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400字
【第1篇】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是由吴碧涵编写的,主要记载了中国自古以来发生的事。其中我对张核销这个历史人物很感兴趣。张仪是魏国人,因为口才非常好,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所以到昭阳家里做门客,最后到了秦国帮助秦王,在秦国是他成功的化解了“六国合纵”攻打秦国的危机,并且凭他过人才出使各国,各上击破,帮助秦吞并了其余六国。
张仪很有才华,但经常被人诬陷,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张仪才华非凡,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其他人都很羡慕他,再加上他说话特别直接,有时会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所以被有心人拿捏了把柄,找机会陷害他了。
有很多才华非凡的人,他们却在生活上处处树敌,这就是因为他们不会为人处事,在与人交往中不注意照顾别人的感受,所以交不了什么真心朋友。
做人要谦虚,就算你才华横溢,是难得的人材,但要是因为骄傲,错失了很多的机会,你的才华就浪费了。
为人处事的道理是在适当的时候要懂得进退,坚持原则的同时也有照顾对方的感受,学会欣赏别的优点,在与别人有争执时学会有理服人,以情感人。
张仪当时如果听从别人的建议,交更多的朋友,他的成就可比现在大得多。我们也要吸取张仪的教训,才能获得成功。
这个世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要学会保持自己的优点,改善自己的不足,《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本书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对历史人物的优点缺点一一剖析,值得大家都来阅读。
【第2篇】
这套书是毕阿姨送我的7岁生日礼物。得到之前,我已向往许久,因为从一年级刚上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王老师一直给我们讲这套书里的故事。
书中的故事太精彩了,让我爱不释手,我每天放学回家做完功课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它。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夏商周。再到汉,到唐宋元明清。吴姐姐用一个个故事把历史前后贯通,诙谐风趣,易于理解.
当我看到汉朝那本时,我仿佛看到了爱民如子的汉武帝,知道了为什么我们叫汉族。我佩服张骞锲而不舍的精神,因为他,才有了丝稠之路。
我爱上苏轼的词,也是因为看了这套书,喜欢他的才华,他的幽默风趣。,他和好友的“三白饭”和“三毛饭”,每每想起都让我笑得肚子疼。
这套书让我了解到了朝代的更替。从不强大到强大,从强大变成弱小,从弱小到灭亡,兴旺和弱小都取决于当时统治的君主。就像因为有虚心纳谏的唐太宗,才有了守正不阿的魏征。
但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书中那誓死不降,宁愿十九年牧羊的苏武,以死明志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继光,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勇气让我佩服不已。读到这些,我明白了吴姐姐的话: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无论身在何处。作为中国的孩子,我们要为中国争气!
历史是一面明镜,读历史,使人明智。就像书中唐太宗说的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人为一面镜子,可以知道往来兴替的道理,以人为镜,可以自镜中看出自己的得失。
【第3篇】
7岁生日那天,毕阿姨送给我一套书——《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我非常高兴。因为对于这本书,我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就经常用这本书里的故事教育我们。
自从有了这本书,我每天放学回家,做完功课的第一件事就是捧起它。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刘邦项羽楚汉争霸;从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抗击匈奴;从三国之乱到隋唐统一;从两宋衰亡到元朝兴起;从红巾军起义到海瑞罢官,吴姐姐用一个个故事把历史前后贯通起来,形成了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
当我读到汉朝部分时,我仿佛看到了爱民如子的汉武帝,驰骋疆场,抗击匈奴。我更佩服张骞锲而不舍的精神,因为他,才有了连接中国和欧洲的丝稠之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当吟诵起这首词,我就想起了苏轼。因为这套书,我又对苏轼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不仅喜欢他的才华,更喜欢他的幽默风趣。他和好友的“三白饭”和“三毛饭”的故事,每每想起都让我笑得肚子疼。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不仅让我知道了很多的历史故事,还让我知晓了中国各个历史朝代的兴衰和更替。从弱小到强大,从强大变成弱小,再从弱小直至灭亡,几乎每个朝代的兴旺和弱小都取决于当时统治的君主。
这套书中的英雄豪杰更是数不胜数:誓死不降,宁愿十九年牧羊的苏武;心系国家,以死明志的屈原;抗击金兵,精忠报国的岳飞;率领戚家军,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继光,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勇气让我佩服不已。每逢读到这些,我就深深懂得吴姐姐的话: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无论身在何处。作为中国的孩子,我们要为中国争气!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450字
【第1篇】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名叫《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的书。我一开始不太喜欢读这本书的,因为我觉得历史书一般都比较枯燥无味,但从我真正走入书中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它。这本书语言生动活泼,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看到书中的故事,人物和场景就像3D电影般浮现在我的眼前。从此我对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了,除了睡觉和写作业外,一有时间,总会不自觉地拿起它。
我最喜欢《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里的第六册, 第六册里我最喜欢的是谪仙诗人李白和颜真卿的故事。
谪仙诗人李白讲的是:李白从小就学习诗和剑,他的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意境奇妙,他因才华出众曾得到皇帝的赏识。一天,皇帝和杨贵妃去游玩,看到景色宜人,就请李白作诗一首。李白刚刚饮完酒,他醉熏熏地赋诗《清平调》三首,将杨贵妃的美貌和娇艳的牡丹花融为一体,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看到这里,我的脑海中就出现这样一幅画面:李白醉熏熏地站在花园中,一摇三晃,手执毛笔,挥洒自如,皇帝和贵妃站在他的旁边,看着诗卷,不住地点头称赞。
颜真卿的故事讲的是:皇帝派颜真卿去劝降叛军李希烈,但李希烈向来生性凶残,颜真卿虽然知道自己可能一去无回,许多人也劝他不要去,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李希烈不但不听劝告,反而让颜真卿投降,否则就杀死他。颜真卿宁死不屈,结果被李希烈用绳子勒死了。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不断地在眼眶中打转,我仿佛看到颜真卿站在刑场上,大义凛然,毫不畏惧。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真是太好看了,让我入了迷,我一有时间就拿起书看。这本书在台湾畅销了30多年,刘墉、罗兰、林清玄等很多的名家都倾力推荐这本书。
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我不知道的历史,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建议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2篇】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题目是《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本书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有教益的人和事,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让我接受到了真正的历史教育。
走进《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本书,心灵得到了净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奋斗精神与节操,震撼了我的心灵。
当我读到“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时,我真为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所感动。“廉颇是赵国大将,战功赫赫。可他看到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高,心里不服气,事事跟蔺相如过不去。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以先公后私的胸怀不跟廉颇一般见识。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作为,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与蔺相如精诚团结,保卫赵国。”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我应该具有蔺相如宽阔的胸怀,也应该具有廉颇知错改错的精神。记得有一次,我与同学因为一件小事闹矛盾,我不听老师劝解,放学后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应该因为一点小事而闹不和。应该具有廉颇知错改错的精神,时刻找出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真是一本好书。这本书从历史开启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懂得了热爱自己的民族,懂得了民族英雄的苦境与成就,懂得了中华儿女应当为国家奋斗,为国家操劳,为国家付出自己的才华。
【第3篇】
在寒假里,我读完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的第四册,这本书讲述的是隋,唐的历史故事。
隋朝是处心积虑的杨坚抢到了皇位,为隋文帝,自从他建立隋朝以来,实行了许多良好的措施。如:实行中央集权 ,加强地方控制;改用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隋文帝有五个儿子,太子杨勇性好奢侈,宠爱姬妾惹得文帝夫妇不悦,这为二儿子杨广造就了机会,狡诈的杨广利用计谋,使文帝废掉太子杨勇,改立他为太子,后杀父篡位,为隋炀帝。
隋炀帝是个爱花钱玩乐的人,想到江都,不顾百姓的疾苦,开了一条大运河。不准大臣报盗窃之事,盗贼越来越多,遇到荒年,人们没有东西可吃,只好互吃人肉。隋炀帝的残暴,引起了全国民众的不满,宫里的大臣造反,用他的丝巾将他勒死。
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人正直,宽宏大量,知人善任,能提拔人才,在他临朝的二十三年之中,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君臣之和睦,民生之富裕,文治武功之鼎盛。
我佩服李世民的机智勇敢,痛恨隋炀帝的浪费,我们应该学习古代人的好品德,让我们一起来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吧!
【第4篇】
推荐之前,先说题外话,昨天让学生根据测试情况写作业,少部分学生两天的作业比上个星期一星期的作业还多,我怕家长有意见,昨天在博客上啰嗦一番。今年放学时,只有三个没有完成,其他提前完成任务。首先感谢家长没有给我扣帽子,从中我也能感受到家长的态度变化。近期整理三、四年级的教学笔记,发现我一直存在这样的妄念:希望全班100%的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从而达到学生、老师、家长都轻负高效的目标。100%?可能吗?家长、老师都互相信任对方,相信都是为了学生好,即使做得不恰当,也没有恶意。六年的时间,我们也许能创造一个100%。
再次感谢!无限欣慰!我不怕家长提意见,只要坦诚相待,期盼家长多提建议。
昨天收到朋友寄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一、五册,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今天上午上课立马推荐给学生,下午就有学生说家长已上网订书。网上打折后280元,价格不低啊。但比起马小跳之流,这是有益学生一生的书。近期我到新华书店二楼买了很多演义的历史故事。我两周教完课本,期末前还要复习课本,已经把课本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了,如果不是要考试的课本,我不会用如此长的时间去教学。因为要想真正学扎实汉语,靠的是大量阅读,而不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在课本那么小小的空间里无论怎么教都不会学好汉语。我自己的阅读也有这样的深刻体会。前段时间读了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刘邦和项羽》,整本书除了大家都熟悉的观点——刘邦擅长任用人才是打败项羽的原因外,书中 还 反 复说项羽出生于盛产稻米的楚国,他一直流动作战,而刘邦总是据守粮仓。我就自以为是地认为刘邦出生于逐渐贫瘠的关中大地,竟然把自己囫囵吞枣的阅读所得告诉学生。再读《楚国八百年》,才知道陈胜、刘邦、项羽都是楚国人,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竟然与历史演进的过程吻合。于是我读了两本厚书,记扎实了一个小知识:刘邦、项羽都是楚国人。再比如,我和学生反复理顺:西周定都哪里?东周定都哪里?读到汉史时再问西汉、东汉的首都;学到唐史时自然还是强调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学到两晋时,还要强调西晋定都洛阳,东晋定都建康,和前面的西、东两首都不一样。很多知识都是在不同的文章中,不同的书中反复阅读才能牢固记忆于脑中的。所以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把反复学课本当做“基础扎实”是不是钻牛角尖了。当然了,全国上下数十年都把课本当圣经,像我这样进行海量阅读更容易被众人看做钻牛角尖。众人皆醉我独醒,狂!但是事实。
从11月初开始,我们班在学《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是我第二次教这本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上届学生2005年学习时买的就是盗版书。现在盗版也买不到了,曾打电话问出版社,他们没有再版的意向。我就萌发自已编写五千年的妄想,很显然,我缺乏深厚的历史知识和阅读文言文的功底,没有能力做成这件事,但心里总是蠢蠢欲动,所以案头放了数本《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时间就翻看比较。
对众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我的感触最深。因为近期,我们班由学生轮流讲课,要求五分钟左右讲清楚一个故事,语言简练,还要抓住重点,尽可能引用原文中的精彩语言。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除了五年级小学生的概括能力尚欠缺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五千年故事人物关系复杂,小学生自己不容易理顺清楚。在三年级时,我们班学过一套四本的《成语故事》,三年级小学生理解成语故事的难点也是理不清人物关系。很多人以为成语故事容易学,那要看是什么成语故事,容易理解的是“补天浴日”这样的神话类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郑人买履”这样的童话、寓言类的成语故事,而历史类的成语故事小孩子很难读懂,老师也很难讲出趣味,因为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加上时间、空间的变化,把人都绕晕了。
前段时间收到过一本吴姐姐的宣传材料,没有看出好在哪里。今天拿到一本书一翻,立刻就有感觉了。对学生的阅读障碍,我搞了十多年大量阅读教学,观察了两届一百多个学生的阅读过程,自以为还是有发言权的。
我们学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分上中下三本,近期学完第一本,比之前期学的唐诗、宋词,学生自读的热情要高很多,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正巧这时候看到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于是动员学生买,当然买不买家长说了算。我打算或者借学生的,或者上网购一套,这两本下次见到我们前任校长时给他,他到了一处新建学校,图书馆正准备配书,我曾建议他不要三本五本地配书,要一下子配齐几十本,够一个班学生共同阅读。有了《吴姐姐》垫底,明年再学中、下两册五千年就轻松多了。如果学生买得多,我也会和他们把15本《吴姐姐》历史故事理顺一遍。比如第五册从52《感业寺中的邂逅》一直到100页《老年才俊张柬之》,都是讲武则天的故事,用一节课就能学完。当然,这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学生不用老师提要求就一定会自已提前读的,因为每一篇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如果用于班级共读,老师要做的就是邦学生前后联系理清一个个历史阶段的脉络。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350字
【第1篇】
每一段历史都蕴涵着值得我们学习的道理,现在,让我们打开这个知识大宝库,去领悟隋唐时代中的道理吧!
隋唐时代,我认为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或懂得道理的有:隋炀帝、宇文化及、唐太宗。隋炀帝的故事有何道理?听一听吧:炀帝开运河、造凤船、乘龙舟游江南。在宫中沉湎于美色,吃酒吃肉,搜剐民脂,提高税收……但不久后,他就被部下宇文化及杀害。由此可见,快乐只是一时的,如果你只顾快乐,那么不久后,不祥的事就会降临。
第二位宇文化及杀炀帝时,说是为民除害,结果在他掠取大片土地之后,自己的为人还是像隋炀帝一样,终究还是成为了人民的祸害。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嘴上说得好,就是不去做,这就教育我们要说到做到。
唐太宗吸取隋王朝灭亡的教训,接纳贤能人才,虚心接受臣子的批评,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开创了“贞观之治”。 虚心接受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是条很重要的道理。
历史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大宝库,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了解,可以从中获取经验教训,增长见识。我喜欢历史。
【第2篇】
在上个学期该放寒假的时候,杨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去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了书,这些书的名字就叫做《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老师拿了两种,一种写的是唐五代,另一种写的是隋唐。我拿的是唐五代。
我觉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非常好看。作者用巧妙的语言讲了许多历史,让历史不枯燥了,并且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我看完了唐五代,就跟李子木换了书,看隋唐了。
隋唐给我的印象很深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隋唐时的英雄,如:秦琼、尉迟恭、程咬金、李世民、房玄龄等······还让我知道了许多恶人,如:嫉妒心强的独孤后、狡猾奸诈的杨广······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新年的突袭》这一篇。这个故事讲了:隋朝大军一直想渡过长江去攻打陈军,可是一直找不到时机。隋朝有一名大将叫做贺弼若。他趁着过年的时候,带着隋军悄悄地渡了江,去攻打陈军。虽然陈朝人听见有整军上马的声音,却懒得去查个究竟。就这样隋军就轻而易举得拿下了采石。
之后,杨广和杨素一起陷害了杨勇,使杨广当上了太子。到了五百零四年的时候,隋文帝(也就是杨坚)得了重病,不久后又得知杨勇是被陷害的,准备废掉杨广。杨广得知后就把文帝杀害了,杨广登上了王位。之后,人民们不满杨广的残暴,纷纷起义,最后杨广被令狐行达用他的丝巾把他杀死了。之后,李渊得到了王位建立了唐朝。
这本书非常好看,你一定要看哦!
【第3篇】
细细品读了台湾女作家吴涵碧写的《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本书,全套一共15本,可谓是感触多多,也收获颇多。
书中的历史故事精彩又丰富,深深吸引了我。上起远古,不终明代中叶,吴姐姐选取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的人和事,写成了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石蜡杀子大义灭其》是我喜欢的故事之一。
卫庄公有个宠爱的小儿子——州吁。他有一个好朋友叫石厚。两人经常结伴出游找百姓麻烦。为此,石厚被父亲打了50大板,从而离家出走。
卫庄公去世后,长子卫恒公继位,州吁不服气。这时,恒公要去为周平王吊丧,石厚便献上一计。
第二天,州吁虚情假意的迎来恒公。酒宴开始,州吁故意把酒杯摔碎,叫人去换时,州吁到恒公背后抽出短剑猛刺,当场一命呜呼。
百姓们十分讨厌州吁,为了增加他的向心力,州吁决定攻打郑国,可依旧没用。石厚想找父亲帮忙,石蜡便施了一计谋。
石厚和州吁去参拜陈国太庙被抓,石蜡大义灭亲杀了州吁和石厚。
石蜡大义灭亲,不因为石厚是亲生子就对他心慈手软,就包庇他。石厚也是罪有应得,他多次出主意害百姓,让卫国民不了生。面对这样的不孝之子。石蜡更是应该从重发落。
读完这本书,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还从历史中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因为自身原因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要公私分明的道理。
【第4篇】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历史书,名叫《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一共有15册。这册书主要讲从远古到今天207年的历史故事。本书共有68个历史故事。历史,仿佛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面明镜,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真面目,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丑与恶,让我们看到前辈的丰功伟绩,看到当时社会风云的种种教诲。看看历史,使人明智。其实历史并非那么遥远,它可以与当今社会融会贯通,历史就像一盏灯,让我们少走弯路,指导我们前行。
书中的历史故事太精彩、太丰富了,让我爱不释手。从开天辟地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我。我佩服管仲、孟子、蔺相如、张良、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物的智慧,爱民如子的汉武帝,至圣先师——孔子。历史上还有不少坏人,如残忍的纣王、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阴险的庞涓、春秋五霸、篮脸卢杞等。
这些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颜杲卿的故事。“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我讲的是安史之乱之间的故事,在朝廷之中有许多大臣望风披靡,纷纷投降安禄山,但也有些人忠肝义胆之士,张巡、许远,今天我要讲的是颜杲卿、颜真卿的故事。
颜真卿早就看到安禄山想造反,有所防备,果不其然,安禄山造反了,就颜真卿一个地方守住了,唐玄宗大为高兴。颜真卿的伯叔颜杲卿,也抵抗安禄山,两人暗中联络。颜杲卿率兵三十万,一时间,纷纷杀掉贼人守将。安禄山恼火极了,在天宝十五年(756年)派大将史思明前往常山。常山兵少,众寡不敌,不到几天,就攻破了,安禄山派人把颜杲卿带到洛阳,亲自审问,颜杲卿一路上吃进了骨头,但一到那个地方,破口大骂安禄山,安禄山气急败坏,把他绑到柱子上,一刀一刀割着他的肉,颜杲卿忍受疼痛,到生命最后一口气,依然破口大骂,这就是颜真卿的诏书上所说的,卿之一门,义冠千古。——这就是我们中华名族的浩然正气。
历史是多么的沧桑!但从沧桑中,我们也能找出一些规律来:每个国家的开始都是弱小的,但是经过贤明君主的治理,便逐渐强大起来,随着国家的逐渐强大,许多君主逐渐骄傲起来,疏远贤臣,亲近小人,最后国家由强大渐渐衰落,最后走向灭亡。新的王朝就取而代之,并又逐渐强大,逐渐弱小,最后又灭亡了……
读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因人的身份而鄙视或仰慕某人,要亲近贤臣,明辨是非,做一个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