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
前几天,老师一直要求我们读一本书,叫《所罗门王的指环》
刚看到这个书名,还以为是什么神话类的书,很反感,以前买过一本《希腊神话》,看了一点就不愿意看了。都是讲的众神之间的故事,救济众生什么的,枯燥无味,当然不好看。
可是这本书不同,这本书讲的是作者劳伦兹关于动物之间的故事。
在“长年的住户”一文中,劳伦兹养了几只寒鸦,他与寒鸦之间发生过许多有趣好玩的事情,就比如他的一只寒鸦名叫“兆客,是他最喜欢的一只。可是,出现了一个意外。在寒鸦求爱的对象不只是同类,还有可能是人类。
起初,兆客上了劳伦兹家的女仆,他认为兆客是雄性,但到后来研究观察,发现兆客其实是雌性,而且也会出现雄性爱雄性的现象。所以,就因为这个,一只雄寒鸦就向劳伦兹示爱,把虫子嚼碎喂到他嘴里,还把虫浆与寒鸦唾沫的混合物灌进他的耳朵里,这滋味可不好受。
在“训鼩记”中,作者在养水鼩的时候,见证了这一物种凶残的捕食行为。水鼩在小的时候很难养活,劳伦兹和朋友去奥地利才捉到了几天刚出生的小水鼩。
过去了一年两年,水鼩长大后,劳伦兹就开始给它们喂食。结果,看见他们残忍的进食方式。他把一只青蛙放到了养水鼩的地方,但这些水鼩咬住那只青蛙的各个部位不放,接下来,它们开始分食青蛙。这场面,残不忍睹。
动物学其实很有趣,只看你是否认真发控、研究。
通过这本书,我懂了很多。
第2篇: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800字
你们听过这样一则神话故事吗?相传“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因为他有神奇的指环。”可是现实中有一位作家他没有魔戒的力量,却能和动物交谈,是不是很厉害呢。他就是劳伦兹,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他的这本书《所罗门王的指环》。不过这本可不是讲述霍比特人的冒险故事,而是叙述劳伦兹和动物们的相处生活。
书的开头,作者就讲述了他身边动物给他制造的种种麻烦。调皮的灰雁不顾作者阻拦,偷偷到花坛啄食,有时还会闯入屋内引吭高歌;作者的父亲邀请灰雁去自己的书房喝茶,紧张的灰雁一不小心就排泄到了漂亮的波斯地毯上;僧帽猴格洛丽亚差点将家翻了个底朝天……还有在《嘲笑动物》一章中作者讲述的各种趣事,自己甚至差点被当做疯子。在我被动物这些可爱的行为逗笑的时候,也不禁为这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感情感到向往。正如作者所说,他已经和野生动物建立了真正的友谊。他所忍受的所有这些麻烦和烦恼,换来的补偿,不仅仅是科学成果,还有其它很多很多。我觉得作者除了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的身份之外,一定还有另一个自豪的身份——动物们的好伙伴。
这本书除了让我向往人与动物的友谊之外,作者也用生动的语言让我了解到了许多新知识。在《长年的住户》一章中,作者向我展现了寒鸦高度发达的社会和家庭生活,还有一些独特的习性。作者养大的小寒鸦对作者产生了极大的依恋;一只成年的雄性寒鸦居然爱上了作者,给他喂虫子;寒鸦会估计携带黑色物品的东西;寒鸦会本能的攻击碰小寒鸦的东西;寒鸦间的等级排序……这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寒鸦间的等级制度,高等鸟会欺凌低等鸟,等级越低的鸟遭到其它鸟的欺凌就越狠,当鸟儿之间的社会等级确定了就会尽力维持,还有鸟王的王位篡夺。鸟社会的种种行为甚至和人类社会有点像,不禁让我感叹起大自然的神奇。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也通过动物之间的打斗,引发了对人类战争的思考。温柔的鸽子和兔子会把同类残忍的折磨至死,凶残的狼却会在对手屈服后掉头走掉。我们人类在战争中会选哪种?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如果形成了能致同类于死地的武器,这种动物为了生存就会形成一种社会禁忌,避免这种武器危及种族的生存。那人类呢?人类可以做到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再三思考。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本很值得我们读的书,我觉得只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认真的去观察动物,亲近动物,我们都可以拥有一枚所罗门王的指环。
第3篇:所罗门王的指环读后感400字
在阿尔腾贝格的艾顿堡,一个有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大喊:“把窗户关上,鹦鹉要进来了!”或蹲在草地上“呱呱”地叫,或化装成“魔鬼”给小寒鸦套铝环……没错,他就是洛伦茨先生,那个整天与动物打成一片的人。
动物,本来就是一个不容易搞定的角色,在书中,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是洛伦茨为了真理,忍耐了所有麻烦事,说服了他的父母,安定好他的妻子,终于坚持驯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小宠物,从小小的蜻蜒幼虫,到巨大的渡鸦;从极其温驯的绵羊,到狂躁无比的斗鱼……我不知道他费了多少心血,但能一举夺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也是不容易的。
为了科学,他不惜丢尽颜面,被数人围着看笑话,也坚持尖叫让可可归来;为了科学,他脸上被叮了数百只蚊子,连赶都不赶一下,只为了一只水鼬;为了科学,他允许灰雁将刺鼻的排泄物留在漂亮华美的地毯上……
仅仅是爱。无怨,更无悔。
传说所罗门王有一枚伟大的指环,只要一戴上它,所罗门王就会听得懂动物的语言,而洛伦茨却说:“我不需要指环,我也能听得懂动物们的语言。”当时,只以为是谬论,不以为意;如今看来,他有底气说这句话。
人与自然,因此而更加和谐。(姚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