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曾子杀猪》读后感(共8篇)

《曾子杀猪》读后感(共8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13:16:24

第1篇:曾子杀猪文言文-曾子杀猪翻译

曾子杀猪文言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曾子杀猪翻译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去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第2篇:曾子杀猪读后感

古时候有一位的伟大的思想家曾子,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去集市赶集,他的儿子非要跟着去,他的妻子怕孩子走丢。于是她就问孩子想吃什么,孩子高兴的说道我要吃猪肉,这时妈妈很痛快地答应了。于是妻子就自己去了集市,傍晚回来后只听见有嗷嗷声。回到家里,只见曾子拿刀准备杀猪,妻子便上前阻拦,这时曾子说:“你怎么能骗孩子呢?要是你现在骗他,就等于你教他骗人。”说完后曾子就把猪杀了。

读完后,我知道了曾子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曾子为自己的孩子从小树立了诚实守信的榜样,而且曾子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孔子的一句名言:言必行,行必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给正在茁壮成长的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方向。

第3篇:曾子杀猪读书笔记400字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呀,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好朋友,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名字叫作《曾子杀猪》。

文章讲的是曾子的老婆要出门,他的孩子也要跟去,曾子的老婆为了摆脱,就说让儿子好好等着,回来给他炖肉吃。回来时,她发现曾子正在杀猪,便上前哭着哀求曾子不要杀猪,曾子说:“小孩的一言一行都是跟着父母学的,如果我们食言,不就是在教小孩子骗人吗?”所以,曾子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的人。

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是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要欺骗别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说到做到,因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以前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到,有一次,我答应李老师要制作一个捐款箱,可是没来得及做,第二天李老师找我要的时候,我才想起来,可是,我为了不挨批评,就说没带。现在一想,多么不应该呀!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撒过谎了。

第4篇:曾子杀猪的道理

曾子,名参(shen阴平),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他是古代“大圣贤”孔子的学生。

据记载,曾子这个人向来是严于律己,言行谨慎,平时很注重个人修养。在《论语.学而篇》中,就曾记载了他进行修养的方法和原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在孔子众多出色的学生中,曾子的人品受到孔子的称赞。他不仅孝敬父母,也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曾子具有强烈的教育意识,是教育的有心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曾记载一个曾子“杀猪教子”的动人故事,一直为世人所传颂。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忙完家务,准备要到街上去买东西。三四岁的小儿子,也要跟着去。母亲怕麻烦不让去,儿子没完没了地纠缠。实在没办法了,灵机一动,便哄他说:“听话,在家里玩。等我回来,我把咱家那口大猪杀了,给你炖肉吃。好吗?”

小儿子一听说要吃炖肉,立刻就止住了哭声,认真地问道:“这是真的吗?”

母亲假装认真地点了点头。小儿子立刻破涕为笑,又到一边玩耍去了。

曾子是一个教子的有心人。刚才母子对话的情景,曾子看见了。曾子知道,妻子这是“哄”孩子,并不是真的要把大肥猪给杀了。当时,本想上前阻止,但来不及了,话已经说出去了,“覆水难收”啊。怎么办呢……

曾子的妻子高高兴兴地从街上回来。一进家门,眼前的情景,使她大吃一惊:只见曾子用绳子牢牢地捆绑住家里的那口大肥猪,身旁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屠刀。大猪拼命挣扎、吼叫,还挺吓人的。怎么?他真的要杀猪?妻子急忙上前阻拦说:

“你这是疯啦!我刚才是叫儿子纠缠得没办法,才那样说的。那是说着玩的,为‘哄’他,你怎么竟然当真起来呢?”

曾子严肃而认真地对妻子说:

“我知道,你是跟儿子说着玩的,实际上并不打算真的要杀猪。可是,你想没想过,小孩子还不大懂事,只会跟着父母的样子去学,去做。今天,你说了话不算数,答应了的事不去做,哄骗了孩子,这实际上就等于是在教孩子讲假话,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儿子会觉得母亲的话不可信,以后再教育,他也就难以相信你的话了。这样做,怎么能把孩子教育好呢?”

妻子听了,觉得丈夫的话句句在理。她佩服丈夫,言而有信,说话算数,言行一致,以真诚的态度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她深深地责备自己,不再阻拦丈夫,终究避免给孩子心灵上造成的不良影响。虽然付出的代价不小,但很值得。

这个故事,几千在中国流传,经久不衰,引人深思。

曾子“杀猪”的举措是一举两得

小孩子不仅在智力方面处于蒙昧状态,在道德方面同样也是处于蒙而无知的状态,是非、善恶、美丑分不清楚,辨别能力很差,容易受外界影响,特别是父母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成年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又是他们心目中最有威望、最值得信赖的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笃信不疑;父母做什么,就学什么,毫不走样。

孩子年龄越小,就越是崇拜父母。在他们看来,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最标准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在孩子心目中,父亲是最好的父亲,母亲是最好的母亲。如何对待人,如何对待事,都要以父母为榜样。

做父母的,如果不时时刻刻地严格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任何不良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一点点疏忽,都很可能在无意之中,给孩子以不良的影响。而不良的影响一旦发生,由于孩子总是“先入为主”,先获得的“认知”很难再从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抹去,并且以此为依据排斥其他不同于此的“认知”。因此,中国古人特别重视让孩子接触正面的形象,千万不要用骗人的话欺骗孩子。

曾子在儿子小时候,特别注意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努力做到“谨于言,慎于行”,反映他具有强烈的教育意识。在他看来,在子女教育上“无小事”。在与孩子相处中,在处理有关儿童的问题时,家长的一切言行举止,都要绝对服从儿童的教育。

在孩子面前,家长是“属于”孩子的,一切都要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益,一点儿也不能随意伤害儿童,不能污染、毒害儿童单纯美好的心灵。

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经久不衰,是因为曾子杀猪的举措是“一举两得”:既以实际行动教育了孩子,同时也教育了自己的妻子。

“童蒙养正,作圣之功。”要慎之又慎。

也许有人以为:对于小孩子,何必那么认真?家长许诺的事,小孩子很可能一会儿就忘记了。这是缺乏教育意识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孩子出于对父母的信任,凡是家长许诺了的事,不会轻易忘掉。在许多情况下,孩子为了赢得家长的许诺,是付出了“代价”的。比如故事中曾子的小儿子,本来特别想跟母亲一起上街,但为了赢得母亲“杀猪给他吃肉”的许诺,放弃了上街的要求,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他是做出了“牺牲”的。如果家长说话不算数,许诺的事不兑现,孩子就会以为说谎、骗人是允许的,很有可能也跟家长一样,也学着去说谎、骗人。

家长必须明白,如果有一次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就是用十次的“诚信”,也难以挽回已经丧失的“威信”。要重新树立威信,取得孩子的信任,是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希望孩子诚实,自己首先要诚实。不守信的人,不可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慎而又慎。

十七世纪时,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的开头,便开宗明义地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引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洛克的比喻十分贴切、深刻,引人深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小时候的教育在方向上有极为细微的偏差,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中国古人说:“童蒙养正,作圣之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儿童早期的启蒙教育一定要慎而又慎,不可掉以轻心。

第5篇:曾子杀猪的寓意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第6篇:曾子杀猪读后感600字

我读了一则寓言故事叫《曾子杀猪》。这则故事讲述的是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为了不让儿子跟着,便对儿子开玩笑地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妈妈给你宰猪吃。”等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她发现曾子要杀猪,连忙阻止曾子说:“我那是在哄他呢,你怎么就真的要杀猪啊!”曾子看了一眼妻子,认真地说:“你现在欺骗他,他以后就不再信任你。你这是在教孩子撒谎。做母亲的,欺骗孩子以后还怎样教导他呢?”于是曾子真的把猪杀了。

《曾子杀猪》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信守承诺。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故事中的曾子的妻子为了不让儿子跟着,撒谎说从集市回来给儿子杀猪吃。而曾子真的给儿子杀了猪,就是为了教育孩子做人要信守承诺,不然就会养成撒谎的坏习惯。

其实我在生活中就有这样的坏习惯。向别人承诺了的事情,却做不到兑现承诺。每次妈妈给我布置的学习任务,我都会承诺会完成,但是懒惰的细胞在作怪,时而不时的出现,正做得专心时,总有一个声音在说:“休息一会吧!吃点好吃的”此时的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就这样每次作业都会留下小尾巴,完不成。说到这我都不免低下了头,我读了这则故事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不能让妈妈对我失去信任。

《曾子杀猪》这则寓言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信守承诺。你对别人撒谎一次、两次、三次……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了。做人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张一伊)

第7篇:曾子杀猪的故事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第8篇:曾子杀猪读后感400字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学生曾子的一个诚信故事。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

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旁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以前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到,为这事没少惹爸爸妈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日记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怀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推荐信息

  • 《呼啸山庄》读后感4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8:43:40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书店的书架上取下了这本《呼啸山庄》,回家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可我没想到它讲述的是这样的令人伤感: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先生带回家一个弃儿,取名希刺克厉夫。恩萧先生死后,他的儿子辛德雷为了的报复希刺克厉夫夺走父亲的恩宠,百般的折磨他。后来希刺克厉夫因为他的情人凯瑟林爱上了画眉山庄的埃德

  •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共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8:44:10

    最近,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该书是对于老师从教五十多年的全面总结,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怎样做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答案,如:博学多才、幽默风趣、公平公正……读了于老师的作品,以下几点让我感受颇丰:第一、让学

  • 《凡卡》读后感(共12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8:43:40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小小的油灯下面,一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孩子一边叹气,一边跟乡下的爷爷写信。他非常瘦弱,还饿着肚子,打着赤脚……文章《凡卡》把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读着读着,眼睛湿润了,喉咙里像塞着什么,说不出话来。啊,可怜的小朋友凡卡!他孤苦伶仃的在老板家里做苦工,经常挨打,晚上也

  • 《水浒传》200字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8:51:10

    佛,不管是作为哲学还是作为信仰,都离不开"慈悲"二字。《水浒传》一回回读下来,便觉得八百里水泊上有佛性弥漫着。那些看似杀人喝酒吃肉的英雄,哪一位不是尝尽了人间的苦头,又对弱者苦者难者善者怀着感情之人?哪一位不是惺惺相惜、生命相倾之人?谁能说在阶级情、民族情之外就没有一种一以贯之的人类之情?梁山英雄身

  • 《故乡》读后感大全赏析(18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8:51:40

    以前一直以“太深了”,“难懂”之类的借口不看鲁迅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从未想过要借以阅览一番。当我们学到《少年闰土》这一课的时候,把鲁迅的原小说《故乡》读了一遍。这使我感触颇深。如果单单只是《少年闰土》的话,恐怕我们还只能理解到鲁迅和他的伙伴不及闰土见多识广这一方面,可是当听了《故乡》全文之后,鲁迅想要

  • 关于《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1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8:50:10

    周一下午,我们六年级一班全体学生与杨老师一起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典礼,获得“孝心少年”称号的几位少年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个。一个是游柘楠,母亲去世,父亲有疾病,家里还 有妹妹和弟弟,照顾家人的重担落到了身一体瘦小的小柘楠肩膀上。有一天爸爸回来了,小柘楠给爸爸写了一封信,信上写到:“爸爸,你回

  •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共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8:58:40

    自尊就是感到自己的人生过的有价值、有意义,而价值和意义则来源于每个人与众不同的文化世界观。这节读书会刚好读到了物质世界观与文化世界观。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假如未来生命时光中,你还剩余100份精力,你会怎样分配?其中列举了具体的物质世界观中的部分:谋生、享受财富;抽象的文化世界观中的部分:亲人、

  • 关于《白象家族》的读后感大全(精选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6:58:11

    《白象家族》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最近,我读了一本动物小说,名叫《白象家族》。 这本书的作者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我读了深有感触。故事是这样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故事中的主人公听到一阵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一头迷路的小象,小象浑身是泥,右耳朵有一道血口,主人公给小象包扎好,给小象起名为“

  • 关于《狼王梦》的读后感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7:03:41

    今年暑假,我读了《狼王梦》一书。这本书讲了一只叫紫岚的母狼被权势欲望所吸引,时时幻映着自己的狼儿成为最高统治者的故事。小说扣人心弦,使我完全置身在了狼群之中,我的心也跟着紫岚一家的幸福而起伏。有人说狼妈紫岚是个被权力欲而扭曲的可怜的失败妈妈。而我却更多的被狼妈紫岚那博大无私的母爱所打动。是啊,紫岚妈

  • 关于《遥远的救世主》的读后感大全(精选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7:00:11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1200字   《遥远的救世主》一书以丁元英及芮小丹大美奂绝伦的天国之恋展开,着重叙述叙述了丁元英在王庙村的扶贫,从深层次讨论了一个国家、社会的文化属性问题,小到一个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天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