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读《孟子的智慧》有感

读《孟子的智慧》有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0:42:01

读《孟子的智慧》有感

孟子的智慧超越时代的治国之道中华文化,包罗万有,华夏历史,博大精深,读后感:《孟子的智慧》。五千年历史长廊,笑看风云变幻;五千年文化长河,独揽灿烂辉煌;五千年人物长幅,阅尽千姿百态,五千年战争长卷,历经硝烟弥漫。岁月巨轮辗过的痕迹上,留下了无数让后世炎黄子孙景仰的名字。孟子,无疑是其中最为闪亮的名字之一,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千古不灭。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这是一个纷扰的乱世,群雄并起,七国相互制衡。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成型封建制度,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旧势力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斗争进入白热化,进而扩展到思想领域。许多优秀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民生民情、治国之道,发表了不同的主张,互相展开争论,各个学派应运而生,这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并称为“先秦诸子十家”。而孟子,便是儒家杰出的代表人物。最初对于孟子的印象,来源于课本上的一篇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借先贤为例,看似在论证逆境使人成才,下文却是笔锋一转,转到治国之道,提醒君主身处安逸中仍要居安思危,显示出他的学识、抱负,以及千年一遇的治国之能,注定了他在乱世中有所作为。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相比起孔圣的传道授业思想,他的才能更多体现在治国平天下之上,那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

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一脉相承的外交策略这里的“道”,在当时是指仁政,这是儒家千古以来坚持的思想。孟子的主张是,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放眼当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具有了更为深刻的诠释。这句话经常被用来阐述这么一种情况:坚持正义的道路,就能得到多方面的理解、支持与帮助,若背离正义的轨道,就会陷入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现代汉语词典》)这是最贴近时代的理解,然而,却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1954年6月,为了促进我国同印度、缅甸及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影响日益深入,已经逐渐成为指导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国际关系准则,成为最有生命力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从中,我们仍可以读到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思想深深的烙印。

二.“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经济教育两手抓孟子的观点是,有一定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就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乍看之下,这是孟子对于封建土地所有制下自然经济所引起的民生问题的决策。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解决了温饱问题,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当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循循善诱,这就可以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在那个教育尚未普及的战乱时代,孟子的理论为统治者指引了一条强国之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先解决温饱问题,再推行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经济教育两手抓、两手硬,才能真正达到“国富民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当教育的地位在历史的洪流中稳步上升,直到今天形成了稳定的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等制度,我们是否会怀念,千年之前,有一位道骨仙风的圣人负手而立,在君王睥睨天下的威严之前,从容道出一句“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超前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拿来主义”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缠绕了数千年之久。战国乱世,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战争什么时候会打响,自然人心惶惶,随时准备收拾细软远离战火。面对着充足的资源,需求之庞大,大多数人会选择毫不客气地将其笑纳囊中,久而久之,便无法收敛内心潜藏的贪婪,小到市井小民,大到一国之君,皆无可避免,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然而在当时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下,孟子却能清心寡欲,保持自身的修养,洞悉人性的贪婪,提出了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发展方案。“

北宋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学程颐如是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可见孟子的地位以及其为儒家文化传播所作出的贡献之大。时光荏苒,智慧的光芒却未曾消散消散,孟子超越时代的治国思想,在千年之后仍然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并应用到当今的各个领域之中,影响力之大,实属古往今来第一人。

推荐信息

  • 《寻找时间的人》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01

    《寻找时间的人》读后感刘艳艳《寻找时间的人》一书出自爱尔兰着名作家凯特.汤普森之手,小说以童话般简单可爱的语调,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个关于时间的哲理故事。主人公吉吉.利迪是一个聪明、乖巧、懂事的孩子,当他问妈妈想要什么样的生日礼物时,妈妈回答说她只需要多一点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时间,于是,15岁的吉吉决

  • 《课程的力量》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01

    《课程的力量》读后感每次总会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他们越来越没有了主动性、也没有了自我。那么多可爱的生命,他们那么纯真、美丽的岁月却消耗在浩如烟海的习题操练中。我能做些什么?最近有幸拜读了万伟老师的《课程的力量》一书,似乎给了我一些启示。一、同一学科,不同版本教材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自己独特的

  • 分析性写作一一辨析论证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01

    分析性写作一一辨析论证引语:《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表时间:2016-09-21。阅读次数:2352。作者:任子朝。教育部考试中心任子朝主持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

  • 《我们仨》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01

    《我们仨》读后感昨天陪着监督改错。复习错题集。一起读了一篇文章,杨绛的《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一起读,带着小子读,让自己也静下心来,好!然后给小子十分钟写点儿读后感,趁热打铁。应该有效。杨绛的这篇文章写得就挺好。其实之前我读过她的那本书《我们仨》,但是读的很粗糙,印象并不是很深。这次跟儿子一起读,一

  • 《雪泥花黄》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01

    《雪泥花黄》读后感周末,放下所有事情,一口气读完了《雪泥花黄》。这是一本讲述“北大荒知青眼中的复转官兵”的书,除一篇李江回忆录外,文章全部选自“七连人”博客,作者都是32团7连的知青。这些文章成文时并不以出版为目的,而是“自家人&rdquo

  • 绘本故事《苹果树》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01

    绘本故事《苹果树》读后感《苹果树》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苹果树与小男孩的故事:苹果树很爱小男孩,小男孩想游戏的时候就用大树来做秋千,饿的时候就摘树上的苹果吃,玩累的时候,就靠在树下乘凉睡觉。他很快乐,大树也很快乐。直到这个小男孩渐渐长大,他的想法和要求也越来越多。他不断地向大树索取,钱、房子、船&he

  •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01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我最喜欢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里面小豆豆的校园生活深深吸引了我。这本书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女孩叫小豆豆,她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开除了来到了巴学园,小林校长很和气,第一次见小豆豆就听她讲了四个小时的事情,没有一丝厌倦。小豆豆很喜欢学校的一切,教室是电车车厢做的,上课的

  • 《小狗钱钱》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02

    《小狗钱钱》读后感看完《小狗钱钱》,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理财与做事的态度与方法,非常适合大人小孩一起看,让会说话的小白狗钱钱告诉你,怎样让你赚到钱,实现自己的目标。以下摘录一些颇有感触的段落,分享之。“我们在一生中投入精力越多的事情,其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可是大多数人把精力放在自己并不喜欢

  • 敬畏当道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02

    《敬畏当道》读书笔记导语:《敬畏当道》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如果您拿到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我建议您还是别读为好。因为这本书里没有“成功学”、没有“心灵鸡汤”、没有“大道理”、没有“销售真经”、更没

  •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02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灵活运用传统心理分析方法去解决人生的冲突和难题的书,读完本书给我最直观的的感受就是心灵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本书的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毕业于哈佛大学。书中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其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