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
距读完第二遍已有十多天了,脑海中的印象慢慢地淡化了,趁着还有些许记忆,赶快写下这篇读后感以做纪念。
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算得上出身音乐世家,爷爷和父亲都是小提琴手,在某次无意之中被爷爷和父亲发现他有些音乐天赋,开始了漫长枯燥的音乐练习。随着爷爷故去,父亲越发的堕落,小小年纪的克里斯朵夫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过早面对生活的艰辛。在艰苦的生活中,他经历了亲兄弟的背叛,爱情的捉弄,所在城市的压迫,生活扬起了魔爪,几乎让他体无全肤,但也让他收获了奥里维的友情,葛拉齐亚的爱情。最终在最后一次与自己斗争中,走向了那永远的天国。通篇读下来,囿于篇幅太长,很多细节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但那不屈的精神给人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当克里斯朵夫在小城取得一点成就后,他在犹太青年的鼓梭下,向小城守旧的音乐势力开跑,然而这炮弹如同打入大海,仅仅掀起小小的浪花,却重伤了自己。被公爵当众呵斥,丢失了官差,最后只能屈就成为一所学校的音乐老师。好不容易在学校结识一对教师夫妇,也被人用桃色新闻的恶劣手段中伤,连一点点友谊的慰籍也失去了。在打伤大兵后,不得不抛下善良懦弱的母亲远走法国。
在法国的开始是艰难的,少年时结识的朋友对他避之唯恐不及,经历几番周折,才在巴黎勉强生活下来。克里斯朵夫是一个有着充沛创作欲望和精力的人,随着他在巴黎勉强站稳脚跟,他开始从音乐着手,了解巴黎和法国的文明,让他大失所望的是,当时法国音乐界,文学界,评论界都充斥着靡靡之音,一片嘈杂而又浑浑噩噩。在结识奥里维后,他开始接触真正的法国市民阶层,逐渐对法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年轻人总是会犯错的,何况克里斯朵夫是那么地精力充沛。他又一次犯了之前在德国小城犯的错误,被别人当了枪使,给自己招来不少麻烦。在一次军警和民众冲突后,他失去了知己奥里维,遁走瑞士。在瑞士得到老乡照顾后,他却出轨老乡的妻子,不得不回到德国暂时规避。所幸,他强健的内心让他找回了自我,与葛拉齐亚再次相遇后,演绎了人生最纯粹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通篇下来,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克里斯朵夫与周边环境的格格不入,但正是这种格格不入,却如同一把锋利的长剑,划开了时代的幕布,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法德意三国的社会现状,对克里斯朵夫的勇气钦佩不已。在德国小城,克里斯朵夫本可以随波逐流,依靠公爵的庇护,名利双收。但他却把炮口对准自己的同行,猛烈地开火。在巴黎见识到音乐界、文学界和评论界的靡靡之音后,他却不顾自己外国人的身份,大声疾呼,希望能唤起法国普罗大众的觉醒。更让人敬佩的是,当自己功成名就之后,他把自己放在了靶子的位置,宽容攻击自己的人,甚至鼓励后来人打倒自己,对吹捧自己的人却严厉训斥。即便快到了生命的终点,他还要求自己的意念不要屈服于即将逝去的肉体。随着年纪增长,他与朋友和解,与小辈和解,甚至与曾经的敌人和解,但是他就是不与自己和解,在生命最后一刻,他都让意念控制身体。
观克里斯朵夫一生,他就是个斗士。他不停地转换目标,但每一次都针砭时弊。在德国小城,他极力攻击德国同行的因循守旧。在巴黎,他痛感于法兰西民族的萎靡不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评判的烈度有所降低,但深度却从不下降。他不同于唐吉柯德,虽然也是一人面对着大风车冲锋,但是他就如敲击大铁球的小木杵,慢慢地让铁球震荡起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当他功成名就的时候,他敏锐地感觉到,自己也逐渐成为后来者进步的障碍,他先是想融入后来者,当不能融入时,他鼓励后来者攻击自己。一切阻碍社会前进,阻碍后来者进步的,都是他的敌人,哪怕这个敌人是他自己,他也绝不宽容。
作者罗曼罗兰是法国人,但是他所选择的主人公却是个德国人,缘由在文章中揭示的明明白白。他希望糅合法兰西的自由开放和德国的刚勇雄健,诞生一个优秀的民族,作为西方文明前进的载体。而要前进,就要打倒阻碍前进的所有障碍。所以在罗曼罗兰的笔下,克里斯朵夫才要不停地战斗,与固步自封斗,与萎靡不振斗,与权威斗,与自己斗。只有斗争,才能打破一个又一个枷锁,让前进的流水畅通无阻。然而,归根到底,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要归结到自己。如同中国古人所说,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只有不停跟自己斗争,时时审视自己的内心,不要被过去的荣光蒙蔽双眼,也不要为过去的错误懊悔不已,永远向前看,敲碎过去的自己,再从中捏合起新的自己,不停向前,让这样的每个个人,构成人类不断进步的集合,永不止步。
第2篇: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
1915年,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年份。而对于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来说,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他的长篇著作《约翰·克里斯朵夫》,登上了诺贝尔奖的宝座。
一个世纪过去,一个懵懂的少年怀着对先哲的敬仰,毅然翻开了那本长篇著作。全书共分为上下两部,一共1000多页,看似页数不算太多,可是字密密麻麻。情节算是比较平缓,不时有着关于政治、哲学的论述,对于如今的我来说,实是有些“超纲”。这本书,它给我的,不仅仅是思想的改变,更是灵魂的触动。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克里斯朵夫。它放荡不羁,它特立独行,它善良天真,它坚定不移。它虽才华横溢却被世人抛弃,而它能依旧坦然前行,从不止步。谁能否认,他不曾幻想过这样的人生?而当一个作者笔下“真实”的克里斯朵夫呈现在我眼前时,可想而知,我灵魂中最为热血,最为真诚的一部分,被唤醒了。我虽不如他那般天才,可也不甘于芸芸众生中消逝人生。我也想和他那样,与人斗,与地斗,与天斗,战胜命运之轮。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青壮年时的克里斯朵夫,那样的他,是无数男生憧憬成为的人。
然而,老年时的克里斯朵夫却不再如此,也理应不再如此。文章中有着数不清的转折点与铺垫,使克里斯朵夫的性格慢慢的转变。他变了,变的不再那么刚强不屈,不仅仅与以前的种种敌人和解,还反过来教育如当年自己一般的青年。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人情世故,挚友挚爱的逝去,触犯法律不得不辗转他国……他还是我憧憬的克里斯朵夫吗?当我回看起青年时那个被我视作英雄的他,我不禁问自己:又或许,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都是自己的英雄呢?
也许到了今后人生的某个路口,我会豁然开朗。克里斯朵夫,他,从未改变。我,也要坚守。
我想送给大家一句非常喜欢的句子,作为文章的结尾,“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一个生机勃勃的人,为什么要到本身以外寻找阳光和生命呢?”(周珈同)
第3篇: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2000字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克里斯朵夫是向命运还手的斗士、与世界和解的智者。他知道,一切放下都应该是斗争过后的释然,才真正放下;一切不在意都应是得到之后的放手,才是果真不在意。
《约翰克里斯朵夫》讲述了一个降生在宫廷乐师家庭的小男孩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敏感、暴戾,又具有极强正义感和反抗精神的音乐天才。向贵族谄媚的祖父、嗜酒如命的父亲、安于命运循规蹈矩的母亲,从小就展露音乐才华的小朵,渴望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大人物,但凄凉的命运又让他无可奈何。
11岁的他就承担了养活家庭的重任,繁重的劳作损害了他的健康,他沉浸在夭折的阴影之中。经历了和贵族少女米娜的短暂爱情,让他看清了高贵而冷漠的贵族,父亲的去世,更让14岁的少年认清了现实,结束了自己的童年。错爱只是一时的凄罔,而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与命运作战。
经历了于莱家动荡的少年时期,小朵经历了柏拉图式的爱情和放纵欲念的两段爱情之后,他摆脱了欲念的束缚,确定了自己的信仰,开始自己的音乐创作。他发现了人的精神的软弱,宗教、道德、政治、艺术都包上了一层谎言。他对伟大与缺陷并存的同胞批评非常苛刻,结果几乎与全镇人为敌。
第一次与法国接触,通过高丽纳与安多纳德,他捕获到了一种糅合诗歌与音乐的新艺术之美。从喜欢他作品的苏兹身上,他看到了以前痛恨的德国理想的伟大,它使平凡的心灵相信自己和别人的善良与崇高,因而确实变得如此。不过,他认为创造不单单是理想,它是对理想的实现。
他逃离了德国,来到了巴黎,在穷困潦倒之中,他发现了法国古老智慧之光,创作了《大卫》,可是没有被人理解。孤独之中遇到了青年奥里维,他是安多纳德的弟弟。他们互相因为知己,决定住在一起生活。受奥里维的指引,小朵健全的德国灵魂被法国艺术的精炼渗透了。他不再讥讽前辈们错漏百出的成果,懂得了共和国偏执狂的伟大,懂得了它难于被善于调和的民族理解的原因。同时他也发现了法国为真理而追求真理,局限于自由牢笼的与世隔绝。他坚定要去战斗,他的力量平衡了,音乐像潮水般奔泻。在多年的忧患后,他的作品被发现了价值,小朵终于窥见了恬静的远景。
在经历了母亲逝世、奥立维与雅葛丽纳的失败婚姻、奥立维的意外之死之后,他的生命本体受到了动摇。他的自己的灵魂剥光了,万物的战斗在他的心里回响。他是与世界荣誉与共的斗士,时时刻刻在诞生,一个新的灵魂诞生了。他总是力,总是火,它的来源和太阳相同。它是生命,是别的生命的依仗,它千万次地战胜了黑夜。成天成月的写着,他得救了。欧洲各地都在演奏他的作品,但他对此漠不关心。他的心像云雀一样高翔,知道等会掉下来,而且还要掉下很多次。
在经历和葛拉齐亚的重逢与错过之后,他的精神再度升华。各个民族的价值,对世界的贡献,他都认清了,遂不再分民族,对邻族的祸福向对同胞一样关切。他的想和写差不多是同步了,只可惜字迹越来越不容易辨认。终有一天他用颤巍巍的手,写出战场上瑞典王临死时的话:“我目的达到了,兄弟,你自个儿想办法吧!”
这部史诗般的故事在克里斯朵夫的去世中结束了。这部作品描述了一个音乐家探索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人生凄苦,不断受苦,可是不断战斗,最终达到音乐的巅峰的故事。
这部作品告诉我们几件事。
第一,苦难是人生的常态,每个人都要经历无数的坎坷。我们是选择逃避、屈服还是战斗呢?不同的选择注定了不同的结局。曼希沃是被生活打败的好人,最后酗酒而死;面包师一家被苦难打败,最后选择自杀;更多的人屈服于现实,选择了虚幻和圆滑;克里斯朵夫选择了战斗,成就了艺术的高峰。
第二,家庭、爱情、事业是人生几大课题。个人无法选择出生的家庭,不幸的家庭让人悲伤;爱情也充满了凄罔,有时也会毁了人的一生;唯有不断的精神探索,日臻完善的精神追求、不屈服的意志才能给人生带来最终的和平与幸福。
第三,理想、思维、现实是独立的也是充满了矛盾的,知行合一才能解决人生的问题。伟大的理想可以带来崇高,但有时是充满了谎言的,思维的清明让人看清真相,但是真相有时候会让人泄气。只有现实,才是真实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克服了现实的困难,人生才能够升华。
第四,热气腾腾的活过,实现了理想的人生,或许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