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信仰的力量读后感600字
最近读了《信仰的力量》,我深受感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们在生死考验面前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由此可见信仰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了革命胜利毁家纡难毫不保留。毛主席一家为革命事业牺牲了6位亲人,包括妻子杨开慧,长子毛岸英,胞弟毛泽明、毛泽覃,堂妹毛泽建,侄子毛楚雄。当毛岸英在朝鲜战争牺牲的消息传来,毛泽东同志将那封简短的电报足足看了三四分钟,他头埋得很深,过了半晌,毛泽东说道:“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短短的几句话,既表达了一位父亲的悲痛之情,更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的精神,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
在北京密云县水泉峪村,为了赶走侵略者,邓玉芬毅然把5个儿子送上抗战前线,她和丈夫一边开荒种地,一边为八路军运军粮、背子弹、跑交通。她托人给前线的儿子捎去话“别惦记家,安心打鬼子”。最终,丈夫种地时遭到日军偷袭,不幸遇难,5个儿子也全部战死沙场,英雄母亲邓玉芬为了保卫国家,献出了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至爱。这份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精神,就是民族的信仰。
信仰是人生的动力,信仰是民族的灵魂,革命先烈们就是执着于“共产主义”的信仰,创造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在他们的信仰里,没有自我利益,没有胆怯懦弱,没有犹豫彷徨,只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坚贞、纯粹。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新中国的接班人,让这份执着的信仰,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我们会继承革命先辈们的遗志,为祖国的未来建设奋勇向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篇:信仰的力量读后感
这几天学习了《信仰的力量》这本书,觉得感触颇多。
记得有位同志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他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就是所说的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构成了统一的整体。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的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的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才可以不断发展与进步。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我们必须理顺并更新自己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才有利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把个人发展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才有希望,家庭的幸福才有保障。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党员,更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做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当然,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让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公民,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共同努力吧!
第3篇:信仰的力量读书笔记
学习了《信仰的力量》著作后,感触深刻,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从共产党人的成长轨迹、思想高度、人生感悟等方面入手,用客观翔实的史料、鲜活生动的人物、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经历的苦难与曲折,传递出让人震撼的信仰力量,既让我感动,也让我自省。重温100年来党的光辉历程,更能感受到共产主义信仰之光辉,倍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从1921年到1949年有名可查牺牲的党员就达370万人,平均每天就有300多人牺牲。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革命前辈们为什么能够无私无畏地英勇献身?革命前辈们就是为了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为了坚守崇高的政治信仰,为了在中国彻底推翻黑暗的旧制度,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幸福生活来来之不易,祖国的繁荣昌盛更是曾饱经风霜。东方社会主义强国是一代代英雄、楷模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胸怀信仰血洒战场魂归沟壑,但他们无悔,他们换来的是光明、是未来、是党和人民永记于心的丰碑。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和平建设新时期,广大共产党员奋发向上,涌现出一大批模范可歌可泣的楷模人物。正是这些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共产党员,才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腾飞,才奠定党的执政地位,才树立了党的威信。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要牢记共产主义信仰,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用实际行动来实践党的路线方针。做到心中有党,信念坚定,在对党忠诚上树立标杆,做好表率。在情感上忠诚拥戴核心,在政治上坚定维护核心,在行动上自觉紧跟核心。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在遵纪守法上树立标杆,做好表率。做到心中有责,主动看齐,在履行职责上树立标杆,做好表率。始终不忘职责、初心,把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坚定的自觉为党分忧,以务实的举措狠抓落实,以创新的思路攻坚克难,努力做坚定落实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先锋战士。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正确处理局部和全体利益,个人和集体利益,为做合格党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4篇:信仰的力量读后感1000字
缓缓翻开《信仰的力量》这部厚重的书,目光略过这些质朴无华却蕴涵深情和感动的文字,顿时觉得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让我触摸到了信仰最纯粹的本质,感受到了信仰触动人心的力量。每翻一页,心情总是略显沉重,那段峥嵘岁月跃然纸上。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古老的中华民族送来了马列主义,从此共产主义的信仰在中国生根发芽。1921年满怀共产主义信仰的年轻人,在一艘游船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为了共产主义的光辉信仰,成千上万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贡献了毕生的心血甚至年轻的生命。建党以来,不论环境怎样险恶,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始终如一。革命时期有方志敏、陈树湘张思德、刘胡兰等一大批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员;建设时期有朱光亚、王进喜、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改革时期有沈浩、孔繁森、杨善洲、谷文昌等一大批带头致富,忘我工作的领导干部。疫情期间有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奋斗在一线,舍身为民的抗疫英雄。他们对党忠诚、坚守信念、为人民的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有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奔涌。
建党以来,不论环境怎样险恶,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始终如一。革命时期有方志敏、陈树湘张思德、刘胡兰等一大批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员;建设时期有朱光亚、王进喜、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改革时期有沈浩、孔繁森、杨善洲、谷文昌等一大批带头致富,忘我工作的领导干部。疫情期间有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奋斗在一线,舍身为民的抗疫英雄。他们对党忠诚、坚守信念、为人民的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有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奔涌。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的信仰又是什么?有人说: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要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贡献出我的光和热,我还要继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不息…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我们是社会的脊梁,是民族的希望,我们要继续坚守这份初心,披荆斩棘,在共产主义这片沃土上开疆扩土。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自己,让脱贫攻坚的果实更成熟,让抗击疫情的长城更坚固,让自主研发的列车更高速,让我们祖国的人民更幸福。
也许我们曾模糊了前路的方向,也许我们曾失去了拼搏的力量,但信仰就是我们人生征程的火炬、明灯和希望,只有当人生拥有了坚定的信仰时,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在物质诱惑面前作出清醒的判断,才能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希望年轻的同胞们都来品读《信仰的力量》,建立起正确的人生信仰,投入到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洪流。(许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