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丧钟为谁而鸣的作者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失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海明威的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2岁。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第2篇: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1000字
《丧钟为谁而鸣》,美国大名鼎鼎的作家海明威的一部长篇小说。由于革命的缘故,故事的角色们聚在一起,他们从陌生到熟悉,从争吵到和好,从彼此不和到惺惺相惜,他们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伟大的革命胜利!
这是一部思考人生的战争小说。故事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描述了共和党派主人公在敌后联系游击队完成炸桥任务的两天。
然而,这也正是海明威自己内心的很多独白,西班牙内战开始之后,海明威即奔赴战场,随着国际纵队,在西班牙内战中间几乎可以说是战斗到最后一刻,才回的美国。加上海明威曾经的记者身份,文字习惯与过往的小说家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虽说不华丽,却有一种干练而直接的感觉,这当然就是属于海明威自己的一份艺术魅力,所以在美国,海明威当时是基本可以代表“迷茫的一代”的明星人物。
故事的主人公,罗伯特·乔丹,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志愿者,在执行任务中和玛丽亚相爱,最后因为受伤无法跟随队伍撤离而决定牺牲自己。乔丹的感触,有不少都是因所处战争环境而触发的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包括革命、爱情、生死等等。
海明威有种魔力,能把看小说的你带入那个他描绘的战场,使你变得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样紧张。故事以“炸桥”任务为主线,其中炸桥前的准备阶段占据了篇幅大半。作为读者的我,身临其境见证他们的成长,从不敢杀人到开了第一发子弹,从不懂军事到逐渐积累经验,罗伯特·乔丹和玛丽亚从相识到相爱……海明威用细腻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战争期间革命者的内心活动。
他们开枪杀人后会在内心祷告,他们的信仰告诉他们杀人会使自己的罪孽增加,但是他们知道在伟大的革命中,他们没有丝毫愧疚!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内心的坚定而纠结,为了革命胜利义无反顾,却也同情那些因为战争牺牲的人们。
此外,作者对主人公罗伯特·乔丹炸桥前的心里活动描写细腻:他反复研究桥的构造,计划好炸桥如何进行,也幻想完成任务后,自己在旅馆舒舒服服洗一个热水澡,带着爱人玛丽亚到餐厅吃一顿好的。可是战争无情,他在炸桥任务中受了伤,腿骨折无法撤离,玛丽亚抱着他痛苦,他只好叫伙伴带着玛利亚先撤离,自己留下来继续打击敌人……画面截然而至,整本书的故事到此结束。
罗伯特·乔丹对玛利亚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要好好活着,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活着,就是代表我们两个人永远在一起……
战争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
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丧钟为为一个人而鸣。(张维宁)
第3篇: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图块,欧洲就少一点;如果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约翰·堂恩
《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为配合反攻,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在敌后搞爆破活动,完成炸桥任务,但在撤退时负伤并献出了生命。
这是海明威篇幅最大的一部小说,但全书情节仅局限于三天之内。通过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三天的经历,展现出了一幅友情、爱情、责任、信仰相互交织在战争中的宏大场面。由战争前的激进逐渐转变为意志消沉的巴勃罗、不想杀人却不得不杀人的矛盾的安塞尔莫、积极响应炸桥任务迎着死亡的勇士比拉尔、与乔丹一见钟情且相爱至深的玛丽亚,各个人物特点鲜明,读后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脑海中。
小说在铺展反法西斯战争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人生的意义不是用时间来衡量,而是对于“现在”的态度。正如文中所说:除了现在再没有别的了,既没有昨天,当然啦,也没有明天。你要活到多大才能明白这一点呢?只有现在,而如果“现在”只有两天的话,那么两天就是你的一生,而这一生中的一切都将相应地压缩。你就这样在两天中度过一生。如果你不再抱怨,不再要求你永远不会得到的东西,那么,你就会过到美好的一生。
小说的主旨提醒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我爱你,就象我爱我们为之奋斗的一切。我爱你,就像我爱自由,尊严和人们要求工作、不愿挨饿的权利。我爱你,就像我爱我们所保卫的马德里,就像我爱所有那些牺牲的同志。很多同志牺牲了。很多,很多。你没法想象有多少。但是我爱你,就像我爱世界上我最爱的东西,而我爱你超过了这一切。”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小说的名字是一个问句,但答案却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更加说明了“丧钟为你而鸣”的现实意义。中国爆发疫情的时候,西方国家幸灾乐祸,嘲讽挖苦声音不绝于耳。但是现在,我们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曾经幸灾乐祸的国家却处于疫情的“震中”,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理解了“丧钟为谁而鸣”的深层意义,也就能理解当下我们面临的困难,也更能坚定我们的信念。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王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