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简简单单教语文》读后感(共4篇)

《简简单单教语文》读后感(共4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4-05-21 01:56:31

第1篇:简简单单教语文读书笔记

在上中师的时候,学校对我们说小学教师要做全科教师,不管任何科目都可以胜任,曾经我也是很认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教育的要求提高很多,自己从教时间的变长,年龄的增大,单一学科的教学使得我接受新知识能力的减弱,还有一系列的职业倦怠现象……

从数学学科转到语文教学已经有两年了,这两年的语文教学简直成了我的沉重负担,压的我喘不过气来。统编教材双线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新增单元导读页,语文园地也改变了模样。还有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有那么多的不一样,有点眼花,有点头晕,有点不知所措。

上学期读书分享中看到了史青亚老师分享的《支玉恒老师教语文》,就深深的被支老师所吸引。

《简简单单教语文》全书共四辑,近一半都是讲一些教学琐事。从中可以了解到支玉恒老师,在那个年代,在艰难的生活经历中奋发图强,愈加坚定要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支玉恒,1959年于河北体育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上体育课,后由于种种原因,1977年,近40岁时改教语文课。当时他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于是虚心地向低年级老教师求教。苦练三年,无论写教案、改作业、批作文、写总结等,均用小楷毛笔书写。语文教学起步较晚,然而他以勤补缺,刻苦钻研,终于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张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

支玉恒快40岁时才由体育教师转为做语文教师,结果一教就教出了自己的个性、教出了语文教学的名堂,教出了在全国的影响。于是,他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虽然在他身上缺少一些人们通常看得很重的荣誉光环,他不是“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没有被评过“全国优秀教师”,甚至他不是特级教师,但他并不缺少同行的认可。在小语界有“四大天王”之说,支玉恒便是其中之一。或许我们可以说这样的话:来自同行的认可才是真正的认可,来自同行的尊敬才是真正的尊敬,来自同行的荣誉才是真正的荣誉。

书的另一部分是写支老师和恩师们之间感人的故事,读他们故事,常常感动不已,怀念起很多我的老师。边读边虚心向老前辈学习,先做人后教书。

支玉恒老师个人的影响力:他走多远,他的课就带到多远,他的影响力也就扩散到多远。他一支粉笔驰骋大江南北,足迹几乎遍及了全国县级以上的地方。他的课开了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代讲”之风,创立了“自主发展—点拨启导”式教学;他对教学的思考、对理论的研究都注入到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启发、引领了一线的教师,于是,从他身上散发出了“名师效应”,也使他成为了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名师。

怀着对支老师深深的敬意特意去找寻了支老师这本《简简单单教语文》来拜读!在书中,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语文课的教法,我觉得特别适合像我这样初次接触语文教学的新老师。要学他的方法,学他的精神,学他的专注,学他的思维。这本书,虽然没有长篇大论,但每一条都十分精深,挖掘比较透。这本书的题目是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个题目绝对不是随便来安排的。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围绕着简简单单来讲,这可以看作是支老师的一个特色。

数学家、原复旦校长苏步青所说,如果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其他学科都是学习语言的内容,只有语文学科是学习语言的形式--即学习语言本身。因此,语文教材不是语文的知识体系,而是承载着语言的一篇篇选文。每一篇选文只是学习语文的一个例子。学生要通过这一个个例子来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学好了语言文字,理解了文本内容,学会了文本的表达形式,形成了良好的语文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自在其中了。但是这一切,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过程,并被学生所掌握。有些教师很少在课堂上进行语言的推敲、揣摩和品味,而是围绕文本内容,外加大量的教化性补充,过度渲染、张扬人文性,冲淡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

张志公先生早就说过,教语文要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这就是说,要通过学习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理解这些内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语言工具性的训练与其人文性的教益,是在教学过程中对立统一的。语言文字已经蕴含了深刻又活泼的情感和意趣,蕴含了广博、丰厚的人文积淀。学好了语言文字,学生就自然接受了人文熏陶,根本用不着脱离文本、语言去搞什么宣教。否则,除了增加课堂虚幻的观赏性之外,没有任何价值。

支老师认为,语文的问题应该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中国的语文就应该用中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是强调本色,二是强调传统的继承。总的来说,都是强调母语本体的回归。中国语言是随着中国人的生命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使它在世界上独占一席。

讲授母语,应该讲究诵读、感悟、涵泳、体味、积累等体现中国人以感性思维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因此,我们的课堂,不仅需要生动活泼的读、写、说,更需要文文静静地思考、揣摩和潜移默化地熏染。

没有场景的布设,没有课件的渲染,没有音乐的播放,甚至没有的呈现,有的只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学生活跃的思维在老师的巧妙点拨下,贯穿整个课堂,他们兴趣盎然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任务,用最简单的、最实用的方法完成语文教学,这就是支玉恒老师的课堂留给我的印象。

归结一句话,就是用听、说、读、写的手段,去解决字、词、句、篇的问题。语文针对的永远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学懂了,掌握了,人文性就跑不了。这就是语文课要干的事情。

新课标提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这正和支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

支老师这本书,不仅让我得到了诸多教学上的启迪,更感受到了名师的人格魅力和理想追求!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饱满的热情,更要有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支老师的教育理论,不是高大上的深奥专业术语,但是句句结合教学实践,通俗易懂,深入简出,既落实了语文要素,又渗透了人文主题,不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很值得借鉴!

第2篇:《简简单单教语文》读后感1000字

“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通过品读支玉恒老师编写的《简简单单教语文》这本书,我收获颇多。《简简单单教语文》这本书的多数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我感觉品读此书就是在品读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这也许是支玉恒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的”一种表现。他突出本书的编写特点:“以读代讲”为宗旨;“以课堂案例”为理念。

今年我任教一年级语文,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书中有没有提到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虽然书中小学教学案例较多,但没有具体写到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在第一辑中的第八模块讲到“阅读教学要使思想感情得到交流”,我认为汉语拼音教学也应该同样如此。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个性强,天生好动,善于表现自己。在教学汉语拼音引导观察情景图时,学生都很积极发言,但是到了教学拼读音节这一环节,学生声音却很低沉,听不清,甚至难以开口。这就是学习汉语拼音的一个难点。学语文就要攻破读书难这一关,突出“以读代讲”。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如何实施“以读代讲”呢?我经常借助身边的材料帮助学生记忆拼音字母的“形”。利用身边贴近孩子们的实际事物学习拼音。比如:教室里的门、窗、教师使用的教棍,它们分别像字母n、m、l;也可以借助身体的部位,用手势比一比拼音字母;用衣服上的纽扣,围巾等等发现汉语拼音隐藏在日常生活中事物。教学汉语拼音拼读方法时,我做到:1、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为了突出“以读代讲”而不枯燥乏味,我让孩子们用双手相碰的方法,尝试拼读,学生做到声体力行学习汉语拼音就不会太乏味了;三拼音节是教学重难点,拼读方法有三种:1.三拼连读发;2.声介合母法;3.介韵合母法;除了第二种方法以外,我同时使用第一种和第三种教学方法。用的最多的就是第一种方法,并告诉学生g-u-a=gua就是一种方法,区别在于慢速连读法和快速连读法。慢速连读法是分解“声轻介快韵母响”的过程,熟练后就“三音相连很顺当”。教学指导简要而不失到位,这是“简简单简单教语文”的一种方式。

汉语拼音教学如果仅仅“以读代讲”满堂灌,是很枯燥的。我发挥“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师生合作多种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着拼读音节。不怕学生读不准,就怕学生不敢读。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哪怕没有完美的教学效果,但至少人人都参与了汉语拼音拼读音节这一难关。教师抓住机会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纠正读音,孩子们水到渠成慢慢领悟出汉语拼音拼读音节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学生“思想感情得到交流”,这就我是对支玉恒老师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另一种理解。

简简单单教语文,我认为还体现在,学生不一定照本宣科的使用教师归纳的口诀、儿歌或者顺口溜。只要能记住汉语拼音字母,拼读音节方法,都可以自由尝试。我认为汉语拼音教学口诀、儿歌和顺口溜的编辑也是简单到不受限制的。最后借助同步练习,课堂详解进行知识拓展、发散,查缺补漏,在习题中反复揣摩,可以有“多元解读”,思想感情得到交流,达到熟能成诵。

支玉恒老师作为全国名师,在教学技艺上已是炉火纯青,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浓浓热爱,创造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平平时时更有歌”的教学境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鞭策自己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做事情,努力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第3篇:简简单单教语文读后感800字

在实际教学中,正如毕英春老师所说,我有很多困惑:想教的知识太多,不会取舍,不会整合课程内容,怕基础知识学生学不会,再有就是制定的教学目标没有达成……今天的学习,可谓是“及时雨”。

1、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前提

一堂课的时间、容量是有限的,如何运用有限的时间去扎实地进行教学,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繁就简,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或者重点进行教学。毕老师以四年级教材中的《普罗米修斯》一课为例,找出关键词“日夜遭受”“死死地锁”,用比较法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学的简单轻松,高效地完成了课堂的教学目标。

2、聚焦一个目标,做到一课一得

“在实施简单教学时,确定好一个目标,尽量做到语文能力训练方面,一课一得”这是毕老师重点强调的一句话。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基础性目标”,也就是每篇文章都需掌握的“识字、写字、朗读”等;二是“发展性目标”,这类目标首先要用心钻研教材,借助课后习题和文中泡泡语,了解编者意图,进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掌握语文要素、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面,力争做到一课一得。

3、举例

她还以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为例,为我们介绍了“1+X”的教学模式,“1”指的是精读课例的教学,以例悟法,“X”指的是多篇略读课例的学习,依法自学,反三归一,进而实现课内的大量阅读。

4、总结

最后,毕老师说道:语文是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学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也反复强调实践性这三个字,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获得,我们在教学语文的时候,要重视语言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5、我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深刻地思考了一堂好课的标准:简单明确的目标,清晰流畅的教学过程,扎实的基本功,有效的评价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一堂好课必不可少的。一堂课,既要教得简单,还要学得轻松,师生都有收获,都有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课。

第4篇:《简简单单教语文》读后感

德国作家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深夜,当我手捧《简简单单教语文》一书阅读时,我竟然忘了时间忘了困倦。在书中,我感受到了名师的教育智慧,似乎走进了他的课堂领略了他教学的精彩和真诚,更多的是他给我一种向上的力量。

从体育老师出身的支老师,由于身体原因,年近40岁的他改教语文。虽然他语文起步较晚,但他以勤补缺,刻苦钻研,最终成为全国小学语文名师。他的成功,归功于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学生深深的爱,归功于他的心无旁骛。我没能亲自聆听支老师所执教的《第一场雪》《飞夺泸定桥》《太阳》等等,但我又是无比的幸运,罗蓉名师工作室为我们订购了“勤耕人”上的名师课视频,我能在该平台上看他评课的视频。他虽两鬓斑白却无比慈祥,他年岁已高但思维敏捷。他边看记录边点评,看不清楚时拨了拨眼镜,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还拿出放大镜在看自己的点评稿件,我一下子对支老师肃然起敬。他在书中写到:“2019年我80岁,我们结婚50周年,届时我打算邀请各地的好友来共同享受快乐——但愿我能活到那一天。”现如今,他已是81岁的老人,他还在小语教育上为我们指路,这更让我看到了他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挚爱!

关于他的“简简单单教语文”,我是这样理解的:

一.教学手段简简单单

我很赞同他的“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这一观点。“用语文的手段去解决语文的问题,就是用听、说、读、写的手段完成字、词、句、篇的学习,并在这种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训练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支老师总结的这一精粹理念值得我们深思和领会。

他的课例《太阳》一课,没有课件,只有朗读,只有粉笔,只有辩论,却让学生学会了理解,学会了表达。面对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各种平台、各种课件如雨后春笋,抢着、挤着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有时候似乎会定错了位。有的课堂为了用多媒体、新手段而用,一不留神,却忽略了它只是“辅助手段”这一说。

二.教学目的纯纯粹粹

支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提醒我们教学目的要纯纯粹粹,不要有私心杂念。他在书中分享了他到湖北天门上课时,由于听了著名教授关于读写结合的叮嘱,不改又怕教授听着不高兴,结果每一个步骤都没有落实好,作文也没有写好。“上课就是上课,哪来那么多的私心杂念!没有周密计划,没有精心设计就胡讲一气,这是不负责任!不要以为自己上课比较灵活,就可以随心所欲,改得这样不伦不类,算什么!”他借杨再隋老师对他的教诲反省自己,同时更是对我们后辈的提醒。是的,我们是给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老师上课。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深铭记,实实在在践行教育的初心。

三.课堂教学真真实实

他的一个个课例,让我感受到了真真实实。他教育我们公开课可以上成家常课,这就需要教师心中想的是学生,把课堂真正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而不是展示教师个人才华的舞台。因为这样的公开课才能真正起到引领、启发的作用。反过来,我们上家常课时如果能够像上公开课那样钻研教材、细读文本,细致地设计教学流程,既有合理的步骤设计,又有特殊情况的设想和应对预案,并且,每一节家常课都请老师来切磋研究,使家常课变成公开课,那么,这样既锻炼了自己,也锻炼了学生。这两点,对于正在努力成长的我们来说,特别值得学习!因为支老师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支老师不仅为我们分享如何教语文,还用了两辑的篇幅提醒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忘自己来时的路,珍惜友情,不忘小学语文教育的宗旨,那就是虚心向前辈学习,先做人后教书。虽说简简单单,实则并不简单,需要我们像他一样去努力,去付出!感恩支老师!致敬支老师!如今,支老师年岁已高,只愿他健健康康,幸幸福福!唯有学以致用,方能不辜负支老师的满腔希望!(石艳)

推荐信息

  • 《弟子规》读后感大全【20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8 10:03:08

    当一缕阳光射进我的小屋,微风拉开窗帘,我捧起那本被我束之高阁已久的《弟子规》,心中感慨万千。儿时,当我光着脚丫跑过书柜时,就被这本《弟子规》可爱的封面吸引,曾伸出脏兮兮的手摸着可爱的封面问妈妈:“这是什么书啊?”妈妈说:“这是《弟子规》,宝宝长大了也可以读的。”这是我初遇《弟子规》。随着时间的推移,

  • 《文城》读后感(共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8 10:39:39

    这本书讲述的是残酷的清末时代,在那个时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讲述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她柔软坚硬,在命运推动下的每一次选择、在那个慌乱时代的幸与不幸,都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弦。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

  • 《父与子》读后感大全(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8 11:18:08

    今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不禁从心底里升起了一股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课文描述了在一九九四年的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一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顾发生大爆炸的危险,不顾旁边人的'劝阻,一直坚持不懈地挖着,而他的儿子也坚强地等待着。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了不起的信念(一定要活着),正是因

  • 《培根随笔》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8 11:58:38

    【 导语】读过培根的散文随笔,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文艺复新时期的情况,得知培根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一翻开《培根随笔》,我就被书中含义深刻而又不乏幽默诙谐的语句吸引住了。我仿佛在与那位四百多年前的哲学家面对面交谈,他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个个困惑,告诉我怎样面

  •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共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8 12:30:08

    今天无意间读了《老人与海鸥》一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对动物的爱,动物对人的爱,也更多的体会到了人与动物能和谐相处,共享一片蓝天的美好情景。这篇课文通过老人生前喂食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细节的描写以及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的描写,表现了老人对海鸥那份

  • 《森林报》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8 13:13:39

    森林,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可是,在城市里的报纸上,书上,基本上都是些大都市的事情,很少有关于森林里的事情,而《森林报》却是个例外。《森林报》讲述了森林里春夏秋冬的故事,有春的歌唱,夏的舒心,秋的落叶,冬的忧伤··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事情,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歌声,快乐,悲伤,难过,他们有着我们没有的东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8 13:50:08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是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很喜欢王小波,他大概是作家中程序写得最好的了,这有点像个笑话,但却是真的。起初我并不知道这一点,读大学的时候,一次在网上凑单买书,看到了系统推荐的一本书名叫《爱你就像爱生命》,那时我还没读过他的作品,也不可知道他是一位作家,只是觉得这本书的名很好,

  • 《苏东坡传》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8 14:27:39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写书人与被写人的名字都如雷贯耳,所以,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经典之作。当时读它依然带着一些目的性和应急性——为了讲好《大学语文》的一节专题,即《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苏东坡》。后来了解到,这本书还是中国现代文学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

  • 《边城》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8 15:03:08

    事实上我在高中时已经读过了《边城》,那时语文课本上有《边城》的选段。我把它当成故事来读,感觉挺有意思,于是自己课下把全文读了,但是那时读得匆匆,对这本书的印象就只有民风的淳朴,和最后开放式结局带来的悬念。寒假稍有空虚,我便重读了一次《边城》。再读这个故事,也有了不一样的体会。首先吸引我的就是这部小说

  • 有关围城读后感的范文精选(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8 15:43:39

    从小学到现在,《围城》只看了三遍,却一直不能忘怀苏文纨那句:“冷若冰霜,艳若桃花。”官小姐出身的苏文纨本身就有了高人一等的权利,再加上留学博士的头衔更是让她把爱情看得特别珍贵,不肯轻易施与。然而留学归来的她,也许是受到了方鸿渐和鲍小姐亲热的刺激,也许是回国后受到封建正统思想的“熏陶”,她的“冷若冰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