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百年孤独读书笔记_高中读书笔记2000字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_高中读书笔记20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9 04:36:50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

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

1965年马尔克斯开始创作《百年孤独》,1967年6月29日小说发表。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马尔克斯。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百年孤独》里描述的那样一个几乎神话般的世界,那里有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整个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同时也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凝聚的经验和精神,同时还提出了对现代人和社会命运发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讨。所有这一切的内涵意义使《百年孤独》成为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

小说的情节离奇令人迷惘。在小镇马贡多,布恩地亚家族上演着百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又由盛转衰,一百年的历程,转来转去,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霍·阿·布恩地亚与表妹乌苏拉近亲结婚,阿苏拉担心会像姨妈和姨父近亲结婚那样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而拒绝与霍·阿·布恩地亚同房。布恩地亚与邻居发生口角的时候,布恩地亚因为邻居嘲笑他被乌苏拉拒绝同房而杀了邻居。结果死者的鬼魂不断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搅得布恩地亚一家日夜不宁,布恩地亚家族被迫迁移到小镇马贡多。起初布恩地亚家族人丁兴旺,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和外敌的入侵,布恩地亚氏的命运急转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领导的32次土著居民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时候,因为与姑妈乌苏拉通婚,结果生下一个带尾巴的男婴,正好应验了一百年前吉普赛人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而这个密码的破译者就是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自己。这个无疑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而这个带尾的男婴,被蚂蚁咬烂以后拖入了蚁穴。随后,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

小说的架构是一个往复循环的结构,不管是情节或者是时间,甚至是人物的名字。马尔克斯将布恩地亚家族和读者拖入一个循环的时空中,让布恩地亚家族去经历循环的命运,让读者去感受布恩地亚家族的荣辱兴衰。作品自身的奇幻还不足以实现魔幻现实主义这一风格的完整性,同时读者在作品阅读过程中的镶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百年孤独》以复杂的背景和离奇的情节鹤立于拉美文学史之林,作品充满了理想的光辉。遥远的马贡多小镇上发生着离奇的事情:奥雷良诺领导了32次起义结果都失败;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在晚年不断地织裹尸布;奥雷良诺第二则是不断地修理门窗;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要洗好几次澡;小镇马贡多一场骤然而至的雨持续下了四年十一个月又两天,此后十年,马贡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亚家族的人对美尔加德斯的磁铁痴迷不已并且反复上当;第七代奥雷良诺是一个出生就有尾巴男婴,却被蚂蚁咬烂后拖进蚁穴;随后一场飓风吹走了马贡多小镇,吹走了一切,比那场持续四年十一个月有两天的暴雨带走的更多……读起来总是给人很虚幻很缥缈如此不真切的感觉。

马贡多百年的变迁和布恩地亚家族的兴衰荣辱,是整个拉美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

布恩地亚家族由于内战和外敌,原本安定的生活转瞬消失,家族命运急转直下。与此相对应,在拉丁美洲,内战连连,又有欧美殖民者的入侵。同时,家族的愚昧也是拉美自身落后的写照:家族成员的乱伦与拉美文明程度的低下是相通的。面对落后和愚昧,布恩地亚家族不是追求变革,而只是面对过去,等待着“猪尾巴”的重现。这样不思进取,最终只能导致马贡多的落后,布恩地亚家族的衰败,最后不可避免的被一阵飓风吹光。同样,似乎也在暗示着拉美人民如果不思变革,最后只能面临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小说的结局布恩地亚家族连同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结尾写道:“就在奥雷良诺·布恩地亚译完羊皮纸手稿的最后瞬间,马贡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对于落后和愚昧的态度是彻底否定的,于是安排了一场飓风对旧事物来了一次彻底的清理。“百年孤独”,既是说拉美落后的时间之长,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态:对进步和先进的漫长等待。百年孤独,百年的等待。至于这以后,落后和贫穷还会不会出现,没有明确答案,但是马尔克斯的愿望是美好的:“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以荒诞的形式反映现实,不管马贡多发生的一切有多离奇古怪和扑朔迷离,都是取材于马尔克斯对拉美现实的观察和感悟。

对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找到了最终完美无缺的结合点。

推荐信息

  • 《永远的马克思》读书笔记_名人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1

    在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英国BBc广播公司组织的民众调查和投票表明:马克思不仅是当代而且是“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于是有些西方政治家大声责问:“他的时代已不存在,为什么他还在?”确实,很多人会发出疑问:“人类社会过去的1000年,是波澜壮阔

  • 《红与黑》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2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

  • 《纪念白求恩》读书笔记_写人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2

    诺尔曼·白求恩,一个在中华大地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英名!中国人民对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可以说是妇孺皆知。我最早了解白求恩还是在中学课本里,那时只是觉得白求恩伟大、了不起,虽然知道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但是却并没有真正读懂这位非凡的人物。真正了解白求恩,还是最近加强党性学习,满怀着

  •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_关于爱的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2

    读罢《京华烟云》这本书,虽然书中有太多美丽的女性细腻的情感吸引着我,但唯独让我恋恋不忘的是书中姚木兰内心里面那种大家闺秀式的爱情观,把家庭和爱情的关系处理得如此贴切。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她失去了自己最想得到的爱,但她却也获得了幸福,并且成全了别人,换得了一个大家庭的稳定和和谐。书中细腻地刻画出了姚木兰

  •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2

    翻开林崇德老师的《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我很快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从他接过老师手中的教鞭开始,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心得,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高深的理论,用他朴实无华的语言,用他一生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和自己的认真思考,用他严密的逻辑思维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正确认识处理教育、教师、学生之间的关

  • 《活着》读书笔记_生活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2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出自余华的短篇小说《活着》的自序。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每当读这本书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其实都不算什么,人总是这样,如果他没有体会到真正的痛苦,他会天真的以为他所面临的是天大的困难,所以便忧郁困惑,一筹

  • 《孝庄秘史》读书笔记_小说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2

    这是一部波澜壮阔又细水长流的小说。这是一部恢宏博大又纤柔婉转的史书。纵然并非完完全全的史,却是轰轰烈烈的情。它不是只在讲史,而是在史中写情。这是一段糅合了壮烈与兴亡、爱恨与沧桑的历史。这是一个让我痴心闯入、欲罢不能的故事。其实并非丝丝缕缕的演变,而是动人心魂的故事。它不是只在陈列?,而是在讲述中演绎

  • 《西方婚姻史》读书笔记_西方文化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2

    欧洲自中世纪以来,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生活,其发展都体现了欧洲逐步摆脱教会全面控制、解放人性的趋势。本文将以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婚姻发展为切入点,着重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婚姻状况,探讨欧洲从神性到人性的回归的发展趋势。一、婚姻的结合受基督教教义中原罪观念的影响,教会对婚姻是持否定态度的。基督教的早

  • 《地球的红飘带》读书笔记_感想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3

    读完了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幕幕血战的场面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仿佛还能嗅到空气中迷漫着的血腥和硝烟味。还有那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巍峨的大雪山,一望无际满目苍凉的茫茫大草原,如一幅幅画卷在眼前晃动。这部书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全过程。1933年9月,由于党内&ldqu

  • 《狼图腾》大学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3

    读罢《狼图腾》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触便是,在那个充满血腥的年代为什么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竟然仅用区区十几万骑兵就能横扫欧亚?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呢?答案就是千万年来,游牧的草原人和草原狼,在腾格里这方神气的热土上时魂归时,怎样来到的草原,去时草原还是怎样。能摧毁几十个国家巨大城墙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