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卖米读书笔记
一块一、一块零八的纠结不是锱铢必较,而是广大生活在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几分钱甚至几厘钱都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母亲硬咬着两分钱不松口,是因为这是全家的收入,是父亲看病的救命钱,是主人公和弟弟的学费钱,所有的寄托都在这一厘一分之间。
张培祥与母亲挑几十斤的担子走几里山路去卖米,年幼的弟弟还是一个十一、二岁的毛孩子,也得扛着锄头、顶着日头去农田放水。但这种经历不是他们前行路上绊脚石,而是垫脚石。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同志曾经说过“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种“吃苦”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里也是一剂良药。
我也曾听闻父母讲起过他们当年卖米的故事,在我两三岁的时候,谷子收成的季节,父亲每天就开着手扶拖拉机走几十里的山路去卖米,有时车开不上去,父亲就得挑着一百来斤的担子一步一步的往山上走……因为路途较远,父母总是很早就要起床,爷爷奶奶都忙着农活,没有人照看我,所以把我也得带在身边。每天父亲都把我抓起来丢到母亲的手中,而我总是又一次知足而舒服的在母亲的怀抱中沉沉睡去。偶尔一家人坐在一起也会把这些经历当作笑谈说起,但我从他们的话语里能够听到那时生活的艰难,然而一家人并没有消沉,而是勤恳努力,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艰苦而又幸福。
正是由于父母的这种言传身教,让我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也变得更加独立自主。2015年大学毕业的那个夏天,我就独自踏上了通往杭州的火车,有一份协警的工作在那个城市等待着我。第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望着眼前川流不息的车辆,我不知所措。
以前在电视上总是看见交警挥舞着手臂,指挥众多车辆井然有序地通行;当我自己站在指挥台时,才发现看似简单的工作,做起来却是不易。当路口拥堵时,不管外面是骄阳似火还是风雪交加,我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那里指挥车辆行人,保障交通安全。在我记忆里最深刻的一次执勤是在杭州的一个深夜,那天大型商场和体育馆都在举办各种活动,车辆和人群都比平常多出好些,所以在接到中队领导的指示后,我就马上赶往繁忙地段值守,一值就是黎明。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后,路过的各位司机摇下车窗喊着:交警同志新年快乐,你们辛苦了!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在寒风中瑟瑟的我们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有着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奉献着,真的不是一句空谈。
两年的协警经历让我感触良多,获益匪浅。那是一段充满希望的时光,每天都有着新的挑战和未知;那是一种痛并快乐的日子,让我的身体、心理还有工作能力都经受了超乎正常体力强度的考验,让我更加强大、更加自信、更加“有料”。如今作为一名青年民警,我将牢记使命、永保忠诚,不断完善自己,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无愧于国旗、警徽下的虔诚誓言。
第2篇:《卖米》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在杂志上看了一篇文章——《卖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叫琼宝的贫困家庭女孩,陪母亲到集市卖米的故事。这天一大早,琼宝和母亲分别挑着八十斤、六十斤的米担子,走了一个钟头才来到集市,可是米贩子出的价格比母亲预期的价格要低几分钱,琼宝的母亲舍不得贱卖。然而等了一天,这米还是没有卖出去,琼宝和妈妈又只好将沉重的米挑回家。回到家后,看到生病的父亲和无奈、辛酸的母亲,琼宝躲在被子里,难过地哭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伤心地流下了眼泪,切身感受到了小作者生活的艰辛。更让我感动的是,小作者在那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奋发图强,取得了非常优异的学习成绩,这真是来之不易啊!这个故事也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敢于克服困难,不断自省,争取进步。(宋王瑞)
第3篇:卖米读后感
一个十几岁的姑娘“琼宝”跟随母亲前去卖米,挑着六七十斤重的担子行走四五里的田间小路去赶场,母亲为了一斤米多卖几分钱和米贩子讨价还价,散场的时候她和母亲不得不把米又挑了回去,沉重的担子压在肩头,大米的重量与生活的不易相加,让十几岁的姑娘深深感受着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家境贫寒,让一个十几岁的生命从小就背负起了生活的重负。
物质匮乏的年代,穷苦的家庭出身给人们烙下了缺衣少食的印痕,时代发展向前,但年少时生活的不易与艰难几乎压弯了活着的脊梁,此生对物质的追求便成了一切的基础。
每个人都在自己儿时的经历中汲取了最为本质与深刻的影响,印在自己此刻和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上。
如果不是在贫困生活中走过的人,大概永远无法理解这种心情。
因为穷,穷到骨子里,所以会格外计较那几分钱、几毛钱。有时候,往往因为这样的计较,而丧失更好的机会,或者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没有别的办法。
一直以为自己认知不够,为什么别人很早就能做出的决定,而我过了好多年才能想明白。大概是因为从小家境贫寒的孩子,先忙着努力摆脱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忙着努力适应市民的角色,忙着改造“穷人思维”,下一步才能考虑自我提升。
你可以说是开化的晚,永远只有“穷人思维”,但对当时当下的人们而言,真的只会产生那样的认知、做那样的选择。
明白了这世界的残酷和温柔之后,希望我们依然能不放弃努力。
第4篇:《卖米》读后感
父亲给我推荐了北大才女张培祥写的《卖米》,我读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感受特别深刻。
文中介绍了张培祥与母亲一起担着五六十斤的米走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去几里外的镇上卖,这些米卖的钱要给父亲买药。
米贩子说:"1.8元一斤"。母亲陪着笑脸说:“一斤1.8元少,2元还差不多,我家的米多好呀!你看,又白净又细致"
……
中午了,米贩子都回城了。母亲的额头上挂着几颗豆大的汗珠。到了下午,还没有人来买,母亲着急说:"一斤1.8元卖出去也行呀。"可是再也没人来买了。
傍晚米沒有卖出去,张培祥只得与母亲把米原路担回。为了给父亲抓药,第二天还要去走十几里远山路的转步去赶场……
我放下书本深深地沉思,在一些偏远山区人们的生活还非常贫穷,他们只能依靠种地来养家糊口,付出多少辛勤的汗水。还要多攒些钱供自己的孩子读书,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同样是学生的我,住在县城里,不愁吃,不愁穿,还有零用钱,可以买好多零食吃。父母却还宠着我们,我至今变得只想吃零食,不想吃饭。而张培祥他们呢,连顿饱饭还吃不上。我给他们相比,我是多么的幸福。
电视上经常播放,在一些地方,还有的人供不起自己的孩子读书。
母亲生养我们付出许多,却从来沒有想要得到我们的回报。这是无私的母爱。所以我们没有理由顶撞我们的母亲。因为母爱可以胜过一切。
父亲在外面天天辛苦上班,什么活都去干,显得天不怕,地不怕,唯有我们生病了,出事了,他会害怕。父亲是最爱我们的人。生怕我们受了一点一丝的委屈。父爱如山。
所以我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我要好好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5篇:卖米读后感1000字
读完北大才女张培祥的《卖米》深深震撼了我,本文平铺直述了作者和母亲挑着两担米去赶场的故事。没有华丽词藻,字里行间却是流露着真情,把农村人的辛苦、无奈、心酸娓娓道来。总想写点东西,表达内心相同的感受,但一直懒于动笔。
大热天,为了换钱给生病的父亲买药,母女俩挑着米沿着窄窄的小路去赶场卖米。母女希望卖价一元一角,而米商人只出一块零八分。因为二分钱的价格,总价三块钱的差价,娘俩在烈日下晒了大半天,连一块零五分的价格也没卖出去,连两角钱的冰棍都舍不得买,不得已担回家,却在返回途中撒了米。作者挨了母亲一顿责备,显示了农村人惜粮如金的现实。幸好有草帽,收了起来,可以带回家,没造成损失。我有一种强大的悬念在心头缠绕,那娘俩下一场的米能卖个什么价格呢?是一元一角、还是一元零五分?
我们也有着同样的经历,执着一口价不卖,输的比《卖米》作者母女还要惨。
那是前几年,和老公一起种植大棚樱桃的时候。过了清明节,被誉为“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红灯品种的樱桃,一串串,一簇簇的挂满了枝头,红的发亮,红的诱人,让人垂涎欲滴。这时便请小时工来帮忙把樱桃一个一个采摘下来,由于果肉嫩而皮微薄,需要小心翼翼。摘下来的樱桃,按大中小个再分类,大的放一起,小的放一起,然后装在一个个白色塑料桶里,白色桶,更能彰显樱桃的色泽与亮度。
那个时候的果商,老是在夜里12点以后才开始收果子,采摘多的时候,也就刚刚挑选完。劳累了一天的我们,还没来得及入睡,就开始装车,匆匆赶往月庄樱桃交易市场去交易。
我们也和其他的种果人一样,把一桶一桶的樱桃搬下车,摆放好,等收果商来。那些收果的商人,打着呵欠,肩上斜挎着背包,拿着手电筒开始出动了。一个操东北口音的果商盯上了我家的两桶中果红灯,用手电筒仔细照了又照,问:“这果多少钱”?老公回了—句:“25”,“23卖不卖”?老公说“少一分也不卖”,那人离开了。过了一会,又过来了一个南方人,直接就问:“这果子23一斤卖不卖”?老公一口回绝了。我跟老公商量着,再有给23的价格就卖掉,可是那晚不知是怎么了,市场上收果的商人来来往往,仿佛串通好了似的,那两桶货在那里摆着再也无人问津,等别的果子卖完了,由于第二天还要早起忙着采摘樱桃,只好带回去等明天和明天采摘的一块再卖。第二天晚上,没卖完的这两桶和当天采摘的就没法相提并论了,颜色暗淡了许多,亮度也大打折扣。那么明显的对比,让我和老公没有了底气。摆放在那里,过了老半天,终于,有人出价了,“这果18块钱卖不卖”?我俩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相视一笑,“你要了吧”!老公提着桶跟随那人而去。
两桶樱桃,四十斤,每斤差价五块,两张鲜红的毛爷爷就这样不翼而飞了。相当于一个小时工摘二十个小时的樱桃。时令水果不同于粮食之类的,将就的是新鲜程度和口感,这次的一口价,给了我俩一次深刻的教训,总就觉得从元旦开始,大棚升温,就在棚里日夜守护,白天控制日光照射的温度,晚上温度低下就生火给树取暖,打药、喂肥,途中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都是非常辛苦的,卖不到自己的理想价就觉得亏了似的。自此,只要有两个人出价一致,我们就立即成交,毕竟果子出手了心也安了。
我们的经历是现实版的《卖米》,但比卖米的损失还要大。行市行市,随行就市,卖了就是行市。我也奉劝看我文章的种大棚樱桃的朋友,不要和我们一样本着一口价,一根筋,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否则,对于樱桃这种价格高的水果,真的是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