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刘胡兰》读后感(共9篇)

《刘胡兰》读后感(共9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7 05:48:51

第1篇:《伟大红色人物—刘胡兰》读后感

伟大人物刘胡兰的故事,经常就听陈老师讲过。刘胡兰这光辉、光荣的名字,早已铭记在我的心里,我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读到这样的一本关于刘胡兰的书。

今日,我最终有幸地读到了这本书,我被书中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心灵震撼很大。

刘胡兰,一个仅有15岁的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革命同志忠心爱戴,应对敌人的屠刀脸不改色心不跳,最终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我最感动的是:刘胡兰在就义前两眼闪着光,并且瞪得圆圆的。似乎在向人们诉说:他要亲眼看见敌军的灭亡;看到自己的队伍胜利归来。这是多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啊!

15岁是个花样年华。15岁,我们还在父母身边享受着天伦之乐!无忧无虑地学习着生活着!可是,刘胡兰,却被敌人屠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纪念刘胡兰时写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刘胡兰英雄事迹的高度概括。

虽然刘胡兰牺牲了,可是她的爱国爱民的光辉形象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向在传颂着,正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人民的富裕国家的昌盛,为实现共产主义英勇奋斗。

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一个道理:我们生长在和平时代,没有硝烟,没有战争,这样的环境是千千万万个像刘胡兰一样的革命战士经过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此时此刻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啊!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我决心从小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炼就过硬的本领,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不断磨练自我的意志,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使自我向一个正确的目标迈进。为祖国再次出现一位高大的雷锋、柱梁!

第2篇:刘胡兰读后感1000字

大家都知道,刘胡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毛主席对他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相信每一个人都能铭记。年仅15岁的她被捕后,因为拒绝投降英勇就义。年纪轻轻却被杀害让我们感到惋惜,她宁死都不屈服于压迫,不背叛人民,她的精神让我们感到敬佩,她的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爱国的心。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完刘胡兰的故事,不经意间被感动得留下了眼泪,一个只有十五岁的文静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当她昂首走向敌人屠刀时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和从容不迫,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跟她恐怕是无法相比的。

小小年纪的她就参加了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们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表现的十分勇敢,不但为前线伤员包扎伤口,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通过努力学习,还当上了当地妇救会秘书,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在革命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14岁就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7年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毫不畏惧的她从容地走向了铡刀下,以她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树立起生命的誓言。

英雄浩气传千古,刘胡兰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任何艰难的情况下,就要像她那样始终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我们更不应该忘记那些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生命的许许多多革命先烈。她的舍生取义难能可贵,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同样需要勇于献身的精神,需要不断地努力、奉献。

刘胡兰短暂而又悲壮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首流传至今的伟大颂歌,她的名字将永远被一代又一代人所铭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对她最美的赞扬,她的事迹也将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这些都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是没有她们宁死不屈的精神,革命胜利的曙光在哪里,我们的幸福生活又来自哪里。如今的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还能喊苦叫累吗?遇到困难,还能不迎难而上、退缩吗?我们的人生价值该如何体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们应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如何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些都是我们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像刘胡兰等等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无不以担责担险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担当,在人民心中竖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方能开辟未来。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我们要从革命先烈身上感悟精神力量,我们更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宝贵经验,以史鉴今,以史明理,继往开来不断从学习中激发出信仰力量,转化为务实行动。

第3篇:刘胡兰读后感300字左右2

今天我看了一本有关红色经典的故事书一《刘胡兰》。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刘胡兰这种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动得泪流满面。

1932年,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市云周西村的一户贫苦人家,她从小就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不满。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参加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表现突出,刘胡兰被中国共产党吸收为预备党员。一次,由于叛徒告密,刘胡兰被国民党反动派捉捕。在危难时刻,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面对锋利的的铡刀,她毫不畏惧,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最后壮烈牺牲。那年,她只有15岁。

毛主席听到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后,提笔写下了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刘胡兰的高度赞扬。正是无数个像刘胡兰一样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相比之下,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白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晚上有父母的陪伴,过着无忧无虑,幸福自在的生活,我们怎么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呢?身处和平年代,我们更要有不怕困难,坚强不屈,奋发图强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第4篇:刘胡兰读后感300字

前几天,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刘胡兰》,我如获至宝,认真地读了起来。这本书讲的是刘胡兰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最后牺牲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胡兰牺牲前,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她才15岁呀,难道她不害怕吗?

与刘胡兰相比,我可真觉得惭愧。这不,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了我的参赛项目是跳绳。可是,我总也练不好,心里很害怕,害怕比赛时给班级丢脸。妈妈鼓励我说:“不要害怕,刘胡兰小小年纪,死都不怕,你这点困难算什么!相信自己,一定行!”听了妈妈的话我的脸像火烧一样,真感觉丢人。我一定努力训练,在运动会上为我们班争光。

刘胡兰用她那短暂的生命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

第5篇:刘胡兰读后感1000字

大家都知道,刘胡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毛主席对他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相信每一个人都能铭记。年仅15岁的她被捕后,因为拒绝投降英勇就义。年纪轻轻却被杀害让我们感到惋惜,她宁死都不屈服于压迫,不背叛人民,她的精神让我们感到敬佩,她的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爱国的心。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完刘胡兰的故事,不经意间被感动得留下了眼泪,一个只有十五岁的文静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当她昂首走向敌人屠刀时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和从容不迫,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跟她恐怕是无法相比的。

小小年纪的她就参加了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们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表现的十分勇敢,不但为前线伤员包扎伤口,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通过努力学习,还当上了当地妇救会秘书,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在革命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14岁就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7年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毫不畏惧的她从容地走向了铡刀下,以她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树立起生命的誓言。

英雄浩气传千古,刘胡兰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任何艰难的情况下,就要像她那样始终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我们更不应该忘记那些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生命的许许多多革命先烈。她的舍生取义难能可贵,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同样需要勇于献身的精神,需要不断地努力、奉献。

刘胡兰短暂而又悲壮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首流传至今的伟大颂歌,她的名字将永远被一代又一代人所铭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对她最美的赞扬,她的事迹也将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这些都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是没有她们宁死不屈的精神,革命胜利的曙光在哪里,我们的幸福生活又来自哪里。如今的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还能喊苦叫累吗?遇到困难,还能不迎难而上、退缩吗?我们的人生价值该如何体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们应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如何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些都是我们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像刘胡兰等等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无不以担责担险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担当,在人民心中竖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方能开辟未来。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我们要从革命先烈身上感悟精神力量,我们更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宝贵经验,以史鉴今,以史明理,继往开来不断从学习中激发出信仰力量,转化为务实行动。

第6篇:刘胡兰读后感

清明节的假期里,我怀着对革命先烈崇敬的心情读了红色书籍——《刘胡兰》。

这本书详细讲述了英雄少女刘胡兰伟大的一生。她小小年纪就帮助游击队打汉奸,在危险的环境中临危不惧,15岁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让我感动的是刘胡兰面对敌人残酷的斗争,誓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为了保护游击队,她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毛主席亲自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为刘胡兰坚强不屈的革命行动而感到震惊。同时也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甚至有时间还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行为而感到羞愧。

《刘胡兰》这本红色书籍,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接过这重要的接力棒,克服困难,好好学习,多学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

第7篇:刘胡兰读后感300字左右1

今天上午,孙老师给我们讲了第18课《刘胡兰》这篇课文,我的感受很深。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刘胡兰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捕了,敌人想收买她,先对她进行金钱诱惑,可刘胡兰不屑一顾,后来敌人恼羞成怒,就对她严刑拷打,刘胡兰不管敌人怎么打,什么也不说。尽管把她打得鲜血直流,但她一点也没动摇。后来,敌人当着她和乡亲们的面,铡死了六个被捕的民兵。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也铡死你。”可敌人没想到,刘胡兰根本不怕死。她挺起胸膛说:“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就这样,刘胡兰光荣的牺牲了,当时她才15岁,但是却像毛主席说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学了这篇文章,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如果没有像刘胡兰这样的英雄,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8篇:舞台剧《刘胡兰》观后感

怀着敬仰的心情,观看了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舞剧《刘胡兰》。剧场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台上,演员们各展其才,将诸多角色演绎得十分出彩,令在场观众叹为观止,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与叫好声。

1932年,在山西省文水县的偏远山村里,一个女孩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出生,这便是刘胡兰。那时候的中国在列强侵略下支离破碎,共产党的光芒却已在漫漫尘烟中徐徐亮起,像是星星之火,散落在这片国土的各个角落,也在刘胡兰年幼稚嫩的心中被点燃。

在1947年初,在叛徒出卖下,刘胡兰遭到国民党和地主武装的逮捕。敌人威逼利诱,企图动摇刘胡兰的革命精神,从而套出其他共产党员的情报信息。才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反动派的丑恶嘴脸,没有一丝害怕和动摇,最终慷慨就义。

“生的伟大,死得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曾经含着热泪为年轻女烈士刘胡兰的墓碑所题之词。刘胡兰正是这样的人,她死得悲壮,死得可惜,死后其精神却从不熄灭。刘胡兰的一生不过短短十五年,可她的身影将会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明亮深刻。“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得有价值。”古往今来,只顾着追求名利和财富的人,犹如是河底的砂石那般寂寂无名,甚至遗臭万年,而找到人生意义,并为之而拼搏努力的人,哪怕一生短暂,却能在史书上留下最明亮的色彩。

司马迁曾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个卑劣罪恶之人的死,犹如臭水沟中的泥垢,不值一提,而一个英勇坚毅的烈士的死,却像是升上夜空的明亮星辰,永远闪烁,永远值得人铭记。

我们现在的美好平静生活,是依靠着战争中战士们的血肉,是依靠着烈士们所流的鲜血,因此我们要永远铭记在我国伟大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人物,如果没有他们为中国共产党事业做出努力和牺牲,在面对敌人的威胁,大义凛然、坚强不屈,那么也不会有最后的革命胜利。同时我们也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成为一个对社会、对祖国都有所贡献的人。

第9篇:刘胡兰观后感

1932年,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里,童年时期,她经历了抗日战争,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种种罪行,革命的种子在刘胡兰心里渐渐萌芽。

1946年6月,刘胡兰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1947年,敌人来村里抓走了五名共产党员,其中之一就有刘胡兰。敌军从叛徒那里得知,刘胡兰是年纪最小的一名共产党员。便想从她那里套取一些有用的东西,但是刘胡兰宁死也不说,敌人又用物质引诱,但刘胡兰像根本没听见一样,一声不吭。于是敌军非常生气地说;“你才15岁啊!如果不好好交代,被拉出去砍头多可惜呀!”。刘胡兰慷慨的说;“我再活15年也是这样,我不会出卖自己的同志”。敌军被惹恼了说;拉出去铡了。在这一刻刘胡兰望了一眼父母和亲人说;“永别了,我的亲人和同志们”。说完,她从容地把头放到铡刀底下,鲜血四溅,刘胡兰牺牲了,她死的多么壮烈、多么有骨气啊!毛泽东得知刘胡兰壮烈牺牲的消息后,当即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到英雄们的伟大,他们这种宁死不屈为国战斗的精神鼓舞着我、激励着我。所以作为小学生的我要努力学习,考好的成绩,回报祖国,长大好为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信息

  • 关于《草船借箭》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0:48:12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对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故事情叙述得淋漓至尽,对诸葛亮刻画,让人读后终生不忘。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故事很多,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草船借箭》。《草船借箭》主要是讲东吴大将周瑜觉得诸葛亮以后肯定是自己的心腹大患,觉得他很有才,想杀他,已防后患。赤壁之战时,周瑜借口对诸葛

  • 关于《爱的教育后感》的读后感大全(精选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0:50:42

    【第1篇】暑假期间,我读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内心感受很深。《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用爱来教育孩子。全书以一个小学生安利柯的身份,利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安利柯的成长的故事,详细的记录了他一年以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

  • 关于《诺贝尔》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0:48:12

    这个夏天,我读完了萧奏写的《若贝尔》。它让我百读不厌。《诺贝尔》讲述了在1833年的10月21日在的瑞典降生了一名非常孱弱的男婴,爸妈给他取名叫诺贝尔,他有两个哥哥,分别叫罗伯特和路德维希。他们的父亲是个发明家,但他的实验由于具有危险性,因此只能离开瑞典到俄国,那时诺贝尔才四岁。在诺贝尔读小学时,他

  •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共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0:58:42

    这是一本比我预想中更好读、也更美的书。在“禁书”的名声下,它给了我超出政治意味的惊喜。在我看来,这就是作者噙着泪、或许微笑着为日瓦戈、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本身轻轻吟唱的一首歌谣。当逃出军营、衣衫褴褛的日瓦戈在雪夜的木屋里,看着拉拉的睡颜,写下他的诗和散文时,我恍惚间便觉得,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样子了。

  • 有关《围城》的读后感10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0:59:12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一个被动、无能、意志不坚定的人。小说围绕着方鸿渐外出留学、购买虚构博士学位证书并回国、及后来抗战时期等一系列事件展开。给我很深刻印象的是方鸿渐这一人物,年少轻狂时就自诩不凡,也在最好的年华里获得了很多人的吹捧,可是纸包不住火,不管是包装

  • 关于《书》的读后感600字大全(1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0:55:42

    有那么一种情感,让人愿意为之赴汤蹈火,甚至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这种情感就是亲情。而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则是这种情感的不幸牺牲品。很多人都说高老头的父爱是畸形的,变态的。但是在我看来,他只是爱女儿爱得太深了而已。他给女儿们添置漂亮的衣服,豪华的马车,聘请最好的家庭教师,都是出于一个父亲对孩子无私的奉

  • 《茶花女》读后感大全赏析【12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0:58:12

    茶花女每晚都要到花店里订购一束茶花,因此而得名。茶花女身世悲惨,叫人又羡慕又怜惜。茶花女从小父母就双亡,她是被拐骗到城市里来的。因为茶花女的美貌,使得她受万人瞩目,很快成了交际花。她经常陪子爵,伯爵这些人喝酒,抽烟,聊天到半夜,不久,茶花女得了无药可治的肺病,常常咳嗽,甚至*。她去医馆治疗时,认识了

  • 关于《半生缘》的读后感大全(精选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1:07:42

    半生缘了多少恨,倾城之恋相见欢 《半生缘》读后感 半生缘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家所著。描写的是旧上海一类人的生活。故事以世钧与曼桢的感情为线索展开了他们从相识、相知、相恋、分离再相遇的过程。读完整本书,书真的很醒目。不管是世钧与曼桢还是叔惠与翠芝都只有半生的缘分,总是差一点点。这两对有人情人像是两

  • 关于论语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1:03:12

    今年暑假里,我在农家书屋里发现了一本经典之作《论语》,后来一个月我和她交上了朋友。渐渐地,我知道了《论语》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半部《论语》平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成书与战国时期,是一部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国学启蒙经典。在第一篇的学而中,我知道了“学而时

  • 《在人间》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8 11:09:42

    我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认真地阅读了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间》。《在人间》描写的是主人公阿廖沙被生活所迫到大街小巷,自己寻找工作,自己赚钱某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阿廖沙做过鞋店和圣像作坊的学徒;在两条不同的船上做过两次洗碗工;三次在外祖母妹妹家做仆人。其中让我感到最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