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关于《易经》的读后感大全(精选5篇)

关于《易经》的读后感大全(精选5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1:20:47

学《易经》读书笔记

学《易经》读书笔记,虽然杂乱但内容丰富感悟至深很值得你收藏

人生要想成名要想富,必须牢记古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好好静下来学习,不然你充其量不过是一枚闪过长空的烟花,也许耀眼一下,但永远不会是刺破长空的的宇宙火箭、飞船!日今世人心浮躁,只想着今日今时如何能赚到钱,没想明日今后能赚多少钱赚多大的钱!静下来读圣贤书,学圣贤之思想。毕竟尚有人遵吾之训:认真读三经(《易经》、《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件很好的选择,对我们的生活意义非凡。

"读《易》"心得,尊古圣、言圣学、阐心语,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举圣学,岂能不阅圣书!想学易学,必须学好《易经》。当初我想弄懂八卦、算命之术,久久不得登入神秘殿堂,听了好多名师讲座,也莫能解,后突醒,追本朔源,暂置占卜术不顾,静心读《易经》,循古圣贤思想之路径,得大道!大道通,百道通,短期內悟得一些各法之要领,大道不变,各法游戏规则人定,我们用易经思维做人做事,一定没错,肯定让你受益一生。今天我整理了一下我的学易笔记,虽然杂乱,但内容还算精辟,供大家学习参考。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巨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文献。被后世誉为群经之首,三玄之冠。是中国文化的总根,诸子百家的渊源。被历朝历代正统的学者所推崇,所赞扬,并对它怀有深深的崇敬之心。明代永乐朝编撰的《永乐大典》及清代乾隆朝编撰的《四库全书》都把《易经》列为卷首。由此可见,《易经》在中华文化中的崇高地位。相反的,有人认为它仅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文辞几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特别是在近代,甚至一度被打入封建迷信的行列。

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为什么作为中国人都应该懂点《易经》呢?因为《易经》和《诗经》、《书经》(尚书)、《礼经》(礼记)、《春秋经》(春秋)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五经"之一(原本为"六经",因为《乐经》已缺失),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在先秦诸典籍中尤以《易》为最,是经典中的经典,源头中的源头。《周易系辞》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部敞开的《易经》,天☰,地☷,日☲,月☵,高山☶,平原☷,海洋☵,大陆☷,大泽大湖☱,森林、雷☳,草原、风☴,水☵,火☲。日出日落,云卷云舒,春华秋实,沧海桑田,春夏秋冬,温凉寒暑等自然现象和社会人事生生不息的循环往复。伏羲氏画八卦,说明了伏羲时代(距今7000多年前)《易经》卦爻符号系统已经建立,同时也说明了《易经》这部书的源远流长。

秦、汉以后,各家学者形成共识,确定始画八卦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绎八卦及六十四卦的是周文王父子(文王、周公),有记载说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史称"文王演易"。孔子给《易经》作《传》,发扬易学精义,阐述了易学的经世致用之机。所以后世认为《易》之为书,人更三圣,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世历三古,伏羲氏的上古时代,周文王周公的中古时代,孔子的近古时代。

《易经》是一部探究"天人之际"的伟大著作,是中华人文文化的肇基,自然科学的发端。成书以后,春秋之际再经过孔子的探究并阐述了其精义微言,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至今发展成为庞大的易学体系。历代对《易经》的注释研究不下三千余家,号称"易林三千",浩瀚的易林体系形成了不朽的易学。因此,如果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先秦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还是汉唐以后的儒、释、道等各家之学,如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嫌了。

或有人问?这部书为什么叫做"易"经呢?《易经》的"易"字,究竟有什么含义呢?古人认为"日月之谓易",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循环交替,变易无穷,生生不息。"易"字更是上面为"日"字下面为"月"字的组合之象。《易经》学术思想的内涵,就是阐述这个天地之间,日月系统之内社会人生和万事万物变化的法则。所以被翻译成英文的《易经》,书名被译为《变化的书》。它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之际"所有学问的大原理大法则。正如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此书之谓也。

又先秦有学者认为,"易"的内涵包括三种含义:

(一)简易。就是简洁明了、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和平易的。

(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社会人事,无时无刻都处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止境。但这种变化有其必然的规律,并非乱变。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社会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处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出来的是其现象,而那个能变化的功能,却永远不变。这个所变,是其现象,能变的那个"东西"则永恒不变。

在这里所指的《易经》,它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按严格来区分,《易经》是《易经》,《易传》是《易传》,合起来称为《周易》。《易经》的丰硕和伟大,不仅在于《经》和《传》两部著作,更重要的在于易作三千和受易学滋灌而生根发芽的庞大的易学体系,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诸子百家学派。从而使《易经》像一眼永不枯竭的甘泉,汲之不竭;又像一座其大无边的宝藏,取之不尽。千百年来它的思想内涵已深深地植入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成为我们炎黄子孙永远抹不去的文化基因。

"象数"和"易理"构成了《易》的两大内核,它们是一阴一阳,一体一用的对应统一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象数是易理的基础,是易理的源头活水,没有象数便没有所谓的易理。反过来,易理揭示、呈现了象数的内涵、精义;易理之所以比传统文化中任何一门理论都更具无穷的魅力,就是因为它闪烁着象数的光芒。《易经》象数体系(八卦,六十四卦,干支符号系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它渗透之广,应用之妙,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与之相媲美的。古往今来,无论是哲学思维,还是天文气象,更或是环境、地理,社会、人文……都无不和象数密切相关。如《易传》记载:"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又记载:"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易经》其大无外的展示了宏观世界的运行规律,其小无内的揭示了微观世界内涵的秘密,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都与《易经》的大"道"相通。

有人称《易经》是一本无字的天书,这话一点都不假,它说到了点子上。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它之所以神秘,因为它是用神秘的砖块--八卦砌成的"。古者包牺氏(伏羲氏),仰观俯察,堪天舆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远取……总结出了天地宇宙,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阴阳法则(- -阴、-阳)续而进行了阴- -阳-(一阴一阴之谓道)的3次方的重叠交易而为8,得到☰ ☱ ☲ ☳ ☴ ☵ ☶ ☷八个卦。为什么要三次方呢?我认为这正如《易传》所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天道分阴阴,白天与黑夜;人道分阴阳,男人与女人;地道分阴阳,陆地与海洋。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进而八卦相继进行重叠得六十四卦。这一套《易经》的卦爻符号系统,也就是象数系统。经卦只能是八个,如果是七个或九个,都不可以,都不符合宇宙的客观规律;两两相重的重卦,只能是六十四个,如果是六十三个或六十五个或其它的什么数都不对,因为在这里只有六十四卦才符合天道《易》数的法则;《易经》中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组卦每一个爻都是独一无二的,甚至每一个爻的爻位都是确定的,不可更改的,它们组合得天衣无缝。这套八卦、六十四卦符号系统揭示了同时也代表了宇宙大法的天机。也可以这么说,《易经》这本书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可以没有卦爻符号系统。卦爻符号体系是《易经》的大根大本。至于《易经》中的卦辞、爻辞是后来的圣人文王、周公等对卦爻符号系统的文字解说。再后来,孔子在知天命之年,发现了《易经》,如获至宝,他对《易经》痴迷好学达到了韦编三绝的程度,并写下了他的学习心得--《易传十翼》,至此终于揭开了无字天书的某些秘密。

《易传》记录的是孔子的《易经》学术思想,如《易传》中记载:"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为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务;为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等等等等。这些论述是孔子研究《易经》后的心得报告,也是史上最早和最具权威的对《易经》的注解。

学易要立足于易象,返朴归真,返朴归初;直捣《易》之本原--"象"。 "《易》原于象,无象无易,归象为易";"以道观象,以象言事";和易学心法:"乾坤在手,万化于心,识透阴阳,精熟五行。禅空慧定,虚静无为,天人合一,感而遂通"。其学术思想,易学思维方式可以说是直承羲皇与孔圣。灵活运用伏羲氏发明的卦爻符号文字、干支文字符号和孔子《易传》的学术思想。与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时代相匹配的应该是划时代的、全新的易学应用。我们要努力去感悟,并确定了一些名词的定义,如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进化过程的积淀"。对《易经》的定义:"《易经》是先民智慧的结晶,讲的是宇宙的客观规律"等。

我认为:中华文化由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以八卦、六十四卦组成的--八卦符号文字。中国的方块字--汉字。从汉字中分离出来的十天干十二地支组成的,一个是干支文字符号。一个是符号文字(八卦,六十四卦符号系统),一个是文字(汉字),一个是文字符号(干支系统)它们既是信息的载体,内含无穷的信息,同时也是交流信息沟通信息的工具。

第一,是八卦符号文字。如:☰ ☷ ☵ ☲ ☳ ☴ ☶ ☱,它们是一种符号,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八卦及六十四卦符号文字,所含的信息量是无穷无尽的。比如:☰ (乾卦)为天,为头,为西北方,为京城,为君王,为父,为金钱,为圆,为玉,为尊贵………等等;☷ (坤卦)为大地,为母,为腹部,为文,为西南方,为农村,为大众,为大车……等等。这只是八卦的象,还有六十四卦的象,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第二,象形的方块字--汉字。中国的汉字也含有极为丰富的信息,因为它是一种象形的文字,它的读音,它的形状结构,它所代表的意思等。也就是说汉字的音、形、意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

第三,是从汉字中分离出来的干支文字符号。如: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这些干支文字符号所含的信息量也是无穷无尽的。比如,甲木代表高大的树木,代表人体的胆,代表脾气急……;乙木代表小草、藤类植物,代表人体的肝脏,代表性格委婉……。丙火,代表太阳,人体的小肠……;丁火,代表星星,人体的心脏……,等等。再比如,辛丑这一组干支,可以读成奶牛、牛奶、打隧道、开山破石、白色的石头、小金库、金山、矿山、不要说话、止语……等等。癸未这一组干支,可以读成黑土地、黑山羊、胃病、西南方有水、泥沙样结石、水田、湿土、湿地、刚从河里捞上来的沙子……等等。

大家说说,这样学《易》好不好玩呢?太好玩了。这就是《易经》的万物类象,大家在学习中可以放飞思维,天马行空。但是在具体的易学指导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章法要遵循的。"法外无法,法无定法,不拘古法,我心为法"的十六字偈语,值得我们借鉴。

八卦符号文字,干支文字符号和汉字它们三者之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它们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果我们把八卦符号文字和干支文字符号或汉字等的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文字读出来翻译出来。《易经》中不是有"八卦以象告"这样一句话吗?八卦既然是通过卦象来告诉我们信息,命局同样也是以命局的象告诉我们信息,天地宇宙万事万物包括家居环境、工作环境也一样,也都是通过一组"象"来告诉我们。八卦有八卦的象,命局有干支组成的象,每一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都有它们特定的象,你们能够把这个特定的"象"所蕴含的信息正确地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翻译出来就对了"。

历史上的三个人物,他们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是我们最佩服的人。他们分别是始画八卦的伏羲氏、黄帝时期定历法时序干支甲子的大挠氏和造字的仓颉。说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华文化的奠基者。你们不要认为到这里来仅仅只是为了学习如何看命?如何看风水?如何看卦?《易经》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易经》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是圣人的学问。你们到我这里来学习,学习什么呢?学的是一套思维方法,一套很优秀的易学思维方法,一种如何认识事物、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易经》从大处来讲可以安邦治国,造福社稷;从个人小处来说可以陶冶性情,规范人生,指导实践。《易经》是内圣外王之学,经世致用之术;它阐述的是天地宇宙万事万物之机的大学问。孔子在《周易系辞》中说:"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以者也",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易经》讲述的是开创万物,成就事务,包括天下一切道理的书"。

谈论《易经》这个话题,说起来轻巧,但真谈论起来是个非常有难度的话题。这是因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在谈论中难免管中窥豹,以偏概全;言不达意,文不对题。接下来就用《易经》的几段文字来作为本文的收尾吧。《易经》云:"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大家学《易经》要选择正版的书籍,而且要简单易懂,我觉得这套图解周易很不错,精装别致,图文并茂,注解丰富,内容通俗易懂,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好书,这里我推荐一下,供大家参考。

《易经》的内容和思想太丰富了,我们以后逐步学习分享,关注博雅古今,让我们一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髓,吸取精华,丰富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生活过得更有内涵。欢迎大家前来讨论分享,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共同进步。

读易经《睽卦》有感

读易经《睽卦》有感

(文:李贵秋)

“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睽卦的下卦为兑、为泽、为愉悦、为羊;上卦为离、为火、为光明、为野鸟。

这是一个卦象:君王之子狩猎而夜宿野外,面对篝火,大家喝酒、品野味。国君之子陷入了沉思:我们快乐如此,天下百姓也一样的快乐吗?

《序卦传》:“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杂卦传》曰:“睽,外也。”

《系辞下传》 “弦木为弧,剡[yn]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有了分别,就有了刀箭,有了伤害。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在这芸芸众生的世界,物质的总量是有限的,我拥有了,他就少了;我快乐了,别人就不开心了!如何大家共存共荣呢?

你看,那阴阳鱼的图案那两条鱼应该是同色的吧!只是一条游入了阴影,另一条游在阳光普照的世界。有时候,那阴暗的会游到光明里;有时候,那光明的也会游进阴影中。

我们在欢乐中不要失去觉醒的心,那是白鱼的眼睛;我们在痛苦时不要失去光明的向往,那是黑鱼的白眼睛。

子曰: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就是他是恶人,只要他改过了,也可以成为好人《屠夫记》中的周处就是这样的人。

呀!这世界有阴阳是多么好有光明、有阴影才成为生动的世界。

这世界有欢乐、有痛苦是多么好使我们感知岁月的流动变迁,让我们知所珍惜。

这人间有欢乐、有痛苦是多么好痛苦使我们敏感和细腻,欢乐使我们广大和温柔。

原来,“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是说:求同存异,让人生更美满。

读《易经》大有卦有感

读《易经》大有卦有感

(文:李贵秋)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大有卦的下卦是乾,为天、为君、为父、为马、为健;上卦是离,为火、为丽、为雉、为戈兵。大有卦内含兑,为悦、为少女、为泽。

这是一个卦象:大雁当空,父王飞马骑射。面对此情此景,国君之子猛然记起“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父王曾说:同一个苍穹,同一个地球,同为所爱的人打拼,每一份努力都值得温柔关怀。

你看,“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阳光下,丛林间,大鹤呼,小鹤应,多和乐的一家啊!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既然我已极大地拥有了财物,何不可以对他人少些伤害?既然我已极大地拥有了财物,何不可以给他人一些施舍?

原来,“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读易经《鼎卦》有感300字

读易经《鼎卦》有感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这个卦象是一个场景:柴多火旺,鼎中烹食。国君之子主祭人,他面对“大鼎”联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以大鼎烹饪食物,场面庄严;我真诚地祭祀上天的大帝;我将以丰厚的食碌,供养贤明的能人助我治理天下;我将端正使命,耳目聪明,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岂不是天下大治了吗?

《杂卦传》“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序卦传》:“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鼎,在古代是政权的象征,是国之重器。鼎通“定”,大局将定,革旧鼎新,作为将来的新君主祭的太子,他不由浮想联翩: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作为新君,我的德行足以服众吗?

作为新君,我的智慧足以谋划国家大事,让百姓大众安居乐业吗?

作为新君,我能扛起治理国家大任,能守护列主列宗交给我的江山吗?

原来,“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描绘的是:将续任大位的太子,在祭祀时沉思的场景!

读《易经》观卦有感

读《易经》观卦有感

(文:李贵秋)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观卦的下卦是坤,为地、为顺;上卦是巽,为风、为草木、为近利市三倍。如果将卦中的两阳爻当作“一体”的阳爻,将四阴爻当为一体的“阴爻”,则观卦成了艮卦,艮为止,为少男。

这是一个卦象在盛大的祭祀观礼上,民众顺应、整齐,太子观察人群从祭祀前的洗手(祭品未上)之时开始诚敬之心就已油然而生。面对盛典,太子感叹道:“自然因神妙法则而四季自然更替不会差错;圣人效法自然法则设立教化天下诚服。”

《序卦传》:“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说文》:“观,谛视也”

君王之子沉思作为新君,我将“道法自然”我将效法父王,省察四方,了解民情因人、因地而设教,四方臣服。如同风行地上,草木皆服天下怎能不治?

父王曾经告诫说:审视自我,对比他人,观察天下大势。以孩子般的单纯的眼光,就像盲人摸象,解决不了问题。事物的表相之下隐藏着太多的潜在规则让人雾里看花,使人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如果用心去体会,多一份理性与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

原来,“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是告诉我们,眼界决定境界!只要有超人的慧眼“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人生从此精彩!

标签: 《易经》读后感

推荐信息

  • 《希腊神话》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10 8:11:10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希腊神话》,其中让我明白最多道理的一个故事是《普罗米修斯》。读完这个故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的精彩内容吧。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主人公普罗米修斯是创造人类的人,他看到人间没有火,就下定决心从天上“盗”取火种,为人类造福。他从冒着火焰的太阳车轮子

  • 《哈佛家训》读后感(共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10 8:51:00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哈佛家训》。他是一位美国哈佛博士威廉贝纳德的教子之书,里面收录了大量关乎品性、梦想、成功、智慧、勇气等方面的小故事,而这些小故事却蕴含着大道理。威廉博士希望自己不仅用食物将孩子养大,还要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这本书对全世界的孩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读了它后,心

  • 有关活着读后感的范文精选(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10 9:33:50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的书。巧的是读了几页便发觉心这本书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竟看过,这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书的含义。《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

  • 关于《骆驼王子》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10 10:11:40

    骆驼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因为能穿梭、生存在戈壁和沙漠等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而且耐力也是异常得好,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其中野骆驼最为珍贵,已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我阅读《骆驼王子》完全是出于本身的好奇心罢了。当翻开书时,它就像一块磁石般深深吸引着我。可当我阅读完《骆驼王子》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 关于《罗生门》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10 10:54:30

    读《罗生门》有感我为自己昨天开学读书学习,进入的集中状态感觉惊讶,仿佛又回到那个得意的学习时代,别人勉强及格的水平,我能得到优秀的成绩,那是自考时期,在延边大学业余时间学习文秘的时候的事情,特别是那位姓张吧老师的教学方法,给了深刻的启发,让我学会如何精读和精学。这会儿,我似乎又找到了当时的感觉,昨天

  • 《请拿出业绩》读后感(共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10 11:41:20

    业绩是员工的工作成果,是工作任务的实现程度。工作中竞争的实质是业绩的竞争,只有保持优质的业绩才能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业绩代表了员工的价值,也是企业考核员工的标准,没有业绩的员工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劳动创造价值,能为企业带来业绩的劳动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优秀的员工不是只会听话的员工,还要能干活,能干对的活

  • 《忠犬八公》读后感5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10 12:19:10

    有一种情感不分界限、不分种族;有一种情感,虽是短暂的,却能得到心灵的永恒;有一种情感如沧海一粟,却能流传千古……这种情感就是爱。这部片子讲了大学音乐教授收养了一只小秋田犬,取名为“八公”。之后的每一天,八公早上将教授送到车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为心脏病而去世了,再也没有回到车站,

  • 有关《家》的读后感800字大全(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10 12:57:00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

  •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共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10 13:39:50

    非常景、非常事、非常人,构成了大仲马的非常世界。景非常景。《三个火枪手》的故事背景,则是一桩宫闱密谋和拉罗舍尔围城战,场景频频变化,忽而路易十三宫廷,忽而红衣主教府,忽而火枪手卫队队部,忽而乡村客栈,忽而修女院,忽而拉罗舍尔围城战大营、忽而英国首相白金汉府邸??每一处作者都不多加描述,但是每一处都因

  • 《三国演义》400字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10 14:16:40

    【 导语】咀嚼书中的宁静,体会其人生滋味。读书,可以让读者在迷茫中找到出路;在书海中,找见自身的启迪。©无忧考网为您精心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尽在©无忧考网!【篇一】“东汉末年分三国,战火连绵不休。”林俊杰的一句歌词,将三国时期的军事状况体现了出来。同时,也出现了历许多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