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怀念母亲有感300字
【第1篇】
人生中有许多的喜怒悲哀乐,季羡林的童年也有喜怒悲哀乐,《怀念母亲》这本书里的有一回写了季羡林的寂寞,令我受益匪浅。我也经历过这样的寂寞。
有一天,阳光明媚,爸爸去送货了,妈妈又去做生意去了,哥哥在帮妈妈的忙,只有我一个人在家里睡觉。过了许久,我醒了,发现家里没人,想看电视却发现停电了,真是个倒霉的日子。我在那里很无聊,就安静地坐在沙发上,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我感到十分寂寞:心想“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该这么办呢?我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就这样我一直睡到了晚上,忽然,响起了铃声:“叮铃铃”我缓慢的开了门,啊!是妈妈和哥哥!我向他们倾述了早上所发生的事情, 妈妈听了,觉得我非常委屈,所以下一次都不敢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了。
【第2篇】
学习了《怀念母亲》这一篇课文,使我的心深深的被触动了。
这篇课文作者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他曾经有过长达10年的留学生涯,在多年的求学过程中,他远离故乡,远离祖国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对祖国的期盼,一直伴随他走过在异国的孤独岁月。
这篇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如何想念自己的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从文章中他摘抄的日记可以看出他强烈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从对房东太太的描述中可以体会到“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这是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往事:假期,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而暂时让我住在姑姑家。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看到姑姑细心呵护表妹时,心里总是酸酸的,不由得想起疼爱我的父母,泪水就悄悄的从我脸上滑落,真想念妈妈那双温暖的手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一定好好学习,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怀念母亲》读后感400字
在老师教《怀念母亲》之前,我已经预习了一下,读后深受启发。
里面大概讲的内容是:作者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他的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对这两个母亲都怀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在六岁前,作者就离开母亲到城里去住。中间只有两次见到过母亲。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他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十分后悔。
接着他,心中想念的又多了一位祖国母亲……他在外国度过的十一年,都是在思念生母和祖国母亲。
在这故事的其中,使我深受启发的是:“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抱着不全的灵魂……”从这我体会到作者失去母亲后,十分孤独和悲伤。母亲那是多么宝贵。失去了它,我们没有活泼;失去了它,我们没有骄傲;失去了它,我们没有自信……从这我也想起了在外地的母亲。
在国庆节放假,由于没有这回家只好在那等。电话打到家中,我在那哭着,母亲以为是十一点多的车,就让我在那等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还没到家,母亲早已急坏。便让我爸爸赶过来,一见到我就紧紧地抱着我。这件事过后,我发现世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啊!母爱你是多么温暖;多么无私;多么伟大……母亲你是多么无私。伟大,是超越世界上的所有事物。
怀念母亲读后感800字
“一夜亲思泪,天明又复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代文学大家季羡林的《怀念母亲》,让我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章语言简短而又朴实,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浓浓的爱意。书中主要写了作者回忆从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离开了母亲,那时候他才六岁,其间回家去过两次,但是和母亲相处仅仅几天而已,从小到大他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时间不长。当他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年仅四十多岁的母亲去世了,让他很悲伤,流泪不止。后来他又去德国留学,异国他乡,他不但怀念母亲,更怀念自己深爱着的祖国,心心念念,祖国母亲甚至频频入梦来。
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让我感动不已,读着读着我不禁也想起了我的妈妈。我和作者有同样的感受,我也有一个慈祥的妈妈。但我又比作者幸福,因为我整天和妈妈黏在一块儿。有的时候,我会觉得妈妈太唠叨,总是叨咕个不停,“快点写作业!”“抓紧时间练琴,不要再说话了。”“你看看,半天时间才写了多少?”……我说一句话,她能接上二十句,烦都烦死了。可是,三年级时候的一天,妈妈跟学校里的同事外出了几天。她刚走的时候,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心想:总算能清净几天啦!耳朵里都要涨茧子了。可是,到了晚上,我总觉得少了什么!我躺在床上左思右想,原来是没有了妈妈的“紧箍咒”,我好不习惯哦!我把眼睛闭起了脑海中不自觉地就回忆起了妈妈的话。我的思念渐渐加深,脑海里越是想妈妈的话,就越想念妈妈,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想想书中的作者季羡林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离开妈妈,那种整日整夜的思念是何等难过啊!妈妈回来了,“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又可以跟妈妈撒娇啦!又可以和妈妈一起睡觉啦!又可以听到妈妈的唠叨啦!有妈妈的日子真幸福,我深深地爱着妈妈啊!
作者季羡林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背井离乡外出求学,其间的寒苦只有自己知道,他想亲生母亲,更想自己伟大的祖国。一个人能把祖国和母亲联系在一起,这是多么高尚啊!我又想到了我们学习课文中的一位人物,他就是我国伟大的画家徐悲鸿。在外国学生眼里,中国人不会绘画,他孤身一人面对外国学生的嘲笑和讽刺,省吃俭用买绘画材料、参观画展、认真临摹,他用自己的实力让那个嘲笑他的外国学生心服口服,自叹“有眼不识泰山!”作者季羡林也是如此,作为清华大学的交换生,他潜心研究学术,争分夺秒,致力于写作,在论文答辩中获得了4个“优秀”取得了博士学位。大师们真是我学习的榜样。时代变迁,祖国强大,这更激发我励志学习。我要靠学习来充实自己,我要用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来回报祖国,这就是我远大的理想。
合上书,闭上眼,我静静地想着:妈妈是生我养我的人,是最疼爱我的人;祖国是我成长的地方,是我赖以生存的地方。我爱她们,我离不开她们,我要用最真挚的情感来回报他们。
读怀念母亲有感600字
【第1篇】
今天,我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语文课文《怀念母亲》一课,让我有许多感受。在这里,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
这篇课文通过会议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生母与祖国母亲,以及对他们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生母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我对这句感受颇深:“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我真是可怜作者呀!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在母亲身边的时间不多,对母亲容貌记忆不深,因此只能尽力的怀念,不断地回想。
正好,我也刚从济南市素质教育基地回来,作者思念母亲的迫切新型我也深有感触。刚到基地一天,便是仲秋佳节,这本是应该一家人团团圆圆吃月饼的时候,高高的围墙却把我们与家人分离开来。虽然那里有圆圆的月饼,却不如家里吃得香甜;虽然那里有噼啪的礼炮,却不如家里看的热烈。我想家,想母亲,想得简直不能忍耐!在梦里,我梦到母亲,梦到母亲慈祥的看着我,梦到母亲用手轻抚着我,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着那梦的时候,梦,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因此,我应该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尽自己之力,孝敬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这里,我便怀着那寸草之心,像普天下所有母亲说声:“万事如意,永远健康!
【第2篇】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唱这首歌,可我还不懂,一直都不以为然。但自从我读了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之后,我便全明白了:母亲对我们来说多么重要,失去她是多么痛苦!
特别是从这几个句子当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季羡林爷爷多母亲的爱:“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现在,我才发现,失去母亲是多么痛苦,那伤痛比撕心裂肺都还严重一百倍,不,是一千倍!再想想我平时,还对妈妈嫌这嫌那的,一不顺我意,我就乱发脾气,比起季羡林爷爷,我真是无地自容!
在《怀念母亲》一课中,作者还怀念了另一位母亲,那就是祖国母亲。
祖国母亲是伟大的,她孕育了中国十几亿炎黄子孙,。即使身在异国他乡,许多海外学子都还一直对祖国念念不舍,魂牵梦萦的。虽然我们没有远离祖国,但是,也要深爱着祖国,她就像一个摇篮,把我们渐渐抚养成人。从“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季羡林爷爷对故国的爱也是超乎想象的。
不管是对生母还是对祖国母亲,我们都要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以及付出同样的爱,且不予回报。因为正是她们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即使不能表达出对祖国和母亲的爱,也要把这份爱深深埋藏在心中,时刻不忘: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母亲和祖国!
【第3篇】
当读了《怀念母亲》一文后,我心潮难平,震动很大。
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我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觉得季羡林的这种爱母亲与想要迎养母亲的信心真令人感动!“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他因为母亲的死去,伤心了一天又一天,痛哭了一天又一天,着真是出自深深的爱母的情感。
季羡林还曾经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散文《永远的悔》一个获得那么那么多成就和荣誉的人,最后悔的竟是没能孝敬自己的母亲,这多么令人惊讶啊!而我们呢,有时连帮母亲提一提鞋,烧一烧水都不愿意,我们的母亲是多么的伤心!
俗话说,“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当我们的母亲驾鹤西去时,我们会想什么?我以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的爱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怀念母亲》读后感300字
《怀念母亲》读后感
从小就是母亲把我含辛茹苦的养大,当我记事之后,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能够好好孝顺我的母亲。母亲是我们最应该感恩的的人。母亲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祖国的花朵。
我学过一篇季羡林写的文章:《怀念母亲》。这篇文章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到城里求学。在他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弃养,仅活了四十多岁。母亲离世,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就会泪流不止,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个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母亲。后来,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散文,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我有时会不做家务,甚至对母亲发脾气。他远离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呵护,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影响,反而更加热爱、思念母亲,考取了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在德国的时候,他更加思念母亲了。在《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最终后悔的却是没能孝敬母亲。
现在,我已经十一岁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何况我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力去孝敬母亲。
读怀念母亲有感400字
【第1篇】
学完《怀念母亲》这篇季羡林老先生的课文,让我知道了季老虽然在异国他乡但却不忘记生母和祖国母亲的孝顺母亲和爱国的优秀品质。
这篇课文讲:季老六岁时离开生母去城里住。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季老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季老在德国留学,不知为什么,祖国母亲也频来入梦……
读完这篇课文,我一定要向季老学习。想起我对母亲的态度,我感到愧疚,自己不做家务,还没有更努力的学习。再反过来看看季老,他从小失去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呵护,反而更加勤奋的学习,并去德国留学。
记得有一次,妈妈做饭,有点忙不过来,让我去帮忙。我为了能够安心的看喜欢电视,就说:“还没看完呢,你自己没长手。”读完季老的这篇课文,我的脸红了。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会孝敬父母了,哪怕给母亲段一盆洗脚水,父母疲惫的时候端一杯热茶。我现在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了,当升国旗时我也不应该再跟同学窃窃私语了。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让我学到了应孝敬父母,不忘祖国。
【第2篇】
《怀念母亲》是季羡林写的,在他在德国留学时,女主东的恋子之情让季羡林起了想念母亲之心,天天留恋着,写下了《怀念母亲》。
当季羡林写了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哭了几天几夜,饭不吃,觉不睡,还想随母亲一起长眠于地下。我也很想哭,我能看得出他们母子之间那种深厚的感情。
季羡林很后悔不该离开母亲,应该陪在母亲身边,让她开心的过每一天,当他最后一次回故乡,他看见母亲的棺材放在那里,便大声痛哭起来,当时他心里真想一头撞死。他舍不得母亲离开,因为母亲在她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母爱是伟大的,每个人的母亲都很伟大,在我们小的时候母亲话了多少心血,吃了多少苦头,才把我们养大成人。母亲真伟大,从小我们调皮捣蛋,虽然母亲打我们,骂我们,当时我知道母亲都是为了我们好,打我们后她自己心里比我更痛。为了让我们能够成才,她才这样做的。所以说我们不能忘记母亲对我们的爱,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母亲对我们的期望。
《怀念母亲》读后感_写事作文600字
《怀念母亲》 这篇课文讲了季羡林先生自己离开祖国,离开母亲时痛苦不已的情怀。
课文不长,只有短短语文书三版文字。这短短的文字,让季羡林先生抒发了自己对怀念母亲的情怀,也让我感触良多。这让我感动的是“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个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一句。读起来很伤感,也因为如此,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作者悲痛的心情:不仅仅是怀念亲生母亲还怀念给他成长,温暖和感动的祖国母亲!读到这里,我实在忍不住了,眼泪哗啦哗啦的流下来了。
原来爱国不只是只有为祖国贡献才能表达的。一句话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尽管说的很直白,但也让人心里感觉暖呼呼的所以,当我看到网络上有人在“国外的15岁,和国内的15岁”话题中说到:“我真讨厌中国,什么国外如此新潮,我真恨我出生在中国!”当时我就怔住了:这是中国人吗?这是中国人该说出来的话吗?我心里像被割了一刀似的,撕心裂肺的痛!我真想问她:“你说外国好?外国福喜就是来害我们中国人的!沃尔玛,是分来中国赚我们中国人的钱的!”心痛啊!
孙中山,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一生奔走呼号,建立新社会。晚年积劳成疾仍不忘救国,令国民感动不已,尊其为“国父”。我还清楚地记得,他说过这么一句话: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爱国。这一句话,20个字,充分表达了孙先生的高尚品质,实在令我敬佩:这,才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爱国的!
这篇课文,表面上叫“怀念母亲”,实际上是“怀念祖国”。这样感人的故事,怎能不让我落泪呢?我多么骄傲,我是个中国人!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最近,我学习了《怀念母亲》这一篇课文,心潮起伏,心中颇有感触。
这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季羡林爷爷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都怀有同样的怀念和不变的情怀,充分表达了季羡林爷爷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这篇课文让我感慨万千,心中有说不完的话。
季羡林爷爷6岁离开了自己的生母,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迷糊,直到他上大学二年级母亲弃养,这么多年来他没有得到过最无私的母爱,没有得到一点安抚和温暖,他反而怪罪自己没有尽孝而在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遗憾,我顿时肃然起敬,热泪盈眶,如今我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可是有几个人对母亲说了“我爱你”。我接着往下读,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悔恨之情。读着读着我深感疑惑,季羡林爷爷又为何将祖国视为母亲,带着疑问,我继续品读。作者身在异国他乡,心中还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是有一颗多么赤热的爱国心!远居海外他本应该过上安定的日子,可他却在学业卓有成效后又来报效祖国!多么令人敬佩。
和季羡林相比,我爱妈妈的情就=1杯“矿泉水”,季羡林对母亲就像广阔无垠的大海。我爱祖国的情怀就好比一棵“小苗”,而季羡林对祖国可以说是怀着深情厚意,好比一棵“百年树”一样“高大”!
我是多么幸福啊!长这么大,从来不知道离开祖国母亲是什么滋味。我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爱护和教育,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在家里我受到爸爸妈妈的呵护、爱抚。我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强大的祖国!
周恩来有句话说得好: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我想,季羡林就是这样的人,他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令我终生难忘。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应该学习季羡林爷爷,共同怀着一颗孝心和一份火热的爱国情怀。去孝敬父母,去报效祖国!
【第2篇】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对他的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作者六岁离开他的生母,住在城里,在他读大学二年级时,他的母亲去逝了,他十分悲伤,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常常梦到母亲,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作者到德国留学,他又时常怀念祖国母亲,祖国也频来入梦,他想念古国的朋友时,心里酸酸的,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一想到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这种怀念一直伴随作者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深深的怀念。母亲离去了,作者内心无比空虚、寂寞,似乎整个世界都变得一片黑暗,作者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苦和终身的遗憾。作者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对祖国充满了无限思念,而这种思念随着离别时间的长久在不断加深。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我比作者还要幸福:小时候,她手把手地教我写字、画画,温柔地给我讲故事,耐心地教给我知识。现在,她天天给我做可口的饭菜,不辞辛苦地接送我上学、放学,仔细地为我检查作业、辅导功课,早上喊我起床,夜里为我掖被。妈妈的爱日日夜夜,浸润着我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来我也要用爱回报妈妈,就像诗中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样,如同作者依恋祖国,我也热爱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国。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中国人民勤劳、善良、勇敢,黄道婆发明纺织术,华昇发明活字印刷,詹天佑在崇山峻岭中修建了铁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及无数的先烈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又想到了祖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我也热爱我的家乡,在这里我出生长大,有我的亲人和朋友。
我们都与作者有同样的情怀,爱妈妈,也爱祖国母亲,我们要孝顺母亲,让母亲幸福。也要努力学习、使祖国母亲的未来更美好。
读怀念母亲有感500字
【第1篇】
学完了第六课《怀念母亲》,我感悟很多,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对两位母亲那崇高的敬意和那真挚的爱慕。
作者曾经说过:“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我也曾读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女孩,她很小的时候父母扔下她狠心地走了,直到好多年后,她才又见到父亲一面。当埋怨父母狠心的时候,父亲叹息了一声说:“父母在外这么打拼还不是为了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女儿听了这番话情绪激动地说:“幸福?你可知道,和父母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幸福啊!当她被别的孩子欺负时,她多么希望父亲扬起有力的巴掌吓唬他们;当她生病的时候,她多么希望得到母亲温柔贴心的照顾;当周末放学时,她多么希望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和父母欢天喜地的一起回家……”是啊,这世界上有再多的荣华富贵,都比不上和父母呆在一起;这世界上有再多的珍馐美食、佳肴大餐,也都比不上母亲亲手做的一餐家常便饭……
作者去哥廷根留学的时候,非常怀念他的两位母亲。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细细品味这段话,我应该也能体会到那种甜蜜的凄凉吧。
学过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很多。我们现在一定要孝敬父母,不要等到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再去忏悔,再去痛哭流涕,再去抱终天之恨。
【第2篇】
当我读了《怀念母亲》一文后,我心潮难平,震动很大。
《怀念母亲》主要讲的是:作者季慕林上大二时,年仅四十多岁的母亲就过世了,这对作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他很怀念生身母亲,后来去外国留学,他进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孤寂和伤感,又一遍遍怀念自己的祖国母亲,从未断过。这种怀念之情,一直伴随着作者在外国留学的二十一年。
我读完这篇文章后,觉得季慕林是多么爱自己的母亲呀!“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因为母亲的死去,伤心了一天有一天,痛哭了一天又一天,他对母亲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他真是一个大孝子!
我想到了自己,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如果要我和季慕林相比,我就显得太自私了。
有一次妈妈正在网上为我购买衣服,我所有的作业都写完了,我就想玩电脑,妈妈说先让她买完衣服在玩。我不愿意,就把网页关了。妈妈没办法只好让我玩。我在玩时还想:“哈哈!你还是斗不过我。”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以前自己做的不好,以后我要向季慕林学习, 热爱父母,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第3篇】
在前几天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对我的印象很深,我不得不说出我的心情。在季羡林失去母亲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及其的难过《怀念母亲》的读后感。我不知道我该说什么。
季羡林说他一生有两个母亲,但是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季羡林在异国他乡的德国的日子里他无时不刻的思念着在古国的乡村父老和自己的母亲。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样的情况下季老先生还是完成了在德国留学的学业。要是我,我绝对不会在留学的地方继续的读下去。我不会离开我的亲人,即使我有学业,那我也不会。
在季老先生的眼里,学业是最重要的东西,然而在我的眼里亲人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很多的例子。我想在你心中亲人也是你们心中最重要的东西吧。
你们也会说季羡林先生很傻,我倒不觉的有怎样,应为那时候我不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即使不知道理,那我也会尊重季羡林先生,人们都会有生老病死的情况,我只是希望我们能懂得这个道理。
我想这样能学好学业,我宁愿这样做-----我就会直接呆在留学的地方继续留学。我不想被任何人笑话,我也不想成为同学的笑柄。
我想学季羡林又不想学季羡林那样,我觉得还是自己的想法好,不用这样懦弱。
还是用我的胡洁的头脑好,用自己的头脑想办法,不用别人的东西来做。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
这是一篇由季羡林老爷爷写的文章,回顾他老人家,几十年前的时光,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想念母亲的事。
季羡林老爷爷在六岁时就离开生母,去城里住。中间只回过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他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的母亲弃养,只活了40多岁。季羡林老爷爷当时很痛苦。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他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他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镇上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季羡林老爷爷在他的日记上写到: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季羡林老爷爷还写了一篇散文,名字叫《寻梦》。开头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季羡林老爷爷在国外不仅不忘记自己的母亲,连自己的祖国母亲,也从未忘记。特别是那句:一想到生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个影都没有。这句话实在是太经典了,极其形象的表现出季羡林老爷爷想母亲的那种心情。
对,我们的一生就是要两个母亲,生母和祖国母亲,相比较一定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