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关于《提高阅读能力》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2篇)

关于《提高阅读能力》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2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9:15:35

提升英语阅读能力与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提升英语阅读能力与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想要提高英语阅读水平,首先要知道自己目前的水平在哪里。如果把阅读水平分为1-10级,10级为最高,当前的阅读水平在3级左右,却去读7或8级的阅读材料,必然是事倍功半。凡事都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去做。选择好的阅读材料去读,比如ATM的Fun Reading 原装进口读物绘本, 系统化设置,配有专业课程教案,音频,教师授课轻松并且能够精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Fun Reading

ATM 整理出美国教育部针对各年龄阶段

应该拥有的阅读能力指标。

阅读是不分年龄阶段开始培养的,幼儿从一出生便能开始学习,孩童会依照自己的节奏以发展阅读技能,以下为各阶段的阅读里程碑列表。

Reading Milestone

Babies

(0-12months)

1. 开始接触平装或板书

2. 接触书中图片

3.使用声音回应书中信息

4.协助进行书籍翻页

Toddlers

(Ages 1-2 years)

1.准确回答书中熟悉的图片,举例:狗dog, 杯子cup

2. 回答有关在书中内容问题

3.辨别喜爱书籍的封面

4.开始模仿翻页及编造内容进行假阅读

Preschooler

(Ages 3-4 years)

1. 以正确的姿势进行阅读

2.了解阅读的方向为左至右,上至下

3.开始注意到押韵的词汇

4. 重述故事

5. 识别半部分字母

6. 开始匹配声音及字母,举 例:知道b发/b/声音

Kindergartners

(Ages 5 years)

1. 将每个字母与其代表的声音进行匹配

2.识别词汇音素组合举例:狗 dog, 坐 sit

3. 藉由更换词汇中的首字母,进行新单词的认知举例:rat 老鼠, sat坐

4. 能耗将听到的词汇与书面上的单词做匹配

5. 能够不藉由发音词汇而是通过视觉辨识部分单词

6. 询问并且回答故事内里有关人员,内容,地点,时间及原因的简易问题

7. 使用图片或是文字进行重述故故事内容

8. 预测故事接下来的情节

9. 开始从书集中获取信息生活化使用书中常见句型例如:” I can fly!” the

dragon said.)

Younger

Grade-Schoolers

(Ages 6-7 years)

学习字母拼读规则

不断增加词汇量

提升阅读速度及流畅度

能够使用上下文

理解新单词

能够返回并重新梳理无法理解的词汇或句子

将书中故事内容与自身经验做链接

Older

Grade-Schoolers

(Ages 8-10 years)

1. 从学习阅读转换为阅读学习

2. 准确发音多个音节的单词

3. 了解前缀 (Prefixes),后缀(Suffixes)和词根 (Root words),举例:helpful, helpless,以及unhelpful

4. 进行不同目的性的阅读(可为娱乐性,学习知识或是找寻方向等等)

5. 探索不同的文本形式(Genre)

6. 辨别及描述文中背景(Setting), 人物(Character),问题(Question), 解决方案 (Solution)以及情节(Plot)

7. 了解明喻(Similes),隐喻(Metaphors), 其他的描述性术语(Descriptive Devices)对比来自不同文本的信息

Middle-Schoolers

and

High-Schoolers

1. 不断扩大词汇量并阅读更复 杂的文本

2. 分析,综合和评估文本意义

3. 了解讽刺(Satire)挖苦(Sarcasm

)嘲讽 (Irony)用法

4. 能够参考文本证据回答有关文本内容的问题

六大阅读优势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一篇阅读至少读3遍

阅读习惯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规律的训练是习惯养成的重点,唯有透过规律的刻意练习才能习得语言。

1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挑选孩子年级相关或者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从陌生词汇学起,结合阅读互动和阅读结束时的复述和回顾性活动,让孩子将整本书的词汇、句型、语法点吃透,这样,同一篇阅读至少要读三遍以上。

-ATM Fun Reading

精选24个经典系列的故事

共为4个级别

每个故事都有标示单字含量与合适的级数

2

巩固课文中所学的基本语言知识

培养学生提升单词,词汇的理解分析能力。 学生能够在自己的阅读天地里,使用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分析能力去解读单词词汇意义。

-ATM Fun Reading

每則故事简介文章题材,

故事结构,人物角色

搭配语言解析,学生学习精准到位

3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们学英语的兴趣

阅读技巧最重要的在于“坚持”及“给予”。坚持在于培养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将阅读融入生活里。在每个阅读能力阶级,提供多元化的读物,不要求学生阅读特定的读物,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ATM Fun Reading

培养4技巧:

作者的创作技巧 , 阅读理解

词汇学习, 听力练习

4

通过文学简写本的阅读

奠定学生英语书写的能力

藉由大量的阅读,建构对对不同读物的架构认知,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能力去进行分析并正确分类读物(Genre)。因此,当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时,能够敏感的察觉语法结构 问题,能够使用延伸单词词汇,能在丰富的阅读经验里,创造出不一样的世界

-ATM Fun Reading

故事收录6大类别:

1.预言故事 Fables

2.童话故事 Fairy Tales

3.神话传说 Myths and Legends

4.布瓜(为什么)故事 Pourquoi Tales

5. 荒诞(吹牛)故事 Tall Tales

6. 机智故事 Trickster Tales

5

学生潜移默化地

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藉由故事中对人物的描写及情节,结构等等,学生能够学习分辨是与非,对与错,藉由故事习得思考及思想的品德教育。

-ATM Fun Reading

内容包含各种不同类别的故事题材

丰富读者文学知识

为读者循序渐进的提升文学素养

6

阅读的同时配上适当练习

大大提高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回顾和加强了课本所学的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型。并且也掌握了大量的生词,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逐渐学会了自我阅读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好方法,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ATM Fun Reading

学生在了解读物章节概要后

通常也已掌握新单词的意思

藉由阅读不同类型的写作题材

累计学生经验

在不同类型的读物里

也能培训学生快速掌握类型结构

Fun Reading

教师可以依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师设置等级阅读读物。可以请学生在指定等级读物里,选取有兴趣的读物,进而培养能够独立自主且安静阅读的能力。

***学生能力指标:

1. Enhances Reading Enjoyment

2. Increase Comprehension

3. Builds Vocabulary

4. Improves Writing Skills

落实“批注”要素,提升阅读能力

落实“批注”要素,提升阅读能力四上六单元教学解读与建议

编者荐语:

科学细致的教学解读,才能真正厘清单元课文的学习价值。

以下文章来源于语林孤烟 ,作者韩吉旺 鲁林红

语林孤烟

语林孤烟

阅读、实践、反思、写作,一路前行一路歌。

落实“批注”要素 提升阅读能力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落实“批注”要素,指导学生批注式阅读,不仅能让他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和鉴赏力。

统筹规划,解构单元内容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使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布局更加清晰可视。围绕“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语文要素,第六单元的具体内容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建构。

01

与先前经验关联,注重顶层的结构框架

编者将“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语文要素编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的“提问”要素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把握内容”要素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从表面看,这三个单元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化存在,实际上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性联系。

“提问”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提问,并且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同时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解答。相对于第二单元的“提问”要素,第六单元的“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强调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文章做批注。“不同角度”指的是除了文章中写得好的、有启发体会的地方外,还有对文章有疑惑的、不理解的地方,这里的“疑惑”隐含了第二单元中“提问”策略的运用。批注应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上,亦涉及第四单元的“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素。

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批注的方法时,并不是零起步。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词句”的语文学习要素中就含有批注。该单元交流平台总结了积累词语的方法:“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这里“在旁边写写感受”就是批注。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注时,要以教材的编排思路为导向,激活前期相应的学习经验,从而使新旧对接对接,达成批注阅读的最优化。

02

与儿童心理关联,注重真实的阅读体验

对文章进行批注阅读,特别强调阅读主体带着自身的阅读背景融入文本,与作者和编者进行积极对话。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选编了《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三篇文章。

这三篇文章从儿童真实的生活情境入手,文笔朴实,富有童真童趣。无论是《牛和鹅》中的“冒险”经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里参加学校活动的“失败”经历,还是《陀螺》中与同伴玩陀螺时的“荣耀”经历,都能激起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批注时,应遵从儿童真实的阅读体验与生活关联,促使儿童主动融入文本,达成读者、作者与编者的深入对话,提高阅读品质。

03

与文章功能关联,注重科学的认知规律

虽然《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指向的都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但三篇文章的主体功能有所区分:

梳理《牛和鹅》一文的旁批,可以清晰地看到教材示范从三个角度给文章作批注:有疑惑的地方、自己的体会、写得好的地方。除了课文示范的三个角度,批注的角度还有很多,比如觉得写得不够好的地方可以作批注。另外,即使针对同一个角度,批注的方式也可以不同,如《牛和鹅》里对写得好的地方进行批注“几个具体的动词,就把‘我们对鹅的恐惧写出来了”。可以让学生把这几个动词找出来,并思考如果去掉这些动词会如何,这样就从另一个层面感悟到运用动词来表达心情的作用了。

由此可知,《牛和鹅》为学生学习作批注出示样例,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给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批注提供了实践的空间。《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主要从不理解的角度进行批注,《陀螺》侧重的是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单元编排体现了由整体到局部、由学习到运用的认知规律。

整体设计,落实单元目标

批注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阅读方法,为了促使“批注阅读”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师要合理地分析单元内容的编排特点和编排意图,了解学生的心理逻辑规律,创设相应的学习活动,实现单元目标的有效达成。

1

基于学情,创设实践性活动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次学习批注阅读法具有一定的难度,批什么、怎么批都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指导。

在引导学习《牛和鹅》时,可以做如下设计:

1.自主阅读课文,交流阅读体会,再把感悟写到文中相应的地方,并告知学生这样就叫作批注。

2.出示文中的批注,读一读,并将这些批注分类。

3.对应分类,阅读自己的批注,看看自己是从哪个角度作批注。

4.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再次作批注。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自我发现、自我尝试、自我修正的过程。在学习如何作批注时,必须尊重学生的原始认知,让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印象和体会。如果一开始就出示文章中的批注,这样就会形成先入为主的阅读印象,不利于学生自己与文本进行对话,毕竟批注只是一种阅读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阅读的目的。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感悟后,再让他们阅读文中的批注,给批注分类,形成参照,直观诠释批注。

再如《陀螺》的课后习题是让学生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虽然“陀螺”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项玩意儿,但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爱玩陀螺、会玩陀螺的孩子并不是特别多。如果在学习《陀螺》之前,让学生进行一场陀螺比赛,对课文的感悟会更真实、深入,也就会有深切的体验融入批注。

2

关联课后,侧重“个体性”要求

除了“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本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还有“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在教学时,既要关注整体性的单元目标,也要关注“这一篇”的“个体”要求。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课后习题除了要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本课还要结合文中有关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语句提取出“我”的心情变化,并体会变化的原因。在执教本课时,我们要注意两个角度的问题:

1.本课要求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不是说从其它角度作批注就不可以,而是指本课的侧重点主要是在“不理解”之处。另外,学生对文章有不理解的地方批注后,还要尽可能想办法解答这些“疑惑”,并在相应的“问题”旁边批注上解答。

2.除了要求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本课还要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在教学时,切不可将二者看成“两张皮”,机械地割裂开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对不理解的地方作了批注后,可以针对大家的交流,自然地过渡到作者的心情变化上,让大家先依据“‘我的心情”和“变化原因”作批注,再填表格进行交流汇报。

3

强化功能,凸显发展性序列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虽然凸显的都是同样的语文要素,但每篇课文仍有其独特的功能价值,三篇文章在编排布置上呈现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推进性。

在批注要素的学习上,《牛和鹅》是学习如何作批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是用学到的方法自主作批注。教师要注意不同课文的功能,既要关注学生的困难所在,又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

教材编排除了在批注要素上体现了发展性,有关“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要素也呈现了一定的关联性和层次性:《牛和鹅》中是“一边默读一边画出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被鹅袭击时的心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强调“结合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陀螺》是出示几个有关作者心情的句子,让学生“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从中可以看出,《牛和鹅》提供了一个固定的思考点,让学生“有迹可循”地体会心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借助表格要求提取出“心情变化及原因”,相比较而言对思维的综合性和逻辑性有更高的要求,《陀螺》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体会心情变化的过程,则是完全放手运用前面学到的方法来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前面文章中的阅读指向,引导学生累积经验,提高能力。

关注交流,实现延效性生长

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交流平台”中,对批注阅读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整合,教师应从三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关注批注要素的关键:

第一,“作”什么: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

第二,怎么“作”:标画出相应的词句,在空白处写批语;

第三,“作”后如何:作完批注,再重新读一下文章和批注,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批注,丰富对文章的理解。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会侧重在“作什么(批注)”和“怎么作(批注)”的前两项上,而对最后一项的“作(批注)后如何”的交流却关注得不够。其实,批注法只是一种阅读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因此,在设计交流批注的环节时,可以让学生关注其他同学与自己有不同思考的地方,并及时地记录下来。等交流结束后,再读一读自己的批注和补充的内容,然后进行第二次的批注。如果说第一次批注是学生对文本的初步印象,带有一定的自主性,那第二次批注则是在反复的阅读思考和交流碰撞后,思想和认识的完整归纳和理性升华。学生就是在这螺旋反复的批注实践中,提升了阅读能力。

如何迅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如何迅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文/Emma艾小玛

【前言】

其实,这篇文章是写给表妹。前段她说想学英语,我建议她从阅读开始,就写了一个自学指南给她。之所以如此热情,是因为表妹一直和一个爱喝奶茶,每天说要干大事业、实际天天啃老爱打麻将的街头混混交往很久了……听见她要学习,真是高兴。不过朋友说,我应该先想办法让他们两人分手,再考虑学英语的问题。最近这几年,我还真是常常为表妹所担心啊,一方面觉得干涉她不仅自大,还容易让她变得更加叛逆,一方面又无力帮她脱离不太好的环境……╮(╯▽╰)╭

当表姐不容易啊……

不管了,反正写都写了,就粘上来吧。此文适合初中级的学习者,没钱报班,希望通过自学来提高英语水平的童鞋。顺便说一句,以下有一些方法是千字君传授于我他是真正的高手,平日读卷宗,并且读经济学人和TIME如同我读故事会一般顺畅。

我之所以让基础较差的表妹从阅读作为突破口,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阅读是听、说、写的基础。如果你看都看不懂,听的时候就更加听不懂了,绝对不可能说你读不懂复杂句,一到听力就特别溜了。其次,阅读是一种输入,只有输入足够多,才可能输出,否则写、说永远只能停留在泛泛的层次,无法表达出精准的意思。

【学英语必须有一个目标】

想要提高英语水平,必须要有一个目标。

你的目标可以是要战胜GRE/托福,看懂《经济学人》,或者是要和萌如James Mcavoy的汉子谈恋爱。

没有目标,就很容易迷茫,坚持不下去。没有目标,你就不知道自己差距还有多少。目标是一个参照物,让你知道自己在什么程度,距离目的地有多远。没有目标,你就会常年沉浸在《五十度灰》《书虫》中,不去挑战更高难度的读物。

读过很多书,却仍然没有James Mcavoy……

【读过很多原著,为什么英语水平还很糟糕?】

我们总是很容易把英语看成一种很难的东西,实际上,并不是英语难,而是绝大部分的英语老师都太差劲,或者说,你用功的时间不够长,诸如每天背诵20个单词、永远读《五十度灰》之类的小说,这种学习方法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

许多人“宣称”自己读了许多英语原著、读物,但是理解意思都是靠蒙,打开中文译文后,发现自己读的和作者写的根本不是一件事情,这种不考虑理解句子的结构、层级、修饰关系的阅读方法,就算读100本提高也只能收效甚微,原因是这种练习不是“阅读”,而是“脑洞大开”。

所谓的良好阅读能力,有几条最基本的法则:

• 阅读速度快

• 文字能进入大脑,合上书本后能够概述读过的内容(用来检验自己是否读进去了)

• 能精准地理解作者的意思,不脑洞大开

【学英语到底要不要背单词?】

学英语不用背单词,这是许多英语培训机构的广告语。同时,也是许多学习书籍的宣传语。事实上,单词是肯定要背的,不仅要背,还要大量的背,搭配着阅读材料来背。

背单词经常被人诟病的一点是,即是你背完单词书以后,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单词之中的微妙意思,比如说“Finish”和“Complete”的区别都要放在阅读中才能感受到。但是,前提是你得先对这个词有基本的印象,才能谈对这个词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你要先认识“狗,犬,汪”三个字,以后再考虑三个字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对于中初级学习者来说,迅速提高词汇量比分辨近义词的差别更重要。

单词书(背单词软件)的好处是可以对你进行查漏补缺,帮你完成基本的词汇构造,徘徊在6000以下的词汇量量级,阅读原著是很吃力,只能一直读很简单的书,或者读得极其痛苦。只要你不是从小大量阅读英文,背单词就是必须的。

学习英语必须明白2个关键点,第一个是单词不背是绝对不行的,第二个是光背单词也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第二点的时候,首先要先把第一点给学明白了。

【怎么背单词才科学?】

单词要怎么背?

一天背20个,一年后就有6000个单词了?这个简直是痴人说梦。因为你必须把遗忘的也算进去。单词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多量多遍。第一次的时候,每天背100-200个,然后第二天忘记50%,然后还剩下50-100个,然后复习昨天学的,再继续背100-200个。一本单词书至少要刷3次以上。第二次背的时候,可以把单词的数量调整到一次200-300个,反复多次,你会发现自己背得越来越快。

背单词有几个注意事项:

• 不要在一个单词上消耗太多时间

• 要按照读音来记单词

• 在词汇量特别少的时候,不用太纠结拼写,先把量提高上去

对于初学者,词汇量非常少的童鞋,百词斩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有图,感觉很立体;如果非初学,可以选择扇贝,上面可以任选各种单词书(有一些可能要花钱)。百词斩的优点是娱乐性强,但是词汇量不够完整;扇贝网则是非常无聊、例句也不太好,但是词很全(因为可以任选单词书)。我两个都背过,感觉都还不错。

单词是阅读的基础,这个是绝对没有错的。只有认识词,才能谈论文章脉络,理解意思,作者观点,阅读速度等等。号称不需要背单词的同学,应该去参加一次GRE考试……就知道自己是真的词太多,完全不需要背;还是自以为不需要背了……

【长难句,必须克服的障碍!】

从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来说,想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读你喜欢读的,或者你应该读的。喜欢看小说的就看去吧,马上要考试的就去读OG,读TPO,想提高专业水平的就看著作。总之,任选一本。

阅读的时候脑子要思考,不断地问:作者在说什么?文章的走向是怎么样的?里面有哪一些核心内心?有什么样的情感?带着目的去阅读,而非无意识阅读。无意识阅读法,只能浪费时间。

然后,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解决复杂句的问题。在读复杂句的时候,或者碰到不明白的句子的时候,脑子要分清楚主语、谓语、宾语之间的修饰关系。比如说这个It指代了谁?这句超级无敌长的复杂句里,主谓宾在哪里?修饰是放在前面还是后面了?读的时候可以不做语法分析,但是一定要弄明白每个单词在句子里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之间所产生的关系。

清清楚楚地读明白30-50个长难句,比狼吞虎咽地读言情小说更能提高阅读能力。记住了,长难句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不要心存侥幸,现在就赶紧解决它吧。

【学习能力差,是你学不好英语的关键原因】

提高阅读能力还有一个关键,即是千万不要总是跳过不懂的东西。学习的目的就是去解决完全不懂的问题,否则即使读再多的书,以前不会的地方依然不会。

一开始训练阅读的时候,不要为自己的阅读速度而感到焦虑,总想着往前看;或者沉浸在飞快跳读的快感之中。砍树不耽误磨刀,一句一句看懂总比瞎看更有效率。看似慢,但是这个方法才是真的快。

如果你的水平比较差,看不懂的句子要圈出来,把不认识的单词都查出来,然后再问自己,到底是哪里不明白?是看不懂从句,还是对某个介词有困惑?是分不清楚修饰关系,还是不清楚指代对象?要解决学习的问题,要先学会精准的提出问题而不是,把句子往上面一扔,喊一句“就是不明白”,教你的人也是没有办法教的。

学习能力差也是体现在这样的事情上,只知道自己不会,却又说不明白哪里不会,因为说不明白,所以也没法去解决问题。自学第一步,从找到问题、缩小问题开始!

【要去读很难的东西,高强度是训练核心!】

在接触英语阅读的时候,常见的问题是:每天读多少合适&怎么选一本书。

每天读多少合适,我觉得,如果只是业余看看,每天1个小时应该是最少的吧,如果词汇量少,最少还要再背一个小时单词;如果是马上就要考试了,那么3-5个小时都是不嫌多。阅读能力和其他能力是一样的,必须达到一定强度的练习才会有用,每天就看1-2页,或者就几行字,必然是不行的。

对于选书我没什么见解,一本你愿意读的书是最好的。

不过,要注意不要一直读太简单的读物,要经常给自己施加难度。比如说,我的英语基础其实挺差的,一直觉得自己肯定看不懂GMAT阅读题,但是忍着痛苦看了一些后,发现就看懂了,阅读水平也进步了;再看几道LSAT的阅读题,那么GMAT也会感觉很容易。个人心得,要经常去做特别难的事情;只有这样,原来难的事情,就变得容易了。

【年纪不小了,不要奢望轻松学习法】

最后,回到文章的标题“迅速”的这个核心上。在现代,每个人都很着急,希望事情能够尽快搞定;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崇尚高效率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

英语这种东西是练出来的,想要在短期内提高阅读水平,就是要浓缩学习时间,短期内进行高压、大量的训练。有人肯定会说,慢慢学不好吗?问题是,如果短期训练都坚持不了,又怎么可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呢?

再说了,慢慢学也只适合有语言环境的小孩子。反正,大家现在都到20多岁的年纪了,还是要一口气把英语的问题好好解决一下。

最后总结一下,迅速提高阅读水平无非只有几点:

• 加长练习时间,接受高压、高强度的练习!

• 搞定单词的问题,多量多遍的练习!

• 多看长难句,阅读的时候保持清醒,要思考!

• 不要总看简单的东西,要看难的东西!

• 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提高能提高语言,还能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

• 没有什么轻松学习法,只有下苦工学习法!要轻松,就不要学!买买买就好啦!

提高阅读能力,做时代的阅读者

提高阅读能力,做时代的阅读者

看到上面这张图片,你是否感觉震撼呢?一片废墟之中,三位头戴礼帽的绅士,衣冠整齐,神态坦然地在书架前挑选书籍,与坍塌的建筑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是1940 年 10 月 22 日,英国伦敦肯辛郡一座名为「荷兰屋」的图书馆,被德军轰炸之后的场景。但那三位淡定专注的阅读者,让我们看到一种安静的、潜藏的、向上的力量。城市可以被摧毁,而信念长存。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迷宫中的将军》也描述了另一位阅读者:

他是一个沉默而贪婪的读者,不管在战争间歇还是在爱情生活之余都是这样,但他读书没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他每时每刻都要阅读,不管在怎样的光线下。有时他在树下散步时读,有时他在赤道直射的阳光下读,有时在马车沿着石子路走时的阴影里读,有时在吊床上一边口授信件一边摇晃着读……在他整个余生中,他始终充满读书的激情。

希望你,无论何时,都是这样安静的阅读者。

如果你加入开智学堂的「认知与改变阅读训练营」,还可以和 1000+ 同学相互激励,一起成长。一方面,跟着开智学霸专家学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动机心理学+行动科学一年。另一方面,学习如何更好地阅读。

本月,我们将共读理性心理学开山之作《超越智商》。

愿你,在疫情肆虐时,在书籍中找到慰藉,在阅读时抚平焦虑。

注:因物流原因,目前仅售不含书版本。如需图书,请按照课程书单,自行采购电子书或实体书(推荐实体书)。请各位同学理解哟~

第一季共读:《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超越智商》、《思考快与慢》。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起提高阅读能力吧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起提高阅读能力吧

随着时间推移

第25个“世界读书日”到了

广大网友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

今天

华东交通大学在江西省教育厅的组织下

开展了“大家一起提高阅读能力” 主题授课

众多班级积极参与此次活动

很多班级从此次主题课中

许多班级从中获取了许多感悟

接下来由IT君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软件工程八班同学积极响应学校为加强全民阅读的宣传引导,培养广大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共同参加到“大家一起提高阅读能力”主题活动中。通过这次的活动,同学们对阅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喜欢阅读,在这次活动期间,软件工程八班同学也在班级群中讨论如何更有效的阅读,大多数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向同学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验。经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将会变得更爱阅读。

19软件工程8班

02

培养热爱读书的情趣读书,是增加语文底蕴,丰富头脑"内存"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阅读有趣的书时兴趣盎然,都是因为"乐此",才"不疲.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证明,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增加快乐的情绪。对阅读而言,兴趣可以激励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

19软件工程9班

03

今天的课程,老师讲了四个大点,讲述了读书的方式,图书的分类,四种关系和阅读的五步。读书方式分为精读,泛读和备读;图书的分类有纸质书,电子书,网络书,经典书,资料书,参考书;四种关系为读书与思考,读书与笔记,读书与提问和读书与讨论。五不则为不被无意义信息占用自己太多的时间,不用网络读书替代专业书的寻找和阅读,不用网络资料替代原书的资料,不可浅尝则止,不可囫囵吞枣。

这些内容都明确的告诉了我们如何阅读,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并养成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阅读的习惯,使我们在阅读时能够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最后用陈老师给我们的话勉励自己,问学乃为养正气,读书不敢忘国忧。

18软件工程+轨道信号专业

04

阅读无外乎两种方法:泛读和精度。所谓泛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放本书在案边,有时间了随手翻翻,这样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广度,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所谓精读就是在读书过程中采取“举一反三”的方式,把其中内容彻底掌握透彻并且从中学到自己要掌握的问题。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只有两者适当结合才能够相得益彰。

大学生首先以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为主,一些专业领域内的考试、资格考试占据了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此外,课余时间又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所以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很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读书一定要注重书籍的选择。大学生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名家、大家的书,或者是这些人推荐的一些书。一个学期能够读一本或者两本大部头的书就可以了。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也可以选择去读一些名家的读书笔记。这样可以帮助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彻底理解书中的精华思想和观点。

大数据告诉你,美国学生如何系统提升阅读能力?

大数据告诉你,美国学生如何系统提升阅读能力?

转载 / 视角学社,作者 / 北部

阅读重要吗?

恐怕没有人会说“不”。当一个小孩掌握基础的拼读规则、学会辨识文字时,“阅读”就成为伴随他一生的事情。阅读这项技能的收益也是明显的:幼年时,他需要阅读启蒙读本,获得进入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学生时代,他需要阅读教材与课外读物,培养理解与思辨事物的能力;进入工作后,他也需要阅读相关材料、报告和书籍,既为了能够在某一领域内有所建树,也为了跟上这个日新月异、越来愈复杂的世界。除了这些必要的阅读外,人们还会有选择性地阅读一些其他的读物:报纸、杂志、小说、传记、科普作品等等,既作为娱乐放松的手段,也作为提升自我的渠道。

一方面,是阅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渐提升,人们甚至把现代人阅读的能力与原始人感知风向、判断天气、辨识野兽踪迹的能力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却是人们与阅读的困惑不断增多:不想读书怎么办?读不下去怎么办?在浩如烟海的书籍,哪些才是合适的书?面对无比浩繁的材料,怎么才能高效而准确地获知信息?……

但可惜的是,国内现有的教学体系仍以“考试”为导向,并不特别注重阅读、思考与分析的能力。这也使得很多中国的留学生虽然跨进名校大门、但却根本跟不上美国大学的文科类课程:一个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阅读训练的人怎么能够招架动辄一周几百页的阅读材料?

归根结底,阅读是一项需要经过系统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而美国的教育者们也早早意识到了这一点,其不仅有配套齐全、指示详细的分级读物,也有针对阅读的权威数据报告。今天的这份报告《What Kids Are Reading(孩子们在阅读什么)》或许能帮助我们了解美国的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如何培育阅读能力、拥有什么样的阅读水平和词汇量、都读了什么书、教育工作者们又期待他们读什么书。

《What Kids Are Reading(孩子们在阅读什么)》由美国知名教育公司“Renaissance Learning”发布,今年发布的这份报告,调查了2017-2018学年,来自美国50个州与哥伦比亚特区共870万名K12阶段(学龄前到高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可以说这是美国最大、也最权威的一项中小学生阅读行为研究报告了。

这份报告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对美国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统计,而且也展示出了美国阅读训练的教育理念、并列出了详细的书单,这使得它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份极其详尽的“阅读指南”,其中的数据可以作为家长们为自家孩子量身定制英文阅读计划的参考,下面就来看看这份报告中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吧!

2019年版《What Kids Are Reading(孩子们在阅读什么)》

1. 有计划的阅读效果更佳

人的一天也只有24小时。时间宝贵,教育者更需要确保学生从每一分钟的阅读中获益最多。为了达到有效率的阅读,学生们需要确保足够的阅读时间以及足够的阅读难度。

有设定个性化阅读目标的孩子 VS

无设定个性化阅读目标的孩子

这份报告显示,有个性化阅读目标的学生通常阅读得更多、理解得更好。

报告也显示了,88%的学生都能够达到他们的个性化目标。但是,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没有设定阅读目标。而且虽然多数学生的阅读都在推荐的阅读范围内,但学生还是愿意选择轻松、容易的书来读。这离满足毕业后的阅读要求还很远哪!

这些个性化的阅读目标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来制定,通常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指定难度的材料,并且进行阅读反馈,通过阅读反馈,家长或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到底读懂了多少。Renaissance Learning 公司还开发了两套评估系统:Star Reading 和 Aceelerated Reader 360。

Star Reading 用于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系统上做题,学生就会得到一份非常详细的报告,这里面包括了学生的标准分值、排名比例、对应年级、指导阅读级别(IRL)、阅读速度、蓝思值范围等等。

Accelerated Reader 360 用于阅读反馈,学生可以在这上面选择难度适合且感兴趣的书来进行阅读,Accelerated Reader 360 上的每一本书都有相应的测试题,学生可以选择进行阅读理解测试或词汇测试,确保每一本书都真正读懂。

2. 积少成多,时间会发挥作用

这份报告显示,学生们在阅读上投入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有近一半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5分钟,每天平均阅读30分钟以上的学生,占比不到20%。

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时长

相比小学和初中阶段,美国高中生的阅读量更是急剧下降。如绿色图注所示,1-7年级的孩子,通常每天花15到20分钟阅读;当学生进入8年级,阅读时间持续下降;直到11、12年级,学生每天只阅读8分钟。

但是,英文阅读有这样一种阅读规律:每阅读1000个单词,就会学到一个新单词。也就是说,美国学生们在上学期间,仅仅是通过阅读的自然习得,就能够学到成千上万的单词。

这一规律对中国学生而言非常重要。长久以来,我们都是通过单词书来背单词、通过字典来查单词、通过拼写测验来背单词,这些方法虽然也能帮助中国学生积累词汇量,但这样学来的单词却通常是孤立的,学生能将单词的英文字母与汉语含义一一对应,却总是不会在口语、写作中灵活使用。所以说,中国学生如果想要积累词汇量,也不妨试一试多读原版书吧!

阅读时间与词汇量的关系

这一报告还显示,每天阅读少于15分钟的学生,到了12年级可以学到大约1,909个新单词,而每天阅读30分钟以上的学生,则能掌握13,866个新单词。高中毕业时,前者的词汇量,大概是后者的7倍,相差将近12,000个单词。真的是日久天长,差距就慢慢显现出来了啊!

投入更多的阅读时间不仅仅能帮学生们增加词汇量,也能帮学生们提高阅读能力。当学生们在阅读时,他们也在进行着解码/再编码的工作,利用上下文和文本内外的线索推理、综合、得出结论,并且每读一本书,就积累一定的背景知识,学习新的词汇和语法。这一过程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时间与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

如上图所示,每天阅读不足15分钟的学生,阅读能力测试中的成绩可以提高3个百分点;如果每天阅读15分钟到29分钟之间,可以高出7个百分点;坚持阅读30分钟以上,就可以高出9个百分点。

3. 应该挑选什么难度的书?

上面的那幅图不仅仅说明了阅读时间很重要,同时也说明了阅读难度的重要性。如上图所示,一个每天读30分钟以上低难度材料的学生,阅读能力反而不如每天读15分钟以下中等难度材料的学生。

遗憾的是,报告也显示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在现有阅读范围内,选择挑战性最小、难度最低的文本。

学生倾向于选择低难度书籍

如图显示,蓝色的点状图,表示每个学年孩子的平均阅读水平;绿色区域是每个学年对应的推荐阅读范围。

从图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阅读在推荐阅读范围中低难度的书。

可是,虽然低难度的书读起来简单容易,但却并不能帮助学生们适应未来的挑战。RenaissanceLearning 的另一项统计表明,12年级学生正在阅读的书籍难度(ATOS: 5.6),与他们毕业时需要理解和使用的材料,比如大学课本(13.8)、小说和非小说类畅销书(7.3)、大众媒体(10.4)、和职业文件(10.6)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注:ATOS为难度值,后文有详细介绍。

不同阅读材料的ATOS值

也就是说,一个仅凭兴趣阅读、自由选择材料的美国高中生的阅读水平,还不足以应对大学课本、工作材料、流行书籍和新闻资讯等这些内容。

4. 怎么判断书的难度?

难度如此重要,那怎么判断一本书的难度呢?

一般来说,英文读本最常用的有四大分级体系,分别是:蓝思分级阅读体系(Lexile Framework)、GRL指导性阅读分级体系(Guided Reading Levels)、AR分级阅读体系(Accelerated reader)以及DRA发展性阅读评估分级体系(Developmental Reading Assessment)。

各阅读分级系统之间的分值是可以转换的。

其中AR分级阅读体系就是由Renaissance Learning 公司开发的,所以这份报告采用了自家开发的AR体系,以及目前使用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蓝思体系。

在这份报告中,每本书名后通常会有一个括号,如 Hidden Talents (4.2 , UG , 630L) ,括弧里的三个指标,分别对应ATOS level、Interest level 和Lexile measure的数值,其中前两个属于AR分级体系,而最后一个属于蓝思分级体系。

1. ATOS

ATOS Book Level = 平均句子长度 + 平均字长 + 词汇使用年级 + 书上的单词数。

这个值说明这个书通常适合英语母语几年级的学生阅读,比如4.2指的是适合小学4年级第2个月阅读。

2. Interest Level

Interest level 是由出版商和专业人士判断出来的,以内容为基础,包含主题、人物和情节等。

相关英文缩写说明:

LG =低年级(K-3);

MG=中年级(4-8);

MG + =中上年级(6以上);

UG =高年级(9-12)。

大多数Interest Level超过MG+的书都被标记为YA (Young Adult)。建议家长在选书时除了参考ATOS Book Level,还要参考Interest Level。

家长如果想了解某本书的这两个指标,可以在 https://www.arbookfind.com 中查询。

3. Lexile

括号中的第三个数值指的是蓝斯分级体系,这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英文阅读分级体系。它使用同一个度量标尺,对读物难度和读者阅读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评测。

蓝思体系在计算一篇文章的难度时,会先将文章按125-140不等的单词自然分段,每一段成为一个slice。然后通过一个代数公式(Lexile equation)把每个slice的词汇频率和句子长度综合运算,得出这个slice的蓝思等级,最后,再对所有slice的蓝思等级进行平均,计算出这篇文章的蓝思等级。

而每本书对应一个蓝思值,以“L”作为衡量难度的度量标尺,难度范围为0L~1700L,数字大小和阅读难度成正比。数值越大,表示书越难懂。

家长们可以登录官网 https://fab.lexile.com/ 来查询某本书的蓝思值。

5. 跨学科阅读参考书目

这份报告中还有一个亮点:列出了不同学龄段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跨学科阅读内容。

在美国教育中,之所以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载体。也就是说,阅读能力本身并不是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才是目的。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也要求学生们进行宽广的跨学科阅读。这份报告提供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社会情感领域的学习。不同领域的学习也需要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训练方式。

报告的另一个特色是区分了虚构与非虚构。报告中,“NF”表示的是非虚构类书籍。这一类别的书籍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快速理解相关内容、分析文本材料、以及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而书单中的虚构类作品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逐渐形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以宽容和爱意来拥抱世界。

1 低幼阶段 (K-2)

美国的K-2年级,相当于我们的幼儿园大班至小学二年级。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的阅读热情,帮助建立良好阅读体验的最佳时期。这一阶段的推荐读物以故事为主、贴近孩子生活。

社会科学领域

这一阶段社会科学领域的书籍主要是介绍美国殖民地时期的社会和历史事件,通过感恩节小故事、富兰克林人物传记等简单易读的材料来形成对这一时期的认识。在学习中,美国建国先驱们的故事与精神也能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自然科学领域

在自然科学学习方面,K-2年级主要学习天气变化与气候相关的知识。通过一些浅显的科普读物或小故事,了解所处的大自然环境。

社会情感领域

这一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社会情感学习主要是同理心的建设,通过阅读了解如何帮助他人,比如“I CAN READ”系列和 “苏斯博士”系列,都是这一类型的推荐书籍。

2 小学高年级(Grades3-5)

3-5年级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孩子,阅读自主性更强。这一时期的孩子们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推荐书目也引导孩子们关注更大的世界。

社会科学领域

这一阶段的主题是拓荒者、探险家的生活,开始涉及一些日常接触不到,但是又充满好奇的“先锋”生活,比如草原上的生活、西部的探险世界,既扩大了孩子们的生活视野,也迎合了这一阶段孩子们渴望探险的心理,培养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自然科学领域

3-5年级自然科学领域的书目目的在于使孩子们渐渐了解自己所身处的整个自然环境。

社会情感领域

这一阶段的孩子,更关心个体在校园集体中如何生活,如何与老师、同伴相处。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也开始有点爱搞怪和恶作剧。霸凌是这一阶段孩子的学习主题。

3 初中阶段(Grades 6-8)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们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开始减少。但是,他们阅读书目的难度和词汇量在增大,总体上,阅读能力也在稳步上升。这一时期的推荐阅读也更为深入。

社会科学领域

6-8年级,学生们开始接触被誉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古希腊,主要是古希腊时期的历史神话。通过具有魔幻色彩的虚构和非虚构作品,了解特定时期和地域的人文风貌。

自然科学领域

这一时期,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眼光,可以放到更深远的宇宙,在了解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对地外的星系有所想象。同样,这些书籍几乎都是科普类的非虚构作品。

社会情感领域

6-8年级的初中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习“悲痛”这类更复杂、更沉重的社会情感。下面是一些涉及这些情感内容的书籍推荐,比如,WildLife《野生动物》、Lost in the sun 《烈日迷踪》等。

4. 高中阶段(Grades 9-12)

高中学生已经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可以阅读较为深入的作品。这一阶段的推荐阅读也在为学生步入社会、承担责任打下基础。

社会科学领域

9-12年级的阅读材料目的在于培养合格、成熟的公民,阅读材料的核心是公民权利,其中涉及种族歧视、民权运动等话题。既培养高中生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也锻炼他们的思辨、论述能力。

自然科学领域

这一阶段的科普阅读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集中探索科技。对发明创造感兴趣的学生,将从这些阅读中,得到很多关于航天航空、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社会情感领域

这一阶段的孩子们开始了解无处不在的“冲突”,这一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话题,也是即将迈向成人的孩子们必须要试着接纳的。

6. 流行书目榜单

这份52页的报告中占具最多篇幅、也最核心的内容是从K到G12各年级的流行书目榜单,其中包括了:1)20本最受欢迎的书目榜 ;2)10本最受欢迎的电子书。同时,报告也会对这一年级的阅读整体水平做出介绍。

12年级的流行书目榜单

以这份12年级的流行书目榜单为例,我们可以知道该年级有多少学生参加调查 (53421名)、平均每人阅读多少本书(4.7本)、平均每人阅读的单词数(246612 个)、该年级最受欢迎的20本书、以及该年级最流行的10本电子书。

通过这些榜单,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书在美国比较流行。比如苏斯博士系列就上榜了K、G1、G2三个年级的最受欢迎榜单,哈利波特系列上榜了G5-G8的最受欢迎榜单,《杀死一只知更鸟》则上榜了G9-G12的最受欢迎榜单(G9-G12)。可以说这些书都是在伴随着孩子们成长的了。

如果想了解全面榜单,家长们可以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复制链接到浏览器(https://p.widencdn.net/3o2z1p/R41012-Renaissance-What-Kids-Are-Reading )来下载查看该报告。

看完这份报告,不妨定下一个小目标:这个冬天,多读几本书吧!

版权声明:作者北部,转载来自视角学社。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书籍,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无疑是举足轻重的。针对小学阶段的儿童,如何从阅读兴趣、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及培养阅读习惯上下功夫进行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创新引导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1、巧借课文,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2、推荐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读物。

(2)、推荐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读物。

(3)、推荐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读物。

3、根据要求,规定学生的阅读内容

(1)作文类、(2)名人名言警句类、(3)科普类、(4)寓言类、(5)文学类、

(6)童话类、(7)益智类 ……

4、召开读书交流会,享受阅读的成果。

二、激发读书兴趣源,培养读书主动性。

1、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以读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3、用听故事、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4、以续编课文,文本表演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营造读书氛围,增加读书情趣

1、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

2、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

四、鼓励先进,开展活动,展示读书成果,提高阅读能力。

1、开展识字、朗读、讲故事、背诗词比赛活动。

2、办读书剪贴报及办黑板报。

3、班级、校级播新闻

4、开展师生共同读书日活动。

5、评比摘抄本,看看谁的好词、佳句抄的多,且写的好。

6、评比“读书心得”、“读后感”和“读书记录卡”的书写。

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阅读习惯。

2、培养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4、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

提升英文阅读能力的五个绝招

提升英文阅读能力的五个绝招

如何提升阅读的时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网络上找寻到一篇不错的文章,推送分享给大家。江南一烛,愿烛光照亮我,也照亮更多志同道合的您。

Five Tips to increase silent reading speed and improve reading comprehension

Many people do not read well because of poor silent reading habits. Correcting these poor reading practices and replacing them with good reading practices will improve both reading speed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You can become a better reader by practicing these tips.

1. Improve reading posture and attitude. Reading is not a passive activity. Your body position has much to do with your level of engagement with the text. Reading in bed is wonderful for putting you to sleep, but the prone posi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engaging your mind with a textbook or article. Sit up straight in a straight-backed chair at a desk or table with good lighting and keep your feet flat on the floor. Place two hands on the reading. Not perfectly comfortable? Good!

Reading is not supposed to be relaxing; it is supposed to be stimulating. Establish a purpose for your reading, and be realistic and honest with yourself. Not everything should be read with the same reading mindset. Are you reading the article just to tell yourself or others that you did so? Are you reading it to pass a test, to be able to talk at a surface level about the subject, or for in-depth understanding?

2. Improve concentration. First of all, turn of the iPod® and find a quiet room. Anything competing with full concentration reduces reading speed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Consciously pest yourself from the thousand other things that you need to or would rather be doing. Good reading does not involve multi-tasking. Stop taking mental vacations during your reading. For example, never allow yourself a pause at the end of a page or chapterread on! Minimize daydreaming by keeping personal connections to the text centered on the content. Cue yourself you quickly return to the text when your mind first begins wandering. Begin with short, uninterrupted reading sessions with 100% concentration and gradually increase the length of your sessions until you can read for, say 30 minutes. 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 and your reading attention span will take time to improve. Take a short, pre-planned break away from your reading area after a reading session. Dont read something else during your break.

3. Improve reading rhythm. The reading pace should be hurried, but consistent. This does not preclude the need to vary your reading speed,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of the text, or the need to re-read certain sections. But, do not read in a herky-jerky fashion. Use your dominant hand to pace your reading. Keep three fingers together and pace your reading underneath each line.

Move your hand at a consistent, but hurried rate. Intentionally, but only briefly, slow down when reading comprehension decreases. Using the hand prevents re-reading or skipping lines and also improves comprehension. Shortening the stroke of the hand across the page, after practice, will also help expand peripheral vision and improve eye movement.

4. Improve eye movement. Reading research tells us that good readers have fewer eye fixations per line. When the eyes move from fixation to fixation, there is little reading comprehension. So, focus on the center of the page and use your peripheral vision to view words to the left and right when you are reading columnar text, such as newspapers, articles, etc. Focus one-third of the way into the text line, then two-thirds of the way, for book text. Again, you may need to work up to these guidelines by adding on an additional fixation point, until you can read comfortably.

5. Improve interactivity. Good silent reading comprehension is always a two-way conversationbetween author and reader. The text was written by a personso personalize your reading by treating the reading as a dialogue. This mental conversation improves concentration and comprehension. Prompt yourself to converse by challenging the author with How? and Why? questions. Ask What Do You Mean? Make predictions as to where the plot (if narrative), or argument (if persuasive), or sequence (if expository) will lead. Make connections to other parts of the text or outside of the text.

20分钟就能提升你的阅读能力

20分钟就能提升你的阅读能力

翻看完毕一本《高效阅读》,作者是日本的渡边康弘,书中介绍一种看起来神经兮兮的读书方法“共振阅读法”,号称20分钟就能读完一本书。对这个口号没感觉,但发现这种阅读方法中有些内容可以做些借鉴。有些建议非常适合想提升阅读能力的读者。

感觉到这种方法有些步骤跟影像阅读法类似,很怀疑这种方法的具体阅读效果。另外这种阅读方法对文学和专业类书籍效果会很差。

在阅读一本书时,参考这种方法只需要注意好三点就可以:带着目的阅读、可视化笔记和根据内容来制订出行动计划的三个关键步骤就可以明确提升你的阅读效果。

正文

步骤0接触书本并明确自己的目的

“共振阅读法”一共由5个步骤构成。

这几个步骤其实就是将“擅长阅读”的人的下意识行为,进行“系统化”归纳,最终以“可视化”的形式记录到一张纸上,形成“阅读地图”。

通过下面将要介绍的5个步骤,无论谁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甚至开始脑力创造的工作。那么,就赶快跟随我的讲解,一步一步学习“共振阅读法”吧。

需准备的物品:

● 想要阅读的书籍

● 白纸一张(A4纸或者笔记本用纸即可,首先要在纸上画出“三栏表格”,或者使用本书后附的“共振地图”)

● 笔(推荐准备12色的彩笔,这样能有许多颜色可供使用)

接下来,就进入到“共振阅读”的准备阶段“步骤0”。先从“记下书名”开始,依次按顺序在①~⑥的位置上记录信息。

① 写下阅读的目的

首先,要思考“阅读的目的”。然后,将思考的结果记录在书后所附“共振地图”的“目的”一栏中,或者是自己准备的白纸的左上方位置,直接写下来就可以了。大概用2分钟快速地进行记录。

如果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出答案的话,可以像下面这样在设定“阅读的目的”时反问自己。

“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呢?”

“假如作者就在自己的面前,我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觉得这本书值得花多少时间来阅读呢?”

“其中是否有能立竿见影的实用技巧?”

“我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

“通过阅读这本书,能让我做到……”

“为了解决我所遇到的×××问题,我希望从这本书中获得有关×××的三个提示。”

■重要提示

在思考“阅读目的”时,要注意自己呼吸的节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凯莉·麦格尼格尔就曾指出,一分钟呼吸4~6次的节奏,能够改变心跳的速度,最适于让大脑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的状态。

为了集中注意力,我们在呼吸时要做到“用嘴巴大口呼气,然后再用鼻子缓慢地吸气”。在开始阅读之前,一定要让自己能够缓慢地、缓慢地进行呼吸。

② 写下页数

接下来,我们还要记录下这本书的总页数。将想要阅读的书籍的“最后的总页数”以数字的形式记录在三栏表格的右下方位置(包括书后的索引部分)。然后,再在左下方的位置,写上“0”或者“1”来表示最开始的页码,接着以大致三等份的比例,将分割的页码写在表格中间两条竖线的下方。

③ 写下作者的名字、绘制出画像或者画个“笑脸”的表情

在三栏表格的右侧上方,绘制作者的画像,或者是画一个“笑脸”的表情,只需要用30秒钟的时间快速地画一画就行了。一般来说,作者的样子都会印在书的封面或者末页上,我们可以照着样子简单地画下来。如果没有找到的话,那就画个圆圈,并在里面画上眼睛、嘴巴,做成一个“笑脸”的表情。

当我们在三栏表格的右上方写好了作者的名字,并画好了表情之后,紧接着可以在其下方,绘制一个类似漫画里的“对话气泡”。

④ 随意翻阅,对书中内容进行大致浏览

为了从自己的阅读目的出发,从作者那里获得有针对性的信息,我们要一边保持缓慢的呼吸节奏,一边随意进行翻阅。翻阅时的速度要够快,以能发出翻页的声音为宜。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也能感受到来自这本书的“能量”。

⑤ 将从作者那里接收到的信息,简短地写下来

在翻阅一番之后,暂时将书合上,回忆一下从作者那里接收到的信息。

为了解决你的烦恼和问题,作者以书名为主题都向你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呢?

然后随机翻开一页,看看能从这一页上获得什么信息。把很快映入眼帘的一句话,当作是作者向你发送的信息,你觉得它会是什么样的内容呢?

无论什么内容都没关系。从那一句中展开思考,大胆想象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能够想出的意思就是最佳的。不要试图去否认它,而是将其记录在三栏表格右侧下方的“对话气泡”中。

⑥ 作者为什么必须写作这本书?

接下来,试着去探寻作者必须写作这本书的理由。

在三栏表格的下方或者左侧下方,画上作者的画像或者一个“悲伤”的表情,同样也加上一个“对话气泡”。

然后重复之前的做法,先随意翻阅,感受来自书籍的“能量”,然后在整本书的前半部分随意翻开某一页。眼神停留在这一页上,以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句话为参考,想象作者必须写作这本书的理由,最后记录在“对话气泡”中。

到此为止,我们就完成了“步骤0”的准备动作。需要花3~10分钟的时间。

如果想要时间更短些的话,也可以省略掉其中的③④⑤⑥这几个环节。

在读书会或者企业研修等场合,为了避免混乱可以省略掉这些环节。因为我们要从作者那里获得信息,以及弄清楚作者为什么要写作这本书等,都是需要花一些时间的。我们只要在旁边画上作者的画像,就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想象出作者的样子,以此来产生与这本书之间的“亲近感”。不过,如果你不差这3~10分钟的话,还是建议你能挑战一下,试着将③④⑤⑥这几个环节都做一做。

步骤1通过随意翻阅,让大脑“下载”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随意地翻阅,让我们的大脑“下载”信息。在进行“共振阅读”时也是一样,不要拘泥于具体的文字,而是以大致扫一眼的感觉翻阅即可。

翻阅书籍

一边保持缓慢的呼吸节奏,一边翻阅这本书。此时,双眼只需进行大致浏览即可。在翻阅的同时,思考“如果用一种颜色来表示这本书,会是哪种颜色呢?”假如,手边正好有彩笔的话,就可以从中选出这个颜色。

以整体的视角来翻阅书籍,向大脑中输入信息

注:对这个步骤的作用很难理解,感觉就是简单的翻书就OK了。

步骤2使用三栏表格绘制曲线

①绘制线条

右手持书,左手握笔。用我们的身体感知书的“能量”,然后将这种“能量”反馈到左手上,从三栏表格的“右上”开始朝着“左下”的方向绘制类似山谷起伏的曲线,像这样,我们就将书籍的“能量”记录到了纸上。

②在感兴趣的地方,标注6个以上的“↑”

接下来,看着刚刚绘制出的曲线,找到6~8个感兴趣的地方,标注上“↑”符号。平均每一栏(幕)标注2个左右。

③写下页码

预估一下标注“↑”的位置所对应的书中页码,然后写下来。

要在大脑中快速地想一下,这个标注“↑”的位置大概是书的哪一页。页码即使是像56页、121页、228页……这样的随机数字也没有关系,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即可。

④确定优先顺序

写好页码之后,我们还要确定其优先顺序。

看着曲线和页码,心里想着哪个排第1位,哪个排第2位,像这样确定好各自的顺序。

步骤3在曲线上感兴趣的那一页摘出单词

首先,在翻到那一页之前,还是要再次看一下自己写在表格左上方的内容,确认好自己的“阅读目的”。

①按照之前确定的顺序,翻到相应的那一页

翻到相应的那一页,然后用眼睛大致扫一眼。

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要仔细地去阅读文字内容,只需大致扫一眼即可。

②摘出“共振词汇”,将其记录到“共振地图”上

在我们大致扫一眼的过程中,将映入眼帘的词汇记录到“共振地图”上。

这些首先映入眼帘的词汇,就是作者与你展开对话的关键词汇,我将其称为“共振词汇”。当这些与我们“共鸣度”较高的词汇进入到视线的那一瞬间,身体会产生微妙的反应,说不定会让我们激动地颤抖。

我们将书打开到相应的那一页,从中摘出3~4个词汇,并将其记录在对应的位置上。剩下的5~6个标注“↑”的地方,也同样如法炮制。

步骤4凭着感兴趣的单词,带着问题去阅读

在步骤4中,我们将进行“孵化”和“8分钟阅读”的工作。

在此之前,请先伸个懒腰,放松自己的身体并做深呼吸,以缓慢的节奏呼吸2~3次。然后保持这个节奏,开始尝试下面①中的内容。

①看着“共振地图”,找出自己感兴趣或者关注的点

眼睛看着“共振地图”,重点放在之前“步骤3”中所摘录的词汇上。然后,一边问自己“什么是我想问作者的内容”“什么是我感兴趣的部分”,一边寻找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重点词汇。

如果找到了某个“共振词汇”,就要在“共振地图”上进行标记。

当你在盯着“共振地图”看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种“平衡感被打破”的感觉呢?也就是接收到的是不完整的内容,或者不完整的信息。

虽然只是罗列出的一些零星词汇,但正是这些“让你感兴趣的内容”“让你想关注的词汇”……才是引导你去创新的关键所在。

②用8分钟时间去阅读(为了达成目的,阅读自己关注的内容)

接下来用8分钟的时间,去阅读在①中所找出的那些“自己所关注的”或“想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内容。

甚至也可以根据“共振地图”上的标注,把自己“特别想看”或者“特别感兴趣”的内容都读一读。

不要被具体的页码所束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就好。

注意,并不是要“留着以后再读”,而是“立刻就去阅读”。

③调整呼吸,用5分钟阅读

假设只剩下5分钟的话,想想自己还想了解哪些内容,才能达成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再用5分钟的时间去阅读。

请至少用1~3分钟来调整自己的呼吸,以留出“孵化”的时间。

当然,也可以用一个晚上的时间,睡一觉也没问题。

当想对作者提问的内容出现时,我们的大脑就会在那一瞬间进入自动检索的模式。

只要我们给大脑足够的时间,那么就能进入高精度的检索状态。并非单纯地给出一个临时性的“答案”,而是将大脑中的想法都汇聚到一起,找出新的想法或切入口。总之,只要有充分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将之前通过翻阅所获得的新信息,与此前脑中既存的知识流畅地整合。

步骤5根据从书中获得的想法,制订行动计划

终于来到最后一步了。在结束“共振阅读”之前,我们还必须“现在”就制订出自己的行动计划。

①制订行动计划

用3分钟的时间,想一想如何利用你从这本书中所获得的信息与想法,制订出切合实际的行动计划。计划的内容可以按照“一周内”“三个月内”“1~3年内”的时间分割来思考,然后分别将其写下来。

在三栏表格的第一栏空白处,写下“一周内”的计划内容;第二栏的空白处,写下“三个月内”的计划内容;第三栏的空白处,写下“1~3年内”的计划内容。

■重要提示

在这一步我们要做的是看着“共振地图”,然后依据从书本获得的想法来制订出行动计划。

首先,在制订第一栏中的“一周内”行动计划时,要将焦点放在“完成新的工作”或者“与他人见面”等方面。接着,第二栏的“三个月内”行动计划,则要反过来花些时间关注“自己的内在”。

然后,第三栏“1~3年内”的行动计划,则应思考若将之前“一周内”行动计划中的某一项坚持下去的话,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内容上最好是能够变成现实的、可行性较高的想法。

不过,在第三栏中由于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所以也可以是稍稍夸张一些的“梦想”。

②定好主题

最后,我们要在“共振地图”上写下具体的行动计划,最快48小时以内,最慢三周以内,要制订一个“现在”就可以去做的行动计划。

总结

老实说,这个阅读方法给我感觉就是神经兮兮,跟影像阅读法类似,而影像阅读法基本就是一种安慰剂效应,真实的阅读效果非常有限。

重新统理下这个阅读方法,去除中间的几步,保留里面的三个建议对于提高阅读效率还是有些帮助的:

1、在阅读一本书时,明确这本书的阅读目的。当你在阅读时,带些问题或目的来阅读,会对你的理解更有帮忙

2、所谓的“共振地图”,实际是一种可视化的笔记,当你通过彩笔把你刚开始的问题相关的书中内容进行下梳理和总结,会让对书中的内容理解更深。

但对于专业书籍、小说或者内容范围特别大的书籍,阅读效果一定不会太好。

3、做计划。根据书中建议做一份一个可以立即行动的计划,这个步骤跟拆书法类似,把建议落实到实践中去。

作者说用这种方法可以每年阅读500本书籍,我要想的话同样也能完成这个数量,但阅读效果会很差,并且没有任何的意义。阅读不能光看数量还要看质量才行。

提升阅读能力的几个小建议

提升阅读能力的几个小建议

Juan Gris · The Open Book

由于办了会读书的人公号,对阅读的现状有了更新的了解,几乎每天,都有读者留下了有关阅读的问题。在每周的下周很重要栏目里,制定的最多计划,也是关于阅读的。

阅读是人最重要的技能,这关必须过。

学习能力当然多种多样,陶华碧不识字,但不妨碍她从市场上学习,创办知名企业,但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仍然是你读懂符号记录的智慧即阅读。文盲的机会,必然比较少,现在可以说寸步难行。

很多人完成义务教育,甚至读完大学,但是很遗憾,他们可能并无阅读能力。

识字不等于会阅读,看娱乐新闻,对着段子哈哈大笑,在朋友圈转转“谣言”,这是多数人日常眼睛与文字的游戏,字数累积也很惊人,一天至少读一本书,但这只是识字,不是阅读。

阅读的显著要件,就是“有点难”。

我推荐过《简单逻辑学》,我觉得这是一本伟大的著作,它把人类思维的最重要工具逻辑,表述得简洁明了,我认为小学生都可以看懂,事实上,已有读者反馈,其读小学的孩子已经飞快看完,并有收获。

出乎意料的是,很多读者表示这本书难读难懂。可能不少人已经放弃。

逻辑学的著作,当然会有一些抽象的段落,它可能需要你反复几遍,无法一目十行,迅速翻完,让你有轻松的获得感。但是这种抽象,这种难,不是微积分公式的难,不是量子理论的的抽象,有专业门槛,它只是需要耐心,必要时拿出纸笔画一画,就可明白。

如果你认为逻辑很重要,你也想思维敏捷清晰,那么,你就得学逻辑,在这过程中,你碰上有一点难的入门书(它已经是史上最简单了),会阅读的人将心生喜悦:我只要克服这一点难,即意味着我掌握了新知。

不会阅读的人刚好相反,碰上一点点难,他就扔下书。

其实,任何有价值的文字,都会有一点点难,它必然需要你思考,思考需要专注,抗拒打扰,它将产生疲惫,就像举着重物,过一段时间,你想扔掉它,休息一下。思考训练越多的人,举重能力越强,可以持续非常久而不觉得累,累了只要稍微放松一下,力气就恢复。

你怕难,那不可能有阅读力。

阅读无法速成。

一本书能够提炼出大纲,或有其明确的结论,在几分钟内,你可迅速获得,这让人有一夜暴富的幻觉,以为自己特别有知识,但是,这是骗自己。重要的书籍,你不是从头读到尾,不知道其架构或推理过程,没有作用。

这甚至比不阅读更糟糕,你变浮夸了,你成一个装逼犯,无能力鉴别那些时尚的知识点,但却善于伪装成知识分子。

阅读是个缓慢的成长过程。

每天固定读十来分钟(甚至三五分钟),好过十天半月突然立志读半天,前者让你养成习惯,保持知识的新鲜连贯性。

把一本书读完,我推荐过厚书,除了这书本身极有价值,也有让读者挑战厚书的意图在,1000页级厚书,是你个人阅读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完成这挑战,说明你的耐心、计划性、抗疲劳能力,都经受住了考验。你有了缓慢成长的体验,面对其他书,你就不怕了。

为解决问题而读书。

优秀的科研人员和律师,他们读的专业书特别多,因为要靠阅读解决每天碰到的问题,想不读也不行。

阅读的实用主义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阅读要尽量像专业研究者那样读,想了解什么问题,想解决什么问题,就去读什么书,这样阅读与生活就互相促进,你能感觉到阅读增加了你的力量。

把实用主义从阅读中去掉,很危险,这让阅读脱离生活,容易变成逃避,你不是想阅读,而是不想面对生活。当不少人把阅读往玄而又玄上带,读完书人话都不会说,这其实是阅读病。

我们可以明确地说,阅读是为了让生活更好,而不是相反。

阅读是最容易开始的事,现在就拿过手边的一本书,开始读第一个字,然后继续,直到最后一个字。

大学生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今天是4.23“世界读书日”,那么什么是世界读书日呢?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在这次世界读书日中,我们一起来听听陈东有教授讲授“大学生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吧!

观看方式: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教授介绍:

陈东有

厦门大学史学博士学位,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等专业的研究与教学,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曾在中国江西网(江西博客网)、江西文明网(文明博客、大江网(大江社区)、今视网(今视社区)开设个人博客 ,并推动江南都市报、信息日报、江西晨报等传统媒体开设了博客专版。曾在江西电视台五套每周末的“新闻晚高峰”栏目中主持一档评论节目“东有论见”,话题涉及民生热点的方方面面。

听完陈教授的观点,大家是不是都有了对阅读的渴望呢?快快行动起来吧!

"世界读书日”,今天你读书了吗?

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这5个核心技巧家长请收好!

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这5个核心技巧家长请收好!

很多孩子由于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导致一到写作文或者做阅读题时,都会感到很吃力和无从下手,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了解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特点

很多小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完成家长、老师布置的任务,所谓的名著、小说,只挑选其中故事性强或是有插页的章节读,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去考虑小说或名著中人物在当今社会有何意义,做读书笔记的学生更少。

经权威机构调查,喜欢漫画的小学生占到了接近3成,只有20%的小学生愿意看“全是文字”的书籍。这个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市场上“白话版”“图画版”四大名著畅销的原因。学生阅读,重文还是重图,应该用理性的眼光来分析。

从小学放学至晚上睡觉前,供小学生支配的时间大约有4个小时,看电视(包括上网)超过2小时的家庭却占到了26%,如果再扣除吃晚饭时间,估计有不少孩子没时间读书。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家长的重视。

调查中发现,虽然有40%的家庭藏书超过50本,但来源非常单一,家长买的占到了67%,13%是借的亲戚或同学的。这说明,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可供小学生选择的图书资源十分有限,如果资源再丰富一点,借书的程序简化一点,或许能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

了解小学阅读教学的要求

阅读能力是指孩子看懂书报的能力。对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阅读比较浅显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报。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读懂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读懂文字的能力。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理解词语、句子、篇章的能力。要求孩子不仅要了解文章中字词句的含义,而且还能划分段落层次,并会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

4、使用工具书的能力。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词义,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自己来解决。

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边读书,边思考,边勾划。好的习惯可以使孩子受益终生,坏的习惯可能贻害终生。所以要十分重视对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指导孩子阅读课文的方法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孩子掌握了方法,好比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可以终身受用。因此,家长要重视在阅读中教给孩子读书方法。

孩子拿到一篇文章,往往觉得无从下手,粗略地看一遍就认为读完了,这样读书是没有效果的,不能尽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那么,怎样指导孩子阅读一篇课文呢?

第一步让孩子认读课文,通读两三遍,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对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家长要督促孩子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第二步要让孩子细读课文。通过孩子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三步让孩子精读课文。能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确定重点段,重点理解,从中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四步让孩子能回答书后的问题,写出预习笔记,并对文章有自己的评价。阅读课文后,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和其他人。

通过上面的过程,就会使孩子懂得,读一篇文章,不但要读通语句,而且还要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培养孩子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培养读善思勤于动笔的习惯

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多读善思,勤于动笔的读书习惯。文章的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把语言文字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达出来。 学贵有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孩子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才能有所创见。家长对这一点要热情鼓励。

例如:孩子在学《一个降落伞》这篇课文后问,周总理为什么把自己的伞包让给了别人呢?这个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所在。

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掌握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周总理在飞机遇到危险的紧急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这种积极的思考,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经常引导孩子这样阅读,有助于提高他韵阅读能力。

家长要做表率

一个故事说的是,在犹太人家里,小孩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书籍之甜,阅读之美!

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到目前为止,犹太人诺贝尔获奖者累计已达130多人。

虽然获诺贝尔奖与从小读书的关联性多大不好简单地用该例子评判,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家长接孩子回家后,自己往电脑电视前一趴,或者窝沙发上玩手机,却要求孩子去读名著,这样的情形在很多家庭都存在。

有人认为,应该实施全民读书计划,就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一样。计划是美好的,也是长远的。就目前来说,摆在家长们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下一代的教育上,相信多数人不愿听到“没读过书”“缺乏教养”等类似的评价吧?

其实大人不爱读文学书、历史书、心理书、其他话题严肃的书也没关系,还有轻松的旅行书、美食书可以去读,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培养逻辑思维的书,开卷有益,只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开始读书,乐趣自己会跳出来的。

推荐信息

  • 《学校管理的本质》读后感(共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5:55:12

    打造品牌学校,办一流学校,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让人人出彩。这一直是我们才思敏捷大校长袁方正倡导的理念。可谓是智慧的榜样,治学的楷模!“如何实现校际间的共建共用共享?”“集团化办学如何实现特色发展,且防止优质教育资源不被稀释?学校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是强调流程化的管理还是人性化的管理,对教师工作量是

  • 《经》读后感6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00:42

    说起三字经,那可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可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

  • 关于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5:59:12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在19世纪50年代,把自己的居住地出售给白人时写给白人领袖的一封信。一百多年前,白人强行购买这片土地,印第安人必须离开他们的土地,搬到保留区去住,情况很凄惨,印第安人试过一切办法,他们奋战过,他们躲避过,最后只剩下两条路:不是***,就是搬到保留区去。最后印第

  •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共8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08:42

    “我把我的一生献给真理。”开篇,卢梭的这句澎湃有力的序言就让我对书中内容期待不已,我不禁去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想力量,影响了人类历史将近三百多年呢?初读数页,它却让我有了要不要继续读下去的想法,或许至今我认为它依旧是晦涩难懂的。幽默地讲,《社会契约论》确实不适合做一本睡前读物,需要反复推敲,耐心思考

  •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共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05:12

    这篇课文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青山处处埋忠骨》梗概中南海,毛泽东的卧室里有一张写字台,写字台有一张电报,上面写着:毛主席的爱子,岸英同志为了人民光荣殉职 从收到这封

  • 《爱的教育》读后感2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09:42

    暑假里,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无私、宽容有尊重品质的书,我看完第一遍之后,仍然想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爱,是一本教育我们的书!那如春风般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仿佛让我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记得有一次,一个叫加罗菲的小学生一不小心把一个雪球打中了一位老爷爷的眼睛。

  • 《军神》读后感(共8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08:12

    你读过《军神》这篇文章吗?如果没看过也没关系,我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读后的感想。《军神》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刘伯承将军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表现出刘伯承将军钢铁般的意志,表现了作者对刘伯承将军的敬佩之情。当我读到“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

  • 《红楼梦》100字读后感赏析【15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10:42

    《红楼梦》这本书相信大家都读过,即使没有读全,也读过其中的片段。这是一部无法形容的书,传奇伟大都不能衬托出这本书的真正的!我将将把这本书读完,我就感觉这是一本我一辈子都无法吃透的书了,自从“红学”形成后,多少代人也没有吃透《红楼梦》,直到现在!《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属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为中

  • 关于《初一》的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14:12

    一直都知道读史可修身知史可养德。由《全球通史》想到的史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著作的布局上。在我国史学界急功近

  • 关于《路遥》的读后感大全(精选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6:22:42

    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有感改革开放前后十年间,中国城市与农村二元对立下的社会变革,时代重生,让我们了解到父辈生活的那个年代和他们的真实生活。老一辈辛勤耕种却无力改变窘迫的生活,代表了中国旧时代成长起来的庄稼汉的境况;田福堂、孙玉亭这些乡一级的干部眷恋于农村学大寨的权力掌控里,长时间调适不了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