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西藏生死之书》读书笔记_西藏读书笔记2000字

《西藏生死之书》读书笔记_西藏读书笔记20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19:56:56

对西藏感兴趣已经很久了,虽然曾经匆匆去过两次,非常可惜的是,彼时纯粹是流于一个游者,注意的焦点也仅仅落在了那些雪山、圣湖、草原、寺庙,腐败的青稞酒、藏甜茶、牦牛肉,以及偶尔看到听到的打阿嘎、辩经、吟佛、雕刻玛尼石的匠人们。但,对于孕育了这片充满勾人心魄文化的文明的了解,却是非常残缺,乃至于看到白居寺十万佛塔中精美异常的众多壁画,也只觉得花花绿绿看着眼晕,到后来甚至有了审美疲劳的感觉的,叹啊!

很久之后,再回过头来想,才猛然察觉最大的遗憾之所在,于是开始发愤图强,《西藏生死之书》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进入了我的视野。非常可惜的是,国内现在好像已经无法买到纸版了,只好下载电子版来阅读,究其原因,似乎里面有些内容触动了当局某根不知名的脆弱的神经。作者索甲仁波切,对我们国内读者而言,仍然是一个陌生的智者,而他在国际上却早已成为著名的藏传佛教大师了,该书的出版,更使他声誉日隆,甚至在达赖的各个网站上,都将此书列为特别推荐的书目。“仁波切”是西藏对伟大上师的尊称,意为“珍贵的人”。索甲仁波切(SogyalRinpoche)生于西藏一个富裕的望族家庭,从小由本世纪最受推崇的上师蒋扬钦哲仁波切养育成人,少年时即被自己的导师认出是一位喇嘛的转世,而那位喇嘛也曾做过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老师。1971年,索甲仁波切前往英国,入剑桥学习比较宗教学,1974年起开始在西方诸国游历传法,信众繁多,并以伦敦为基地,创办了一个国际性的佛教传习组织Rigpa。

《西藏生死之书》可以认为是作者用现代人、或者非佛教徒容易理解的语言对《西藏度亡经》(即《中阴闻教得度》)的解说,《度亡经》公认难解,据说在从前,也是只有僧侣才能看到,一般人无缘得见。说实在的,这本书我根本不敢评,也评不得;就连看完,也只能用匆匆扫过来形容,当然,并不是说看的时候一目十行,而是说对其中阐述的教理,大多根本咀嚼不动,更谈不上有多少理解了。

就在不久之前,我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对于轮回、上界、地狱、业啊什么的,即使谈不上完全否定,起码也是老实做孔孟的学生敬鬼神而远之!对于死亡本身的理解,基本上属于“一了百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阶段,也并不惧怕死亡,也似乎做好了迎接它随时到来的准备,不过如此罢了。书中说,当下虽然科技、经济日趋发达,但人们对于死亡的认识一般来说,还停留在“两种死亡态度中,一种是把死亡当做避之唯恐不及的事,另一种则是把死亡当做自个儿会解决的事。”我则属于后者吧!

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体,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这里面就有轮回、业、业报、以及创造力的观点,就我的理解简录于下。

轮回,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建立轮回的主要论点,是以深刻了解心的连续为基础,即意识的连续性。按照目前已知的物理理论,任何元素从来就不是无水之源,亦不会消逝无踪。那么,我们拥有的称为“心或意识”的东西,也必如此,这个事实是十分明显的,因为我们的经验就可以证明它的存在。依此念,便生“轮回”。但是在佛教里,这种“轮回”并非是说有一个独立和不变的实体(譬如说灵魂或自我),它可以在肉体死后还存在。而是,以一种其它的形式存在并延续,这种延续指的是更细微的层面的延续,而并不是单纯的复制。我觉得这就跟物质不灭定理类似,物质是始终存在的,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业,佛教认为轮回背后的真理和驱动力,就是所谓的“业”,它并不是命运或者是宿命,而是宇宙中某种切实存在的因果律。简单说来,就是不管我们以身、口、意做些什么,都将产生相应的结果;每一个动作,即使是最细微的动作,都孕育着它的后果。有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又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雄鹰在高空飞翔时,你并不知道,当它俯冲向你的时候,方才投下恐怖的阴影。如果能够检讨自己的行为,同时能够了了分明,就会发现,在我们的行为中有一个老是在重复的模式:每当做错了事,就会导至痛苦;每当做对了事,就会产生快乐。业不仅存在于个人,即便是一个国际、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企业都有它们自己的业,一切业都是错综复杂的。

创造力,之所以说业不是宿命的,是因为我们有能力去创造和改变,我们可以决定行动方式和动机,因此,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掌握在我们的心的手中。诚如佛陀所说的:“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的。”莲花生大师进一步说:“如果你想知道你的过去世,看一看你现在的情况;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来世,看看你目前的行为。”

《中阴闻教得度》就是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生死轮回之间的这段时间,一般而言,“中阴”这个名词通常是指在死亡和转世之间的中间状态,时间上要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在此期间,上师、亲朋可以通过“颇瓦法”或者其它祷告的形式,让亡者安心,并顺利度过中阴期,美好的转世。想一想很简单,既然死亡并非一切的终点,那么它的过程当然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不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行为上而言,皆应如此。

书中对死亡旅途的描述、如何通过休习“颇瓦法”超度亡灵、如何理解中阴的过程,太过艰涩深奥,确非我现在看一次所能理解,就不敢妄加评议了。

整个藏域对待生死的态度,与我们确有非常大的差异,就拿天葬这件事儿来说吧,一般人要不觉得神秘诡异、要不觉得血腥狰狞、起码也觉得难以接受。但以佛教的观点来看,恰好应了“托体为盛满秽物的臭皮囊”一说。曾看到过一篇文章,作者碰到一位藏族老人,谈及天葬时觉得那些秃鹰凶狠可怖;但老人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每次看到秃鹰的恶形恶状,他就觉得秃鹰非常可怜,肯定是经常饿着,才会那么饥渴。他的想法与角度,与我们截然不同,大有尸毗王舍身饲鹰以救鸽的佛性,真是一片菩提心啊!

不过,我个人并不认为这本书是介绍西藏文化的,它更多的是说佛;如果其间有所提及,那也是佛法无边,普渡众生,而惠及藏域罢了!但是,既然整个藏域皆信仰佛教,那么他们的一切便与佛教脱离不了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了解西藏,便最好能了解一些佛教。

推荐信息

  • 《二十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读书笔记_关于女人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1

    我开始接触韩国女作家南仁淑的作品,是由于中韩两国年轻人的共同点很多,作品不会令我有“外来和尚难念经“的感觉。不得不说,作者南仁淑真的是一位非常聪慧又善解人意的伟大女性:在我二十几岁来临之际,她警醒我“二十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这本书总共分八个部分,分别

  •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_高中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1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

  • 《永远的马克思》读书笔记_名人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1

    在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英国BBc广播公司组织的民众调查和投票表明:马克思不仅是当代而且是“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于是有些西方政治家大声责问:“他的时代已不存在,为什么他还在?”确实,很多人会发出疑问:“人类社会过去的1000年,是波澜壮阔

  • 《红与黑》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2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

  • 《纪念白求恩》读书笔记_写人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2

    诺尔曼·白求恩,一个在中华大地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英名!中国人民对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可以说是妇孺皆知。我最早了解白求恩还是在中学课本里,那时只是觉得白求恩伟大、了不起,虽然知道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但是却并没有真正读懂这位非凡的人物。真正了解白求恩,还是最近加强党性学习,满怀着

  •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_关于爱的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2

    读罢《京华烟云》这本书,虽然书中有太多美丽的女性细腻的情感吸引着我,但唯独让我恋恋不忘的是书中姚木兰内心里面那种大家闺秀式的爱情观,把家庭和爱情的关系处理得如此贴切。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她失去了自己最想得到的爱,但她却也获得了幸福,并且成全了别人,换得了一个大家庭的稳定和和谐。书中细腻地刻画出了姚木兰

  •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2

    翻开林崇德老师的《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我很快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从他接过老师手中的教鞭开始,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心得,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高深的理论,用他朴实无华的语言,用他一生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和自己的认真思考,用他严密的逻辑思维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正确认识处理教育、教师、学生之间的关

  • 《活着》读书笔记_生活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2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出自余华的短篇小说《活着》的自序。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每当读这本书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其实都不算什么,人总是这样,如果他没有体会到真正的痛苦,他会天真的以为他所面临的是天大的困难,所以便忧郁困惑,一筹

  • 《孝庄秘史》读书笔记_小说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2

    这是一部波澜壮阔又细水长流的小说。这是一部恢宏博大又纤柔婉转的史书。纵然并非完完全全的史,却是轰轰烈烈的情。它不是只在讲史,而是在史中写情。这是一段糅合了壮烈与兴亡、爱恨与沧桑的历史。这是一个让我痴心闯入、欲罢不能的故事。其实并非丝丝缕缕的演变,而是动人心魂的故事。它不是只在陈列?,而是在讲述中演绎

  • 《西方婚姻史》读书笔记_西方文化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2

    欧洲自中世纪以来,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生活,其发展都体现了欧洲逐步摆脱教会全面控制、解放人性的趋势。本文将以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婚姻发展为切入点,着重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婚姻状况,探讨欧洲从神性到人性的回归的发展趋势。一、婚姻的结合受基督教教义中原罪观念的影响,教会对婚姻是持否定态度的。基督教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