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600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王小波的名言我听过不少,书还是第一次读。这本书是一本杂文集,里面汇集了作者的生活随笔、读后感等,也包括对一些事件的看法、观点。
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思维可以给人带来很大乐趣,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可以剥夺这种乐趣……不管什么书,我都不希望它太严肃。”
从这书名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的书中无不透露着幽默诙谐,这些有趣的文字,使一个个枯燥的经历,变得鲜活有趣。
特立独行的猪,从来不和别的猪一样老老实实在圈里呆着,常常跨出猪圈,甚至跳上房顶。它会模仿各种声音,汽车响声、拖拉机响声、还学会了干活工人收工时候的汽笛声。这下糟了,它不按时的鸣叫扰乱了秩序,被定成“破坏春耕分子”。当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个人,手拿看青的火枪围捕这只猪的时候,那猪兄却镇定得惊人,兜了几个圈子,找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至极。
生活中的种种安排设置,人也好,动物也好,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书中写道:“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书中汇集了很多作者在生活经历中听到、见到的有趣的事情。在美国课堂上瞌睡的女生,被点起来回答问题时的一句“问的好!”。会说话的猪对着人造母猪传种时,要求“给点气氛”。港台腔的歌星、播音员们用鼻甲说话,一句起鸡皮疙瘩的“先生!”药片穿瓶子、耳朵识字,科学与气功的真实与伪真实。用“娇打痴体”写作的“漂亮”女作家,“心绞痛”也形成一种文体。苏东坡的崇拜者被问及喜欢苏的诗词还是书法时,答道:东坡肉,肥而不腻。
书中还涉及了一些作者和妻子李银河关于艾滋、同性恋、性学研究等话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还是比较严肃的,而王小波的文风却不拘一格,大胆、犀利、幽默风趣、视角独具一格。文中多次提到罗素,看来作者深受罗素崇尚自由主义的思想。
王小波是一个在生活中处处寻找有趣的有心人,就像他书中写道:“我相信,总有些人会渴望有趣的事情,假如我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这是我对生活的要求。”
人的一生,不管生命的长或短,难得的是,一双发现有趣的眼睛,做个有趣的人,让生活过的有温度。这就是我读到这本书的收获!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600字
这是一本当代作家王小波著作的书。他的小说风格独特,他的杂文“黑色幽默”充满智慧和理性,让一代代青年人视为精神偶像。书是父亲从图书馆借来的。这个书名一下就博得了我的眼球,而其中作者描述这个关于猪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所在的生产队里有一只奇特的猪。它又黑又瘦,双眼炯炯有神,跳得过猪栏,还跳得上猪圈的房顶。它本该被劁掉,但它嗅觉灵敏。一闻到劁猪刀的气味便会叫,人们拿它也没办法。它还会学汽车、飞机的声响,十分逼真。因此作者十分敬佩它,亲切地称它为“猪兄”。有一次,它学叫了工厂中农民们换班的汽笛,扰乱了农民的正常作息,成为了“破坏春耕分子”。但当指导员带人来杀它时,它却撞出包围圈,潇洒地跑了。
阅毕,我对这只猪有了一丝敬佩,相对当时作者枯燥的生活,也似乎理解王小波称它为“猪兄”的原因。它聪明、冷静、警觉、勇敢。但我认为,它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敢于命运抗争。作为家畜的猪,它不像其他猪一样甘于吃与睡,最后被宰掉的命运。它也不愿顺从被劁掉,丧失骨气。它想当的是一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野猪。不受管辖、不受命运约束,它要的是自由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
反观我们人类,虽然处于生物界的顶端,但相当一部分人随大流,没有活出自己的精彩。“猪兄”有理想,有追求,有拼搏的勇气,有向命运挑战的决心。而这些,相当多的人并没有做到。“猪兄”虽然只是一只猪,但在这些方面,却远比一些人类伟大,也比一些人活的潇洒。有的人心甘情愿地活在他人规划好的生活中;面对自己不喜欢的生活,却不去做一丝改变,而是听之任之;有的人明知自己的命运改变就在这一瞬间,也不为自己的将来去奋斗。这样看来,“猪兄”在精神上的确比不少人伟大。
现在 ,我们初三学生即将面临是提招考试和中考。我们应如“猪兄”一样,不仅仅学习巩固课本知识;还要给自己树立目标,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激励自己、战胜自己,为实现现阶段目标而努力。
“猪兄”教会了我不少道理,让我明白了我应当一个什么样的人,即使,它只是一只猪。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450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一天在图书馆等孩子下补习班,随手拿了一本《青铜时代》,觉得很好看,后来查了一下,作者王小波很牛,所以想看看他的作品。结果发现其实很早以前我读过他的小说,里面的故事让人眼熟悉,红拂夜奔应该是看过的。不过以前看小说,从来就那当故事看,里面光怪陆离的内容,或者还有性描写吧,小说里面的内涵什么的从没想过,可能这也是我40年看书,什么国内外经典推荐看过不少,但一直提高不了文化素养的原因吧。
这本书买回后看了几页,第一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很好看,文字轻松有趣。后面的却看不下去。这次又重新翻出来,细细的净心的看,却看出了一些感觉。相比小说,杂文,随笔更直接的道出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态度、价值判断;道出作者对社会、对读者的期盼。在那么早的年代,王小波对同性恋这一现象表示了同情;认为只要没有伤害别人,只要对爱情忠贞不渝就是让人尊敬的;对文化=道德做批判,言辞犀利,思维理智清晰,社会需要伦理道德,但任何人也不能指着自己信或写或认为的什么东西说这就是文化,就是伦理道德;看到写到有一些人的眼里是有这些光的:一下子深受感动,理想报负之光啊,我自己以前有吗?从苏东坡和东坡肉竞然谈到:真正有出息的人是对名人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且在那上面作出成就,而不是仅仅对名人感兴趣,这弯子绕得,这部话题引申的,真是醍醐灌顶啊。书中的文字幽默,犀利不失风趣,举例子举得高大上和接地气并存,多次笑场:关于氛围,关于母猪架子,关于趣的生活。看到关于迷信,伪科学,想起小时候对特异功能热深信不疑,王小别波引用罗素所言:科学在“不记利害地追求客观真理”进行批判。整本书,王小波给我的感觉是特别”正“,讲事实,摆道理,举例子,没有说教,却特别能认同。特
刚百度了一下王小波,一个有趣的人,写的是纯的文字。深以为是。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300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这本书好久之前就听说过,但一直没有去品读。书名很是让人怀有畅想,读完之后才觉得不慎然。
作者王小波在书的页面写了这么一句话“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一些道理,遇见一些有趣的事”,这样的人生态度让我很是欣赏。这本书主要是一些文化杂文和其他一些书的序言与品评,还有一些随笔。欣赏与品析能看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作者很随性 随心,没有太多的矫揉造作,没有恭维与噱头,让人看完觉得很是畅然。不过很多讲作者年代的事情并没有仔细去品读,对生活与现实的解读是仔细品味。只能说我不懂或是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还是有那么一丝不能苟同吧,一些书籍的序言与一些电影的欣赏,不是很能理解与赞同。
我也一直想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没有过多的期望,只愿年老时忆青春。这本书轻松的写作方式是我一直追求的,不用天马行空 不用脑洞大开,只需用心就好,这种写作方式让人很惬意很放松。
“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愿你美好一生,无愧于在世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