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共5篇)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共5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4:20:03

第1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看完《拆掉思维里的墙》,感觉它是一本不错的书,它的确是一本人生的开窍手册。书中包含了心理学,职业规划,人生哲学。各组章节主题也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例证,鲜活可见,触手可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重要因素就是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良好的自身素质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人品德行,文化知识,为人处世等等。其次就是你的态度,你是积极的还是玩世不恭?是开朗的还是悲观厌世的?你生活的好与不好,成就是大是小都是由你的思维定势所决定的。

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怎么样的人。所以:拆掉思维里的墙,改变我们的世界。

这本书,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古典,不仅仅是新精英,而更多的是书中的案例。书中的案例,某些是我经历过的,某些是我正在经历的,某些又是我将来不会经历的。这本书,又像《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加长版,因为这本书可以改变一些你思考的方式。

书中的“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么简单。”这让我又想到了“静”与“思考”,读书多了,你自然会变得很静,读书的收获多了你就会产生更多的思考。现在的天底下没有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概念,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或许读书和工作让你我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公平,但是世界的不公平不能改变,那么为何不好好地改变自己呢?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未来设定一个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人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自己学会规划和修正,先要打破思维的僵局。拆墙很重要,建墙更重要。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成功就是这样简单。

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你所看到的世界,是你想看到的世界,我们的模式决定了我们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怎样的人。这决定了一生的轨迹,如果你内心充满了阳光,那么你看到乌云也是美的,如果你内心充满了阴暗,即使你面对太阳你还能看到阴影。如果你是金子,你要提高你的含金量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金矿,当你被挖掘出来你要经过很痛苦的磨练,冲刷,浸泡,要让你身上的杂质、不好的习惯、污点被融掉,然后还要成型打磨和抛光,最后才能成为有价值的发光的金子。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合理健康的心智模式。

《拆掉思维里的墙》强调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不要固定不变,要经常随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变换角度,不然就会思维定式,给我们认识事物和人造成一定的阻碍,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因为我们而改变,只是因为人的心智模式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当别人做不到的时候,他们就想要告诉你,你也不能,如果你想要些什么就得去努力去争取。只要你一直在人生路上前行,你就是成功的,因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当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样简单。

古典老师在这本书里谈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譬如买房,爱情,工作如何提升安全感,以及如何才能成功等等,通过阅读我产生好多对自身现状以及未来的思考。我要克服困难,自信快乐的生活下去。正如俞敏洪对此书的评价:让我们的生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应当珍惜每一秒每一种思考方式,努力拆掉思维里的墙,让生活充满无限的渴望与期待。

读完这本书,我越来越认识到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学会突破现实生活的禁锢,着眼于长远与未来。突破心智模式障碍,找到全新的思考方式。作为教师我深知在我的思维中还有许多顽固的思维之墙,我所要做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拆掉思维旧墙。(宋星果)

第2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2000字

本文作者古典,在新东方任职,2007年创办新精英生涯。我有很久的一段时间,以为中国父母辈的思想颇为迂腐,是当代青年进步的最大阻碍,以及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普遍根深蒂固的存在于现在的青年人头脑中。但在对本书的阅读后,我知道了我为什么会这么认为,也明白了很多父母辈人的思想,更看到了当代的青年思想被自己束缚到的样子。

我希望用这本书作为雷神的锤子,以正确的方式,砸开我思维的墙壁,因为我感觉我思维的墙很厚很厚。当我看到周围(其实是知乎上)更多人被自己的思维困住时,我在知道,原来那么多的人都是被传统的思维所困惑着,所以说,多看书才能开阔视野,打开思维局限。当一个人从外界吸取到足够的养分,足够的知识的时候,那么以前那些狭隘的,错误的观点,思想也就自然而然得到改善,当你从墙里出来时,世界将会与你拥抱,因为,毕竟你在墙里的时候,它永远也无法这样做。

PART 01

本书引入巴菲特的经历,作为第一个故事开展了对安全感的真正定义的解释。开篇就用购房者和租房者做对比,得出结论——租房者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对自己的投资,而相比购房者,多年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拥有更多的资源。

“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在我看来,以今天的房价,排除那些富二代不说,普通人买房卖梦想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的前途和发展基本上被父母控股。经济不独立就一定意味着梦想不独立——你住着别人的房子,还有什么好说的?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我们的安全感并不是来自一套房子,“不相信自己,又随时害怕失去。我们终将被奴役,成为安全感的奴隶”。找到内心最深的恐惧,面向它,准备作战,触底反弹。这让我想到了以前总做的一个梦,在梦里我总是无缘无故的被僵尸追,好几次被吓醒,后来我就放弃了逃跑,我想反正是我自己的梦,我就是上帝啊,于是我开始反抗,但每次一要反抗,就醒了,就这样经历了一两次,我就再也没做过这种梦了,想想还挺可惜,因为不能在梦里锻炼自己的战斗了,哈哈!

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要什么,而是内心深处,一种被需要的感觉,不是从别人身上拿到什么,而是为这个世界给予什么。安全感是给出来的,不是要回来的。

PART 02

乐趣是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所以迷路时,你可以沉浸在没有找到出口的失望中,但为什么不沉浸在寻找出口时,在路边看的风景呢。寻找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这样幸福的快乐感会陪伴一生。

“人们宁愿自我欺骗,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是被欺骗的。因为他活在自己的“思维之墙中”当中。”我们总在生活中听到“只要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这是一条谬论(本书推翻了多个励志故事,因为普遍都是虚假的),因为金子的常态就是不发光。想要发光,就需要途径。当全力对一件事投入时,才会从工作中获得快乐。越有钱越不幸福,是因为把幸福和金钱紧密的链接起来,这时认为的是越有钱越幸福,而不是挣钱的经历是幸福。

有时候总是为了投入后所得到的结果,往往忽略了走向这个结果的过程,一路看到的风景,认识的人与物,经历的悲欢离合,过于在意结果而忽略过程,在最终得到结果的时候,却没有想象中那样快乐和满足,意料之中地错愕的感觉到,哦,这就是结果啊,好像没有太多的惊喜耶。

PART 03

成功学不能学,此部分推翻了很多励志故事,比如史泰龙的“被造假”经历,肯德基上校的1009次失败等等,之所以编造这些虚假的励志故事,是因为你一次次地坚持销售,碰了南墙也不会回头,这显然对“大师们”有好处。坚持什么比坚持本身更重要,因为坚持的是结果,放弃的是方式。

成功的真正本义应该是:越走越近。获得幸福是真正的成功。

PART 04

在找事业上,不要相信那些事业的“艺术照”,在这个部分,作者介绍了诸多关于寻找适合自己终生事业的方法,其中有一条和《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里说的一样,对CEO采访,以学生和教师的方式沟通,而不是求职者的身份。

当你手里有一杯水时,你接下来要做什么?不要被一杯水束缚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懂得静观大地花开结果的人,绝不会为失去的一切痛心。”在哀叹上用的时间,要比你去做这件事多得多。

PART 05

在接下来的篇章里,讲述了受害者的存活方式,我把其中几个法则摘录如下,

受害者天堂的第一条法则:推卸责任、保住面子

受害者天堂的第二条法则:安心做坏事

受害者天堂的第三条法则:让我们一起分享《凄惨故事会》

受害者天堂的第四条法则:用受害来轻松获得同情和帮助

受害者天堂的第五条法则:自我伤害,绑架他人。

PART 06

父母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扮演一个受害者的身份,此篇对比了两个模式:

父母爽-我不爽的双输游戏、

我爽-父母不爽的双赢游戏。

由于多数父母不爱看书,所以我更无法强求他们去看这部分内容,但我希望推荐给所有被家庭所约束的朋友,在这两章里,你会得到自由的途径。

PART 07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用很温和的方式,指引了一条路途,其中我认为最终要的几点,列举如下:

别用生命点燃别人眼中的光环;

生命是一个由自我、家庭与团体和职业组成的三脚架,我们要努力去保持三者的平衡;

在这三个时间减少工作:结婚前两年、孩子0-3岁及14-18岁、父母亲70岁以后。“在对你重要的人80岁以后,每年抽出时间来陪陪他们!即使每年5天,也只需要花你一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你会有一辈子的宁静。

后记

作者在本书的最后,记录了他写书这一年来国家发生的事情,感慨于生活的无奈。强调构造一个美好的自我世界,成为一个自我掌控、幸福的人,并不意味着就要两眼一抹黑。如果我们能够在时代的车轮下跑得再快一点,请一定回去,拉拉那些快要失足在车轮下面的人。所有的爱,从爱自己开始,只要爱溢出来,才能让爱流向那些没有爱的地方。先让自己感受到爱与智慧,才能深深感受到那种痛入骨髓的悲悯,才能在这种悲悯后,在愤怒过、讥讽生命以后,很希望做点什么。

第3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800字

1.如何提升安全感:第一,小范围的进行冒险。试试用买房子一平方的钱,给自己安排一段旅行。试试看在一两个你永远不再去也不可惜的小群体里面做做自己一直不好意思的事情。试试看给那些可去可不去的职位打电话,试着推销一下自己。总之,在安全的地方,让自己冒个险。第二,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比如过于关心你的父母,一张可以任意刷的卡,一个不会犯错误的任务,一个养老般的工作。那会驯化你成为安全感奴隶。其实,安全感是给出来的,不是拿回来的。

2.有趣之人的心智模式是:冒险→投入→成功→有收获。或者,冒险→投入→不成功→收获乐趣智慧。无趣之人的心智模式是:冒险→担忧被迫→成功→更大的担忧。或者,冒险→担忧被迫→失败→恐惧。这就是有趣之人的心灵和物质都收获多多,而无趣之人心灵和物质都贫瘠的原因。无趣之人,往往是无胆之人。

3.成功是个小概率事件,混得太惨也是。大部分人,还是过着不太成功也不太失败的生活。

4.模仿成功者就能成功,这是成功学的逻辑。当你真正开始实践,才发现很多东西是无法模仿的,这是生活的逻辑。

5.在你视野范围内,你需要精细的计划。在你听说的范围内,你需要大方向的规划。在那些你连听都没有听过的地方。爱咋咋地。

6.了解一个职业的信息:做一个在职人士的职业访谈,尝试一个与目标职业相关的培训,进入一些职业论坛或者博客群,看招聘网站的职位描述和公司网站了解信息,找一些职业数据库。

7.职业规划就好像打牌,首先,你永远无法按照你的想法来出牌,,但是你可以在开始之前,整理好你的牌,对胜利大有好处。第一,你应该有一个20年的梦想,尽可能大一些,抽象一些。时间很长,可以发生任何事。这个主要是以你的梦想为主。第二,给自己一个不超过10年的理想。这个计划主要是培养和发展你的核心竞争力为主。第三,瞄准一个5年内能达到的目标,细分成为3年的职业计划。详细的了解你和这个职位的差距。这个计划以务必达成的执行为主,同时给自己一个PLAN B。第四,你把你的规划保留下来,每隔一个月看一看,让自己保持进度。第五,每隔半年停下来回顾你的计划。第六,对新的机会和趋势保持警惕。

8.平台,资源,眼界,机会,好老板,失败的经验,这都是未来会升值的潜力生命股票。

9.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公平的世界,所谓的公平只是在给你营造一个公平的感觉而已。

第4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000字

看完《拆掉思维里的墙》感觉对此书的介绍并不为过,他的确是一本“人生的开窍手册”。书中包含了心理学、职业规划及人生哲学。各章节主题也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例证,鲜活可见,触手可及,有着较强的说服力。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重要因素就是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这良好的自身素质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人品德行,文化知识,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等。其次就是处世态度。面对你的人生,你是积极应世还是玩世不恭?是开朗上进还是悲观厌世?你生活得好与不好,成就是大是小,都是由你的思维定势所决定的。

你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来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即使一辈子都默默无闻,无所建树,那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你已经享受到了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就是付出、是奋斗的过程。相反,你用负面思维去面对一切,那么生活所能回馈给你的也只会是负面的。你的人生会很灰暗,你也只能在郁郁寡欢中等待生命尽头的到来。

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否缺少安全感?你会经常觉得累吗?结婚一定要买房吗?坚持一定会成功吗?努力一定有结果?只有有钱才能够幸福?老板可以掌控吗?小人物就无法对抗不公平吗?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但却因为父母、老婆或者孩子不得不这样过下去吗?每天都在混日子,却幻想有一天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就一定会全心投入?书中深入浅出的讲到这些。

也许,连我们自己也不曾意识到,那些困惑背后,往往藏着一堵堵思维里的墙,阻碍着我们,把我们与美好的生活隔开了。拆掉思维里的那些墙,你就可以获得成功、快乐、自信和幸福。

读此书让我意识到,优秀的人有一套优化得非常好的后台程序,这些程序清晰、干净,不占内存,直指目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维程序,他们总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压力下面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对事物有全新的看法,对同样的事情有完全不同的结论。人们总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其实优秀是一套心智模式。这个心智模式,或者就是潜意识的认知吧,获取自己想要的,自动过滤不想要的。然后,这些信息就组建成了最新的认知,自己的思考和获取方式。

书里讲的的金子论,让我感触颇多,确实以前只知道"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原来蕴藏在地壳里的金子才是最多的。金子是在矿物质里面的,如果你是金子,你的常态不是发光,而是不发光!只有达到一定的含金量,才会成为发光的金子,当你被挖掘出来,你要经过很痛苦的碾磨、冲刷、浸泡,要让你身上的杂质,不好的习惯、污点被熔掉。然后还要成型、打磨、抛光、最后才成为很有价值的发光的金子!其实我们都是金子,想发光还有个复杂的过程。

还有努力论: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未来设定一个大方向。书中很让我震撼的章节是"等死模式"。等死模式是这指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为的怪圈。说简单一点就是,你越是不想动,你就越不动,你为此付出的代价就越大。简单举例,早晨起床,本来预计7点,可是7点闹钟响过后,还想睡会懒觉,翻身再眯一会,等你起来的时候,时间已经8点了。本来计划的好好的,8点看什么书,9点做什么,10点干什么,结果就因为一时的拖拉,整个计划都拖后,这让自己很懊恼,如果这时候再来点突发事件,估计就不会按正常的思维方式处理了,这个等死模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的,它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总之这本书给读者的姿态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指导,而不是指手画脚的干预。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人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自己学会规划和修正,先要打破思维的僵局,拆墙很重要,重建更重要,破旧立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有破有立才能继续,光破不立,还是一团乱麻。还好书中给出了重建的技术指导,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如何去领悟。(郭萌)

第5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800字

书中观点新颖,引人深思。任何困于现状无法突破者试图追求更大成功的人,都应读一下这本书。特别是初入职场、面临选择、初入社会的人群,它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思考,纠正我们的三观。

当然,这本书与《经济学》不一样,经济学的内容大多都是毋庸置疑的,说什么就是什么。而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供我们学习、思考,我们得用辩证的态度去阅读。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勿为功名累,命运多坦途,发展多角度,幸福多维度。

以前我的目标是:努力挣钱,成为有钱人。

看完这本书,使我意识到:追求金钱,并不是我最终想要的,一个富豪的孤独生活可能不是我想要的,而且,以我现在的知识、财力、能力,想追求富裕的生活,需要我非常地努力和幸运,可能还要放弃很多东西,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等。

人们想要的应该是终身幸福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不需要那么多钱,只要能达到不为钱而烦恼就足够了。

现在的阶段,努力很重要,但偶尔歇一歇、享受当下生活也挺不错的。除了事业金钱,整个家庭的和睦、父母的健康、一段难以忘怀的爱情也很重要。

钱能给人带来幸福,但钱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会逐渐给人带来负面感受,也是经济学说的边际收益递减定律,而我们要努力做一个边际平衡的高手。

事业与家庭之间要保持平衡。只管挣钱,不管家庭会让人逐渐迷失自我;只顾家,没有事业心,也会使人一事无成。重心往哪边倒都是不对的,其中的界限需要每个人不断摸索、不断尝试。

学习和娱乐之间也要保持平衡。只懂学习,不懂放松是不可取的,会变成一个书呆子;而只懂放松、娱乐、打游戏也会荒废一个人,使人丧失斗志。要学就认认真真地学,要玩也得努力玩出花来。

同样的道理,消费与投资之间也要保持平衡。只消费不投资是穷人,只投资不消费是为富不仁。严格来说,消费和投资其实没有区别,今天的消费是为了更好的明天所做的投资。

这本书纠正了我往金钱倾斜的观念。使我的目标重新回到了:追求终身幸福收益的最大化。

面对终身幸福效益的最大化,我已经找到了一个大概的轮廓。那么,你呢?

推荐信息

  •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6 17:54:43

    听到《弟子规》是在看了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肖老师就是以弟子规为根本进行教学的。因此令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终于机缘结合,我看到了《弟子规》这本书。它是儒家的根之根。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训蒙文。内容是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 关于《白鲸》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6 18:25:13

    【传奇与感伤的戏剧—读《白鲸》有感】波澜如画的海面映着天边雕饰的云朵,一只白色的海兽正穿梭其间肆意玩耍。一座座小喷泉充满了欢乐,喷泉深处隐藏的不是海兽可爱的身姿,而是一支支插在肉体中的残缺的标枪……初次接触麦尔维尔的作品,让我感到一丝陌生感,看着书面上充满生机的封面,我心里又添了一份新鲜感。本书讲述

  •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7 7:01:28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读后感500字1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一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相信的力量。读完全书,我对苏霍姆林斯基那些兼具无私大爱与细腻温柔的行为佩服之至。同时,我也在思考,除了相信孩子,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如果老师或者成人不转变思维方式,被动的强迫的信任又有多少持久力?

  • 《四大名著小》读后感大全(1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7 7:41:58

    再次捧起《水浒传》,细细品味,仍有无限感慨……《水浒传》一书是章回体小说,一共一百二十回,它记叙了梁上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失败的过程,它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林冲棒打洪教头》,《景阳冈武松打虎》,《宋江东京城献俘》等等,这些都是经典,都是传奇,是不朽之作,它写出众多的梁山好汉的经历与反抗之

  • 关于《荷塘月色》的读后感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7 8:18:28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来自朱自清写的著名篇目《荷塘月色》,读完这一篇文章之后,有许多的感受。在其中,我最喜欢其中的第五段了。在这一段中,起先便开始由月光映入荷花开头,让人不觉的想象到了一个美丽的夜景,月光像流水一样静静的泄在荷叶上,把荷花照应着一样牛乳洗过一样的白,一切都好像梦一样,环绕着我们。之后,又把

  • 《神笔马良》读后感4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7 8:55:58

    今天我读了《神笔马良》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他特别爱画画,可因为家里非常穷,连一支笔都买不起。一天,他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画师正给大官画画,马良看得出神,不知不觉得走了进去。可他们却将马良赶了出来,马良气呼呼地说:“我偏不信穷娃子就不能学画画?”。从此马良下了决心想要学画

  • 《边城》读后感大全【20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7 9:34:28

    沈从文的小说中永远隐藏着湘西人民生活中不可言说的悲,那么边城也毫不例外。小说从翠翠,天保,傩送三人的情感纠葛为情节线索,展现了湘西人民深刻于骨中的悲剧性格与美善纯朴。作者把自我饱满的情绪投注到边城子民身上,描绘了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着重塑造了作为爱与美化身的翠翠形象。更有老船工的古朴厚道,大

  • 有关人性的弱点读后感的范文大全(20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7 10:07:58

    “态度就是你区别于其他人,使自己变得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态度决定一切也是老生常谈了,单纯的告诉你态度能改变生活,亦或附上一个励志的小故事,如此“鸡汤”于我而言只能敬谢不敏。而《人性的弱点》还能从人自身角度告诉你

  • 《三国演义》1500字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18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7 10:53:28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 《西游记》读后感3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7 11:24:58

    星期天,我做完了作业,便在书柜里找书看,不经意间看到了那本角落里的、落了些许灰尘的书——《西游记》。还是三四年级看过的呢,后来就一直放在这儿,位置一直没有变。我一边想着,一边抽出了那本书,拍拍上面的灰,然后翻到目录,选感兴趣的章节看了起来。一边看,我一边回想,还记得幼儿园时,看过《西游记》的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