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800字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
17年的时候,这本书火了。跟随着作者的自杀,全社会开始了反思和重视诱奸青少年的事件。
我是一个喜欢数学大于语文的人,因为很多文学作品根本看不懂。而且,我也没有耐心去看几百页的一个故事。但是,这次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立马借了回来。原因是,作为一位家有女儿的母亲,我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本书所需要传达的信息。
书中提到,李国华看到房思琪的书架就了解了房思琪的内心。对于这一点,我表示认同。一个人的内心,的确可以从他的书架上看懂。我喜欢经济、思辨等,书架上全是这种类型的书,一本小说也没有。每个爱读书的人,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偏好。有些人用生命在看书,那是最能看懂书的人,也是最危险的;而林奕含却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写书,这也是危险的。
作者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她出身富贵,物质上什么都不缺,精神上有文学相伴,生活上有亲密无间的友人。在遇到她人生的劫难之前,她的日子其实过得并不差。但是,他来了!一个居心不轨的人,一个看中了她皮囊的人,一个猎艳高手,他对她势在必得。他用文学俘获了她,他用她的自尊心绑住了她,她变成了他的笼中鸟,只为他而歌唱,就像杜鹃一样,啼出的是血!
从来都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因为我的童年和青少年经历和作者的经历几乎是两条平行线。所以,我对她笔下的思琪的很多行为看不懂。为什么思琪在十三岁那年献祭式的下楼,文中那么多隐喻,提到了那么多的名人名言,说实话,看得我好累呀!我是一边在网络上查,一边看的。我非常认真地看了三遍,基于防范女儿遇到类似的事件。虽然我也很可恶狼师的恶行,但是我也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心甘情愿?十几岁的少女,不是应该喜欢帅气的男生吗?为什么会中了中年男的圈套?
阅读了此书,我作为一位女孩的母亲,只想对女孩们提几点建议:1、如果可以,18岁之前不要恋爱,如果恋爱,请特别要注意中年已婚人士!他们大多居心叵测。基本上,他们对女孩的追求都是以玩弄为主。2、在18岁之前,女孩子还是少看琼瑶、张爱玲类言情小说。林奕含就是张爱玲的铁粉。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提到张爱玲把她的病态的爱都写进了她的文字。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是惊讶的。因为网络上大多数人,对于张爱玲的评价都是文字如何美,基本都是赞美,从来没有人说过她文字中的病态。但是,我还是相信王小波的,毕竟他比我有眼见。
文中提到文学误她,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清楚地知道,书中的内容只是书上的,理论也要联系实际,看书是为了让我们从书上得到借鉴,而不是把书本当做一切。当然,我也是30多岁才懂得这个道理。而十多岁的她,肯定是不懂的。同时,哪怕是30多岁的我,还是不喜欢看小说,喜欢看社会经济类的书籍,与文学无缘。
18岁之前的青少年,经历的人和事情太少,而大多家长都很忙,极少甚至刻意忽略关于爱情、性方面的教育和讲解,生怕引起孩子的早恋。但是,现代社会和以前都不一样了,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的快速传播,已经不是家长可以掌控的。与其堵住,不如疏导。
台湾的文化发展,比大陆早几十年,今日台湾发生的事件,在现在及未来的中国会接二连三地发生。林奕含用她的生命,为未成年的少女敲响了警钟。她人虽死,但书随着她的离去而呈现在亿万群众的面前。她的著作,也因此而不朽下去了。这何尝不是她生命的延续?她已经是一个悲剧,但愿社会上可以少一点这种悲剧。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书笔记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书笔记
我们以死亡这样遗憾的方式,一次又一次认识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些人。通过《我会等你到三十五》认识南康白起,可他终究没有等到就离去,他三十五时我们缅怀他,内心无限遗憾。通过《蒙马特遗书》认识邱妙津,爱和恨都不由自己,最后她将死亡的主动权给了自己。通过《人间失格》认识太宰治,并将“生而为人,我很抱歉”长存于心。今天又通过《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认识了林奕含,她将真相留在人间,而后放弃了世界。被大众所知晓的时候,他们早已化作烟云,消散天地万物间,但他们所留下的痕迹,影响着我们万千尘世之人。关于死亡有这样一种论点:人的死亡分为三个阶段,初阶段是生物上的死亡,中阶段是社会中的死亡,最后阶段是被遗忘的死亡。当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也死亡,他才彻底消失。所以,他们始终存在。
【初恋乐园】这样的词带给我无限遐想,如果我没有买书之前了解书内容的习惯,我真的会觉得这只是一个关于爱的初体验,从懵懂悸动到成熟稳重的感情道路。虽然我没有任何关于初恋的体会,但是那么多人都表现出对初恋念念不忘,那必定是和美好挂钩的事物,至少在时过境迁的回忆里是这样的存在。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我甚至不能够顺畅读下去,有无数次想要合上书放弃阅读的冲动。如果这是一个故事,如果这仅仅只是一个故事,读至合上书本,还能够轻声对自己说道“还好只是一个故事”,但这不能。它在开篇就已经断了我以此安慰自己的后路,那印在扉页上的【改编自真人真事】白纸黑字,在脑海无法挥散。
开篇便说道大人总是说:小孩子懂什么。这似乎已经成了大人们的口头禅,无论是什么,都仿佛说上一句“小孩子懂什么”就可以安慰自己。小孩子懂什么,正因为小孩子初接触这个世界什么也不懂,所以需要父母老师带领他们认识这个世界。如果你遇到合格的父母,有责任心的老师,那么恭喜你,你的人生旅途至少已经铺上了一层愉快的地毯,你站在地毯上,淤泥在毯下。
房思琪式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我们对于老师这个存在是非常信任的,相信一个可以整篇背诵《长恨歌》歌的人,相信热爱文学的人。是这样一种在人们心中的职业地位,给了李国华强暴诱奸学生的便利。整个社会对性的谈性色变,成了李国华俯在少女身上打碎她们还未开始的人生的那一层厚厚遮光布,将一切可耻盖于你我眼后。【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李国华将这个社会看得太透了,并且肆无忌惮利用了它。
李国华借给房思琪辅导作文的理由,单独和房思琪呆在自己家里。于是有了第一次猥亵,“不行的话,嘴巴可以吧。”“不行,我不会。”,她像一个不会做作业被抓包的学生。为什么不反抗?你让一个十几岁的人和一个大自己三十多岁的异性,如何反抗。即便是同龄间,男女力量的悬殊,那生来就有的差距。房思琪是一个特别有自尊心的人,是一个精致的别人家的孩子。李国华知道【一个如此精致的小孩是不会说出去的,因为太脏了,自尊心往往是一根伤人伤己的针。但是在这里,自尊心会缝起她的嘴。】
房思琪不是没有试图告诉父母这样一种遭遇,却在还未开口就被彻底割了舌头。
【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诡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性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还没开学。】
其实我们也没有对吧?
是的,我们90后这代,也是在性教育严重缺乏的社会背景下长大。从未听过有人说,有和父母谈过关于性这件事。我们完全靠接受的零碎信息,从知晓一个角到知晓一大半,我们从“我们从哪里来?”开始追本溯源。因为全部由自我寻找,难免有些人走错了路,得到了错误的认识。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关于我自己的过往。我在高中的时候,特别想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但周围的人都说它是一本小黄书。我在想,我这样乖巧的女孩子,怎么可以看这样的文字。却一直很疑惑,为什么一本小黄书可以这样出名被人称赞?我得不到任何解答。后来读了大学,在逛书店的时候无意中再次看到了它,就买了回来。读完之后,非常遗憾迟到了这么多年。这本书是真的很喜欢,看过好几遍,电影也看过。喜欢到,我无法写下关于它的只言片语。我从直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真真切切地自己。并不是经历一样,而是对周遭事物的那种内心恐慌。内心画地为牢,拒绝了每一个敲门人,在孤独中逐渐遗忘了失望这样一种情愫。我这些年总是会想起直子过生日时候哭泣的画面,无法忘怀。但,我总是告诉别人我喜欢绿子。如今,我再遇到自己想要看的书,想要看的电影,很少再过于在意周围人的态度。
第一次试图谈起李国华对她所做的事情,以失败告终。但这并没有让房思琪就此放弃,失望过后依旧在试探,她渴望得到一个人能够打开她心里那扇门,救她于水火之中。
房思琪再一次于日常中用天真的口吻对妈妈说:“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
“谁?”
“不认识。”
“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
此后房思琪不说话了,她在那一瞬间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有一次失败,让她彻底放弃了向父母寻求救助。
如果那时候房思琪的父母重视了她说的话,能够耐心等待她难以说出口的话。以此为由初谈关于性的话题,告诉她,性并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不是肮脏的;告诉她,性是一场应当在长大之后和最爱的人一起去探险的旅途;告诉她,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和父母谈的,包括对性的疑惑。结果会不会改变?
令人绝望。成长是一场不可逆转的探险,我们每个人都是幸存者。
房思琪找不到任何出口,只能够劝说自己和李国华之间是因为爱。她想试图爱上一个施暴者救赎自己,只有爱能给让她找到对这件事的合理安排。她背负着沉重前行,最终走向毁灭。
和房思琪有同样遭遇的郭晓琦,将事情告诉了父母,换来了一顿毒打和辱骂。并带上郭晓琦约见李国华和他老婆。在郭晓琦被一个大这么多的老师诱奸得事情面前,她的父母却在为没有认真抢着付酒店账单而庆幸。之后郭晓琦将事情放在论坛上,得到的不是安慰也不是要为正义讨伐,而是更加屈辱的谩骂。
【所以你拿了他多少钱?】
【当补习班老师真爽!】
【第三者去死!】
…
每一个阅读者,都将语言化作一把刀,毫不犹豫插进郭晓琦的身体。于是她明白了,人对他人的痛苦是毫无想象力的。
这些件事并没有对李国华有什么影响,依旧在肆无忌惮,甚至放话要给她一点教训。究竟为何如此嚣张?房思琪和郭晓琦是未曾开始的人生,却早早破碎,而罪魁祸首却活得风生水起,生活终究不是电视剧,正义不是每次都会到场,好人的人生也并不会都圆满落幕。
近几年来,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甚至几个月的婴儿都不曾幸免。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也是以这样不幸的童年为开端,拥有这样一种痛苦人生的人,会选择如何活着。或许,早在一开始就注定,活着是死去,死去也还是死去。
以往以为长得美貌才是危险的信号,却不知当我们生下时,性别便注定了我们的危险性。似乎是一个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于是只能够不断告诉女孩子“晚上不要单独外出”“不要和陌生人交流”“不单独和男性呆在一个封闭式空间”。
我能够一个人在家看恐怖片,却不敢去一个人晚上出门看动画片。我对人的恐惧,远远胜过鬼。
教师是要考试的,尚且这样多不合格者。那么父母呢?连考试都免了。不知是否还记得豆瓣曾经的【父母皆祸害】小组,那是我初次接触到父母的反面角色。父母这个称谓,好似到了年纪就可以轻易获得。有太多人自己还是一个小孩子,却成为了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在我们还没有能够稳定心性,还没有找到爱自己的方式,如何去爱另一个人,甚至去爱和他共同去拥有的另一条生命?
行至此处的人生进度,在看完这本书之后,不禁思考如果有一日我成为了母亲呢?我将如何去引领她认识世界?我得告诉她世界的光明,也得告诉她世界的黑暗,我需要告诉她关于爱,也需要告诉她关于恨。
有人曾问过我,似乎从不曾听我提起或推荐过言情小说,总是现实主义题材。我十几岁的时候,也是看言情小说的,那个年代的出名小说我都看过。我们憧憬未来期盼爱情的来临,小说里总是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我也以为世界是这样的存在。
我们可以始终保持天真烂漫,却不能一直无知下去。
非常喜欢许巍的一首歌曲,有这样一句歌词“经历了人生百态世间的冷暖,这笑容温暖纯真”。
希望我们能够在一场又一场考试中合格后,还能做一个的公民,做一个合格的爱人,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人世浮华,最难得可贵的还是责任心、实诚、忠诚这样的品质。可贵到,我将终身追随。愿我们始终忠于自我。
【能看到这本书的人是多么幸运,他们不用接触,就可以看到世界背面】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台湾作家林奕含的长篇小说,小说描述了13岁主角房思琪被补习班老师性侵最终发疯的故事。似乎是一篇言情小说,但可怕的是,这些事是真实发生的,林奕含说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每天以泪洗面,因为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她亲身经历过的。房思琪或许是幸运的,她疯了,所以忘记了那些痛苦,而林奕含没有,所以她选择了自杀。
我一直觉得每一本小说里,都有作者经历过的事情,或许是主角,或许而配角,或许只是一个出场一次的龙套,但是作家都会把自己融入进去,只是多少的问题,有可能是自己完整的经历,也有可能只是自己想说的一句话而已。
关于实话与谎言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写到,“当小孩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人会认真看待他的话,他大可出牛、食言,甚至说谎。也是大人反射性的自我保护,因为小孩最初说的往往只雪亮真言,大人只好安慰自己:小孩子懂什么。挫折之下,小孩从说实话的孩子进化为可以选择说实话的孩子,在话语的民主中,小孩才长成大人。”
实话与谎言似乎是一对反义词,但两者又都是共生的。
之前有写过关于善意的谎言,那么披着华美善意外衣的恶意的谎言呢。
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比如,一个人心中没有爱却说我爱你,有人会觉得这是个善意的谎言,这个善意的谎言让被爱的那个人感觉到幸福,可是,谎言终究是谎言,终有一天会被戳破,那个时候,带来的伤痛就是无止境的。有人会说,为了安慰别人说“我爱你”是善意的,为了物质说“我爱你”就是恶意的,可是,最终造成的伤害都是一样的,为了什么,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那么实话呢?似乎从小到大,我们的课堂教育告诉我们的都是不要说谎,要说实话,但是社会教育告诉我们,选择说实话。真实往往都带着丑陋,实话也常常会伤人,甚至让人仇视。于是成长中,我们学会了将一些实话放在自己的嘴里不说出来,整个世界看起来就和平多了。
我们这一生,要学习辨认善意的谎言和披着华美善意外衣的谎言,还要学习如何去装饰丑陋的实话,更要学会如何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丑陋的实话。
或许实话与谎言并不是那样敌对的反义词,季羡林说过“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只是,不完全的真话就真的就无害吗,假话又真的十恶不赦吗?
实话与谎言根本是共生的,不完全的实话与谎言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有些谎言却也是一些人期望听到的实话。
我们这一生或许都会在平衡实话与谎言中成长,只是这成长终究没有终点,或许整个人类也无法得出一个实话与谎言的结论,我们只能自己摸索,在摸索中成长,在成长中寻找幸福。
关于女人
除了原始的母系社会,人类历史中,女人似乎始终都是那个弱势的角色。体能上,生活中,工作上,社会地位中,除了个别的女性能够达到世界顶端,大部分的女性都显得那样的弱小。
除了体能上比不过男人,女人似乎并不弱势,但是,似乎在方方面面,女人都像是低了男人一等。女生谈恋爱次数多了,有人会觉得放荡,而男生却似乎根本没有这些苦恼,甚至是男性魅力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女人三十岁没有结婚,会被人嘲笑为大龄剩女,在他人看到“未婚”这一栏时,那种想忽视都做不到的怜悯,而男人三十岁没结婚,世界都会为他找理由,例如奋斗事业,择偶慎重,似乎婚姻只是为女人而设。女人一旦离婚更是不得了,离婚后的女人似乎一下就贬值成了负数,再婚只能找个倒贴的,不再婚,似乎全世界都认为你不幸,但是男人离婚后,年过半百都可以找到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所以女人在婚姻里一忍再忍,就是害怕离婚后的自己贬值。漂亮的女人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会有人说是因为长相帮她得到了这些,甚至有人会说她用了不恰当的手段,但是帅气的男人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大家只会说这个男人不仅长得好,更是有事业心,这样的男人简直是极品。不漂亮的女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会有人说,这个女人一定是因为没人追,所以只能一心在事业,或者说,事业再好也没有,还不是丑女一个,但是相貌平平的男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别人却会说,别看人家长得一般,但是事业心强,值得依靠。似乎,女人做什么都是错的,女人永远都是弱势的。
这种弱势,有社会的认知,更有女人自己对自己的自怜自艾的放大。
这种种,与其抱怨社会,与其埋怨男人,不如自己反省自己。
女人的价值,如果不因为男人而带来,也就不会因为男人而贬值;女人的幸福,如果不全依靠男人,也就不会因为男人是患得患失;女人的美丽,如果不是因为男人的评价,也就不会因为年华老去而自降身价。
莫文蔚的歌曲“男人大可不必百口莫辩,女人实在无须楚楚可怜。”
女人该学会的,是坚强,在不幸到来前,能够避免不幸的发生;在不幸到来时,能后和不幸做斗争,在不幸发生后,能坚强的放下过去重新开始。
有人会说,这些好难。所以啊,我们要努力学习,我们要学习坚强,要学习面对,要学习这种能够谋生的技能,要学习哪怕没有一技之长,也能够放下面子去做一些看起来似乎并不高级的工作。
关于父母
有人说,我们现在做什么都要通过考试,唯独做父母不需要。每一个父母的第一次演习,都是一个孩子或喜或悲的一生的掌控者。
对孩子性的教育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刚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中国人对性的态度向来是避而不谈的,他们觉得这些事丑陋的,这些是污染,这些是不可与人说的。于是,中国的父母,中国的教师,从来不会教那些青春期的孩子们“性”这个问题。于是,那些懵懂的,那些好奇的,那些大胆的,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偷偷尝试,又因为缺乏常识,而让身体受到伤害。父母们的避而不谈,可能是难以启齿,也可能是害怕因为说了反而激起好奇心,只是他们忘了,青春期的孩子们,向来是对很多事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越是不希望他们碰触的东西,他们越希望接触,他们渴望长大,他们渴望被当做大人对待,他们渴望尝试大人生活中的事情。
中国父母对性的避而不谈能够让孩子在无知中受到伤害,可是错误的性观念呢?
《欢乐颂2》中,当应勤因为邱莹莹不是处女而骂她骗人,和她分手,甚至说她不自重的时候,我看得想骂人,但是邱莹莹居然说,“是我不好,我想等过一阵子再把我这个污点告诉他。”
这件事当时也在网上激起了讨论。我只想说,这个时候,或者在这之前,如果邱莹莹的父母告诉她处女膜就是个屁,邱莹莹也就不会觉得自己脏了,觉得自己配不上应勤。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写到“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中国的教育想来很传统,对性教育的缺乏,对贞操观念的过分重视,对男性又过分的宽容。淡化贞操观念,指的只是被渣男骗了之后,没有必要觉得自己的人生都毁了,也没有必要觉得自己因为没有处女膜而低人一等。
对孩子的关心,和语言的把握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思琪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种天真的口吻对妈妈说:“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谁?”“不认识。”“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思琪不说话了。她一瞬间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
房思琪其实很多次想要和她妈妈说她的事情,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说出来,精神压力过大的她,终于精神失常了。房思琪是胆小的,懦弱的,也是敏感的。所以她只能试探,也只敢试探,一点点的试探,当她发现试探的结果是她接受不了的时候,她就只能选择不再说出来了。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是简单粗暴的,看《爸爸去哪儿》的时候,王健林的儿子对父亲说“你是魔鬼吗?”王健林只会生气的说“我是你爸”。或许这叫家长权威。
太多的父母抱怨孩子学习不好,可是家长却在一边打游戏,看电视,那些当年不爱学习,甚至现在都不爱工作的人,却不断的在要求孩子做那些他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们不关心孩子的想法,他们随意用各种语言不刻意地去伤害孩子,却说,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样管就怎样管,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只是,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也不是谁的附属品,他们都有自己作为一个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关于语言
世界上最伤人的就是语言,伤人于无形,也杀人于无形。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房思琪和怡婷说:“我和老师在一起了。”怡婷想都没想就说了一句“你好恶心。”这是房思琪第一次将这个秘密说出来,却只换来“恶心”这个词,或许怡婷只是下意识的,但她却也是房思琪精神失常的帮凶。
有人说,“我情商低,如果说了什么伤害你的话,不要介意。”乍一听似乎很完美的一句话,但是,既然知道这句话会伤人,为什么还要说出来?
那些所谓的情商低的人,那些所谓不会说话的人,只不过是他不重视你而已。情商再低的人,也不会说伤害上司的话,也不会随意顶撞老板,他说话伤了你,只是因为伤了你无所谓而已。
对于语言,那些随意指责别人的人,请停下吧,因为很有可能只是你的一句话,就会断送别人的人生。那些因为别人的语言而备受压力的人,请活得自我一些吧,因为只有您能为你的人生负责。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400字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
上班路上一个半小时,每天来回三个小时左右。空的时间看完这本书 没有找到合适的版本,就直接用手机上的小屏看完的 字体也调整不了 非常小 。也许是想知道坏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肯定遭到最严厉的惩罚让我大快人心的预想支撑着我看完这本书,然而我失望了。好几次晚上洗漱完时间还早看了会这本书,每次都是心情极其压抑,甚至有种害怕,所以晚上都克制自己不去看。
这是一本关于xingqin主题的书 50岁的老教师 13岁的小孩子 家庭对性教育的缺失 思琪极其强大的忍耐力与自尊心 不知羞耻没有道德良心的李老师 这一场xingqin竟维持了五年之久。“老师他是爱我的 我不爱他会很痛苦 爱他心里就会好受点…”小孩子的世界天真无知 给了道德败坏的人插入其世界的细缝 每一次看到思琪低头眼里无神的时候很难过 她在想什么呢 对文学的执著于热爱 被道貌岸然的老师花言巧语的诱骗与欺负 “我那么小 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老师爱你 只不过有点粗暴罢了”…思琪和伊纹都是暴力下的受害者 手无缚鸡之力 加之在那样弱小被欺负的社会环境中学会了忍耐与无声…被李老师欺负后又抛弃的另一个高中生 在网上暴露出事件 但得来的却是洪水般的唾沫与骂言 这是一个怎样的残酷冷漠扭曲的世界…名声 权利 就可以为所欲为 不用付出代价 受害者要承受伤痛与委屈 思琪疯了 进了疯人院 李老师依旧在餐桌上谈笑风生 文章到最后也没有详述思琪怎么疯的 不过那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不眠之夜 无人诉说无所理解难以启齿的感受 是足以够精神的崩溃了…就像亲眼看见她现在只会剥香蕉的难受。
健健康康的成长是一种幸运 才可以说长大之后的生活是自己当下各种选择的总和 愿世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到自己可以做选择的时候 而不是听教与被迫。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200字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200字
这本书因作者自杀而进入大众的眼球。这两天时间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略沉重。
想起高中语文老师说过,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是把美好毁了给人看。林做到了。小思琪的美,像圣洁的天使。李老师的魔爪像一只黑手,把她拖入无底的深渊,直至毁灭。
阅读的过程,能感受到字里行间充斥着的痛苦和纠结。在气愤李老师无耻的同时,多希望思琪能勇敢地说不!能对家人和朋友说出李老师的行为。也希望思琪的朋友和家人能够花点时间去关心她的异样,多跟她沟通,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吧!
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让更多的思琪免离魔爪。这也许是作者忍痛把自己的故事剖露出来的力量之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