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了不起的老爸观后感
和甜甜一起看了《了不起的老爸》,看完后她说:“今天的电影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我笑:“因为你觉得好看呀!”她笑着点点头。
孩子最近在拿回自己主动权的过程,我想她对于影片中用爱的名义控制儿子的父亲感到愤怒,又为了儿子最后独自奔跑的身影欢呼喝彩,那是种她对肖尔东独自飞翔的一种感同身受。
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家人的伤害是最大的阻力,家人的纠缠最难拆分开,家人的越位最难收手,家人的支持是最有力量的爱。
影片中的父亲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因为儿子有可能遗传母亲的病以后成为瞎子,所以未雨绸缪地安排了儿子的一切。可是儿子不仅遗传了母亲的病,也遗传了来自母亲的跑步基因,他从小爱跑步,想要参加专业队,父亲却害怕儿子因为跑步加快病情,千方百计地阻止他去跑步,于是儿子瞒着父亲,想方设法地去跑步。
电影的前半段就在父子俩的不理解、拉扯、玩心眼中压抑地度过,电影的色彩是黑白灰,他们之间的关系互相纠缠拉扯,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一样:当家人没有独立自主为自己负责又互相尊重支持时,就会变成勾心斗角、互相拉锯的敌人,当教育不是以身作则地在生活中实践时,就会变成彼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斗智斗勇地智力比拼,当父母用爱的名义去控制着孩子做自己的提线木偶时,家人之间不会得到任何滋养和成长,只会互相伤害而痛苦,互相纠缠而纠结,关系也会分崩离析、越走越远。
“害怕”,是作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焦虑吧?电影中的父亲因为害怕而阻止儿子跑步,可是他想过吗?当孩子以后真的瞎了的时候,却连自己最喜欢的事都还没有做过,难道不是儿子最大的遗憾吗?!
直到父亲看到儿子宁愿光脚跑马拉松时的倔强背影,看到儿子宁愿脚底流血也要不断向前的时候,他才第一次怀疑自己:阻止他,真的错了吗?
而这次,儿子的病情真的恶化了,病情和亲情的打击让他关闭了自己与世界的通道,父亲为了儿子,伪装成护理人员走近了孩子,他第一次没有偏见没有评判地观察着儿子,重新审视孩子的生命,他逐渐了解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才学会感受着孩子的喜怒哀乐和梦想,最后决定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支持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
当父亲知道了孩子的梦想就是参加山城马拉松,他不为跑赢别人,只是为了跑赢自己后,父亲开始想办法弄参赛名额,他的同事们告诉他:可以用出租车公司的赞助名额去参加,再用视障跑者的名义让儿子做自己的盲人陪跑,就能参加比赛。于是父亲搞名额,请教练,又一起训练体能和节奏,一起熟悉路线,一起跑步。
影片也是从这段开始,光线明亮起来,色彩鲜艳起来,让人觉得温暖又美好,我想这就是:改变生命的开始,也是改善家人关系过程的开始,充满着互相尊重、互相了解和支持的力量,最终让互相拉锯的搏击台变成共同飞翔的自由天空。
当马拉松比赛来临,父亲为了儿子的335PB,一开始配速太快,心率太高,后面摔了一跤又后继无力,当他坚定地决定:松开陪跑绳让儿子继续向前的时候,他用尽生命地全力把儿子送向前的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
因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后,才能真切地体会到:父母最伟大的爱,就是总有一天,要看着孩子离开的背影,学会放手。
这部电影确实如介绍所说:讲述了一个用爱向阳而生的的故事。
但如果一定要找出这部电影的不足的话,就是对于父亲伪装视障参加马拉松,是和马拉松比赛中替跑、代跑一样的违规行为,影片最后并没有做出纠正,这一点是不支持的。
看完这部电影,结合甜甜长大的过程,着实让人感慨,让我对于家人,对于生活都有着思考的牵引。
因为我也是用了很长时间才学会: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们借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他们自己的路要走,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他们一程,尊重他们支持他们,当他们能够飞翔的时候,学会放手,送他们离开。
我又用了很长时间才知道:孩子其实不需要父母玩儿了命地为他们奋斗,不需要过多的物质生活,他们需要的不过是我们以身作则地生活,需要我们尊重他们的意见,需要的是我们能让他们自由玩耍和探索,当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在他们身后给予支持,需要的是我们能够看着他们的眼睛陪他们说话,用心地陪伴他们,吃着我们为他们做的食物......
可正是这些朴实的爱,才是他们漫长人生中最美的底色。
放手是一种回归自己的位置、不再抢夺孩子权利的释然,是分开彼此痛苦纠缠的艰难举动,是把面对生活的信心传递给孩子的态度,是尊重孩子、支持孩子最有利的行动,也是释放家人各自精彩的爱。
互相支持的生命,多美好。
所以,孩子,请大步向前走,我就在你身后。
第2篇:了不起的老爸观后感1000字
昨天看完电影《了不起的老爸》,
印象最深刻的是里面的一个台词:
跑赢你自己。
电影里的那个爸爸一开始并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一定要去跑马拉松,所以拼命的阻止;
他知道儿子身上有一种病,最终会让他失明,于是提前让他适应失明的生活,闭着眼睛弹钢琴,走盲道,闭着眼睛下台阶。
他不知道的是:儿子心心念念的,就是能像已去世的妈妈一样跑马拉松。
两父子,爸爸不让跑,儿子偏要跑。
听到儿子要去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消息,做爸爸的提前把他的房门锁住不让他出去,还把他的跑鞋藏起来。
可是做儿子的还是比较有心计,骗开了门之后,穿着拖鞋就去到了比赛现场。
在半路,他打电话给朋友让另外送一双跑鞋给他。可没想到的是,朋友还是被他老爸截住了。
没有鞋,照样跑。
做爸爸的见拗不过他,半路送鞋给儿子,看见他的儿子两个脚底都是鲜血,心疼的要死,想让儿子把鞋穿上,可儿子头也不回地跑了。
转个镜头,儿子步履蹒跚地跑着,眼前一片模糊,然后一片漆黑。
醒来后已经到了医院,医生说病情更严重了,儿子两个眼睛已经不能视物,只能看见一点微光。
儿子瞎了。
痛苦,迷茫,颓废。
儿子躲在他朋友的店里,天天在床上躺着,做爸爸的几次想拖他回家,不回。
做爸爸的只是个的哥。
人到中年,辛辛苦苦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觉得儿子早晚会失明,所以不让他上体校,只让他学钢琴。
家里唯一的钢琴坏了,从自己的口粮里面省点钱出来,终于凑够钱买了一台新钢琴;
当他兴冲冲地把钢琴拉回家时却发现儿子正在跟着体校教练训练,准备跑马拉松。
他拼命阻止,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接受儿子失明的结果。
儿子扯着嗓子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最后一次机会,我只想跑赢我自己。
做爸爸的,想给儿子一次机会,可是2020年山城马拉松比赛的报名已经截止。
还好,出租车公司有个名额,可是只能自己跑,但如果是盲人可以带一个人陪跑。
于是做爸爸的想到一个办法,他可以自己假装是盲人,让儿子陪跑。
可一个浑身五花肉的中年大叔能跑马拉松吗?
要知道马拉松长跑的全程距离是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用的哥司机的话来说是能拉一百多块的活。
年龄,体力,耐力,怎么想都不可能......
在吃火锅时,做爸爸的,心念一动,豪气顿生,烟头一扔,马上开跑,还大喊一声:在机场等我。
转个镜头,这个爸爸才跑出街角就已经两脚抽筋,跑不动了。
但是就这样放弃了吗?
没有。
做爸爸的找到儿子的教练想让她帮忙训练儿子跑马拉松,教练扔下一句话,等你跑完全程再说。
他真的去跑了。
我觉得这个电影最大的看点,就在这里:
一个做爸爸能够让儿子完成心愿,竭尽全力的去付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儿子有梦,就一定想办法让他圆梦。
哪怕自己已经累得直不起腰,哪怕自己已经累得肺如火烧,哪怕两眼已经看不清前方,只有还有一点力气,都要竭尽全力地往前跑。
这一切,只为了儿子能实现他的梦想:跑赢自己。
这就是爸爸,了不起的爸爸。
这部片更大的泪点出现在做爸爸的在比赛中支撑不住要倒下时:儿子本来要跟着放弃比赛,爸爸却让他不要放弃,让他一直往前,跟着眼里微光能看见的白线跑,去完成心愿——跑赢你自己。
跑赢别人难,跑赢自己更难。
在电影中,做儿子的跑赢了自己,圆了小时候的梦想;做爸爸的也跑赢了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儿子圆了梦。
在现实中,中国运动员苏炳添,在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跑出了9秒83,以小组第一的成绩,强势闯入决赛,创造了黄种人奇迹。
这个成绩,可以排在全人类第12位,在他之前,全是非洲裔黑人,没有一个是黄种人。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可能长到让你无法想象,你有足够的时间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但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你想要的那种人生可能需要你付出非凡的代价。
跑赢你自己,很难;但是,正因为难,才值得我们去挑战。生命的意义,不就是为了理想而耗尽吗?
苏炳添成功地跑赢了自己,你呢?
第3篇:《了不起的老爸》观后感1500字
最近党的百年生日,有很多爱国电影上线,本来想给小朋友做下爱国教育的,结果人家更想看动画片。最后中和了一下,决定去看电影《了不起的老爸》。我给这部电影打9.5分吧,非常值得一看,决定认真安利一下。
从片名里就可以猜出来,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爸爸的故事。一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老爸,妈妈是马拉松运动员,因为疾病的原因很早就离开了父子俩,儿子从小就遗传了妈妈的疾病 。这种病会导致眼睛看不见,儿子小学的时候发过一次病。所以从小爸爸就训练儿子闭着眼睛走路、生活,还包括盲弹钢琴。盲弹钢琴这是爸爸认为儿子将来最适合他的一条路,他都帮儿子想好了,安排好了。电影开头,儿子已经大二了,学的是钢琴,但他并不喜欢,所以弹得很一般。儿子喜欢的是跑步,是马拉松,他想完成妈妈的心愿,跑完山城马拉松比赛。
但跑步对他这个病来说,太危险了,自然是被老爸禁止的。不过,越是禁止,就越是想要。没错,儿子瞒着老爸去跑步训练了。因为他老爸和教练打过招呼,所以一开始教练不收他。但他不放弃,其他运动员在操场上跑,他就在操场外跟着一起跑。功夫不负有心人,教练被他打动,答应给他一次机会。而他老爸,这时候还在辛苦跑出租,就为了给他换了一台新的钢琴。为了省点钱,爸爸自己开着货车去把钢琴搬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爸爸看到了在跑步训练的儿子。这一刻,我看到了爸爸的辛酸,还看到了儿子的坚毅。
为了阻止儿子参加大学生马拉松比赛,爸爸把儿子锁在了房间里,结果儿子还是跑出去了,走的时候发现鞋子都被爸爸收起来了,但他穿着拖鞋还是跑走了。爸爸又追到了比赛现场,拿走了同学给儿子准备的鞋子。没想到的是,儿子宁愿光着脚也要参加马拉松比赛,那可是马拉松啊,鞋子都能跑废,何况是光脚。看到儿子这样,老爸急了,追着去给儿子送鞋,但儿子不理他,光着脚一直在跑。跑了30KM后,他的脚早已鲜血淋漓,而他也倒在了马拉松的赛场上。
被送到医院的儿子,医生告知,他的病情已经由轻微转成了严重。就在这次发病后,儿子接近失明了,只能看见微弱的白光,从此儿子一蹶不振。想必后面的故事,大家也能猜到。后来为了让儿子振作起来,爸爸接受了儿子不愿学钢琴,只想跑马拉松的现实,并且陪着他,最终实现了愿望。
故事讲到这,就讲完了, 更多的情节,大家可以走进影院亲自去体会。在这个电影里,我很想结合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来说一说。这对父子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写照,父母呕心沥血一心为了孩子好,给孩子规划了他们认为最好的出路。在这种“我都是为了你好”的信念下,压根看不到孩子了。我都是为你好,你就得听我的;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应该听我的;我都是为了你好,你的想法都不合理。在这种都是为了孩子好的软刀下,孩子要不就是压抑自己,然后变得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要不就是反抗,叛逆,和父母对着干。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剧中,这个爸爸无疑是非常非常爱儿子的,他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但如果这个爸爸能看到儿子的愿望有多强烈,能放下为儿子好的执念。那他儿子的病情,也不至于严重,更不至于失明,而爸爸也不必用更多的努力和付出,去换取对儿子的支持和补救。现实中,很多悲剧也是这么发生的。但凡我们能跳脱出“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的信念,多去看见孩子,看见他们真正的需求,去支持他们成为他们自己,而不是我们想要他们成为的样子,那世间定是会美好很多。
当然,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都在用他们最好的方式对待孩子。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只有不断地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认知局限,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
最后,毫无例外的,这种电影肯定是要把我看哭的。一方面是感动于爸爸对儿子的爱;另外一方面,是感动于儿子对于自己热爱事情的努力和坚持。“心中有光,脚下有路,生命终将绽放”,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