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性写作一一辨析论证
引语:《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表时间:2016-09-21。阅读次数:2352。作者:任子朝。
教育部考试中心任子朝主持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GFA111006)课题组主要成员:柳博、张开、陈昂、单旭峰、程力、赵静宇、李勇、巫阳朔、史辰羲。
语文科开发的6种新题型分别是:
(i)情境化的默写题填空题。改变给出上句,要求考生填写下句的简单记忆性默写考查,设置一个可供考生理解、使用古诗文的情境,考生在理解情境的基础上填写句子。(ii)传统文化素养选择题。从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中选取内容,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iii)言语逻辑题选择题。通过短小材料营造生活、学习的情境,考查学生利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思维的过程。(iv)混合型材料阅读题。拓展试题材料来源,主要考查对多元化的文字材料、信息图表的阅读理解和信息加工处理。(v)实用性写作题。写如书信、通知、消息等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实用性文章。(vi)分析性写作题。写满足学习与研究所需要的辨析论证的分析性文章。
一、辨析论证,顾名思义,就是辨别分析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和由论据推出论题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的真实性。
论证包括什么?论点与论据、论证方式、方法、结构。
论证的实质是什么?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因果关系。
所以说,辨析论证主要应该包括“论题的真实性”和“推理形式的真实性”。
分析性写作,体现作者思考严谨,逻辑合理.一篇好的写作,要能体现出写作者抓住问题的准度,看问题的深度,逻辑思维力度。
如何向其他人条理分明,合乎逻辑的陈述观点,如果不懂得如何详实有理的论证,观点再正确也不会有说服力。
分析性写作本身,不仅是每一个人需要掌握的工具,也是借助理性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技能。
二、从练习使用模型开始学习.使用模型,会大大降低大脑思考的负担,减少畏难情绪.
模型即文体特征、文章图式。文体是人们读解和创作文章的图式。比如,议论类文章就是一个菱形结构,上下两头是论点和结论,中间是三个分论点+三个论据+三种分析+三个小结论句。这就是议论类文章的模型,模型是大家共同遵守公认的范式,是准则、规律。
好处有二.
第一,按照模型我们可以按图索骥,根据模型准备材料,问题的难度减少一半.第二,
模型,是思维的招式、脚手架。
不管是分析性写作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交际语境写作,是名称的变化,也是写作思维、理念的变化,但是不变的是文体特征、规律、范式。如果你写论述类文章,其基本特点、要素、结构、方法、要求、规律等等是基本没有变化的。只不过根据试题的具体任务、要求略作调整,按照题意作文就可以了。
三、分析性写作的技巧:
第一步,罗列对手的观点
要点有三:
第一,必须率先列出对手的观点.只有清晰的指出对手的观点,才能找出其中的问题.作者的观点不能无中生有.挑选的对手可以是历史传统观念,可以是主流的看法.否则,拳头打空气,有力使不出.人们的思维习惯作比较.分析的核心也是比较,只有比较才能看出优劣、是非。
第二,找出敌人弱点.而且要让读者一目了然的看到弱点写作的目的,重要是表明自己的观点,而自己的观点,必须跟对手的不同.既然要分高下.非要找到对方观点的局限性不可.
第三,指出对手弱点之外,还必须说明白两小点:问题为什么重要,谁会关心?
说不清楚这两点,洋洋洒洒讲一大通.读者不明白作者的意图,心里一堆问号。
时时牢记潜在读者,以及他们关注点.写出的文章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说理的效果.
第二步,陈述自己的观点,要点也有三:
第一,摆明自己的观点.
相对于对手的观点,自己的立场无非有三.要么找出对方的错误(情况恰恰相反...),要么补充(是,而且不仅仅如此...),或者是限制性承认(XX情况下是,其他情况则不).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将自己的观点,清楚的传达给读者.搞灰色主义,和稀泥.会让读者糊涂,不明白作者的目的.
第二,必须指出自己的观点如何和敌人的观点不同,找准弱点,一击即中.开头将对手的观点一一罗列,此刻必须各个击破。
前文对对手观点的引用,阐释,步步铺垫,就是为了此刻,集聚浑身力气,务必一击中地.错过了,前戏白做.
第三,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可信,可以树立假想敌。
让读者产生论证严谨可信的感觉并不容易,方法有二,
第一是,树立假想敌,故意指出自己观点的问题,在文中穿插"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说...."然后再细化讨论,划清适用的范围.避免产生作者一概而论,结论以偏概全的问题.
第二是,适用插入"有的人可能会这样理解...其实,我的出发点是...""之所以这样说...,我的根本意图是...".如同将结论定格,让读者明白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排除可能产生的误会,最终铁证如山,众人信服.
四、论证有效性写作
1、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题,材料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对此做出分析与评论。分析与评论的内容由考生根据试题自己决定。
换个角度说,论证有效性分析就是论证无效性分析,就是要求考生:(不是证明其有效,而是相反)
(1)找出作文材料论证中最主要的几个逻辑问题。
(2)中肯简要地阐述这些问题何以成为问题。
由于论证包含论点、结论、论据、论证形式等要素,所以,全面准确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就应该是:一手抓作文材料的论据,一手抓作文材料的结论,在原文原始事实论据和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逻辑问题,最后指出其结论并不能通过上述论证必然得出。
要想否定题干的论证过程和结论,就必须先接受原文原始事实论据和前提,进入其思想内部、逻辑空间,了解其逻辑思路,找到逻辑漏洞,从而找到其结论并把作为攻击的主要目标。如果连原文原始事实论据和前提都不接受,单拣出其结论来否定,则会写成驳论文。
2、材料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寻找论证过程中的缺陷,也即论据推结论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3、要求考生对此做出分析与评论,这里强调的对逻辑错误的“分析”。分析题干推理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逻辑问题来否定其论证过程,进而质疑、否定其得出的结论(但用词不能太绝对)。
4、分析与评论的内容由考生根据试题自己决定:只要考生找出的是题干论证过程客观存在的逻辑问题,并且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分。
5、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上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提示、任务、要求”等对于写作都很重要。
五、论证有效性分析测试的能力包括:
1、准确地梳理出题干论证的推理图式的能力。
2、寻找和确认题干论证中的逻辑错误的能力。
3、中肯简要地分析这些错误何以为错的能力。
4、条理清晰地写出一篇切合题意的文章的能力。
六、在进行论证有效性分析时,我们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出题干论证中最重要的几个逻辑问题(一般逻辑问题可以出现若干个)。
(2)中肯简要地阐述这些问题何以成为问题。
(3)只评形式,不评内容。
(4)它不是读后感,也不是驳论文。
七、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结构(标题、开头、缺陷四段、结尾)
1、写作模型之标题
材料是论证型:似是而非的论证
材料是计划书型:一份有待证明的计划书
材料是调查报告型:一份不严谨的调查报告
开头第一段。
写两句话。第一句:概括原文的论证过程及结论。
第二句:表明态度、立场。
例如:上文通过一系列中外公关公司运营等方面的数据(高度概括,适用论据较多的材料)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成为世界级的公司。(将原文的结论摘抄出来)这样的论证实在是缺乏说服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引出下文,进行缺陷评述)
中间四段典型性错误。看看是否有如下错误:
①概念混淆;
②类比不当;
③强拉因果;
④数字谬误;
⑤以偏概全;
⑥调查访问是否科学;
⑦非黑即白等每个缺陷为一段,四个缺陷即为四段。每段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将材料中的缺陷点列出,摘抄部分不宜过长。第二部分: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第三部分:从逻辑角度进行评述。
结尾。以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一个。
①综上所述,由于上述论证中存在诸多问题,所以上文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不足为信的,该论证也是严重缺乏说服力的。
②总之,这篇文章用了类比的方法,但其引用的论据并不合适,尤其是在概念的界定上有严重问题,当然也就无法得到其想要证明的结果了。
③综上所述,该文不能为它的论点提供足够的论据,也缺乏严密的论证过程。它的论证是经不起推敲的。
④综上所述,文中论据缺乏说服力,实不可信。
⑤综上所述,整篇论证的逻辑联系不严密,论据也不能令人信服。这是一篇存在诸多问题的论述。
八、论证有效性分析与论说文的区别
论说文的分析对象是试题所陈述的观点,作者要表明并且论证自己的态度或观点;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分析对象是试题所陈述的论证,作者对该论证的所论述的观点不须持明确的态度,作者所要评述的是这一论证的有效性。对论证的评论,可以是肯定性的,也可以是否定性的。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所陈述的论证,是一种有逻辑缺陷的论证,因此,论证有效性分析要求考生要发现并分析这种缺陷。
九、评论一个论证,或者说对一个论证进行评论,有着以下特点:
1、评论的目标是分析论证的有效性,也就是要评述:在该论证中,论题获得了多大的可接受性,为什么是这样。
2、对一个论证的评论,和评论者对相关论题的态度无关。也就是说,一个评论者完全可能不赞成某个论题,但认为对这个论题的某个论证非常有力;或者可能赞成某个论题,但认为对这个论题的某个论证非常糟糕。
因此,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时不必表达自己对论题的态度,不应去自行论证论题的真实或虚假,应关注的是论题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有效的论证。考生要针对试题中给出的论证,分析该论证存在哪些缺陷或漏洞,这些漏洞和缺陷如何削弱了论证,如何对此做出合乎逻辑的有说服力的分析和评述。
十、写作要求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构思和写作的总体要求是:仔细阅读试题所陈述的论证,把握其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分析其中出现的逻辑缺陷或漏洞,选择几个要点,对论证的有效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评论。
在构思和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时,以下思考要点可供参考。
1.该论证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各是什么?
2.论证在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上是否清楚、正确并前后一致?
3.论据是否真实?如果证据是虚假的,如何证明这一点?
4.虽然难以证明论据的虚假,但其真实性是否可从某种角度、某种程度加以质疑?例如,论据的真实性是否依赖其他因素?如果有的话,这些因素是否具有当然的合理性?
5.论据即使是真实的,是否足以支持论题?如果论证所证明的是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导致结果的是否还有论证没有提及的其他原因?
6.从前提推出结论,除了依据已经表述的论据以外,是否需要假设其他条件?这些条件是否成立?
7.论证所使用的推理和方法,是否有逻辑漏洞?
8.是否存在被忽视了的更有力的论据?对该论证作何种修改可增强其说服力?
9.论证对所证明的结论是否做了不恰当的引申和推广?
进行论证有效性分析时,开头可概括地陈述对该论证的总体评价,然后选择几个要点,围绕该论证中的缺陷、漏洞或不足(如果它们确实存在的话),分段分析和评述该论证的有效性。考虑到篇幅,一般地说,这样的要点,确定三四个即可,不宜过多。当然,也不宜过少。
十一、认识误区及思路指导
考生在写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时候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思维方式转移不过来,常常会不自觉地就题干中的论证借题发挥、和原论证进行论辩,而不是评估。要知道,论辩和评估这两个词有实质性的差别,评估最主要的是要把握标准,要对原论证理解的清晰、准确、透彻,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理由有几个,几个理由对结论的正确支持程度如何,要紧紧围绕这个程度进行评估。论辩就不是了,人家说天鹅是白的,你就说天鹅不都是白的,有黑的,这就是论辩。所以有的人把论证有效性分析写成驳论文了,对原论证进行批驳和驳斥,是错误的。
批驳和评估是两回事,批驳不但要证明论点是错误的,理由是不正确的,并且允许举出一些自己的或特别的理由来;评估的理由是公有的理由,必须符合规则,就像足球比赛一样,裁判不能以个人的标准或喜好来裁判比赛。
有的考生知道如何去评估,但是由于他对原论证的分析、理解不准确,评估就歪了,就为了找毛病而找毛病。所以提高论证的分析、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要想在有效性分析短期内快速提高:
第一,要坚持对原论证进行分析、理解的宽容原则。
第二,坚持在对原论证进行评估的时候,坚持中立原则。
所谓中立原则就是依据批判性准则进行评估,要以中立的立场理解、分析他的论证,不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
如果不按论证的套路找毛病,这样就歪了,所以这两个准则非常重要,在掌握这两个准则的情况下再加上一系列的训练,提高起来就快。
十二、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写作对策理解写作考试目的: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是考查倾听、理解和分析评价能力;论说文写作是考查论证表达能力。结论核心观:
1、论证三要素
任何一个论证,都有三个构成要素:第一是论题,即要论证的结论;第二是论据,即在论证中用以推断结论的前提;第三是论证方式,即论证所运用的逻辑方法,特别是指所运用的推理形式和推理过程。
2、结论是整个分析写作的目的。
结论、论据和论证方式三要素中,结论是核心,整个论证都是围绕结论而展开的。质疑或否定题干的结论是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的最终目的,只有有力地质疑或否定掉了题干的结论,写作才算成功。
3、对三要素都要有相应的回应。
由于“论证”包含结论、论据和论证形式三个要素,所以,全面准确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就应该是:一手抓题干论据,一手抓题干结论,在尽量接受原文原始事实论据和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题干推理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逻辑问题(一般要找出4-5个,4个最好),最后指出题干的结论并不能通过上述论证必然得出。
写作误区:
误区一:撇开题干结论,仅仅攻击题干论据和论证过程。这是为找逻辑错误而找
逻辑错误的写法,忘记了题干结论是整个题干的核心。
误区二:撇开题干的论据和论证过程,仅攻击其结论。这样写是没有进入题干的逻辑推理空间和思想内部,这是驳论文的写法。
误区三:评论多分析少,写成了评论文。论证有效性分析题的题干为一段论证,要求考生以作文的形式对题干所陈述的论证做出分析与评论,分析在前,是主要的,评论在后,是辅助的。写作时先分析再评论,文章的主体部分都应是分析,评论最多只能在结尾带一句:“综上所述,由于上文的推理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它所得出的一系列的结论也是难以必然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