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消失的13级台阶读后感500字
读完这本书不由得引发人们思考一些问题。
究竟什么才算杀人,若是南乡对安藤执行死刑,则他就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可为何在外与死刑犯的斗争中将死刑犯杀死就算是故意杀人罪?
法律惩罚的,赔偿的到底是什么,纯一在给南乡的信中写到“我已经没有办法拯救友里了。就算左村恭介还活着,就算我能诚心诚意地悔过自新,也不能使友里回到那件事发生之前的生活状态中去。谁来赔偿她呢?即使通过民事裁判,判给友里一笔赔偿金,她的心也买不回来了。伤害罪只适用于肉体创伤,毁灭的人心却无人理睬。”
“法律是公正的吗?是平等的吗?无论是有地位的人还是没有地位的人,无论是聪明的人还是不聪明的人,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没钱的人,只要他是坏人,只要他犯了罪,都能受到公正的审判吗?我杀死左村恭介的行为都是犯罪吗,至今连这个都搞不明白的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坏透了的人吗?”
在这个事件中是被敲诈后杀死敲诈者的人有罪吗?是为被强奸的女友报仇的人有罪吗?是为伸张正义杀死死刑犯的人有罪吗?还是为儿子报仇,杀死杀死儿子的杀人犯的父亲有罪吗?他们好似有罪,但究其原因,又非常令人同情,好似无罪。
我不能判定他们是否有罪,但改过自新后的罪犯们,都值得人尊重,书中写到了出狱后的罪犯很难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受到人们歧视,社会压力非常之大。我们既然同情却不能援助,憎恨却无法报复。那我们何不从宽容之心,用善良去对待他们,用温暖帮他们忘记痛苦,帮他们重新做人!
第2篇:消失的13级台阶读后感
《消失的13级台阶》是高野和明写的书,我看的是赵建勋翻译的版本。赵建勋加了很多注释,有助于理解书中讲到的死刑制度和监狱制度。
这是一本推理小说,也是一本我看过为数不多的推理小说中比较牛逼的一本小说。它的厉害之处不仅是故事的情节和发展的走向,更是用人性探讨了刑法学终极命题——是否该废除死刑。这个命题太复杂了我还没想明白。
《消失的13级台阶》里面只讲了一个大故事,书里对南乡、纯一、树原亮的背景做了介绍,刚开始看第一章有点懵,但是和后面的章节联系起来才能感受到这种编排的巧妙之处。
书里有很多精彩的心理描写,纯一回归社会的心理、南乡作为死刑执行人员的心理、友里被强奸后的心理和状态、纯一为了女友所做的报复心理和犹豫的悔过心理……
如果说回归社会对人的心理尚能想象到,死刑执行人员的心理却很难想象,也没有看过这类书籍。南乡参与了第一次死刑执行任务后再也没睡过好觉,执行死刑的事情是工作秘密,也无法与其他人交流、排解,进而影响了南乡的家庭生活,南乡和妻子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勉强地过了十多年。
“台阶”是一条暗线,台阶是树原亮能回忆起来的唯一线索,这条线索是侦破这桩冤案的关键;台阶也比喻了日本的刑事制度从开始到死刑最终签署要经过的13个层级官员。
书里用简单易懂的方式简述了日本的死刑制度,监狱制度,刑罚到底是为了什么。把刑法学知识融合在故事里面,更容易激发对刑法的兴趣。
刑罚史上有两种理论:一种是报应刑论,主张刑罚是对犯罪者的报复;另一种是目的刑论,以教育改造犯罪者、消除社会威胁为主。这两种思想经过长期争论,最后结合两者的长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刑法体系的基础。欧美倾向于报应刑论,日本倾向于目的刑论。
如果刑罚是为了教育改造犯罪者、消除社会威胁,那么就不必执行死刑,死刑剥夺人类的生命,是极为残酷的刑罚。日本倾向于目的刑论,所以即使日本没有废除死刑,但他们的死刑执行率是非常低的。
书里对人性的描写和思考,看完之后耐人寻味。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成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推理故事。
第3篇:消失的十三级阶梯读后感
正义,是指的是公正的、正当的道理。在孩童时期的我,就梦想自己成为一个正义的人,那是的梦想是为了守护世界上的正直与善良,那时的正义是我拼尽全力也要收护的童真!再后来,从小乡镇再到大城市,从小学初中再到高中,正义好像仅仅局限于书本和电视剧,当我踏入大学,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的同时,也对正义有了新的见解。
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树原亮还是南乡他们的心中都因为有着对正义的坚信,所以无论生活给他们开了多大的玩笑,或者安排多么不一样的路。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这本书在开头时,囚犯们在暗无天日的牢房中,每天早上的九点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间段,但是对于牢房中的他们就是噩梦一般!在日本,死囚犯的死期并不是在法庭上决定的!日本对于死期的执行实行的是“密行主义”,被判了死刑的人所有人包括自己对于死刑信息一无所知。死刑的决定权以及日期主要掌握在司法部长手中,如果司法部长因为种种原因不签死刑执行令,那么这个罪犯就可以一直活着!所以,囚犯们不知道他们哪天会执行死刑,他们只知道当铁门推开时,他们的死期就到了!听着铁门上链条的声音,皮靴踩踏地面的声音,呼吸静止,警备队长仿佛地狱使者一般降临。
虽然每天都过着惊心胆颤的日子,但是他心中的希望从未曾磨灭!即使一切证据都指向自己,可他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心中的那份正义!也正是因为记忆的缺失,树原亮一直向司法部长提起上诉,以至于他的死期一直被延迟!南乡因为执行了两次死刑犯的行刑任务心里留下了阴影,心里的正义在与真正的嫌疑犯对抗时迸发了出来!就像我国著名思想家孟子所说:“人之初,性本善。”在人们心中正义就像善良一样深深的扎根,我们相信正义!虽然有时候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是绝对不会缺席。文中有一段对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检察官,你为什么要帮我?”“因为我想看到正义被伸张。”尽管他们在证据方面一无所有,但是他们愿意为了心中的正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我们的人生中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总有一些人,愿意为了真相和正义而奋不顾身,哪怕危险重重,也不能阻挡他们跨向正义的步伐。在这部著作中,就是一场正义的救赎,是一场伸张正义的行动。在正义面前,什么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即使是我们认为绝对正确的结论,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即使所有的困难都摆在眼前,我们也有打到它的勇气和毅力。在这个世界上,从罪犯开始犯罪的那一刻开始,就违背了正义,就站在了人们的对立面,接受的是来自人民和社会的批判和惩罚。因为犯罪迫害的不仅仅是被害者,更多的是逾越了人们心中的正义底线。
但同时当我们遇到不公平或者是有悖正义的事情时,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更应该相信正义。只要我们没有错,无论天平暂时往哪一边倾斜,坚守正义,黎明的曙光总会来临!在人的一生中,我们追求这世间的正义,也是追求我们内心自己的平静,不忘人的本质和初心,我们愿意倾其一生去守护!
正义,人的初心,不仅仅公正,正当,还代表着平静的内心!或许它会迟到但是绝对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