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共5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共5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4:41:07

第1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梗概

中南海,毛泽东的卧室里有一张写字台,写字台有一张电报,上面写着:毛主席的爱子,岸英同志为了人民光荣殉职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的放在那里。

秘书说: 彭德怀来电请求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朝鲜首相来电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他想念儿子,想见一见儿子的遗体,但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说:“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交主席签字时,主席踌躇了,他不相信儿子已死去,他示意秘书把电文稿放在写字台上。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主席的卧室,只见电文稿上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第2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

中南海,毛泽东的卧室。

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泽东最心爱的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秘书走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第3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彭、拟、谋”等9个生字,会写“彭、拟”等14个字,正确读写“拟定、参谋、锻炼”等13个词语。

2.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过程】

一、诗歌引入,走近伟人

1.导语:一代伟人毛主席在少年时,因外出求学而写给父亲一首诗《呈父亲》。

学生齐读。师简介:这是毛主席少年时所作的诗,他善于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情怀。

2.对于毛主席,大家有哪些了解呢?(先让学生自由交流对毛主席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毛主席简介)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毛主席,感受毛主席的情感世界,来学习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青山处处埋忠骨)

4.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历史。(简介抗美援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仔细观察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课文由两个部分组成)

2.自由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写毛岸英牺牲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感到万分悲痛。第二部分写最后毛主席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苦的决定。)

3.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4.课文中出现了3封电报的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3封电报和毛主席批示的内容找出来并画线。(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从电报和批示中,你获取到了什么信息?(第一封电报彭德怀告诉毛主席,毛岸英牺牲了;第二封电报彭司令请示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第三封电报朝鲜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毛主席批示的意思是让岸英安葬在朝鲜。)

(2)对毛主席的批示,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3)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小结:①这里的“忠骨”是指什么?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答疑解惑。(课件出示解释)

这里的“忠骨”是指什么?(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5)这句诗的意思太深奥了,只有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才能完全领悟它的意思。让我们一起走进毛主席的内心,感受他的情感世界。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认真读课文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学生边读边画)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对毛主席的内心世界的看法。(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1)指名学生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悲伤得说不出话,吃不下饭,只能借烟消愁)

(2)毛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惊悉噩耗,毛主席怎能不悲恸欲绝呢?(全班齐读课件中的句子)

4.噩耗传来,痛失爱子的老父亲在想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1)指名学生读。这段话写的是毛主席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这段对毛主席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我感受到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毛主席与爱子毛岸英聚少离多,前面三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了他的身边,而这一次却回不来了。)

(2)教师引导:毛主席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大家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段话。

5.第一部分中还有哪些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指名学生读。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毛主席对儿子的两声呼唤中,我体会到毛主席对儿子深深的思念,他多么想再见儿子一面。从动作和神态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我感受到毛主席内心无比的悲痛,这种丧子之痛,这种丧失最心爱的长子之痛,是一位父亲难以承受的。)

(2)此刻,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毛主席心中的伤痛。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毛主席失去爱子后万分悲痛的心情。(全班齐读课件中的句子)

6.学生练习接读,有感情地朗读。

(1)噩耗传来,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悲痛不已,他整整一天——(学生接读)没说一句话。

(2)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60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他整整一天——(学生接读)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3)毛主席怎能不肝肠寸断呢?他整整一天——(学生接读)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4)此时此刻,毛主席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去苏联留学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像去农村锻炼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他喃喃着儿子的名字——(学生接读)“岸英!岸英!”

(5)此时此刻,毛主席想到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所受到的苦,他的眼睛模糊了,喃喃着儿子的名字——(学生接读)“岸英!岸英!”

四、课堂小结、延伸感情

小结:可是,岸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他再也唤不回心爱的儿子了。这节课,我们通过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到毛主席惊悉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下节课我们再看看毛主席在对岸英遗体是否运回国的问题上又做了怎样的抉择!

第4篇: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最近我们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我深有感悟。课文主要讲述了毛主席得到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光荣牺牲的消息后,内心无比痛苦煎熬,最终决定将岸英的遗体葬于朝鲜的事。

毛主席是国家的领袖,但他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无法接受失去孩子的现实,他一整天没有吃一口饭,也没有说一句话,他内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言表。他回忆着和儿子在一起的聚少离多的日子,是那么美好。但在痛苦和矛盾的挣扎之后,毛主席没有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而是为大局考虑,不搞特殊,以身作则。

作为一个父亲,在短暂的时间里做出这一决定,非常人所能。作为一个伟人,他同意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而又伟大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一种表现,更是毛主席宽广胸怀的见证。

每个人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却不同,古代曾有人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重于泰山。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自私自利而死的人,就轻于鸿毛。岸英和他的战友们,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死,比泰山还重。他们的遗骨虽然留在了异国他乡,但是他们是祖国和人们的好儿女,毛主席为他们引以为豪。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他的真实感情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永远铭记在中国人的心中。

第5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彭、拟”等8个生字,会写“泽、彭”等11个字,会写“拟定、锻炼”等10个词语。

2.找出文章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博大的胸怀。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毛泽东)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毛泽东)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生字词)着重指导。

(1)学生分组练习识字,采用分组比赛、开火车的形式加深印象;

(2)学生汇报找出的生字词,师指导识字词。

(3)注意区分形近字“拟”和“似”、“眷”和“誊”。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毛主席接到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悲痛万分,但是最终,他还是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同意将毛岸英葬在朝鲜。)

三、了解背景,交流资料。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历史。(生交流抗美援朝的资料。师出示地图,简介历史。)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第“一”和“二”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写了毛主席接到了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悲痛欲绝;第二部分写了毛泽东关于毛岸英遗骨安葬问题的抉择过程。)

2.“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句诗在课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不仅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将诗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毛主席用此诗表达的情感。)

五、小结。

老来丧子最是心痛,此刻,毛泽东只是一位孤独无助的父亲,他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他心中是多么痛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了毛主席痛失爱子,悲痛欲绝。但是,他作为一位领导者,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丧子之痛,还有后续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接着看。

二、掌握内容,感受细节。

1.感受丧子之痛。

(1)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可谁想,踏上朝鲜战场才一个多月,年仅28岁的毛岸英就牺牲了。

①读电报,感受战争的残酷。(配上战场的枪炮声)

读了电报内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②再读电报,感受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请大家再读电报,想想毛岸英牺牲的这个消息对毛主席来说简直就是什么?指名回答。(噩耗、晴天霹雳)

(2)请你默读课文有关段落,在重点词句下加上小圈,然后多读几遍,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教师设置语境,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用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感情:“这一天,对毛主席来说是长还是短?”“这一天对毛主席来说,就像一个月那么长”“这一天对毛主席来说,真是度日如年啊!”)

②“‘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教师通过“轻一点!是喃喃!”“声音有点大了,应该是轻声呼喊!”来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4)小结引读。

①噩耗传来,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悲痛不已,他整整一天——

②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60的毛泽东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他整整一天——

③更何况毛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第六位亲人了,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他——

④此时此刻,老人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去苏联留学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像去农村锻炼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他喃喃着儿子的名字——

⑤此时此刻,老人想到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他的眼睛模糊了,他喃喃着儿子的名字——

⑥此时此刻,老人多么希望岸英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亲切地唤着“爸爸!”他哽咽了,喃喃着儿子的名字——

可是,岸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他再也唤不回心爱的儿子了。

2.体会抉择之痛。

(1)屋漏偏逢连夜雨,事情还不止如此,秘书带来的志愿军司令部的电文,让这颗滴血的心更痛了。

出示电文的主要内容,轻声地读。这封电文的到来,说明毛主席面临着什么?

(2)面对这封电文,毛主席是怎样的心情呢?你觉得用什么词可以概括出来?指名回答。(犹豫、痛苦)

(3)他犹豫什么?为什么为难呢?

(4)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他内心想让儿子回来吗?用朗读来表现他的愿望。

②“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你体会到主席矛盾、痛苦的心情了吗?用你的朗读再现主席当时的心境吧。

(5)小结引读。

①岸英在世时,他们聚少离多,就这样把岸英留在朝鲜,他该有多么内疚啊,他自言自语着“儿子活着——”,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牺牲的战士都长眠在朝鲜,他决定——

②岸英从小受尽苦难,作为父亲,他多想对儿子做点补偿啊,他现在能做的仅仅是让他魂归故里,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牺牲的战士的父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儿子,他决定——

③岸英是杨开慧烈士留下的骨血,自己非但没照顾好岸英,现在还要让岸英永远留在朝鲜,他该多么愧疚啊,可是当他想到那些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亲骨肉的朝鲜人民,他决定——

(通过个别指导朗读,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小结引读,一步步把气氛烘托出来,让学生走进毛主席的内心,细细体会伟人的悲痛。)

(6)但是,当秘书把电报记录稿交给他签字的一瞬间,他还是了,因为这一落笔,就意味着。

(教师在说过渡语时,出示上句,与学生互动。)

这支握在手中无数次的笔,这支做过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决策的笔,此时竟是那么沉重,毛主席提不起,更放不下。

(7)出示“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该是一个多么难熬的漫漫长夜啊!请你闭上眼,走近他,贴近他这颗滴血的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你用手中的笔为我们重现这个夜晚。

学生进行练笔,播放音乐《神秘的花园》来烘托气氛。出示练笔的开头:“窗外的风更大了……”

学生完成练笔后,点名反馈。

(此处安排这个练笔,让学生更加贴近主席的内心世界,内化语言,升华情感,领会伟人痛苦抉择的心路历程。)

3.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出示填空:

作为主席,他多么想(),多么想();但是,作为主席,他不能(),不能()。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的!

三、朗读诗句,总结全文。

1.尽管不舍,尽管悲痛,但主席克制了自己的情感,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泽东那宽广的胸怀和深深的父爱。

毛泽东是平凡的父亲,但他更是伟大的领袖!我们再一起来朗读一下这句诗!

(再次引读,让学生在再三读诗句的同时,明白诗句中蕴含着伟人艰难的心路历程。)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遗骸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骨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接到电报:痛失爱子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这份“情”是深厚的、深沉的、凝重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通过读的方式,感受人物情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信息

  • 《爱的教育》读后感2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09:42

    暑假里,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无私、宽容有尊重品质的书,我看完第一遍之后,仍然想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爱,是一本教育我们的书!那如春风般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仿佛让我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记得有一次,一个叫加罗菲的小学生一不小心把一个雪球打中了一位老爷爷的眼睛。

  • 《军神》读后感(共8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08:12

    你读过《军神》这篇文章吗?如果没看过也没关系,我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读后的感想。《军神》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刘伯承将军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表现出刘伯承将军钢铁般的意志,表现了作者对刘伯承将军的敬佩之情。当我读到“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

  • 《红楼梦》100字读后感赏析【15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10:42

    《红楼梦》这本书相信大家都读过,即使没有读全,也读过其中的片段。这是一部无法形容的书,传奇伟大都不能衬托出这本书的真正的!我将将把这本书读完,我就感觉这是一本我一辈子都无法吃透的书了,自从“红学”形成后,多少代人也没有吃透《红楼梦》,直到现在!《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属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为中

  • 关于《初一》的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14:12

    一直都知道读史可修身知史可养德。由《全球通史》想到的史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著作的布局上。在我国史学界急功近

  • 关于《路遥》的读后感大全(精选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22:42

    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有感改革开放前后十年间,中国城市与农村二元对立下的社会变革,时代重生,让我们了解到父辈生活的那个年代和他们的真实生活。老一辈辛勤耕种却无力改变窘迫的生活,代表了中国旧时代成长起来的庄稼汉的境况;田福堂、孙玉亭这些乡一级的干部眷恋于农村学大寨的权力掌控里,长时间调适不了自己的心态,

  • 《名著》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21:1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经典之作。在此书中,他以幽默的语调揭露了民国时期封建思想与崇洋思想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围城”取自书中人物苏文纨所说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我们的生活也就像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也逃不出无形的四堵墙下无尽的压力和束缚。钱老在这本书中把当代社会的封建,

  • 关于《笑猫日记之绿狗山庄》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27:42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故事:当秋风吹开满园菊花的时候,球球老老鼠终于又回到了翠湖公园。它给笑猫和大家带来了一个一想不到的消息:在一个长满绿色野草的地方有一座绿狗山庄,地包天日夜思念的小白在那里。但那里有一个自私自利的艺术家,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作品他残忍地毁了一百只狗的幸福。读完后让我深深的感

  • 关于《骆驼祥子》的读后感大全(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30:12

    假期里,我读完了老舍的名着《骆驼祥子》。可能是由于知识,经验不够的原因吧,我还没能完全看懂,就是看了个大概,虽然骆驼祥子奋发向上,但到了后来,什么都没有。我从中了解到了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骆驼祥子的正义,他的诚实,他的厚道,使他阴阳差错的认识到了很多人,有从朋友到夫妻的虎妞,有

  • 关于《漂亮妈妈观后感》的读后感大全(精选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26:42

    【第1篇】今天下午,我和一妈一妈一看了一部电一影,名字叫《漂亮一妈一妈一》。这部电一影讲的是一个一妈一妈一的不幸遭遇,歌颂了伟大的母一爱一。 这个一妈一妈一有一个又聋又哑的孩子叫郑大。郑大的爸爸和一妈一妈一离婚了,后来又出车祸去世了。郑大想上学,没有考上,是因为他吐字不清。一妈一妈一为了教他说话辞掉

  • 关于《卧冰求鲤》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36:12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里面有一个名叫《卧冰求鲤》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善待,是世间最美的品德;宽容,是世间最美的情操;孝顺,是世间最美的语言。《卧冰求鲤》讲述的是: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坏话,使他失去父爱。后来,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伺候。继母想吃活鲤鱼,虽然那时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