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罪与罚读后感

罪与罚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3:29:23

《罪与罚》读后感

昨天看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围绕着灵魂的拷问和救赎,《罪与罚》开始了直逼人心的解剖。冷峻峭厉的文笔,让人读得异常艰难;深入骨髓的文字,无情地展示人性的虚伪、冷酷、残忍和搏斗。

19世纪的俄国文学灿烂辉煌、光彩夺目,涌现出像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让后人敬仰不已,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一位作家,他们被冠之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笼统地讲,这大体不错;但从细微处看,从文字魅力看,从语言的圈套来看,从人物塑造来看……从各个方面来看,用心品鉴,我觉得这远远概括不了陀氏的风格。

有人说《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哲理小说。与许多俄国同时代的小说一样,作者在《罪与罚》反应了俄国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探讨了贫穷与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

有人说《罪与罚》,是一本社会心理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展现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害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及其妹妹丽莎维塔后挣扎、焦虑、忏悔、亢奋、抑郁、颓废的复杂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交织出现,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心理落差和事件的跌宕起伏,让人惊愕与困顿……

然而,我倒觉得《罪与罚》是对人类灵魂的拷问和救赎,是对不合理现实的控诉和愤懑,更是对人类自身的前途和未来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与瞭望,正是对人类命运前途的不懈揭秘才更显得谜团重重,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从这维度上来说,撼人心魄的心路分析使之具有了更为形而上意义上的文学价值和享受。

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人有三个层面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本我(ID)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享乐原则(pleasureprinciple),意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弗洛伊德认为,享乐原则的影响最大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

自我(EGO)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份。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

围绕着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一系列人物极其形象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表面上看没有明显的动机,而实际上拉斯科尔尼科夫则认为她是社会的毒瘤,铲除她理所当然,客观上无意识中又杀死无辜的丽莎维塔,这既是逻辑的圈套,也是语言的圈套,更是生活的圈套,还是作家的圈套。

表面上看来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作为一个救助者出现在马尔美拉多夫的家中,他先是把受伤了的马拉美拉多夫护送回家;在其死后又出资帮助其孤儿寡母安排葬礼;在索尼娅受到陷害时又助其洗清冤屈。卡捷琳娜甚至将其当成家里的靠山和救星,指望着他能够帮助她开办女子寄宿学校,从而彻底摆脱贫穷悲惨的命运。而实际上马尔美拉多夫一家才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拯救者。当拉斯科尔尼科夫救助重伤的马尔梅拉多夫后,之前痛苦不堪的心灵却因一个怜悯和救助而有了全新的感觉,心中产生了一种生命感和力量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并未和那个老太婆一起死去。而索尼娅正是他最终获得拯救的“圣母”。

斯维德里盖洛夫,这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享乐主义者,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哪怕去栽赃陷害别人,只要对他有利他就去做,而从斯维德里盖洛夫的行事说话来推断,他很可能年轻时和拉斯科尔尼科夫一样,曾经很狂热,也很聪明博学,但当一切梦想破灭后,他所选择的道路就是纵欲和享乐,但是当他对漂亮女人的无限欲望在杜尼亚那里受到挫折之后(他甚至想强奸杜尼亚,但最后一刻放弃了),他就意识到自己的生命终归虚无。

卢仁要娶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妹妹杜尼亚就是因为她贫穷而且美丽,所以能把她很方便收做自己的奴隶,并且还要她感激他,把他当作恩人。

陀氏的小说世界,揭示了一个残酷扭曲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充满着人和人之间的对峙和战争,伴随着吵闹和咒骂,甚至是癫狂的呐喊,无怪乎鲁迅这样的作家也说妥思妥耶夫斯基太伟大,但是只敬服,却总不能爱。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事》一文里,鲁迅说:“一读他二十四岁时作的《穷人》,就已经吃惊于他那暮年似的孤寂。到后来,他竟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问官而出现了。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利的处死,竭力要放它们活得长久。而这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仿佛和罪人一同苦恼,和拷问官一同高兴似的。这决不是平常人做得到的事情,总而言之,就因为伟大的缘故。但我自己,却常常想废书不观。”

眼下,艰难地阅读这本小说,正暗合了某种心理,在这种心理和生活的压迫下,《罪与罚》刻骨铭心,这是很多年轻人无法理解的,也许有些书注定要用心才能读得通……

标签: 罪与罚读后感

推荐信息

  •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2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我之前看《走进生命的学问》一书时,书中作者周保松的老师推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我买了一套陀老的文集收藏,近日看完《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确精彩。书中我最喜欢两句对白:“爱生活甚于爱生活的意义?”“一定得这样,像你所说的超越逻辑去爱,一定得超越逻辑,那时我才理解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2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进入2018年后,我第一本阅读的图书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说起来好笑,这本书是一个公众号里推荐值得阅读的书,在打开这本书之前,我对书中的内容一无所知,望名生意,以为是讲农场里面发生的故事,但随着这本书故事情节的展开,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中学,主人公霍尔顿

  • 《锁不住的目送》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2

    《锁不住的目送》读后感我锁着母亲,锁着她半年了。我把她的白发和叨唠锁在了四楼。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着岁月的眷顾。最让母亲不堪的,这座灰旧的小楼还不是我的家。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常独自诉说。那时的母亲是孤独而忧郁的,她的叨唠里,最大的心结是走不

  • 摆渡人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2

    《摆渡人》读后感胡梦琪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摆渡人。当我们遭遇困惑时,总是他先出手相救,带领着你,追逐着光明。《摆渡人》中,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及老师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而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忍无可忍,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

  • 莎士比亚《暴风雨》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2

    莎士比亚《暴风雨》读后感华东师大一附中王元秋《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一部著名钢琴奏鸣曲,它是贝多芬耳病加重,个人生活中又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的时期的作品。与外界更为熟悉的《悲怆》类的作品有些不同,尽管第一乐章沉郁焦虑,但到最后第三乐章却透着雅致、细腻、甚至热烈。想要了解《暴风雨奏鸣曲》,就先要知道莎

  • 《我家》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2

    《我家》读后感华东师大一附中朱陵宁之所以选择读《我家》这本书,绝非因为这个再普通不过的书名,而是因为作者遇罗文的特殊身份和特殊经历。遇罗文一家“……两代六口人,倒有四人六次与牢狱结缘;同一座监狱,曾有四人五次在那里羁押。”关键还有一个被定性为反革命

  • 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1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2

    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很多人因为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而翻开《查令十字街84号》,我也不例外。很多的相遇都是阴差阳错,但当我无意翻开这本薄薄的书册后,却被深深地打动,因为在这个旧书店的地址背后,是远隔重洋长达二十年的书信来往,是

  • 读《明天的战争》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3

    读《明天的战争》有感这是我30多年生涯中读过的第一本军事题材的小说。我平日便是一个热爱阅读,尤其是酷爱小说的人。爱情、亲情、科幻、人性等等小说类型看了不下百部,但从未看过现代军事题材的小说,这次的偶遇,也是由于在图书馆未能借到我心仪的《纯粹理性批判》才退而求其次的。翻开书页,88师266团映入眼帘,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范文五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范文五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一)从教几十年,为人父母也有十几年之久。看过的教育类书籍不过十几部。说实话,收获不多。读的时候总觉得句句有理,放下书却觉得什么都不会。因为孩子们的状况是花样百出的,真不晓得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既不伤着孩子的心灵,又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觉得

  •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3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是朱砂痣还是蚊子血不知道用了多长时间读完了《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个月、半个月、还是一个星期,无论如何我是读完了的。有次看堂姐写的读后感,她是这样写的:八十岁的爱情(书中两个人都是七十几岁)和十八岁的爱情相比,是不是远远没有十八岁来的正大光明,就像一条永远靠不了岸的船?我很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