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萤窗小语读书笔记
最近这几天读了《萤窗小语》。真不愧是刘墉先生的成名作,这本书里面的一个个小故事都揭秘了人生中的各种道理。生活化的小故事,由浅入深的道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
而刘墉先生在本书中倾注饱满的创作情怀,让人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其想表达的意境。那灵巧多变的文格风采,更是让人读起来就想要一口气全读完,欲罢不能。而且,书中对人情世故的睿智点拨,也非常开明。
而对我感受最深的文章,是《灵感》。在这个小故事中,刘墉先生以直接的写法告诉我们“为了寻找灵感,你应该学习兀对寻山的范宽、骑马觅句的李贺;为了抓住灵感,你应该效法有感于苹果落地的牛顿、观察吊灯摇摆的伽利略。因为只有渴求灵感的人,才能抓住灵感;也只有不放过任何小灵感的人,才能有大的收获。”这一段话告诉了我们只有你有心而为之,才能抓住灵感。灵感并不是可以轻易的获取的。
就拿我来说,在我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因为要写什么主题而发愁。因为当时我觉得能拿来写作文的题材实在是太少了。可,在读完了刘墉先生的这篇文章后,我便明白了只要经过用心的观察周遭的事物,题材永远不会少的道理。写作文并不需要独特的主题,只要你用心去看,凡事都可以写出好作文。
就像牛顿,伽利略这类的科学大咖也必须要用心观察周遭的事物才能取得灵感,那我们是不是要更加渴求,寻找灵感呢?
第2篇:《萤窗小语》读后感400字
经过陈老师的大力推荐(也是作业)我打开了那本名叫萤窗小语的书,很明显就是一本比较哲学的书。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发现这本书与往常的书并不一样,它不像其他哲学一点的书那样,它里面的内容都是一个个小的故事。在几个小的故事中都会有作者的这件事的感悟,我看这本书时也是,获益良多。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虎的伟大》那一篇。
这篇篇文章老虎和猴子的对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团结合作我们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虽说人类很多地方都不如各种动物,就算在地球生活也是十分的困难,不穿衣服,就会被冻死;吃生的肉就容易生病。体格也不像大象那么大,速度也没有猎豹那样快,身体也不像熊那么壮。我们人类能存活至今的唯一原因,就在于我们会互相帮助。就像现在很出名的游戏王者荣耀一样,你个人的技术再高端,操作再秀,也顶不住对面五个人的联手攻击。
这个世界是一个团队的游戏,这也是为什么单独行动的人,就算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也是经历千辛万苦才达成的。但如果你是一个团队,每个人分担一点想达成这个成就就是很简单的事情。
第3篇:萤窗小语读后感
珍惜时间,珍爱时间,这大概是整本书带给我的最有意义的启示。
作者在书中讲了自己的故事:在河上等船,等了半天还不来,就开始和别人聊天,但一转眼,却发现那船已经离去。时间,就是在不注意的时候,在一眨眼之际,就悄悄的溜走了。
人生就像一场百米赛跑,当站在起跑线上的时候好像那么的长,就连对面的裁判,都好像模模糊糊。但随着发令枪一响,整个比赛也就十多秒,好像没眨眼就结束了。人生也是这样的,大概一百年,每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六十分钟…好像有用不完的时间。但是时间的流逝,好比无声的流水,在没注意到的时候,就已经过了一大截。
钱被浪费了可以再挣,树被砍了可再种。但时间没了,就一去不复返了,时间这东西,不会回首。过去的日子,过去的事情,就只能永别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每一次机会,每一件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因为它们一但过了,就可能再也无法弥补。考试不好好学习考砸了,虽然可能可以补考,但最终的分数肯定不会高。在该学习的时候不好好学习,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再怎么努力,怎么发奋图强的学,但再也学不好了。
生命就只有一次,节省了时间,就可以多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或者想做的事情。当你开始珍惜每一刻时间,往往会发现时间突然变多了。当然不是时间真的变多了,而是被浪费的时间变少了。时间是绝对公平的,越珍惜它,越少浪费它,能做的事情越多。比如写作业,要是认认真真的写,那些堆成山的作业纸不知不觉的在几天内就写完了。但如果写一会儿玩一会,再发会儿呆,几个星期都写不完。
时间,就像飞驰而下的瀑布,永不停止,而且还那么的快,还没来的及眨眼,就已经过去了。发生了的事情,就只能在记忆深处去回味,无法重来一次。所以,要珍惜时间!
第4篇:萤窗小语读后感600字
“朋友就像是镜子,可以正衣冠,可以知得失。”
我第一次读到这还不到二十字的句子时,只是在两三天前。但仅仅在这两三天内,这句话却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中,无数次地在我耳边回响,也同时使我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我的共鸣,自然来自于以往的经历与思绪。我五年级时曾在云南今日学堂游学。在那里,我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在规律的作息间,常常穿插着许多笑声,使得那儿的生活充实而富足,快乐而不乏腻。这期间的清新与满足,是在佳友的陪伴和良师的教导下形成的。而他们,都是我的“好镜子”,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我像一朵沾满露珠的花骨朵,在周围绿茵的环绕与呵护下,渐渐汲取养分,领悟了许多,静待花开时。我不断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修理着镜子替我照出的瑕疵,一点接一点,偶然间回望过去,我已走过了无数里程碑,成功蜕变,并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一面好的镜子,无论你愿意看清真实的自己与否,都会真实并且不带任何保留地将真实的自我暴露在自己不愿承认的眼光下。这,就是找着了好的朋友。一面哈哈镜,或许偶然恭维。或许刻意黑化,总之扭曲事实而不真相告白一类者,都不是好的朋友。我认为,我们做人做事,都应当不断进取,追求更好的自己。如若寻着了知音,便该要求自己成为更好、擦得更亮的镜子。照映出最真实的朋友。
在真实的生活中,若整个世界都全无一面哈哈镜,而充满着正直的镜子,不论有多么小巧,都能够使任何人处处遇知音,每每会佳友。
朋友如镜,让我们cheng为更好的自己!
第5篇:莹窗小语读后感500字
《莹窗小语》这本书是由刘墉先生写的,他写的这本书,文字有点直白,就像他本人朴实无华,可却也让每个读了这本书的人陷入无线沉思。《莹窗小语》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倒是使我看到津津有味。每个小故事中都套有刘墉先生自己悟出的道理,几乎每页的每一段都能让人悟出些什么,这种如此淳朴无华的文字,不也很耐人寻味吗?
我还记得先生写过一段话“人就这么一辈子!说来容易,想来却很深沉;很幸运地拥有了它,不能白来这一遭!”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写的很有道理,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是啊,人就只有这一辈子,说出来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也难,要怎么才不算是白来这一遭,倒也是因人而异。这样一来,“不白这一遭”又何谈容易呢?
还有那“当你思想一杂乱,心情一紧张,感性就会变得迟饨,如果能达到气静神凝的境地,就能见平日所不能见,听平日所不能听,感平日所不能感。”这段话我也深有感触。就如我看书时,若是心有杂念,想着随手翻翻罢,便远远不如平日认真时看到深,看的透。做事也是一样,若不用心,即便常做,倒也很难才能做好。可若是用心去做,或许能有新的感悟也说不定。些许与平日得出的结果相同,可却也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可不有趣?
我很喜欢刘墉先生的文字和文章,本质简朴,可实则不同。只要有想,便必有悟。看他的文字和文章,又何尝不是一种趣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