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拔苗助长的故事
古时候,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夫。他种了二十多亩地。庄稼苗儿一出齐,就得天天锄地除草。火热的太阳当头照,头上汗珠往下掉,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急的是,他在田间累死累活的干了三天了,但是那庄稼,好像并没有长高。
又过了一天,农夫锄地累了,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田地里的庄稼苗,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庄稼苗为什么还不快快长高呢?怎么才能让禾苗快点儿长高呢?”农夫坐在那里冥思苦想,想着,想着,忽然,他脑洞大开,想出了一个稀奇古怪的办法。他走进田里,把一棵庄稼苗轻轻地从土里往上拔高了一截儿。他左看看右看看,洋洋得意地说:“哈哈!长高了!长高了!”接着,他就忙碌起来。他把田里的每一棵庄稼苗,都往上拔高了一截儿。一直干到天黑才回家。
“我把每一颗庄稼苗都拔高了一截儿,现在,地里的庄稼苗一下子全都长高了。”农夫的妻子大吃一惊,她忧心忡忡地说:“你把苗子往高一拔,它长在土里的根就断了,根断了,庄稼苗就会枯死的。”农夫自以为是地说:“庄稼苗都已经长高了,怎么会死呢?”
过了两天,农夫再到田里一看。哎呀,真糟糕!庄稼苗都枯死了。
庄稼苗的生长,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宋国的农夫不懂得这个道理,急于求成,结果适得其反。
第2篇:拔苗助长读后感600字
读了这则寓意故事,是不是觉得很好笑?可是,有些人总是这样,一边笑着古人的愚蠢,一边又犯着同样的错误,只是方式和姿势不一样罢了。别以为打着“我这是为你好”的旗号就不是拔苗助长了。
你不见,现在的孩子,童年基本都是在各种培训班里虚度掉的?父母们被焦虑冲昏了头脑,他们不明白,李白并没有上过诗歌速成班,达·芬奇也没有到培训班画过鸡蛋,贝多芬的钢琴连一级都没考过。
如果我是一棵努力生长的苗,作为大学老师的父母很像那个农夫,我家也像千万个其他家庭一样,在写一个现代版的《拔苗助长》故事。在他们眼里,我的作文永远狗屁不通,就算老师用红笔在很多句子下面打了波浪线表示很好也不行。他们总是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算能熟背《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他们还是觉得远远不够。于是,他们给我的假期塞满各种培训班,禁了手机、电视和电脑,现在禁无可禁,连手表的听书功能也不放过。他们早忘了,在10岁的时候,自己能干嘛。老爸那时候应该是个矮、黑、瘦的农家小子,整天沉默寡言,拖着两条鼻涕龙,看着脏兮兮的,爷爷让他放牛也只敢给一头,他还放丢,村里人觉得他不如牛蛋强壮,不如狗娃活泼,断言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爷爷听到这些一笑了之,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妈那时应该是个面黄肌胖的矮妞,放学回家,外公让她去割猪草,她不是弄破衣服,就是弄丢镰刀,外公抽着烟看着狼狈的她,怎么看怎么觉得长大后也就是一个四块五的赔钱妞。外公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也没想着怎么让她早点懂事。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那么不堪,至少比村里的同龄人优秀很多。
其实,我能理解父母的焦虑,也阻挡不了他们“拔苗助长”的冲动,只是希望他们用力轻些,再轻些,这样,在上天洒下阳光雨露的时候,我还有机会满血复活,就算最终只能做棵草,春天也会因我而漂亮一点点。
第3篇: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2、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拔苗助长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农人,在田里种下一片禾苗,自种下后他便成天便跑到禾田里去观察。
观察了一天又一天,看到禾苗并没有什么变化,农夫便感觉很着急。他思来想去,于是找着一个办法,那就是帮助禾苗长高。
农夫挽起裤腿下到田里,一颗一颗地将禾苗拔高,忙活了大半天,看着瞬间长高的禾苗,农夫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回到家他欣欣地告诉他家人:“可把我累坏了,不过禾苗终于长高了一大节。”
农夫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枯死了。
第4篇:拔苗助长读后感
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不仅能让我获得新的知识,还能让我感受到快乐。我也喜欢读寓言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拔苗助长》,我看到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特别深,就是“”一天、两天、三天……秧苗还是没有长高。”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秧苗是要经过阳光、雨露才能长高的,而不是你着急就有用的,更不能去拔它,拔它只是表面的,它是不会真正长高的。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自然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学习上也是如此,千万不能心急。
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心想着我得赶紧写完作业,不然我就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我的脑子里此时只有和他们玩的情形,我就立刻开始写作业,在写作业时有一个字我不会写,我就不想查字典,直接问爸爸。爸爸不但没有回答我,反过来说:“你都四年级了,要自己学会解决问题,不要太着急。”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有一些自责,又有一些难过,我慢吞吞地说:“我知道啦。”我立马回去查字典,我发现查字典的时候也很有趣,像是在跟他们玩捉迷藏。后来,我发现考试的时候正好考到这个字了,通过查字典,这个字在我记忆里更加印象深刻了,所以考试的时候我立刻就写出来了,那时的我特别高兴,心想:幸亏我去查字典了,如果是爸爸告诉我的,我急急忙忙写上去,可能现在已经忘记了。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事不能太着急,在学习上也是一样,我们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慢慢的增长知识,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张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