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有感500字
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叹:派的经历可真是惊心动魄啊!这本书就是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写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这本书讲述了Pi和他的家人一起搬家去另一个国家,坐船的时候,遇到了大风暴,船沉了,除了他之外,船上所有的人都遇难了,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在一只救生艇上,和一只叫理查德.帕克的老虎共处一船,度过了许多充满危险和困难的日子,但是他一直坚持下来,最后终于获救了。
这个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深深的吸引了我。我想:如果换做是我可能早就消失在那茫茫的大海了吧!当我看到Pi在海上饿了好几天,快要绝望时,无数鱼向他飞来,他和理查德.帕克美美的饱餐了一顿时,我不禁感叹:那该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漫天飞鱼!想着,我已经完全沉醉在书中了。
后来,他们终于到了陆地,派瘫在地上,快要晕过去了,可理查德.帕克却狠心抛弃了和他在一起这么多天、把它当做了朋友的Pi。看到这儿,我有些生气,它怎么能这样呢?不过转念一想,本该自由生活的百兽之王在海上漂泊了那么多天,也该回到自己的家了。
在生活中,我们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险,所以有时我会想:如果我能冒一次险该多好啊!可我又有点害怕:如果遇到危险怎么办?其实,在生活中,即使我们不经历大的风险,也要锻炼自己的勇气,让自己变得强大。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真的是一本好书,我向大家推荐它,相信大家看了之后也一定会喜欢它的。
读《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有感600字
我们的遭遇或许比他好,甚至好得多,谁希望自己孤舟一人,还与老虎为伴?或许,没人会认为书中的pi可以安然无恙,一只两三百磅的老虎虽然不算大,但吃掉一个手无寸铁的小伙子轻而易举。Pi说:“如果让它死了,我会在绝望中体味孤独,那比被它杀死更可怕。”我想,那只老虎也是这样想的。不同于鲁滨孙,他和那只老虎得一直带着船上,苦苦地寻找陆地,还要与变化无常的大海斗争。倘若没有坚定的生存信念,那他只能做三件事——躺着等死,跳海,把头伸进老虎嘴里。但pi不会去履行自己曾计划的三种死法,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幸运,他至少没有死,至少还和一只老虎相安无事——活着,胜于一切。
上文提过,没人会认为书中的pi可以安然无恙,但他活了下来,老虎没动他一根毫毛。他用尽一切方法,取食汲水,还得喂一只老虎,更令人敬佩的是,他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孤独的绝望。的确,世上人都有过恐惧和绝望,所以每天都有厌世悲观的人如行尸走肉的存在着,但他们只是缺少一样东西——心中的信念。一个人有信念,可以变得坚不可摧,在困难面前,他们也会无坚不摧。可心中的信念来自于哪里?对,来自你的意志,人生,总是在困难中磨砺自己的意志。
这本小说与其是写历险的,更不如是诠释信念的。人最最原本的信念,便是无论如何都要活着,好好活着。而人最最无限的信念,便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而活,为世界而活。
倘若爱迪生没有历经困难,他如何有两千次失败而不放弃的信念?倘若鲁迅没有历经困难,他如何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信念?倘若海伦·凯勒没有历经困难,她如何有渴望以三天光明来回报世界的信念?古今中外,有太多的人以困难为精神食粮,因为人最最原本的信念,就是活着,好好活着,哪怕自己身处逆境。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读后感300字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这本书是我偶然在舅舅家发现的,当看到封面上的孟加拉虎还有书的名字时,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我打开书立刻读了起来。
这本书主要是写一个叫Pi的印度男孩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海上227天的奇幻漂流。这本书一开始把动物们写得活灵活现,还有Pi名字的来源写得也很有意思,但最吸引我的还是他惊险的海上漂流。它们在没有食物和淡水的无边无际的大海上,Pi不但要自己动手做工具捉鱼、捉海龟,还要喂饱那只孟加拉虎,他用了自己学过的所有知识驯服孟加拉虎,还采集足够的雨水。
读完这本书我不但知道了动物的一些特点和习性,更明白了动物之间生存的残酷,比如豺狗的残忍、斑马的温顺、老虎的冷漠、大猩猩的善良。我很佩服Pi,因为在Pi身上,我不但学习到了勇敢与智慧,还学到了坚强的意志。以后我也会向Pi学习,学习他坚强的意志与不断的思考。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读后感800字
一个印度动物园主带着他的家人和动物,搭乘一艘日本货船移居加拿大,不幸海上遇险,货船沉没。最后只剩下两个幸存者,一个是园主的十六岁儿子帕特尔即少年pi,另一个是一只名叫帕克的孟加拉虎,人虎共处于一只小小的救生艇,在无边的大海上漂流了二百二十七天。故事的主体部分便围绕着海上生存和驯虎展开。
海上生存已是难事,况且还要对付那头老虎。然而,既出乎我们意料又令我们信服的是,恰恰是这头老虎,成了促使帕特尔活下来的救星。失事之初,帕克的确是他面临的头等难题。一开始船上剩有四只动物,鬣狗吃了斑马和猩猩,老虎又吃了鬣狗,下一个该轮到帕特尔了。因此,他一心盘算如何杀死老虎。但是,帕克在饱食之后的表现使他改变了主意。它专注地看着他,那是一只感到满足的动物的眼神。接着,它哼了一声,又哼了一声,像是在打招呼。
于是,帕特尔便有了驯服它的想法。
驯虎的关键是保证其饮食的供应,这使他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整天忙于钓鱼、捕杀海龟、使用海水淡化器等,无暇去想死去的亲人和自己的困境,因此保持了心理的健康。如果没有帕克,他将独自面对绝望,那是比老虎更可怕的敌人。他和帕克似乎成了相依为命的伙伴。可是,请不要以为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兽相爱的浪漫童话,结束的场景无情地粉碎了这个错觉。船终于漂到了大陆,帕克跃向岸上,它的身体在帕特尔头顶上方的空中伸展开来,仿佛一道飞逝的毛绒绒的彩虹。它径直走向丛林,没有看帕特尔一眼。(原文)“在丛林边上,它停下来了。我肯定它会转身对着我。它会看我。它会耷拉下耳朵。它会咆哮。它会以诸如此类的方式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总结。它没有这么做。它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丛林。然后,理查德·帕克,我忍受折磨时的伴侣,激起我求生意志的可怕猛兽,向前走去,永远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看到这儿,读者会觉得很惊讶,不过又会觉得很真实,理查德帕克终究是一只无法驯服的野兽。
故事到此已经结束,但更大的意外还在后面。日本来人调查货船失事经过,帕特尔给出了另一个版本:沉船之后,幸存者其实是四个人,除他之外,还有他母亲、一个厨师、一个水手,并没有动物。饥饿驱使厨师杀食了水手和他母亲,既然只有他活下来了,显然他又杀食了厨师。那么,看来动物的故事是他编造出来以掩盖可怕的真相的,其实鬣狗是厨师,斑马是水手,猩猩是他母亲,而老虎就是他自己。
不过,到底哪个版本才是真的,作者没有交代,这也正是我看了三遍电影,两遍书也没有读透的原因。
或许,上帝把兽性的故事附在人的版本上,把人性的故事附在动物的版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