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游褒禅山记》读后感三篇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三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0:21:47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三篇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一代大文豪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尽志可以无悔”这个观点。我十分认同。

列宁曾经说过:“人没有理想就成了动物,理想推动着进步。”由此看来,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理想、志向。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志向,取得成功。有一位作家就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奋斗。”这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奋斗的意义远大于成功。

而王安石提出的“尽志”不就是指在通向成功之路上的“奋斗”吗?是的,成功源于奋斗。但是,奋斗并不都一定成功。有些奋斗者历尽艰难困苦却与成功无缘,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没能看到成功,但他们的奋斗为后继者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他们的奋斗仍具有重大的意义。历史不会单凭成败论英雄。就像提出“尽志可以无悔”的王安石,他试图变法,改善百姓的生活,他用尽了一些方法,努力奋斗过,但最终没有成功。他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他可以问心无愧。我们后代也同样不会因为他的失败而视他为一个无能的失败者。他竭力争取的过程不同样值得我们钦佩吗?

人生正如一条曲线,转折多变,人们总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像一条直线那样一帆风顺,然而,却时常事与愿违,曲线的人生需要经受许多磨练。尽了力不能获得成功的事在这样的人生中屡见不鲜。如果只是因为尽了力却不能成功而一蹶不振,那怎能获得成功?所以,失败了并不要紧,只要你认为在这条路上尽了力,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

只要生命不止,就奋斗不息;只要没有成功,就继续努力,就算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是不需要觉得悔恨的,因为“尽志可以无悔”。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写游记,除了在记叙所见到的山川景物、人情风俗外,当然还可以写作者的感触,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说来,在游记中带一些抒情成分比较常见;借着记游发许多议论,而不失去游记体裁的文学意味,这却需要工夫。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作到了这样,它在千百年来是深深地为读者所喜爱的。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古文家,本来以写议论文见长。在这篇游记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不多写景物,而是尽量就他游览后的感触大发议论。在这篇六、七百字的文章中,记游的部分和发议论的部分约各占一半。而在记游的部分中,几乎处处是为后面所发议论立下根基。后面发议论的部分,都是回应前面。文章的结构很严密,通篇显出作者的精心安排。

前半篇记游,文字虽然不多,但它却给读者清晰地描绘出了褒禅山的特殊风貌。它可以分为三个小部分。第一个小部分写褒禅山的环境和它的历史。它写了褒禅山的得名,写到褒禅山的禅院,写到华山洞,还写出了从禅院到华山洞的远近距离。禅院与华山洞之间,“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作者根据碑文考订了华山洞应作“花山洞”,显出了作者笔墨的闲暇。第二个小部分写华山洞的“前洞”,只写了四句:“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第三个小部分写“后洞”,这是褒禅山奇险的所在,是它最值得游览的地方,描写比较多。“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几句,写出了它的不同寻常的幽深。作者写他游“后洞”时,“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这一方面是叙述当日的游踪,一方面也是反衬了后洞的奇险莫测。以下对他当日的游踪还作了几句补叙。补叙出他们一行游后洞到过的地方,“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补叙出“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补叙出“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补叙出他们出来以后,“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这都是记的游褒禅山的事,也可以说是本篇的正文。文字虽简短,描绘却较细。我们好象跟着作者从山中的禅院出来,行过一块仆在路旁的碑,游览了前洞和后洞。他在游前洞时,看到许多游客在那里记下了名字,知道到过的人很多。但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洞。游后洞时,要持火把进去,越往深处越难走,见到的景物也越奇。虽然作者没有具体描写它怎样奇,然而这却深深地吸引了读者。通过对洞中探寻的迫切心情,给了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后洞的奇,他还有十分之九没有见到,留下一片懊悔。记游的事已经写完,如果文章到此为止,也未尝不可。但是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他的打算就是要从这件游览的憾事中总结出一点教训来。

“于是予有叹焉”一句,陡然一转,引起了后半篇的一番大议论。

作者因此想到古代的学者观察天地山川和草木虫鱼鸟兽,往往能得到一些东西,完全是他们苦心探索、务求深入的结果。一般人只想走平坦的道路,只在近处盘桓,像游山的人大都只在前洞看看一样。他们不愿走到艰险和深远的地方去,可是世间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总是在“险远”的、人迹罕到的地方。要到“险远”的地方见识那些“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要立定志向;立定了志向,还要有能力;有了能力,还要有毅力;在“幽暗昏惑”的地方,还要有所凭借和帮助,像游后洞时需要有火光照明一样。不要在能力还够使的时候就停了下来,徒然让人讥讪和遗下无穷后悔。

这是作者在这次游山后所悟出的一段做学问的道理。这段道理不仅由于通过他的亲身经历说了出来,具有生动的形象性;而且语言也写得饶有韵味,委宛动人。这段文字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多,曲折多。“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是一个总的论述,是这一段文字的纲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这几句具体结合到了这次游山的经历,然而这还是概述,是承上文而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里是一转。“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这里又一转。“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里又一转。“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这里又一转。“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最后归结到作者在思想上的收获。句子的变化和转折那么多,是为了层层推进地发挥要说的道理。但它转得毫不费力。它在转折的地方都能巧妙地运用虚字,因此是那样圆转流利,挥洒自如。然而它又是风骨遒劲,笔力挺拔。这段文字和上面的记游文字相得益彰,和它在语言上的运用得好是分不开的。

作者在发完这些议论后,又回顾前面看到仆碑一事,最后还写了几句:“予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哉!”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又和学问的道理有关,因此紧接着写:“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样的收束,显出作者在一路思考。它在文章中,亦有余波荡漾之妙。

这篇文章把记游和论学结合得这样好,使人百读不厌。它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是深刻的,散文上的艺术手法也是有独特之处的。

(主标题)我为“怠而欲出者”喊冤

(副标题)──《游褒禅山记》有感

最近刚学习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读后第一感想是哪个怠而欲出者很冤枉。首先想为大家解释一下:怠,懈怠之意也。这懈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松懈懒惰。

或许那位先辈是胆小了一些,松懈了一些,懒惰了一些,但他一人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就灭了。结果一起游玩的人都出来了。而出来的人又有人责备这位先辈。连作者王安石也感觉后悔听了这位先辈的话。但这一切都应让这位先辈来承担吗?

非也,非也。这位先辈只是一句意见性、提示性的话,又没让其他人非得跟着出来不可。其他三位完全可以不跟着出来嘛。是担心他一人出来有危险吗?那可以由一人陪同,其余二人继续自己的游玩嘛。是因为给怠而欲出者面子,所以不好意思回绝而跟着出来嘛?本人估计其他三位也有些担心也有些怠,只是因为面子不好意思说罢了。有敢说的了,也就有了个台阶下了。但最后敢说出心里想法的人却因为火未灭未发生危险而成了被责备的对象了,成了背黑锅的人了。

推荐信息

  •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54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系统和完整

  •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54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以前读过的一些励志的书,看过后总觉得书中说的都是一些空话,只是泛泛的进行了一些要如何做,如何计划等等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这次的感觉却很不同了,书中利用了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进行分析,以具体的例子来展现道理所在。比如,书中写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

  •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54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也许长期一个人在家,承担了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到双休日,总会在老公的耳边叨叨唠唠个不停,他先是和我狡辩,后来因为我经常头痛,医生建议要不能生气,心情要愉悦,他便在几年前就给我买了本于丹的《论语心得》,刚开始我还耐着性子看,结果还是只翻了个大概,也许喜欢经常在他面前提起

  • 《李尔王》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54

    《李尔王》读后感李尔呢,是英国古代的国王,他已经八十岁了。他有三个女儿。有一天,国王把所有人召见,他想把权力给青年人。为了得到权力,大女儿和二女儿不停的说着甜言蜜语,而小女儿说了不太好听的真心话,却因此被赶出家门,断绝了父女关系。最后小女儿被杀害,李尔王的心脏也渐渐停止了跳动。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外婆》读后感400字(2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55

    《外婆》读后感(2篇)《外婆》读后感篇一群建路小学六(1)班杨琴《外婆》这本书是伍老师对小时候的回忆,他把自己童年的回忆描绘得绘声绘色。外婆是一个慈祥、友爱、智慧,对小孩的教育很重视的女性,而书中的作者却是一个很顽皮的小孩,虽然这是很久远的事情,但作者把它写出了就像刚刚发生的事一样,让人投入到其中,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1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55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最近零零落落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很多章节,有很多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受颇深。他说:有的教师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所讲解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得学生往往用不着在进行思考了。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小学教师被认为是讲解算术应用题的高手。为了使学生容易&ldq

  • 史记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55

    《史记》读后感在我的印象里,商朝是野蛮人的国家,衣着暴露、搞人殉等等不良恶习。而周公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他在取得政权后,制定的服装礼乐制度,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基石。孔子是周公最伟大的脑残粉: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久矣,吾不复梦周公。。。而司马迁又是孔子最伟大的脑残粉:高山仰止,景行景止。。

  • 太阳升起的时候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55

    太阳升起的时候读后感“地平线上,晨曦中一道明亮的阳光刺破了笼罩在大地的晨雾,一道道不停闪耀的光亮中,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升腾在地平线上。车轮撞击着铁轨,发出轻快地哒哒声,在欢快悠扬的小提琴声中,大地在太阳的照耀下从沉寂中苏醒过来,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结局总归是美好的,而其

  • 小说《灰色的年代》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55

    小说《灰色的年代》读后感读小说《灰色的年代》手稿随笔记忆中的邵明和那个年代继《房老虎》一书出版后,我有幸又看到了作者邵明先生所写《灰色的年代》小说的初稿,打开书页,居然使我饶有兴趣,一下全部读完。究其原因;也许是同乡,阿拉都是上海人;也许是同事,我们曾在一个单位谋过事:也许是同感,我们有着同一年代的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55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在工作中豁然开朗。在读此书时我惊叹于雷夫老师能够想出那么多、那么奇妙的方法教孩子们学习数学。Buzz、暖身心算、玛西•库克数字砖问题等,一道道妙趣横生的数学题巧妙地溶合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孩子们兴趣大增,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