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1800字

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18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4 03:00:14

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

很多人因为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而翻开《查令十字街84号》,我也不例外。很多的相遇都是阴差阳错,但当我无意翻开这本薄薄的书册后,却被深深地打动,因为在这个旧书店的地址背后,是远隔重洋长达二十年的书信来往,是陌生人之间无比亲密无间的心灵交流。

诚然,《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书信集,里面的故事很简单:海莲是生活在纽约的女作家,爱书成痴,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没离开过曼哈顿。弗兰克是一家伦敦旧书店的经理,对各种善本古籍非常精通,温文稳重的英伦绅士。某一次机会,海莲得知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在售各类旧书,于是就写信联系购书,而正是书店经理弗兰克负责回信并帮其找书。一来二去两人熟识起来,除了讨论各种书籍文学之外,书信的内容也渐渐扩展到两人各自的生活。通过弗兰克的来信,海莲更认识了旧书店的其他员工,以及弗兰克的家人们。由于当时英国还处在二战之后的经济恢复期,食品和各种生活用品还都是配给制,而生活在纽约的海莲,虽然自己的生活也不富裕,住的是“白蚁丛生、摇摇欲坠、白天不供应暖气的老公寓”,但除了尽力卖书支持旧书店的生意之外,她还常常给远在伦敦的这些朋友们寄送各类“不是久未见到,就是只能在黑市上匆匆一瞥”的礼物(火腿、蛋奶食品甚至是丝袜)。慢慢的,海莲和弗兰克他们之间,有了家人的感觉。这一场横跨二十载的书信交流,因为弗兰克罹患急性盲肠炎意外去世而终止。最让人可惜的是,直到最后海莲都未能踏足伦敦和这些情同家人的朋友们见上一面。

通信集的体裁告诉人们,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但我却觉得它比小说更精彩。

在通信的两个人中,我以为弗兰克这个人物形象比较清晰,他是一位真正的英国的绅士,彬彬有礼,温和耐心,敬业爱家,知足感恩,学识渊博而且乐于分享。

而海莲,需要我尝试着从多方面来走进。

海莲热爱阅读,是精神上的贵族。虽然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店远隔重洋,在海莲眼里,却好像近得不到两个街区。海莲的实际生活常常捉襟见肘,但在书和阅读的世界里,因为有了弗兰克的帮助,她就像是一个女王,拥有着别人无法享有的寻找阅读并拥有善本的特权。这让我想到一句话,“阅读是最廉价的高贵之举”。

海莲阅读的品味非同一般,她只购买自己读过的书,因为“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爱极了那种鱼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因为收到了这样文字的感染,我也在第二遍读本书的时候,手中拿着一支铅笔,开始了我的“肆无忌惮”的圈画和批注,然后,感觉快乐之极。而在以前,我总是舍不得做一丁点的标记,生怕弄脏了洁白的书页,然而却无形中拉远了和书的距离。)

海莲还能够从同一种书的不同的版本中区别出优劣,因为那些书都是她再熟悉不过的朋友“我把它端端正正地摆在案前,整天陪着我”,“我不时停下打字,伸手过去,无限爱怜地抚摸它”,“我打出生起从没见过这么标志的书。拥有这样的书,竟让我油然而生莫名的罪恶感。它那光可鉴人的皮装封面,古雅的烫金书名,秀丽的印刷铅字,它是在应该置身于英国乡间的一幢木造宅邸;由以为优雅的老绅士坐在炉火前的皮质摇椅里,慢条斯理地轻轻展读。。。。而不是委身在一间寒酸破公寓里,让我坐在蹩脚旧沙发上翻阅。”这一段文字有点长,但我却舍不得少打任何一个字,它不仅是海莲爱书之情的自然流露,更是所有爱书人的共同心声,难怪这本小小的通信集会被誉为“全世界爱书人的圣经”。

海莲为人慷慨,极富爱心。当她了解到大洋彼岸的英国正在经历着经济危机,自己在查令十字街的朋友们可能有挨饿风险的时候,她竭尽所能给书店的员工们寄去黑市里采购的“礼物”。在海莲与书店联系的第三个月信件里(也是海莲写出的第4封信里),海莲把为素昧平生的朋友寄去生活必须品一事写成了“言归正传”,当买书已不再是主要目的,而送礼物表达关怀和爱心已然成为了主题,海莲和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突破了商品交易的关系,而上升到了“朋友”。书店所有的雇员因为享受了海莲的“阔赠”,一批又一批的火腿、牛舌、干燥蛋,而感激不已,但海莲却认为自己更是赚了大便宜,因为“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礼拜就吃光抹净;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而终。”读到这里,我觉得海莲可爱无比。

海莲深爱着弗兰克。是的,我确信。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海莲和弗兰克维持了长达二十年的通信,有人说,那也许是爱情。弗兰克去世后,他的妻子诺拉给海莲写去了一封信,她提到过去自己对海莲一直心存妒忌,因为弗兰克和海莲有“如此相通的幽默感”,因为弗兰克“曾那么喜爱读她的来信”。诺拉的感觉是没有错的,谁不会妒忌心心相通的一对儿呢?虽然诺拉认为自己“爱尔兰出身”,“又倔又拗”,但我却认为她是无比真诚而坦荡的。唯有此,才值得弗兰克相守一生。而这是不是也是海莲妒忌的呢?爱情灼热却短暂,二十年的时间会慢慢升华为亲情。

我似乎很能理解海莲最终也没有去英国的选择。不去的原因,当然可以归结于疏财购书,无有结余,或者可以归于世事境迁,物是人非,但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文字的交流是浪漫的完美的,而现实的相遇是残酷的,海莲宁愿停留在距离的美中,尽管他们似乎已经亲得像一家人。海莲在与朋友的通信中已然表明了这样的意思,“到了六月,也许我就可以启程赴英如果我胆子够大的话。隔着三千英里的安全距离,我写了一堆没大没小的信,我大概只会悄悄溜进去又静静踱出来,而不敢告诉他们我是谁。”。当然,这样的六月永远没有到来,海莲用医牙、搬家、赶稿等各种原因(也许是莫须有的借口)渐渐磨灭了查令十字街84号人们对她赴英的热切盼望,最终这份美好永远定格在了书信中。

弗兰克在的时候,海莲怯于赴英,虽然那曾经是她多么渴望的一次探寻英国文学之旅;弗兰克走了,海莲不必赴英,虽然朋友说,“人们到了英国,总能瞧见他们想见的”,但这却永远不会发生在海莲身上,因为她永远看不到那个在信末签名“FRD”的人。

《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我读了两遍。

读第一遍的那一天晚上,我和儿子要去听一场音乐会,简单用完餐后时间还早,于是我俩各捧一本书在肯德基里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我们周围环绕着快餐店特有的活泼的背景音乐,周围是来来往往享用薯条炸鸡的人们,但这都丝毫不能打扰我真真切切地看着海莲和弗兰克的故事有一个美丽但唏嘘的结局。

读第二遍的时候,我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手中拿着铅笔,时不时地圈画批注,微笑,兴奋,顿悟,更深刻地理解了海莲·汉芙在最后一封信尾写的那一句话“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见字如面,我相信文字有神奇的力量。走进了《查令十字街84号》,就走进了海莲·汉芙的心灵,此刻,只愿生活的节奏再慢一点,让我能一笔一划恭敬地录下那些扣人心弦的文字,写下阅读时的感触,然后一字一句读给你听。

教师进修学院蒋红武

推荐信息

  • 读《明天的战争》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3

    读《明天的战争》有感这是我30多年生涯中读过的第一本军事题材的小说。我平日便是一个热爱阅读,尤其是酷爱小说的人。爱情、亲情、科幻、人性等等小说类型看了不下百部,但从未看过现代军事题材的小说,这次的偶遇,也是由于在图书馆未能借到我心仪的《纯粹理性批判》才退而求其次的。翻开书页,88师266团映入眼帘,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范文五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范文五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一)从教几十年,为人父母也有十几年之久。看过的教育类书籍不过十几部。说实话,收获不多。读的时候总觉得句句有理,放下书却觉得什么都不会。因为孩子们的状况是花样百出的,真不晓得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既不伤着孩子的心灵,又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觉得

  •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3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是朱砂痣还是蚊子血不知道用了多长时间读完了《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个月、半个月、还是一个星期,无论如何我是读完了的。有次看堂姐写的读后感,她是这样写的:八十岁的爱情(书中两个人都是七十几岁)和十八岁的爱情相比,是不是远远没有十八岁来的正大光明,就像一条永远靠不了岸的船?我很赞同

  • 《死屋手记》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3

    《死屋手记》读后感《死屋手记》与此前看过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有所不同,《死屋手记》更多体现的是陀思陀耶夫斯基个人自传体风格,对西伯利亚监狱生活的一种回忆。《死屋手记》是研究陀思陀耶夫斯基的重要资料,然而在引言和作者声明中发现手记不完全是自传体小说,部分人物也存在虚构的情况,但是从陀思陀耶

  •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3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你还以为走路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而吃,吃也是一样的。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哈罗德的童年过得很凄惨,他的爸爸退役以后整日酗酒,连正眼都不瞧他一眼,他一直以为那是因为自己很丑。他努力的想讨妈妈欢心,因为妈妈开心了,他就开

  • 《行者》读后感600字及老师点评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3

    《行者》读后感约读书房靖江校区刘正义《行者》是六小龄童的所写的一部讲诉自己行走生命历程的书籍。书中,他回顾了57年的艺术人生,真是“酸甜苦辣”“五味杂成(陈)”,这也许就如同他在西游记中所塑造的形象孙悟空一样,西去取经,行走在人生的漫漫沙漠中,历经九九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3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前阵子看了一个读书类的微信公众号,分享了一篇文章,上面主要推荐《月亮与六便士》,看完推荐就在kindle上购买了,书都已经读完10天左右了,现在我还记得文章的推荐理由是这样写的“月亮高高在上,六便士是最不起眼的,最小价值的货币,一个高尚,一个卑微”。这样

  •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3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周佩双当我郑重地翻过最后一页,读完了这个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后,我想我真的被它震撼了。这本《鲁滨逊漂流记》的着作是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在59岁时写的。主人公鲁滨逊怀着云游四海的高志远向,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

  • 简爱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4

    《简爱》读后感暑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叫《简爱》,这本书小学的时候我看过,可那时候小,并没有什么感觉,长大了再读,好像就不一样了,这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这本书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最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

  • 《雪国》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44

    《雪国》读后感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岛村已经到达了雪国。回想起自己好长时间的一段忙碌似乎也要停了下来,接下来就要从肢体的忙碌回归到灵魂的活跃中,以后长达半年的时间应该可以同书籍为伴,为此感到很喜悦,特意在网上买了七本书籍,希望这些书籍带领自己的灵魂走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