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读后感100字9篇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
司马光砸缸,著名历史故事,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下面是读后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光砸缸》读后感小学生作文100字9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一
今天,我学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他找来一块大石头,用力向缸砸去“咣当”一声,缸破了,水流了出来,小朋友得救了。
通过读这篇课文,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司马光是一个非常聪明、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司马光好样的,我要向他学习。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二
古时候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几位伙伴玩,那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一不小心掉到了大水缸里,有的吓哭了,有的跑走找大人,司马光就用大石头砸那个缸,缸被砸了个洞,然后缸里的水都流出来了,缸里的小孩得救了。
司马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以后我遇到困难,也一定多动脑子,然后多想好办法!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三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这让我有很大收获。
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断的孩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也会遇到像司马光一样的问题,一定要反复思考冷静对待。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四
今天我们学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的童年经历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小的时候,和别的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耍,哪里有有一个盛满水的缸,有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掉到里面了,这时的局面非常混乱。有的吓呆了。有的吓哭了,有的找大人救援……只有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把缸砸烂救出伙伴。
通过学这一课,使我懂得了遇事要冷静的思考。不要慌乱。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五
有一天,司马光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儿捉迷藏,有一个小伙伴爬上了假山上心想:这下他们可找不到我了吧!刚想玩,脚一滑假山的下面有一口缸,他刚好掉进去了,那口缸刚好装满水,小伙伴急了,有的哭,有的跑回家找家长,只有司马光不慌不忙。
突然,他的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大石头砸。说干就干,他找了一块大石头,对准缸砸下去,只听“咚”的一声,缸破了!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六
小时候,婆婆带我去越秀山公园的寓言园,我觉得司马光砸缸的雕塑很有趣,于是婆婆给我讲了这个故事。现在我在《成语故事》里又看到了这个故事。
司马光在读书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有小朋友叫救命。原来小伙伴掉进大水缸里了,司马光搬起一块大石头砸烂了水缸,救了小朋友。
这个故事我觉得司马光很聪明,当时水缸很高,又没有大人,水淹着小朋友会无法呼吸。叫大人来时间太久了。先把水降下来可以让小朋友呼吸。
这个故事还提醒我们爬高爬低的玩耍时,要经常想一想是否太危险,要注意安全。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七
今天我读了《司马光》这篇文章,知道了一个小朋友掉进了缸里,就要被淹死了。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小朋友得救了。通过读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向司马光学习助人为乐,还要向他学习遇到事情要动脑筋善于思考。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八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有一次司马光不诚实,被爸爸打拉,那时他才六岁,姐姐叫他把胡桃外面的青皮剥掉,他自己想不出办法,就叫家里的丫头教他。事后撒谎说是自己剥的。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后严肃地告诉司马光:“做事是不可以撒谎的。”从那以后司马光就再没撒谎过。
我撒谎过,但没有改,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要和司马光一样做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范文九
《司马光砸缸》续写
司马光砸缸救人后,大人来了。孩子的爸爸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怎么得救之后说:“谢谢你,我们一生都无法回报你!因为你救了我们独一无二的孩子。”司马光的爸爸说:“儿子我相信你以后绝对会当上大官的。”司马光的妈妈接上去说:“我也相信你。”其他大人齐声说:“孩子你真棒!”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600字
冷静方能脱困境——《司马光砸缸》读后感
今天,一部长达三百年的辉煌历史,在侃侃而谈中,尽得其中真味。今天,我读了由宰相脱脱主持修撰的《宋史》。其中,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叫《司马光砸缸》。
故事很简单,说的是有个小伙伴掉进了大水缸里,其他小伙伴都惊呆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乱,举起旁边的一块大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伙伴。我再一次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而折服了,不由地想起来了那件事......
那天,我和几个同学约好去村边的小河游泳。来到河边,我们看到河水清清的,绿绿的,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脱衣服,一个猛子就扎河里去了。我们在水里玩得可开心了!一下子玩抓抓,一下子比谁游得块,一下子比谁憋气憋得更久……
我们游了大概1个多小时,都有点累了,就纷纷上了岸,只有孙晨还在水里游着。突然,水里传来了一声“救命”的呼喊,只见孙晨拼命挣扎着,我们一下子都被吓蒙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待回过神来,有位同学马上说:“我们要打110!”但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了,因为我们都没带手机,何况这是在村里,就算报警了警察也没那么快来。“快,去喊人!”我当机立断,于是,其他三个人都大喊起来,我就对着水中的人一直叫名字,让他不要着急。焦急的呼声并没有叫来人,喊了几声后,我大喊一声“好啦,不要喊了!我们再想想办法!”
这时,其中一个同学打算跳下去救孙晨,被我们给拦住了,因为我们不敢确定水里的情况!也许有漩涡呢。我环顾了一下四周,突然河边竹林里有几根废弃的长竹子,于是马上叫上几位同学跟我去扛了一根过来,放入水中,试图把孙晨拉上来。“孙晨,抓住竹子!”“抓呀!”“快呀!”也许是我们的呼喊让孙晨有了反应,让在水中趁了几次的他终于浮了上来,并抓住了竹子!
我们小心翼翼地、使劲地拉竹子,待到稍浅的河边时,又派了两个同学下去拉人,终于把孙晨从水里救上来了!我们惊魂未定,一个个瘫在草地上大口地喘着气。这时,孙晨再次哇哇大哭起来。原来,刚才在水中他的腿抽筋了。差点命都没了,我们想想就后怕。所以收拾好衣服就送孙晨回家了。当然,后来我们都被家长狠狠了批评了好几顿,以至后来很长的时间都不能自己去游泳了。
其实,这得感谢小学课本出现的《司马光砸缸》,感谢当时老师教的急救办法。所以说,遇到紧急情况千万不要慌张,而是沉着冷静去思考该怎么解决问题。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400字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
我读过许多书,其中我对《中外历史故事》中的《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印象最深刻。司马光救出一个三岁的落水儿童,他想的办法是水离开人,而不是人离开水,这种逆向思维足以看出司马光遇到问题时的沉着冷静、机智敏捷,我真佩服他。
记得那一次,我到邻居家玩,正好,邻居家的小弟弟也在,于是我们一起玩起了的游戏,我们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看电视,可高兴拉。可正当我们专心致志看电视的时候,小弟弟悄悄走到电视机的插头旁,把插头给拔了,可一不小心就触电了,小弟弟顿时哭了起来,脸色发白。我们急得不得了,心想:会不会出大事情啊?大人又都不在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的脑子里闪出了一连串的问号。忽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司马光救出落水儿童的故事,我也尝试着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解决燃眉之急。对,让电离开人,而不是人离开电。可是怎么做才能让电离开小弟弟呢?时间不等人,我快步走到电视机旁把相关连的所有的插头统统拔掉,然后又跑到楼下把总铡刀拉掉,把多有的电源都断掉了。我急匆匆地跑到房间里观察小弟弟的情况,只见他还是不停地哭泣着,我一身冷汗。过了一会儿,弟弟的哭声小了些,我学着大人的样子用一块布包住他的手,让他坐下来休息,这才看他舒了舒眉头,我赶忙跑到电话机旁打电话给叔叔,叔叔回来后,便带着小弟弟直奔医院,医生说没什么大碍,这才放心。
我也舒了一口气,真是有惊无险啊!但心里还是怦怦跳着,想想自己以前看完电视也总是毛手毛脚的把插头拔下来,不当一回事,以后再也不敢了。我不断揣测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用的方法好,才使弟弟脱离危险?后来爸爸告诉我,先切断电源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在爸爸面前我又得意了一回,读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400字
记得巩汉林和赵丽蓉演的一个小品,作为宣传,赵丽蓉要代表英雄的妈妈说话,采访前安排赵丽蓉在镜头面前说孩子从小母亲就给说一些故事,比如《司马光砸缸》。一直很想读这篇文章,这一次学校组织双阅读活动,使我有机会和孩子一起沟通。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和其他的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掉在大水缸里了,其他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找了一块大石头,使劲砸缸,里面的水流出来了,掉进水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我问我的孩子:“司马光聪明吗?”我的孩子说:“他是很聪明,可是我不赞同他的做法。”“?”我孩子说:“他那样砸缸有些浪费,那么一个大缸子要值很多的钱,砸起来也很费力。”我说:“人的生命比那缸子值钱多了。”他说:“如果他马上把衣服脱下放进水缸里不是既省钱又快捷吗?”我为孩子的聪明感到高兴。是呀,遇到问题应该首先要冷静,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但哪一个办法才是最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