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西方婚姻史》读书笔记_西方文化读书笔记2000字

《西方婚姻史》读书笔记_西方文化读书笔记20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7 23:22:21

欧洲自中世纪以来,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生活,其发展都体现了欧洲逐步摆脱教会全面控制、解放人性的趋势。本文将以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婚姻发展为切入点,着重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婚姻状况,探讨欧洲从神性到人性的回归的发展趋势。

一、婚姻的结合

受基督教教义中原罪观念的影响,教会对婚姻是持否定态度的。基督教的早期传统认为,贞操优于婚姻,守身如玉是一种被推崇的价值取向,只有绝对贞洁的处子才能得救。而婚姻是罪恶的行为,婚姻的结合是由于人类卑劣的交配本能和欲念而带来的无奈之举。“结婚总比受欲火煎熬好。”(圣保罗)这句名言表明了基督教对婚姻的有所保留婚姻的结合仅仅有两个作用,一是繁衍后代,二是避免通奸。

这种传统观念与当时教会对社会生活的控制相结合,就相应导致了各种婚姻结合条件、形式、礼仪等方面的繁杂苛刻。起初由于早期的基督教理想为保持纯洁和贞操,教会是自身置身于婚姻仪式之外的,尤其在西方。然而,随着教士的精神权威和控制影响到社会生活,人们邀请教士参加婚礼作为证人,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到后来演变为教士祝婚。但这种祝婚也仅仅存在于男女双方都保有贞操的婚姻中,对于其它被认为“不纯洁”的婚姻的结合教士往往拒绝祝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欧洲中世纪婚姻的结合一直在神性的影响乃至主导之下。而我们现代观念中的婚姻自由结合、爱情等因素则不能得到当时教会乃至整个社会舆论的认可。

中世纪后期及文艺复兴时期则为欧洲婚姻从神性到人性的回归作了关键性的过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被广泛宣扬,随着人性的解放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婚姻的结合原因逐渐倾向于自由爱情,且需要男女双方都自愿结合才能实现。原有的婚姻制度逐步瓦解。到了现代,婚姻结合的自由度、自主性、直接性等已经大大提高,公证结婚、恋爱结婚等成为欧洲婚姻结合的主流,神性对婚姻的主导逐渐让位于人性。

二、婚姻生活及同居行为

这里主要探讨的是欧洲的婚姻及性生活自中世纪以来在社会习俗与观念中的发展。中世纪早期教会对婚姻有所保留,很大程度是由于对婚姻性关系心存疑虑,哪怕这种性关系已经通过婚姻得到认可。最经典也是最激进的是中世纪时期婚姻对“多比雅三夜”这一传统习俗的延续。“多比雅三夜”是指在祝福以后的三夜,绝对禁止任何性行为。这种传统习俗明显是把神性凌驾于人性之上,是对人的本能的一种压制。于是从十二、十三世纪开始,种种“豁免”出现,先是封建领主赎买新娘的“初夜权”,然后是新郎向主教赎买。最终迫于世俗的压力,到中世纪末期新婚禁欲由强制遵守的规定变为一种建议。人的本性逐步被得到尊重。

从中世纪早期开始形成了传统的分类等级:通奸、婚姻、戒欲和保持贞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早期整个欧洲的社会舆论及观念对性行为的排斥和抗拒。首先受到强烈批判的是没有结婚的同居生活在当时也被理解为通奸行为的一种。因为没有受到婚姻规范的性关系体现出人类欲念的卑劣和邪恶,是阻止一个人灵魂得救、灵魂飞升的行为。而婚姻尽管以正式的方式规范了性行为,避免通奸,但婚姻双方仍然要受到严格的指导和监督。在婚姻传宗接代的功能的指导下,性关系只在为生儿育女时才是情有可原的。因此除传宗接代以外的性行为目的都是人类淫欲的体现,都会遭到教士的强烈批判。然而,由于同居是自欧洲古代以来就存在的另一种特殊的婚姻模式,尽管基督教教义认为婚姻是对失乐园中原始婚姻的继承,但随着教会势力的逐渐衰弱,更多人认为先有同居后有婚姻,这样婚姻以外的性关系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了。没有婚姻这道法定或习俗的仪式或手续,并不会限制同居男女之间情感和性的交流和获得。因此同居这一体现人的本性与自由的行为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逐步被社会大众接受。

三、婚姻的结束

奥古斯丁在《论婚姻的好处》一文中谈到了婚姻的三个好处:繁衍、忠诚和神圣。这里“神圣”一词的含义为男人和女人要通过夫妻之爱去体会将基督和教众结合到一起的爱⑤,充分体现了在中世纪早期教会极力将婚姻归结为神性和神意,因此教会一直以来坚定地反对离婚婚姻一经祝婚结合,就体现了基督和教众的紧密相连,离婚不仅仅是婚姻双方关系的破裂,更是一种背弃教会、背弃上帝的象征。

在后来教会势力与世俗政权的对抗中,民事当局对离婚和再婚的宽容让教会一直强调的婚姻的不可分离性只能成为一种没有强制力的建议。尽管后来教会提出“废除婚姻”来掩盖婚姻破裂的事实,但不可否认,婚姻自由即婚姻开始与结束的自由,随着人性和思想的解放,已经被绝大多数的人们接受。既然婚姻的结合已经更多地倾向于情感的证明,那么当婚姻双方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导致感情破裂时,当然应该顺从本人的意愿离婚。这是近现代欧洲婚姻由神性神圣到人性自由的逐步转化。

四、结语

欧洲中世纪以来,教会势力与世俗政权相互斗争,基督教教义与人的本性相互冲击,从婚姻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欧洲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为教会控制逐步衰弱,世俗政权逐步强化;神性对人性的约束乃至压制也逐渐被人性的解放而解除。从神性到人性的回归,不仅仅是欧洲婚姻生活的发展历程,更是整个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趋势。

推荐信息

  • 《地球的红飘带》读书笔记_感想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3

    读完了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幕幕血战的场面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仿佛还能嗅到空气中迷漫着的血腥和硝烟味。还有那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巍峨的大雪山,一望无际满目苍凉的茫茫大草原,如一幅幅画卷在眼前晃动。这部书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全过程。1933年9月,由于党内&ldqu

  • 《狼图腾》大学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3

    读罢《狼图腾》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触便是,在那个充满血腥的年代为什么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竟然仅用区区十几万骑兵就能横扫欧亚?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呢?答案就是千万年来,游牧的草原人和草原狼,在腾格里这方神气的热土上时魂归时,怎样来到的草原,去时草原还是怎样。能摧毁几十个国家巨大城墙城堡

  • 活着读书笔记_长篇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3

    读这本书,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读完时,屋外已是华灯初上了,不记得当时是怎样一种复杂的心情。不太喜欢悲剧,每每读完都让人唏嘘不已,久久不能从那种心境中恢复过来。而今,再次读余华的活着,我却多了几分感动与思考。文章作者是以第一人的笔触在记述的,仿佛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在向我诉说着他的坎坷波折的一生,没有

  • 《日光流年》读书笔记_悲剧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3

    听说阎连科这个名字是偶然一次在网上看到麦家说阎连科是他最崇敬的作家。最崇敬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是怎样的呢?情节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描写细致入微,惊心动魄还是内容丰富充盈,人物关系复杂玄奥。怀着期待和好奇,我找到了他的《日光流年》。日光和煦,不刺眼张狂,给人以温暖呵护之想象。似水流年,岁月如水缓慢而寂静

  • 《狼图腾》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3

    狼图腾,草原魂,草原民族刚毅之魂。近日,拜读了20xx年十大畅销书之一《狼图腾》,心灵被作者描写的蒙古草原及蒙古狼深深震撼了。作者姜戎,在内蒙额仑草原插队11年,用了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这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给我们展示了在宽广、辽阔、

  •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_长篇读书笔记2000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3

    就当下文化而言,“娱乐”已赢取我们这个时代“元媒介”的地位。尤其在大众文化语境中,由印刷机开创并延续经年的所谓“阐释时代”已然让位于由电视机开创的“娱乐业时代”。电视及其文化如今既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

  •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_长篇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3

    《百年孤独》中的“孤独”能够如此透彻心扉,是因为它未曾在“孤独”的表象上倾注一字,而只是将沉闷的“活着”娓娓道来。在这个比《红楼梦》还要繁复、难记的家族体系中,“活着”是所有情节发生的唯一齐源。为了寻找活

  • 《我很重要》读书笔记_哲理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3

    在当今信息爆炸年代,我们习惯于在电视、网络、报纸上获取知识,阅读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我一直以来保留个这样的习惯,就是习惯在睡觉前看会书,所以在我的床头柜上贯性地放着一本书,有一本书我连看了三遍,现在还在看,它确实耐人寻味,很适合放在身边,无论工作之闲瑕,还是茶余饭后之消遣,每一次都会给你以触动。是什

  • 《基度山伯爵》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4

    古往今来,世界上的通俗小说不计其数,但是优秀的作品寥寥无几,其中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佳作。他拥有的读者数量之多,也是证明了他的价值,毋庸质疑,《基度山伯爵》就是通俗小说的典范之一。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

  •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读书笔记_小说读书笔记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04:44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是我读得最慢的书之一,这源于个人对短篇小说的偏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读了23篇精短小说,有的篇目读了许多遍。总想从写作的角度,去发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诀窍,这算是本人的一点私心。女儿先读中英文版本,我惊讶于她对此书的喜爱,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她勾勾画画的痕迹。有时,女儿与我争论,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