:58

    这是一篇著作,它的生动描述让我感慨万分。自古以来鬼神都让人恨不得离之以远,人们对鬼神的恐惧,还有那些恐怖的传说一直以来都为它们罩上了迷茫的烟云。读了蒲松林先生的《聊斋志异》后,我感动了,也觉悟了。这篇著作揭示了人性的贪欲。告诉我们其实人比所谓的鬼神更可怕,更无情。为了自己可以不择手段,淋漓的残酷让我

  • 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7:03:28

    寒假里,我在网上找了一本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是一部回忆散文集,记叙了鲁迅幼年与青年的生活,共十篇。这本书中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其中《狗—猫—鼠》这一篇令我感受深刻,它讲述鲁迅小时候仇猫,因为猫的性情残忍而具有媚态,在夜晚经常嗥叫,扰乱他人读书休息。更因为他在童年时

  • 《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7:04:58

    教师在任教生涯中可能都思考或者被问到过这么一个问题——“你为学生设置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本书作者的回答也许可以涵盖很多教师的想法,“我希望我所有的学生都热爱学习,这样他们会成为终极学习者并积极的运用自己的所学。”那么为让学生热爱学习,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热爱学习=积极

  • 有关红岩读后感的范文赏析(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7:07:28

    国庆期间,我看了一部红色经典小说 《红岩》。《红岩》这本书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的历史关头,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斗争。 《红岩》这本书围绕许云峰和江雪琴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

  • 《正面管教》读后感(共2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7:06:58

    正面管教的育儿理念已经被人们所熟识。自从生了孩子以后,如何教育孩子和陪伴孩子成了每位妈妈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教育的神奇之处就是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别人的教子经验看起来很成功,用到自己的孩子却不一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孩子是不断成长,每天都在变化的,之前有效的方法没有多久就失效了。我家儿子还经常会嘲笑

  • 《琐记》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7:15:28

    【 导语】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琐记》的读后感800字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琐记》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是《朝花夕拾》一书中第八篇文章。《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

  • 《金锁记》读后感大全(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0 17:10:58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