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读后感600字
《彼得•潘》读后感
在这个漫长而又带着有趣的暑假里,我读了好多好书,有《做个好孩子并不难》、《绿野仙踪》、《笑猫日记》等。其中我最喜欢《彼得·潘》这本书。
小姑娘温迪,生活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里,就在那一天,家里又多了两个新成员,那就是他的两个弟弟约翰、迈克尔玩海盗游戏,也喜欢给他们讲故事。就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会飞的男孩儿彼得·潘,飞到了他们的窗前,说要带他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温迪、约翰和迈克尔都很高兴,于是,他们跟着彼得·潘学会了飞翔,并跟着他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海岛永无岛。彼得·潘是永无岛上永远长不大的男孩儿,他和一群迷失的男孩儿一起生活在这个岛上。那里有茂密的丛林、高大的树木,还有野蛮的印第安人,以及横行海上的铁钩子船长胡克及其同伙。从此,孩子们在彼得·潘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的冒险,开始了与胡克船长的周旋,几经生死……但是,多年以后,问题还是带着弟弟们飞回了自己的家,尽管这是最小的弟弟迈克尔都不记得自己有爸爸妈妈了。可是,彼得·潘,尽管他是那样喜欢温迪,温迪的父母也愿意收留他,他还是飞回了永无岛,因为他拒绝长大。在和胡克拼命时,我们碰到了一些事比如我们的一只耳朵聋了,可我们不知道聋了多长时间那天晚上,彼得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们上次看到她的时候,他正悄悄的穿过海岛,一只手按在嘴唇上,手握短刀做好了准备。他看到鳄鱼从他身边爬过去时,没注意到有什么异样。不久他就想起来了,鳄鱼没有发出滴答声。开始他觉得有些蹊跷,但马上就明白过来了,钟已经停了。……还有许多奇怪的事情。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不管怎样彼得·潘都不会接受长大她非常希望自己永远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所以他不想长大,只想停留在这样的时光里,可以每天飞翔在天空中看着美景。在生活中我是希望长大的,恰恰和彼得·潘相反,因为我特别期望长大以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样子,自己是什么工作,还有我许多许多长大以后的理想。但我也希望时光很漫长,因为如果长大了就进不到自己的老师了,除了自己的父母和家人,老师是我们一生中最敬佩的一个人最要感谢的一个人,老师有许多老师,我的幼儿园老师,我的小学老师,我的初中老师,我的大学老师现在虽然我只有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那以后会见到我的初中老师,和大学老师,还有高中老师。我们的知识都是老师教的,我们得道德也是老师教的,有了今天的自己也是老师给我们的。没有啊老师也没有了今天的我们。老师该有多么重要啊,我希望时光可以慢长的原因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加人,我的同学,这都是我希望时光可以慢长的原因。
镇江市香江花城小学
五(1)班
卢铭暄
彼得·潘读后感300字
每当我翻开《彼得·潘》这本书时,就好像是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这本书是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也是受益终生的文学经典,里面的永无岛让我十分向往,因为那里有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和小仙女,叮叮铃他 们。
文中的温迪、约翰,迈克尔,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家中。在一个星星满天的夜晚,彼得.潘飞进了他们家,带着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一起飞到了永无乡。从此,三个孩子过上了只有童话和睡梦中才能见到的奇妙的生活。
彼得的生活,孩子们的生活 ,就是一场真实的游戏,有时我会把自己当成彼得,想像时光倒流,做一个永不长大的孩子。
不想长大是每个孩子的愿望。之所以不想长大是因为长大后会有很多让我们烦恼的事情和要承担的责任。彼得是我最崇拜的童话人物。因为他教会我们怎样去对付社会上期压弱小,谋财害命的人,使我们快乐成长。
《彼得·潘》读后感300字
【第1篇】
最近,我读了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巴里的成名作《彼得·潘》,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书中的故事太神奇了,太美好了,读后的一段时间我总认为自己就是彼得·潘,一个正义的化身,一个永远长不大的男孩。
这本书主要叙述了彼得·潘和温迪等几个小孩在梦幻岛的奇遇。彼得·潘是居住在永无岛上的一个小男孩,那是个神奇的小岛,岛上还有一群丢失的孩子、凶恶的海盗、一只特别的鳄鱼和一批印第安人……一天,彼得·潘来到一个名叫温迪的小女孩的家中,带走了她和她的弟弟妹妹,去了永无岛。在岛上,他们与丢失的孩子们一起和海盗作战,最终打败了海盗。
我读完这本书,不停地回味着书里精彩的场景,最精彩的部分是故事的最后,彼得·潘带领着孩子们冲向海盗,把海盗杀得七零八落,最终与凶狠狡诈的胡克船长在桅杆顶展开了殊死决斗,并成功地战胜了胡克,赢得了胜利。我赞叹彼得·潘的勇敢无畏,行侠仗义,我梦想着被彼得·潘带到岛上和岛上的孩子们一起过着无忧无虑而又冒险刺激的生活,我更梦想着不远处就有这样一个梦幻岛……
【第2篇】
读完《彼得·潘》这本书后,我认识到做什么事情都要勇敢面对,解决事情要聪明。
这本书主要写温迪和彼得·潘等几个小孩在梦幻岛的奇遇,创造了一个让我们十分憧憬的童话世界——永无岛。岛上有无忧无虑的仙女、美人鱼、丢失的孩子以及用蘑菇当烟囱的“地下之家”,对我们来说都是最纯朴的召唤,彼得·潘“永远不想长大”的思想与行为更是呼出了我们的心声。
书本内容里面有两篇故事我很喜欢,第一篇是《美人鱼礁湖》。这篇故事写礁湖里面的神秘与梦幻,彼得·潘和温迪等孩子在礁湖上无忧无虑地欣赏风景,无拘无束地玩耍,开心快乐的在礁湖上休息。我们也应该开心地学习,但是玩耍时间要约束,爱上学习,让学习也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快乐。第二篇是《游子要回家》。这篇故事写了温迪的妈妈,她永远开着窗,直到温迪的爸爸准备关上窗时温迪、她的弟弟和七个丢失的孩子回来了,温迪的妈妈才关上窗。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他们什么时候不是时时刻刻关心、关爱、相信我们的呢?所以我们要孝顺爱我们的父母。
《彼得·潘》这本书教会我很多道理,大家也买或借来看看吧!
【第3篇】
读完《彼得·潘》这本书后,我认识到做什么事情都要勇敢面对,解决事情要聪明。
这本书主要写温迪和彼得·潘等孩子在梦幻岛的奇遇,创造了一个让我们十分憧憬的童话世界—永无岛。岛上有无忧无虑的仙女、美人鱼、丢失的孩子以及用蘑菇当烟囱的“地下之家”,对我们来说都是最纯朴的召唤,彼得·潘“永远不想长大”的思想与行为更是呼出了我们的心声。
书本的内容里有两篇故事我很喜欢,第一篇是《美人鱼礁湖》。这篇故事写了礁湖里面的神秘与梦幻,彼得·潘和温迪等孩子在礁湖滩上无忧无虑地欣赏风景,无拘无束地玩耍,开心快乐的在礁湖滩上休息。我们也应该开心的学习,但是玩耍时要有限,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快乐。第二篇是《游子要回家》。这篇故事写了温迪的妈妈,她永远开着窗,温迪的父亲快要关上窗时温迪、她的两个弟弟和七个孩子回来了,她才关上窗。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永远关心、关爱、相信着我们。
《彼得·潘》这本书教会我很多道理,大家也买或借来看看吧!
彼得潘读后感800字
本文《彼得潘读后感800字》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永恒的童年——读《彼得·潘》有感
利用假期闲余时间,我读完了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巴瑞的《彼得·看》。彼得一个不愿长大也不会长大的孩了,他和很多走失的孩子一起住在永无岛。
一天,彼得带回来个小女孩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岛上的孩子们把温迪当作自己的母亲,因为温迪每天给他们讲故事、补袜子。一天,温迪发现两个弟弟已经开始遗忘他们的父母了,她很担心,决定立刻回家,孩子们也想和他们一起离开永无岛。可是他们的计划被坏人胡克发现了并抓住了他们。凶狠的胡克还想杀害彼得,并且给他下了毒药。幸好叮叮铃发现了胡克的阴谋救下了彼得。最后彼得追踪到海盗船并和胡克进行了生死决斗,最终彼得战胜了胡克,温迪他们也顺利回到了家。
彼得选择回到永无岛,临走时答应温迪每年来接他去岛上打扫卫生,可是健忘的彼得总是忘记他们之间的约定。但只有温迪一直坚守者诺言并让自己的女儿代替她继续履行约定。
文中的“爱”是各种各样的,有达林太太与达林先生对温迪和弟弟们的爱;有叮叮铃对彼得的爱;有温迪对孩子们的爱……达林太太和达林先生团为弄丢了孩子而很自责;叮叮铃为了救彼得抢先喝了那碗有毒的药……无论哪一位,都不希望对方不快乐。文中那个神秘又奇妙的永无岛令我向往;叮叮铃奋不顾身喝下毒药救了彼得,让我感到惋惜;彼得没心没肺忘记誓言使我气恼,这一切的一切只因我喜欢读达本书。
彼得·潘这个半仙半人的小男孩,他有着普通孩子的可爱和小毛病,他的骄傲,跋窟,不谦虚,还有一点儿健忘。他象征着永恒的童年,是人们对童年的怀念。温迪虽然不乐意长大但也必定会长大,作者用书中孩子的说法、做法表达现实人们对童趣的怀念和回味。表达了孩子们对于长大的不同态度,影响着广大读者的心态。
相信,只要你永怀童心,相信彼此,坚守承诺、心怀善良,永无岛与仙子们就会一直存在,他们永远都在你的心中。
《彼得潘》800字读后感
看完了简直想给翻译者鼓鼓掌,尤其是看完了译后记之后。这个翻译者不仅是表面上准确翻译了这本书,而且他对这本书的内涵了解之深,理解之细腻,更让我思索。很多书中我没有读懂的意象,经过他的解读我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彼得潘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因为童年时期的贪玩,他错过了回归家庭的时机,也避开了长大成人的结局,从此以后忘掉了时间,永恒保留着童年时期的特性,自大,爱张扬炫耀,以自我为中心,但又勇敢无畏,敢于与恶作斗争,面对恶的时候,也不会心慈手软。多像我们小时候啊,非黑即白,想要的就要留在身边,溜走的就逐渐忘怀,不对的就要抗争到底。
温蒂会长大,长大了就不会飞,甚至会怀疑自己曾经是否真的飞过。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让过去的伙伴彼得永远留存在我们还微完全消逝的童年的美梦里吧,把这些梦幻好好保护在内心,讲给自己的孩子听,让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拥有做梦的能力,让彼得潘再带他们飞翔,孩子会长大,但也总有新的孩子不是吗?
译者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对于胡克的解读。我在读书的时候,认为彼得潘和胡克船长的斗争,就是童年与成长的抗争,会痛,会挣扎,会有挫败。但是译者直接点明了,其实胡克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年人形象,优良的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却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品德,残忍,血腥,暴力,但却执念于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形象,但即使强大如胡克,也有害怕的东西,那就是死亡。彼得潘不用担心,他是永生的孩子,相对于这一点,胡克堆死亡的恐惧,就是他的弱点,她最后也被象征着时间流逝的鳄鱼所吞噬,也印证了这一点。
多讽刺啊,一个骄傲的海盗船长,却害怕身后紧追不舍的鳄鱼,其实就是害怕时间的追逐,再强大也会被时间打败。想想还是时觉得很虚无啊!
《彼得·潘》读后感45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彼得·潘》。这本书曾被改编为音乐剧,电视节目以及两部有声电影,剧作于1904年12月27日在伦敦首演,以后的每年的圣诞节都会在各国演出。通过读了这一本书,让我懂得了“友情是最重要的” !
这是一个名叫温迪小女孩的冒险故事。温迪出生于一个不裕的家。温迪喜爱和弟弟约翰、迈克尔在一起玩游戏。一天晚上,彼得·潘飞到了温迪的窗前,把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一起带去了永无岛。最后,他们在永无岛上度过了大半个童年。
“彼得·潘”这个会飞的男孩已经成为西方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通过读完这一本书,使我的生活变的更加充实。彼得·潘“永远都不想长大”的思想真正的说出了许多孩子们的心声。彼得·潘是一个调皮的男孩,害怕上学,不想长大,天真无邪……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的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有的在无忧无虑中度过难忘的童年……
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这个美好的童年,在快乐中成长,在勤奋中努力学习,为将来做个有用之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童年时光中我们也要像彼得·潘那样注重友情,当朋友需要帮助时应该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当朋友难过时应该去主动分担忧愁。“友情是最重要的” !
彼得潘读后感200字
《彼得潘》读后感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只有一个例外他就是小飞侠彼得潘。我读了《彼得潘》整整一本书,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这本书中我特别喜欢彼得潘,因为他既勇敢又聪明。海盗船长胡克把约翰和麦克尔给抓走了。彼得潘为救他们,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学着胡克的声音对他的手下说:“把那几个小孩放了!”糊涂的手下们把孩子放了。海盗船长胡克回来之后问孩子在哪?他们还很高兴地说按照您的指示把孩子们放走了。胡克听了很生气,原来自己被彼得潘糊弄了。
我还很羡慕彼得潘会飞,他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变化出不同的姿势,更有趣的事他居然可以在云层里睡觉,多好玩呀!啊!我真想去书中的永无乡看看,看看彼得潘在不在,看看温迪在不在?
啊,我们的童年像梦一样多姿多彩!
《彼得·潘》读后感800字
【第1篇】
达林先生和孩子们的激烈冲突,最终导致孩子们的离家出走,源于达林先生哄迈克尔吃药不守信用。
当迈克尔不想吃药时,达林先生责备迈克尔说:“要像个男子汉,迈克尔。”他自以为他一生吃药从来都很勇敢,其实他最怕吃药。达林太太去给迈克尔拿了一块巧克力,达林先生认为,这是不坚定的表现。
“迈克尔,我在你那么大的时候,吃药一声也不哼,我只是说:‘谢谢你们,慈爱的父母亲,谢谢你们给我药吃,让我的病快点好。’……要是我没有把药瓶子弄丢了,迈克尔,我现在就做个样子给你看。”
其实,药瓶子并没有丢,温迪知道药瓶在哪儿,她找出了爸爸的药瓶。可是这位可爱的爸爸又和迈克尔就谁先吃药的问题发生争执。温迪想到一条绝妙的计策:“干吗不两个同时吃呢?”温迪数着,一,二,三,迈克尔吃下了他的药,可是达林先生却把他的药藏到背后了。最后他还捉弄和迁怒狗保姆娜娜。
三个孩子望着达林先生的那种眼神,真是怪可怕的,就像他们不佩服他似的。是的,父亲的高大形象,在这一刻轰然倒塌。
诚信乃立身之本!诚信教育,从娃娃抓起!诚信教育,从父母对孩子言而有信开始。
想起中国古代最典型的事例——曾子“杀猪立信”的故事。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傍晚,妈妈回来了,却说自己的承诺是哄孩子玩儿的。曾子知道了,二话没说,他拿着刀径直奔向猪圈。曾子严肃地说:“你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
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
现在有不少同学,不想跑操就捂肚子,想上街就说有病,上课迟到说自行车掉了链子,想上厕所就说闹肚子,上课玩手机说自己上网查资料,考试时用手机作弊传递答案,考分不好时会说答题卡涂错了……
想想有没有家长的责任?家长欺骗孩子的次数有多少?是不是每次都会有理由,有原因,有苦衷?仅仅因为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点来讲,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显得格外重要。父母要坚守诚信,言必信,行必果。
同时,为了做到言而有信,就要注意不要轻易承诺。
《弟子规》中说:“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讲的也是不要轻易承诺这个道理。这里不轻易承诺主要指那些不合适的承诺,如果答应了,做吧,明明是错的;不做吧,又违背了诺言。这很难办!
【第2篇】
总觉得外国的母亲和中国的母亲有不小的区别,但是,外国的母亲到底是什么样子,外国的母亲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却并不清楚,当然也就不清楚中国母亲和外国母亲有何共同之处。近日读了英国作家詹姆斯·巴瑞的童话小说《彼得·潘》,好像外国母亲的优点逐渐清晰,我试着写下来,也许可以作为中国的母亲和准母亲们的借鉴。
好母亲是勤劳的。达林太太每天给孩子们洗完了澡,又给他们唱歌,直到他们溜进了梦乡,“她于是静静地坐在火炉旁,缝起衣裳来”。当然,从这个细节,我们还看出这位好母亲任劳任怨,活泼乐观,心态平和。火爆脾气的母亲,一般来讲,就不太合格了。她的女儿温迪继承了妈妈的优点,温迪也是一个优秀的准母亲。在孩子们睡觉之前,“还来得及讲完灰姑娘的故事”;会在孩子们上床睡觉之后给孩子们补袜子,做衣服,“在膝盖的地方做成双层,那儿磨损得厉害”。
好母亲总会整理孩子们的心思。说白了,就是了解孩子的心思,进而给孩子正确的导引。达林太太每天晚上都会整理孩子们的心思。当孩子们清早起来之后,“临睡时揣着的那些顽皮念头和坏脾气都给叠得小小的,压在你心思的底层。而在上面,平平整整摆着你的那些美好念头,等你去穿戴打扮起来。”中国的那些整天忙着挣钱或者忙着打麻将而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对孩子进行适时地指导的母亲(包括父亲),应该好好反省反省。
好母亲总是会主动维护父亲的尊严。当达林先生觉得狗保姆娜娜不大佩服他时,达林太太急忙说:“我知道,他可佩服你了,乔治。”然后就示意孩子们要特别敬重父亲。好母亲总会提醒孩子们:“孩子们,我听见你们父亲的脚步声了,他喜欢你们到门口去迎接他。”一个有权威的父亲,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更有利于家庭秩序的维护。达林太太有事总会和达林先生商量,不像我们中国的许多母亲,不知道树立父亲的榜样,甚至经常喜欢在孩子面前打击父亲。好像证明父亲是笨蛋和无能是中国母亲的责任似的。(当然,反过来,优秀的父亲也一定会维护母亲的形象。)好母亲遇到问题,不是推脱责任,而是主动承担。当他们得知孩子们离家出走后,达林太太没有埋怨丈夫,而是自我检讨:“要是那天我不去赴二十七号的晚会就好了。……都怪我太爱参加晚会了,乔治。”好母亲同时一定是好妻子,她的丈夫焦躁时,他会像对待孩子一样安抚他。达林先生系不好领带时,“我来试试看,亲爱的。”达林太太用她那双灵巧的手给他系上领结。好母亲甚至还会为父亲弹一曲钢琴曲,让父亲安然入睡。父亲犯错误时,好母亲总是不忘小声提醒。父亲对孩子们粗暴不讲理,“乔治,乔治,”达林太太悄声说,“别忘了我告诉你的那个男孩的事。”
好母亲会对孩子体贴入微,会让孩子知道母亲爱他;好母亲会让孩子按时休息,哪怕他们玩得多么起劲;好母亲与父亲相爱,不离不弃,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好母亲总给犯错的孩子留一扇窗,等着孩子有一天飞回来……
【第3篇】
我们每个人都会长大,这是由于时间法则的强大。但时间能改变的只是我们的身体,我们仍可以保持一颗永未长大的心。《彼得·潘》讲的就是一个永不长大的小孩子——彼得的故事。
彼得生活在永无岛,那是一个你相信它,它就存在的地方,是孩子们梦中的乐园,是童心的象征。小说的一系列故事就在永无岛上发生。它也成了我心中的圣地,与我那正渐渐远去的无邪童年一起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里。
当我读到永无岛的时候,百感交集,那些童年的记忆碎片慢慢地在我的脑海中汇聚。那是我快乐无忧的童年啊,那是我一去不返的童心啊。我感到深深地悲哀,为现在痛苦多虑的自己悲哀,为自己抛下自由快乐的轻装,背上沉重压抑的现实包袱悲哀,为自己的无知悲哀。
同时,永无岛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向往,那种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对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在我以为那种生活将永远成为我的过去时的时候;在我以为我就这样一直屈于现实生活下去的时候;在我以为我已甘于成为观众,失去在童真舞台上表演的时候……彼得进入了我的生活,永无岛出现在我的眼前。它们就像甘甜的泉水,为我这个在炽热的沙漠中爬行的旅者带来了生的希望。它们让我那颗因缺乏童真而已近乎麻木的心复活了。我似乎感觉到了它们对我的呼唤。
那个永远长不大,满口乳牙的彼得,用他的行动,向我发出加入他们永无岛的邀请。他是快乐的,因为即使是冒险,在他眼中也是一场场游戏;他是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当他听完温迪给他讲的故事后就想立刻飞回去讲给孩子们听;他是英勇的,为救印第安公主虎莲,他直面海盗船长胡克;同时他又是无私的,他本有机会杀了胡克,却在关键时刻拉了他一把,他让温迪一人坐风筝逃走,自己独自留在礁湖上……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他在显示着他可以邀请我的资本吗?
彼得最吸引我的就是他认为假装的和真的就是一回事,那是童年的游戏,是展开的想象的翅膀,而不是虚伪。我向来讨厌虚伪,但无奈的现实正让我不断地去接受它,甚至要将我同化。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让我十分反感,相比之下,彼得率直得没心没肺更让我十分喜欢。
温迪逐渐长大后,失去了飞的能力。我们也正不断地在长大,但只要我们仍保持丰富的想象力,保持一颗单纯美好的心,就能摆脱沉重的身躯,避开世俗的纷扰,让小仙子永远伴随着我们。让彼得永在,让永无岛永存。
【第4篇】
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小孩子都是要长大的,除了特殊的那一个。他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是一个径自进入永远可以是一个孩子、永远可以霸道、胡乱作为、肆意冒险的世界的孩子。他就是彼得·潘。
在彼得·潘的世界里,假即是真。即使他假装吃饭,你也能看出他是真的长胖了。所以你永远也不会搞清他们是真的在吃东西还是只做出吃饭的样子。因为这完全取决于彼得·潘那会儿的兴致;即使他是真的把食物吃下去了,你也能看出,这只是他游戏的一部分。而他这么做,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孩子。
孩子的世界并不像大人想像的那样无法无天,他会给你一个公平的待遇。当彼得·潘和残暴凶狠的胡克船长在岩石上战斗时,彼得拿着刀正要插到胡克身上时,他却突然发现这是不公平的争斗,因为他自己站在岩石高处,于是伸手想拉胡克上来。你能说彼得·潘无法无天吗?
在彼得·潘的故事里,还有一个我喜欢的人物,那就是温迪,她在乌有岛的孩子们当中扮演母亲角色,令孩子们喜欢的是她会讲故事,孩子们从来没听过故事!她不像彼得·潘一样拥有孩子王的领袖风范,但她的温柔、智慧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实在需要一个母亲,有一个会讲故事的母亲是小孩子最幸福的事了,连胡克船长率领的海盗们也来和孩子们争夺这个会讲故事的母亲。彼得·潘也是如此,但当他得知和温迪在一起回家并留下来待在达林家会长成一个大人时,永远不想长不的念头使他离开了。
还记得小丁当吗?就是那个对彼得·潘甘愿付出一切,对温迪却屡下毒手的小仙女。小仙女的身体太小太小,小到不能同时容纳两种感情,所以小丁当才会成为一个拥有两张脸皮的小仙女。这多么像小孩子呀,小孩子不是经常因为不会隐藏感情而惹麻烦吗?但是等到他学会了这些,他就不再是原来那个孩子了,他已经长大了。
“第二个路口向右转,然后一直走,直到天亮。”这是去乌有岛的路。让我们飞出窗户,飞向那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岛屿吧。或许等我们长大了,回想童年,你就会发现:彼得·潘是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的。
《彼得潘》读后感200字
《彼得潘》读后感--李依诺
天真,善良,贪玩的彼得.潘;温文尔雅,酷爱彼得的小姑娘温迪;爱冒险,喜欢探寻的约翰;年幼无知,缺因家人,意外中喜欢起彼得的迈克尔。他们性格不同,但他们都一个共同点--他们向往自由,不愿长大。
书中写到,达林先生因为年龄的原因,不在相信世界上还存在彼得.潘,差点让温迪第二天就离开婴儿房,长大,达林太太则与她先生不同,她始终相信彼得潘的存在。
书中的故事使我想起自己,想象自己一味对于自由的追求,彼得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呢?滚滚红尘,每个人都要慢慢长大,现在的真实对于未来也许就是假象,我们现在以为的虚幻未来就是真的。但每个人心底里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梦幻岛,某个瞬间我们还是那个长不大的男孩--彼得.潘。
《彼得·潘》读后感400字
暑假开始了,真开心啊.有可以尽情地完了。但是,我还是没有忘记我的主要任务——学习。
这几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名叫,<<彼得。潘>>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第一篇文章,彼得。潘闯入家,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豪宅里住着达林太太和达林先生,还有他们的三个可爱的孩子,他们坐下来的时候都非常艰难。达林太太的性格比较温柔,达林先生是个急性子,他做事都非常焦躁;三个孩子的性格就与众不同了。
有一天,他们一家在外面散步,看见一只大狗,于是,便把它捡回家,给他取名叫'娜娜"。刚到家,娜娜有一点不适应新的环境,过了一会儿,娜娜欢呼雀跃的跑起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它。可是,达林先生就不一样了,他板着个脸,好像非常不欢迎娜娜,经过大家的恳求,达林先生终于可以让大狗娜娜留了下来。但是,达林先生总是对娜娜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这样大家都非常伤心,包括娜娜。
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不可以欺负动物,因为那样的话,动物的性格就会变坏,动物如此,人类也同样如此。我们应该善待每一位朋友和每一个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