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三傻大闹宝莱坞》读后感(共3篇)

《三傻大闹宝莱坞》读后感(共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20:42:32

第1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000字

第一次观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在入职第一年。

当时的我,经历了一波三折,刚刚安稳下来。大三时决定跨专业考研,选择了我最爱的现当代文学。凭借着一腔孤勇,就那么义无反顾地替自己决定了未来的人生走向。考研初试顺利通过,却又毅然决然地放弃面试,踏上了应聘语文教师的漫漫征途。

曾有不少朋友很羡慕我,人生似乎没有走一步弯路。虽然没有去读研究生,但备考的大半年时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的文学素养,为后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奠定了最初的根基;当需要在研究生复试与教师应聘考试做出选择时,我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算得上十分顺利地就进入体制,端上了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

或许正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兰彻一样,从一开始,我就清晰地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能够清醒地觉察自我,明确人生的方向,或许就是我从教十年来始终保持高度工作热情的秘诀。

第二次观看,则是在这个五一假期。从教第十年,更多的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这部电影的教育启示。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强调,学校的教育就是要指引学生走在心眼明亮地做人做事的人生大道上。可是,影片中号称全国第一学府的皇家工程学院,却是贯彻填鸭式教育,哪怕最优秀的学生,也活得完全失去了自我。

苏哈斯,他的事业在世俗的定义下,无疑是成功的,然而,他的人生只有盈亏与价格标签;查图尔,填鸭式学习的典型代表,学习不问价值与意义,纯靠死记硬背;乔伊,因一份不被认可的毕业设计而被勒令延迟一年毕业,无法承受的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法罕,热爱摄影,却因父亲的期望而隐藏自我,活在成为一个工程师的伪装里;拉朱,家庭一片狼藉,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喋喋不休,姐姐因没有嫁妆而嫁不出去。苦于无法改变现状的拉朱活在自己的恐惧里,只能寄希望于神灵。

兰彻的到来,彻底颠覆了法罕与拉朱对人生对未来的原本认知。正如法罕对兰彻的评价,“他和别人不一样,每个环节他都敢突破常规,其他人像是机器人,一味服从教授们的指示,他是唯一会思考的人。”独立思考,打破教条主义,不屈从权威,不死记硬背,会运用知识。兰彻对学习真正的热爱,唤醒了两个好友尘封在内心深处的自我。拉朱应聘之前取下手上的所有戒指,克服恐惧,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人生。法罕鼓起勇气,终于赢得父亲的支持,实现了自己的摄影师梦想。

坚持,源于热爱。热爱,源于找到了自我。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是一直不敢认同的。若是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又有几个人能热爱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呢?

若是不只关注学习,孩子们其实各有所长。有个男孩,语文考试几乎次次零分,这绝对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苦口婆心的教育、威逼利诱的劝诫,均告无效。不料在一个课间,我偶然拍到他手指转篮球的视频,并顺手转发到了家长群,引来一阵赞叹。了解到他的兴趣后,与他聊天时我就投其所好,拉近师生距离;同时委托他的篮球队友开展一对一帮扶,语文学习态度大有改观。

前几年毕业的一个叛逆男孩,初三才接班的我早就耳闻,这个男孩上课基本不听,只顾埋头做自己的事,还因屡次顶撞老师而被处分。我的第一堂语文课上,男孩依旧埋首于自己的世界。我趁巡视之机,瞥见他在涂鸦。没有阻拦、没有斥责,我继续我的课,他继续画他的画。

下课之后,我叫住正欲跑出教室的他,诚恳地问道:能否欣赏下他的作品?男孩十分震惊,犹疑着回到座位,把他语文课上的“作品”递给我。我记得那是一副《海贼王》的画像,活灵活现,极有天赋。我问他有无接受过专业训练,他摸摸后脑勺,害羞地答道:我就是瞎画。

后来的故事很简单,他听取了我的建议,去找学校美术老师了解详情后,决定报考美术特长生。他的兴趣,不再是被老师与父母否定的不务正业,而是与他的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再也没有听过任何一个老师对他的投诉,语文课尤其专注,妙语连珠,精彩的发言总是能博得满堂喝彩。

当然,这两个男孩,他们未来的人生不一定会以篮球或画画为业,但是在学生时代,能把自己的兴趣与学习结合起来,未尝不是一种自我的觉醒。

最好的教育,就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需要找到自己,觉察内在的自我,才能克服职业倦怠,补给源源不断的力量;学生,同样需要找到自己,才能在无涯的学海中寻求到学习的乐趣,坚定地走上自我发展之路。

第2篇: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2009年由阿米尔•汗主演的喜剧电影,它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编而成,该片获孟买电影博览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角、最佳剧本等六项大奖,并获国际印度电影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情、最佳摄影等十六项大奖,这部电影演员好、编剧好、思想意义好,从演员表演、剧本、导演、剪辑一切都是非常好的,印度舞蹈有趣,音乐有情境,旋律很优美被认为是“最值得一看的电影”。这部电影不仅给人带来了感动和回忆,同时也传达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思。待电影完结时,我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为了友情,为了人生,为了活着的意义。

与其说这部电影是以寻找兰彻为线索,毋宁说是寻找生活的真义。查尔图想要知道的是兰彻的生活的结果,而我们看重的是兰彻人生的过程。同在帝国理工大学,在高强竞争压力之下,当大多数人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工资、豪宅、美女而压抑、纠结、苦痛时,兰彻却为了兴趣而快乐地学习着,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这种达观和淡薄的态度,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现代社会高压力的阴霾,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沉思索。

“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必须把把别人挤下去”校长病毒不断强化这些观念,力图灌输给学生赤裸裸的丛林竞争原则。于是有了查尔图这类标杆学生:每天十八小时的学习,自私谄媚,幸灾乐祸,对别人漠不关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是一个模板和工具。更多的人则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中,于是不断有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与中国的情形并无二致,在经济现代化的大潮中,竞争的白热化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大的区别。从出生开始,甚至在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承载了太多父母和社会的期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有胎教,所以我们三岁要上幼儿园,四岁要去英语班,五岁得去绘画班,六岁得去钢琴班……,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我们只能学别人认为有用的东西,追求别人都在追求的东西,过着别人想象的生活。但在夜深人静时,我们的心却在低泣:这是我自己的生命,这一次的生命我本当为自己而活啊。生活的悲喜如水中的鱼儿,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光鲜外表下内心的苦痛又有谁能知解呢?

“知道我为什么总拿第一名吗?因为我喜欢机械”兰彻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如此简单又如此困难。因为热爱,兰彻会废寝忘食地做科研,会开创性的想问题,会有意识的运用知识于实践。知识于他不是敲开金钱权位的手段,他从不为了成绩和工作而学习,知识本身于他就是目的和乐趣。这在一个世俗的世界已越发稀有和珍贵,所以兰彻成功了,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则仍在欲望的深渊里苦苦攀爬、深深沦陷。

当学非所爱、爱非所学时,法汉一直在平庸和苦痛中挣扎。我们无法在我们不爱的东西上有热情的投入,强行去学只能是三流的平庸;把宝贵的一生耗费在我们不爱的事业上,这是我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当法汉最终成为动物摄影家时,我由衷地为他高兴。是的,即使今后钱少一些房子小一些,车小一些,只要内心快乐,那些身外之物又有什么要紧呢。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片尾法汉明朗的微笑,那是发自内心满足的喜悦。

剧中三个傻宝的兄弟情谊也让我潸然泪下。朋友之间不离不弃、相互扶持,为了兄弟自己的生命和名誉都可以置之不顾。在现实的重压下,深厚的友情是如此弥足珍贵,这才是人生的快乐与真义所在,它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追寻。当法汉与莱俱终于找到兰彻时,来自朋友的重拳传递的却是深深的思念之情,包涵了多少难以言尽的言语和感情。”

每部与青春、梦想、成长有关的电影,都特别容易让人感怀自身。我们也年轻过,却没想过这么放肆,我们也挣扎过,却没能突出重围,我们也叛逆过,却最终成了今天的芸芸众生。也许有人觉得《三傻》的剧情太过理想主义,男主角尽管身世际遇有些惨淡,但他还是成为了上帝的宠儿,而现实中的我们,可能早已一败涂地。但电影的最高境界,不就是为观众圆梦么,我们看着三个傻瓜的疯狂与抗争,想到那些想把教科书撕烂的日子,想到那些被难题困扰的深夜,想到对梦想和未来的充满激情的期待,三傻最终迎来的阳光灿烂,也终于让我们对自己的青春有所释怀。

第3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生活的悲伤与快乐,只隔了一层窗户纸。——题记

之前,也曾对《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所耳闻。出于好奇去看了一会,却对片中的印度歌舞烦闷不已,便没有看下去。

五一假期,语文老师布置了亲子观影作业。在妈妈的陪伴下,我再次走进这部电影,全然抛开了之前的偏见,打开了这部电影的哲理大门,当然,只有一点点。

毫无疑问,很多人会把目光聚集在主人公兰彻的光辉下,也有可能会有有心人发现了拉朱的特点,但很少人会去注意贯穿影片始终的旁白——法罕。我想,导演把法罕放在开头,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法汉是整部影片中最像-一个“人”的人。

兰彻是影片的主人公,自然有“主角光环”。但他似乎被神化了,无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热爱学习,为别人考取学位,淡泊名利,敢于反抗应试教育....他的成就太多了,以至于他不像是一个普通人。拉朱,家境凄惨,父亲瘫痪,母亲几年没有买过新衣服,姐姐嫁不出去,生活就像是黑白电视,没有丝毫彩色的快乐。所以,他一心求神,畏首畏尾,害怕面对生活,但这似乎又太惨了点。而法罕是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亦是临界点。他家境平凡,不是太富有,也不是太贫穷;既不聪明也不笨;父母健在没有大病。一切都是那么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他却是影片中我们所有人的化身,活出了一众普通人的模样。

既然是普通人,他当然经历过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被父母设计了好了未来,隐藏自己的梦想。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不仅仅是“中国制造”,还是“世界制造”!

法汉并不是学工程学的料子,他爱好摄影,且摄影技术高超,有自己崇拜的摄影师。但他的人生,他无法做主,一切都在他父亲的计划之中。父亲把家中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他,他不敢辜负父亲的期望。惟有违背自己的意愿,迫不得已学了工程学,尽管他一点都不快乐。后来,他办到了我们所办不到的事情。在兰彻的鼓舞下,他与父亲讲和了,父亲允许他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业。“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太不可思议了!”相信很多人会这么想,但他真的办到了。

后来,他拍摄出了很多精美的照片,出版了影集,过得很快乐。这就是法汉的结局,他没有开设学校,没有干惊天动地的事情,也不曾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是他却有了最大的财富——快乐。

是的,生活的悲伤与快乐真的只隔了一层窗户纸。请勇敢地去捅破那层窗户纸,请相信一句话:“请用让你快乐的方法活下去,一切都会顺利的。”(龚家民)

推荐信息

  • 《爱的教育》读后感4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11 14:02:35

    《爱的教育》,这本书一直吸引着我,吸引我的,似乎不是文学的价值,而是那一个个温暖的爱,比如父子之爱、师生之爱、同学之爱……首先,《爱的教育》这个题目让我思考:爱究竟是什么呀?是每一个人身边都有的吗?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吗?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直困扰在我的脑海中,等我慢慢地去解答。读书的过程,让我慢慢地揭

  • 有关读后感的优秀范文精选(20篇大全集锦)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11 14:44:05

    《儒林外史》把锋芒射社会——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而且是客观的、写实的,此刻读来,仍感叹不已。在当时认为举业高于一切,于是读书人便死作那些八股文,认为只要有了功名,便高人一等。于是隐藏在这种心理背后的丑态被折射了出来,君不见那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

  •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精选【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11 15:21:35

    《小木偶奇遇记》里的故事太有趣了。小主人公匹诺曹一心想成为一个用功读书的好孩子,可是又禁不起诱惑,在坏同学的怂恿下逃学到海边看鲨鱼。后来他又被卖到玩具国,变成一头小驴子。最后,他在鲨鱼腹中意外与父亲重逢,并设法逃了出来。从此,小木偶每天去做工,有空还要学习,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孩子。故事中的匹诺曹调

  • 关于《荷花》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11 16:00:05

    今天,我读了《荷花》这篇短文。荷花那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我。“荷花从不孤傲,要开就是满池满塘。”这使我觉得荷花那么合群。古语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做人也应这样。记得有一次,我语文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就得意极了,心想:哈,真好,这次爸妈一定会夸我的。放学后,老师

  • 《认知觉醒》读后感(共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11 16:35:35

    作为启智部的老师,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等各种能力。学生的认知能力要培养,要提高。我们老师的认知能力需要觉醒。特别是看了周岭先生的《认知觉醒》,这让我对认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书中提到了很多普通人遇到的问题。想勤奋却总是敌不过惰性,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下的状态,想精

  • 《闪闪的红星》读后感400字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11 17:17:05

    前几天,我看了《闪闪的红星》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描述了儿童团员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闪闪的红星的照耀下,由一个儿童团员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成长历程。看完之后,我感想很多,受到的教育也很大。潘冬子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潘冬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跟着队伍走了。冬子时常想念父亲,盼望红军打回来

  •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11 17:47:35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世界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它让我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这本书讲述了以前美国南方黑奴和奴隶主的故事。当时在美国仍然存在着奴隶制度,而这本书的作者斯陀夫人非常反对这种无用而令千百人陷入痛苦的法律。在南方,主人可以像狗一样对待奴隶,奴隶有时连狗都不如。主人不仅不给奴隶自由的权利,还

  • 《小飞侠彼得潘》读后感4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11 18:27:05

    寒假,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小飞侠彼得潘》。在这本书里有个小男孩,名字叫彼得潘,他是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彼得是一个顽皮、淘气的小男孩,他住在梦幻岛上,那里是孩子们的天堂。《小飞侠彼得潘》是一部童话,而且不是只限于孩子们的童话。在这个世界上,又有谁不想青春常驻呢!有谁不想拥有飞上天空的本领呢!但

  • 《一九八四》读后感(共12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12 7:02:20

    “让我们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遇。”奥伯里恩很早就对温斯顿说过这句话,最后这句话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成了真。一直以来,温斯顿都在这个压抑的世界里活得小心翼翼,但命运早在故事开始之前就已决定,变化的是过程,不变的是结果。关于茱莉亚和奥伯里恩,温斯顿一开始就猜错了,他被茱莉亚精湛的演技所骗,以为她是敌人,却没

  • 《雷雨》读后感2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12 7:43:50

    郁热的风,挑起幕布的一角。俗话说:“人生就像一场戏。”果不其然。在戏剧中,又有喜剧和悲剧之分。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把没有价值的揭破给人看,是喜剧;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是悲剧。”在《雷雨》中,最最纯洁善良的,应该是四凤和周冲,他们宿命似的毁灭,令人扼腕。周冲,这个憨头虎脑的善良的男孩,我喜欢他那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