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论法的精神》读后感(共3篇)

《论法的精神》读后感(共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9:34:55

第1篇:论法的精神读后感1000字

《论法的精神》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查理.·路易·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著作。它以独特方式研究和论述了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国际法学等一系列课题,成为一部独具风格的资产阶级法学百科全书。《论法的精神》是资产阶级法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它不仅为法国和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且也为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模式和原则,以及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

该书首先讲述了政体对立法权的归属有重要影响。孟德斯鸠认为政体的有无与法治有着直接关系。专制政体意味着恐怖、专横和暴力,既无法律又无宪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格、情绪领导一切,所以在专制政体下,根本就没有所谓立法权。君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相比虽然也是一人执政,却遵照已经固定的、确立了的法律,所以君主政体下,君主和少数贵族握有立法权。共和政体,它是全体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它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共和国的人民的权力是平等的。相比之下,共和政体是一次重大的进步,是符合新时代人民所期盼的政体。

我国现代化建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全面改革的今天,需要借鉴并吸收被实践检验证明的他国体制的精髓部分,加强并完善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而更好的体现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这将对我国的国家建设是大有裨益的。由于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差别,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来明确中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经历了历史时代的变迁,从封建帝制,到建立共和政体,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到如今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确实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任何的改革,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的举措都有可能工程浩大,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毕竟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是建立在研究西方社会的基础上的政治体制,有极大的局限性,并且由于三权分立各部门相互制约,在他们的利益、目标各异时,常常难以达成一致,最终将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国家将难以应付。正如汶川大地震,为什么我们的政府反映如此快速,就是因为我们团结一致,联合出击,积极应对灾难。我们成功的举办了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也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政体制度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国应当根据本国国情,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细照笃行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之路,切不可盲目崇拜。(王琳)

第2篇:论法的精神读后感

在翻看目录时我就可以大致知道孟德斯鸠是围绕着共和、贵族、专制三种政体展开论述的。在阅读中,有许多生僻的名词与典故我未曾听过,只知道可能是西方的一些历史故事或者神话。

《论法的精神》偏向法哲学的论述,作者从人类原始存在的状态开始论述,一直到后来法逐渐与文明结合,我一开始认为作者讲的是法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和存在其中的法的精神。可随着我对相关论文资料的阅读,我发现自己的理解是粗浅幼稚的,孟德斯鸠在书中传递的内涵不单只这些关系这么简单,从宏观上《论法的精神》更是向世人揭示了孟德斯鸠的法学研究方法论和我们对待法律的正确态度------以我现在的学识与经历,要想深入解读这本经典的确不现实,我只能先将自己现在的想法记录下来,待以后对法有更精细研究时再来修正自己的观点。

孟德斯鸠思想中的“法”非常非常抽象,按他的话说:“确有一种根本的理性存在着。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与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各种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根本理性”应该作何解释?是自然或上帝或宇宙规则或者其他的东西,我还是没有很清楚。我认为法也许是人类意识受存在物的影响塑造出来的产物,是人类意识的一部分。

而自然法与自然法则又不同。自然法指的是比这些法则和规律存在得早一些的法。自然法只起源与我们存在的本质,别的起源一概没有,所以才称为自然法。(兽类有自然法,因为它们是因本能而聚合的;它没有自己制定法,因为它们不是由知识而聚合的。)

除了明确自然法则、自然法、人为法等,第一章还简要地提到了战争、征服、保全,这些内容作者在后文法律与防御力量和进攻力量的关系展开了详细论述,“战争的目的是胜利,胜利的目的是征服,而征服的目的是为了保全”。反观今天,战争形式已经不拘束于肉搏与武器作战,每个国家都在互相试探彼此的综合实力,不断发展科技、文化“软”实力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保全”不仅关乎疆域,还有关乎主权,而“征服”的手段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其中没有变也不会变的大概就是人类社会依然需要法律来调节存在物之间的关系,法的精神也一直延续到如今。

第二章中介绍了三种政体的原则:民主政体原则是美德,君主政体原则是荣誉,专制政体原则是恐惧。

因为我们中国曾经经历过专制政体时期,所以我在阅读本书时对于一些专制政体的原则、诉讼程序、法律体系等都会比较好理解,但是对于西方君主政体的原则等读起来就会困难一些。对于“荣誉”我可能没有办法跟上作者的描述,比如:作者提到在第六章提到:“在共和政体下,人人都是平等的;在专制政体下,人人也都是平等的。但是,在共和政体下,人人平等是因为人人‘什么都是’;在专制政体下,人人平等是因为人人‘什么都不是’。”拿我们中国来说,我们有漫长的法的演变历史,中国法与皇帝也是可以友好共存的,皇帝之下,群臣万民都要遵守法律,也有一定程度的平等。作者还提到:“(中华帝国)政体原则把恐怖、荣誉和品德完美地结合起来,在一个拥有众多民族,只能使用棍棒才能驱动人民的国家里,还有什么荣誉可言呢?”但是我认为专制时期中国缺少的只是君主政体语境下的“荣誉”,中华民族的团结性与一致性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的民族英雄们跟革命家们还有那些坚守岗位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他们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确也是在捍卫着国家。还有作者从“子罪坐父”推出中国无“荣誉”可言,在欧洲国家,“父亲因儿女被判刑或儿女因父亲被定罪所感到的羞辱,其实就是一种严厉刑罚,其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中国的死刑。”那么孟德斯鸠所说的这种“羞辱”,到底程度是怎样,其实这是不是过于主观了?这种“羞辱”可不可以量化呢?我想应该还是要在“荣誉”这个大环境里去讨论才能体会得到。

确实西方对人权认知的普及会比中国超前,第六章还谈到控诉:“在政治宽和的国家里,一个人的生命,即使是最为卑微的人的生命都会得到尊重。他的荣誉和财产,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法庭审理和调查,才有可能被剥夺;他的生命,只有遭到国家的控诉,才有可能被剥夺。即使国家提出控诉的时候,也一定应该允许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为自己辩护。”,充分体现了近现代的人权思想,到现在读来也不过时甚至还有“清新感”,可见作者的非凡。

第三章中我摘取了荣誉的主要规则:

1.荣誉允许我们看重我们的财富,但绝对不允许我们看重自己的生命;

2.我们获得某一地位后,与我们这种地位不相称的任何事情,我们决不能做,也不能允许别人去做;

3.荣誉禁止而法律不禁止的东西是要严格禁止的,荣誉要求而法律不要求的东西是一定要坚持的。

这解答了一些我关于“荣誉”的困惑,之前看过英剧《唐顿庄园》,在英国庄园与伯爵的环境氛围中代入“荣誉”,确实是贴切的。英美政体以及法律的发展跟我国都不一样,我们在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时也要注意与我们的基本国情、现状相结合,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法律与教育的关系,“现今我们接受三种不同甚至矛盾的教育:父辈的教育,师长的教育和现实社会的教育。社会教育几乎推翻了我们从父辈和学校所接受的一切理念。这或多或少是由于我们今天的宗教义务和社会责任截然不同而引起的,而这种事情古人是无法明白的。”孟德斯鸠这一段话我认为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与现实社会有非常大的区别,义务教育里老师不会把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人际矛盾等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只是一味传授考试必需的课本知识。近阶段教育局正在进行考试教育改革,改革目的是想让师生摆脱“考纲”的束缚,做到老师教什么才考什么。但是社会教育的缺失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弥补的,在法律方面,小朋友们尽早了解本国社会的性质与结构、人们的相处方式与原则,对他们是有利的。

《论法的精神》在现在仍是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学习的著作,其中的很多精神如:“让不名誉成为刑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等都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郑梦铃)

第3篇: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

《论法的精神》几乎是所有法学院推荐阅读的一本书。这本书诞生于1748年,是孟德斯鸠的晚年之作。初看题目可能以为是关于法律的一本书,实际上这是一本涉及政治、哲学等各方面的书。这本书包括综合性的西方的法历史常识,是一本史诗级的法律知识科普,相当于把中国从河姆渡时期写到法治全面的唐朝。同时,孟德斯鸠在本书中也展现了对于不同制度、宗教所匹配的政体论述视角以及独到的见解。

看题目就引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法的精神?如果直接看正文可能有所迷惑,但其实本书的副标题已经作出了解释:论法律与各类政体、风俗、气候、宗教、商业之间应有的关系,附加对罗马继承法、法国法律和封建法律的最新研究。法的精神其实就是法与各种事物的关系,法是基于人类历史,与气候、宗教和经济等各方面密切相关的。

孟德斯鸠先行论述了法与政体的关系,由此可见这部分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在这一部分中孟德斯鸠列举了许多欧洲国家进行论证,这在普及了读者欧洲历史知识的同时也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否则可能觉得晦涩难懂。政体由性质决定、原则推进,政体可以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共和政体可以细分为民主政体与贵族政体。政体的性质主要在于权利与法支配的对象以及法与权利的支配者,政体的原则有美德(本书中的美德是指一种政治美德,是热爱国家、热爱平等。)、节制、畏惧与荣宠。孟德斯鸠也在论述法与政体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三权分立最先由英国洛克提出,在本书中,他对洛克的学说进一步发展完善,使三权分立原则作为本书的思想核心。他认为只有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相互制衡,才能保障公民的自由,主张“必须建立三权分立的政体,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组成国家。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在孟德斯鸠论述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主要从气候、土质方面进行论证。说是地理环境对法的关系,其实这个关系是服务于人的。首先论证气候与土质对人的影响,再上升到人对立法的影响。例如:极度炎热的气候会使人没有一点儿力气,并使人的情绪持续低迷,没有伟大的信念,丝毫不慷慨、不通达。而印度人生活在热带地区,他们相信,万物起源于静和空,最后又归于此,他们追求绝对的无为。这是因为在酷热环境下,舒适因静止而生,痛苦因活动而致。在规律上讲,法律应当对抗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印度法律加剧了气候的不利影响:懒散。规定人民的土地要上交给君王。这就泯灭了人们的所有权意识。再说宗教与商业,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即使是最真实和圣洁的教义,如果不与社会福祉相结合,也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后果。由此可以看出,在孟德斯鸠的思想中宗教确实没什么地位,如果宗教与社会福祉相冲突,他也会选择后者。在读这部分时,有一种“桥归桥,路归路”的感觉,就是孟德斯鸠直接在宗教信仰与现实政治划了一条界线。而贸易在孟德斯鸠看来,其实是促进和平与宽容精神的最好方法,而不仅仅是获取利益。

这本书是一部关于法的精神的百科全书,其经典的光辉不会随历史的传承而黯淡,其格局不会随科技的进步而狭隘,我们唯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窥见人类智慧的冰山一角。

推荐信息

  • 《数学简史》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6 16:37:43

    有这样一种说法:音乐能激起或平静人的心灵,绘画能愉悦人的视觉,诗歌能激发人的感情,哲学能使思想得到满足,工程技术能改善人的物质生活,而数学则能够做到所有这一切。所以毕达哥拉斯学派曾提出过“万物皆数”的观点,当然这有些绝对了,不过我们确实不能否认数学的重要性。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发现白皮、简洁、挺厚、全

  •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共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6 17:09:13

    看完《拆掉思维里的墙》,感觉它是一本不错的书,它的确是一本人生的开窍手册。书中包含了心理学,职业规划,人生哲学。各组章节主题也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例证,鲜活可见,触手可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重要因素就是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良好的自身素质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人品

  •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6 17:54:43

    听到《弟子规》是在看了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肖老师就是以弟子规为根本进行教学的。因此令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终于机缘结合,我看到了《弟子规》这本书。它是儒家的根之根。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训蒙文。内容是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 关于《白鲸》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6 18:25:13

    【传奇与感伤的戏剧—读《白鲸》有感】波澜如画的海面映着天边雕饰的云朵,一只白色的海兽正穿梭其间肆意玩耍。一座座小喷泉充满了欢乐,喷泉深处隐藏的不是海兽可爱的身姿,而是一支支插在肉体中的残缺的标枪……初次接触麦尔维尔的作品,让我感到一丝陌生感,看着书面上充满生机的封面,我心里又添了一份新鲜感。本书讲述

  •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7 7:01:28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读后感500字1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一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相信的力量。读完全书,我对苏霍姆林斯基那些兼具无私大爱与细腻温柔的行为佩服之至。同时,我也在思考,除了相信孩子,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如果老师或者成人不转变思维方式,被动的强迫的信任又有多少持久力?

  • 《四大名著小》读后感大全(1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7 7:41:58

    再次捧起《水浒传》,细细品味,仍有无限感慨……《水浒传》一书是章回体小说,一共一百二十回,它记叙了梁上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失败的过程,它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林冲棒打洪教头》,《景阳冈武松打虎》,《宋江东京城献俘》等等,这些都是经典,都是传奇,是不朽之作,它写出众多的梁山好汉的经历与反抗之

  • 关于《荷塘月色》的读后感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7 8:18:28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来自朱自清写的著名篇目《荷塘月色》,读完这一篇文章之后,有许多的感受。在其中,我最喜欢其中的第五段了。在这一段中,起先便开始由月光映入荷花开头,让人不觉的想象到了一个美丽的夜景,月光像流水一样静静的泄在荷叶上,把荷花照应着一样牛乳洗过一样的白,一切都好像梦一样,环绕着我们。之后,又把

  • 《神笔马良》读后感4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7 8:55:58

    今天我读了《神笔马良》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他特别爱画画,可因为家里非常穷,连一支笔都买不起。一天,他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画师正给大官画画,马良看得出神,不知不觉得走了进去。可他们却将马良赶了出来,马良气呼呼地说:“我偏不信穷娃子就不能学画画?”。从此马良下了决心想要学画

  • 《边城》读后感大全【20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7 9:34:28

    沈从文的小说中永远隐藏着湘西人民生活中不可言说的悲,那么边城也毫不例外。小说从翠翠,天保,傩送三人的情感纠葛为情节线索,展现了湘西人民深刻于骨中的悲剧性格与美善纯朴。作者把自我饱满的情绪投注到边城子民身上,描绘了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着重塑造了作为爱与美化身的翠翠形象。更有老船工的古朴厚道,大

  • 有关人性的弱点读后感的范文大全(20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17 10:07:58

    “态度就是你区别于其他人,使自己变得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态度决定一切也是老生常谈了,单纯的告诉你态度能改变生活,亦或附上一个励志的小故事,如此“鸡汤”于我而言只能敬谢不敏。而《人性的弱点》还能从人自身角度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