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共3篇)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共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9 04:54:57

第1篇: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读书成就名师》作者是《中国教育报》记者张贵勇。在书中向我们推荐介绍了十五位当今中小学领域里实至名归的名师。让我们全方位了解到名师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有很强的现场感、亲切感和可读性。读罢新书,感觉与名师们近距离交流了一次,收获颇多。虽然这些名师来自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地域,但在成长、成熟、成功的路上仍然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质,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成长无捷径,读书很重要。几乎所有的名师,都在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非常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读书。大量的、满园广泛的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这是公开的秘密。每个人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都可能成为名师。

为什么读书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王崧舟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读书——底蕴+教学”,第一个转化是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第二个转化是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这是一个创生的过程。于永正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课内容丰富,其实是我平时注意积累,注意从读书中获得更多知识,从读书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

阅读有方法,成效见课堂。爱看书的教师和不爱看书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有很大差异的。华应龙对此有过认真的分析:“爱看书的人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有信心,有底气;而不爱看书的教师大多习惯于照本宣科,有些木讷,缺少那么一点自信,不敢偏离教学计划,更不敢敞开心扉应对学生的挑战。”

每天上课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疑难杂症,需要我们来分析和解决。而读书是解决这些问题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吴正宪说:“如果教师中介一架传授知识的机器,那么学生就会远离你,师生之间的情感就是一片空白,课堂必然会失去活力。”

读书真自我,奠定多元色。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两个方面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方向是向内,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尝试正确地认识自己。另一个方向是向外,为断地探索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的领域,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今天的师生,身外信息化社会的洪流之中,在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又多了一些障碍。信息传播手段的快捷化、碎片式,浅阅读的流行,对阅读的冲击很大。为些华应龙特别提醒我们,“少上网,上网会不经意地流失我们的读书时间。”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

第2篇:《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在同化社区里,只有特定的一个人可以感受快乐、爱恋、饥饿、痛苦……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择独自承受还是共同承担?”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记忆传授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同化社区里。

这本书的作者洛伊丝·劳里带给了我们一个引人入胜的冒险故事。它主要讲了在同化社区里,居民们的一切事情都早已被规划好:姓名、家庭、职业……这里没有颜色,没有天气,没有音乐、没有记忆、没有自由、更没有爱。社区中的一个小男孩儿乔纳思因为机智、勇敢,被选为新一任的记忆传承人——一项受人尊敬的职业。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就像书中所说,只有记忆传承人有真正的感觉,他们替人们封存记忆,让人们免受痛苦。在老记忆传承人的训练中,乔纳思渐渐对记忆有了认知,更对爱有了认知。他认清了这个社区的真面目,于是在和老记忆传承人商议后,他决定逃跑,因为只要离开社区,记忆就会返回到所有人身上,大家就不会再当没有感情的“机器人”。最后,他成功了,故事也结束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想你一定会有一瞬间也想去同化社区生活吧。在那里,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你不用为你的前途担忧,也不用担心会做错事,更不用想任何后果,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计划之中。这个看似完美的地方,背后却又有多少阴谋呢?这个地方看似自由,却又限制住了你的自由。

人们不想要记忆,不想让它带来痛苦,于是有了“记忆传承人”这个角色。可他们忘了一点:没有经历过风吹日晒的麦子,是结不出麦粒儿的!没经过历练,太完美的人生才是最不完美的!正是这点,使它们变成了一群没有感情的“植物人”、“机器人”。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不能总回避一些困难和痛苦,因为只有经历过磨练和摔打的人生才是独一无二的、最完美的!

无论怎么讲,这绝对是一本能让你感到无比震撼的书。所以,赶快翻开它吧!

第3篇: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1500字

还记得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段印象深刻的话:一本书,仿佛一个世界,打开它们,仿佛就洞开了许多世界的大门,他们让你欢欣、让你鼓舞,让你思考、让你悲伤……让你明明身在一个地方,却遍及了无数个世界;让你明明只有一次生命,却体验了无数种人生;让你明明只有一个人,却在和无数智者比肩——他们仿佛父母一样慈悲,无论你到了哪里,无论你骄傲与失落,他们从来不曾停止过供给,让你总气力不尽,不尽地,生长……这本《读书成就名师》就仿佛我们跟随书中的12位名师,跟他们一起来分享读书方面的快乐与收获,跟着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成长。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厚重,是每个老师身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语文课,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甚至不是课程,而是底蕴。一位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才能向学生输出正向的价值,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魅力。”似乎语文老师读书是理所当然,但是,当看到吴正宪老师潜心阅读哲学和心理学书籍时,你才能明白为什么她的数学课孩子们喜欢上;当看到听过华应龙老师数学课的人,都钦佩他融数学于生活、于游戏的能力,惊讶于他让孩子们在动手玩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喜欢上数学时,你一定也会明白这种功底和他潜心阅读是分不开的。12位名师给我的厚重感,不仅是他们书读的多,而且涉猎面非常广,几乎都是经典书籍。比如教育经典《叶圣陶教育文集》、《吕叔湘文集》、哲学、心理学、人文类、儿童文学等等,每个领域都有涉猎,而且还一定要阅读理论性书籍。

扪心自问,自己应该也算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可是自己读的书都有哪些方面呢,经典性、理论性的东西自己能耐着性子读得下去吗?自己也就是爱看看小说之类的东西,偶尔也读一下教育方面的碎片化得信息。看完12位名师所涉猎的书籍,我真的觉得很惭愧,他们读的书我几乎都没有读过,有些虽然也计划读,甚至都买来放在书柜里,但一直迟迟未开始,因为很多是有难度的书,是不那么“好看”的理论性、专业性很强的书。这样看来,自己还不能算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会读书的人,因为自己一直都不是一个喜欢“爬坡”的人。当看到闫学老师提出的“有坡度阅读”、“阅读重在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阅读的症结所在。

读完这本书,我想我收获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思考”,也就是要把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才会有收获。正如闫学老师的那句“我的成长史就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阅读史,就是笔耕不辍的写作史,就是持续反思的研究史。”而王崧舟老师也有谈到“只有全身心地沉入其中,切己体察、熟读静思,才会有收获、有积淀,才能转化为生命的底蕴。而于永正老师在读书时更喜欢把自己摆进书中,把自己从事的工作摆进书中。他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来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

关于读书时的琢磨,我觉得这是一种阅读的习惯。而在学校给予的种种压力之下,我也慢慢在养成这个习惯。比如,读书的时候,我也开始圈圈画画,开始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如何运用书中的知识。其实,这些都源于读书后要写读书心得,所以一开始读书就会一边读一边想心得怎么写,其实写读书心得的过程也就是在思考如何与自己的生活、工作联系起来,并融入进去的过程。

写读书心得、做读书笔记、写学习笔记等等,12位名师每位应该都有几十万字的笔记、心得之类的东西。因此,不管是文思敏捷的语文老师,还是理性思维为主的数学老师,哪位名师没有出几本书呢?这些书无疑大部分都来自他们平时的积累。

现在才觉得自己缺的太多,所以就从“缺啥补啥”开始。程红兵老师说:“名师与普通老师的区别就在于韧性、在于坚持。阅读可以影响人,而坚持阅读,不断思考才是改变人的关键所在。”所以,尽自己所能,认真读书并珍惜每一本好书

推荐信息

  • 《在人间》读后感6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1:31:13

    今天我看了高尔基写的《在人间》。这本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书中的阿廖沙当过三次帮工,第一次是到一家鞋店里去帮忙,有一天晚上,厨娘来找阿廖沙聊天,向他诉苦,过了几天,他们到厨房里找吃的,结果发现厨娘已经死了,老板知道了以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叫警察来处理,然后又请了一位厨娘来,所有人都像什

  • 《尘埃落定》读后感(共11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1:26:43

    人总是在莫名其妙的坚守着那些不可名状的东西,而忘记人本该为自己而活,当一切纷繁都结束时,才明白我们每个人短暂的一生总有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也总有尘埃落定的那一天。打开《尘埃落定》,里面所有的感情扑面而来。聪明人的欲望,奴隶的隐忍,复仇人的仇恨,男人的果敢,女人的忧伤,当然还有傻子的傻子梦。合上书,聪

  • 《朗读者》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1:31:13

    《朗读者》开播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党媒齐发声点赞。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朗读者》力求让喧嚣忙碌的现代人在‘悦读’经典中,感受美好与诗意。”光明日报也给予了好评,“节目不仅仅是传递文字的温度,还巧妙地将人的故事融入其中。”新华社则两次发全国通电点评道,“《朗读者》是一个回归本源的过程,朗

  • 关于《匆匆》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1:34:43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今天的时光一但失去了,明天它还会再回来吗?古往今来,人们都在感叹人生的短促,时光流逝的迅速。从孔老夫子的“逝者如 斯 夫!不舍昼夜”,

  • 关于《萤窗小语》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1:39:13

    《萤窗小语》读后感“嘀……现在是北京时间二十三点整……”听着自动报时钟里传来的声音,我仍是睡意全无,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手中的《萤窗小语》仍然紧握在手中。这几天,《萤窗小语》一直陪伴着我,它就像是一位忠实的朋友,在我

  • 有关呼兰河传读后感的范文精选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1:38:43

    《呼兰河传》就描述着萧红的童年,她的童年,虽然艰苦。但和呼兰河一起度过的那段美妙时光,总是在她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于是,她写了这本《呼兰河传》。书中,洋溢的是她对祖父的那份爱,官僚父亲,严厉母亲,还有古怪的祖母,都不会让她的生活变得痛苦与充满伤痕,因为她有一个无比爱他的祖父。祖父的园子便是她快乐的天堂

  • 关于《感恩自然》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1:42:13

    本文《《感恩自然》读后感500字》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我还记得,脚下这片浑厚的土地上,你和你的伙伴曾快乐地奔跑其上;头顶上的这片蔚蓝的天空,曾给予我无限的遐想;那朵在路边静静绽放的小花,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妙;幼时那只常来“做客”的小狗曾给我带来了友谊与快乐。因为有了自然,因为有了其他生命的

  • 《暖春》读后感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1:40:43

    今天,我们组织看了《暖春》这部电影,其实之前我就已经看过电视剧版的《暖春》。至今,我仍然记得当时那个坐在电视机旁拿着毛巾擦眼泪的我,而现在,又一次看了电影版的《暖春》,我依然被小花和爷爷感动。当小花被二蛋捡来时,大家只是一味的观望并没有伸出援手,只有爷爷二话不说,背着小花就朝家走去。当爷爷决定收养小

  • 《三国演义》600字读后感大全(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1:46:13

    这个假期,我又把《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因为我太喜欢看了!《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着之一,是一部历史性的长篇小说。作者是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他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的一系列故事。

  • 《人生》读后感6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1:45:43

    看完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我对人生的看法有很大的提高,感觉人生的幸福指数是由哲学的价值所产生的。人生要是没有哲学,那这一生差不多就是虚度,没有任何价值。哲学是人生的精华。人生其实就意味着哲学。一个人,不论他是声名显赫还是平凡如一粒不起眼的灰尘,当生命到达终点时,总能或多或少的有些对人生的感悟,而这,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