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最好的告别》读后感(共3篇)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共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3:38:44

第1篇:读《最好的告别》有感

对敬老院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高中时期,那时候每个周末从学校回家,都会路过镇上的敬老院,位置偏远,透过唯一能进出的大铁门,看到老人们稀稀拉拉地坐在小房间的门口,好像一副静止的画。那时,只觉得这些老人可怜,毕竟不能在家里终老。受中国的孝文化的影响,家庭的主要模式仍在于几代同堂,老人往往是家里的一家之长,大多数的老人都能在家里得到几代人的照顾走向生命的终点。

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了崇老文化的弱化,也改变了年轻人的生存境遇,他们逃离家庭的束缚,选择去任何想去的城市,做任何想做的工作,然后在那里安营扎寨,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流动和突破,也反过来加速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也让如何处理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生命总是会走向终点,伴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衰减,或多或少地需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疾病困扰,大多数老年人依然能保持独立自主性,居家养老也还算安全。但在失去了独自居住的安全性、又不至于需要靠医疗体系维持生命,如何从这个阶段过渡到生命的终点?如果说《无缘社会》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那么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老了,但对生活的要求不仅仅是安全和健康,更不是每天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让起床就起床,按部就班地吃饭、穿衣、洗澡、睡觉,有时甚至还要忍受各色室友的各种烦扰。疗养机构的整个运作流程都是为了实现疗养机构的目标—护理。但似乎这和监狱没什么区别。“当我们年老、体弱、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是什么使生活值得过下去?”著名的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经常被描述为一个金字塔,生存和健康位于金字塔的最底端,成就、创造力、自我实现位于金字塔顶。当你觉得自己时间很多,“一切皆有可能”的时候,最想要的是金字塔顶的东西;当你开始觉得未来是有限的、不确定的时候,你的关注点更多的是此时此地的日常愉悦以及身边的亲人。所以即使是入驻疗养机构,也需要考虑能否实现个人日常的愉悦,依然可以在权利框架的允许范围内保持做自己,以此提升晚年的幸福感。而作为疗养机构又如何建设和运营才能满足这种需求?假想自己有一天到了生命的这个阶段,希望能享受到社会提供给我什么样的服务,而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去推进的方向。

全过程咨询因其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提供一个满足各方需求的解决方案,在政府需求、投资者需求、服务人群需求、运营者需求以及社会发展方向的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引领项目实现社会价值。这需要掌握的知识容量和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极限,需要各类型的专业的人士像机器的各个零件一样默契配合,需要群策群力的智慧。任重道远。

第2篇:《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最近对了一本书叫《最好的告别》,我缓慢的读完了这本书,然后去理解了一下它的原名《Being Mortal》,“凡人”,我们啊都要去面对生老病死的“老”、“病”、“死“,但很多人都没有准备好去面对。阿图医生讲的是关于衰老和死亡的很多故事,角度却不是从面对自己的衰老出发的,是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父母的衰老的。

首先是“老”,人慢慢的老去,最开始还可以自己生活,独立自主地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慢慢的开始不那么灵活需要两个人相互扶持才能勉强独立生活;再然后反应变得有点迟钝,容易被骗,需要子女帮忙来做决定;后来变得容易摔倒,好起来变得很困难,需要和子女一起生活;最后失能失智,连子女都无法照料,需要疗养院。残酷的是,不论是我在写这段文字还是很多人在思考的时候,都是希望他们能够活着,”安全“第一,剩下的都不重要,但是他们需要什么呢?我们没有想过,社会也不能提供这样的帮助。阿图医生提到很多人在做这样的尝试,希望提供一个地方,能够让老人即保持在家的快乐,也能够提供一些医学上的帮助,让老人依然能够享有自由、尊严、快乐。即便是在发达国家,更多的是一些疗养院,医生和护士限制你的一切行动,要安排作息,按时吃药,限制行动,只是活着。那我们必须要考虑,父母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能怎么办呢?我们该怎么做呢?同时想一下,现在自己的想法,孤身一人,觉得一个人多好,到老的时候真的是能够很好的生活吗?

其次是“病”,年老的时候,各种病症都找上门来,不论是慢性病还是癌症,或者只是摔了一跤进了医院,我们都没有去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病是治不好的,即便有奇迹治好了,人的身体也不会恢复了,不论是放疗还是手术,都不能让你继续回到自由生活的状态了,同时要承受巨大的痛苦,这就是生病带来的必然的后果。我们不能说医生给的治疗方案欺骗了我们,给了我们虚假的希望,只是说现代医学还不能解决这些事情。我们需要自己反思,需要自己了解,那些对生命存活意义不大的手术要不要做,在知道手术可能带来反作用的情况下还要不要继续,我们或许需要聊一聊他们想要什么,想要怎么样活下去,能够为一场手术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最后是“死”,我们总要学者去面对死亡的,不然只是在手术台上一次又一次的延长生命,只为了呼一口气,最后死去好像什么也没有做。很多人权衡利弊或者被迫之下选择了一个服务叫”善终服务“,减少痛苦,轻松地死去。而我自己还没有能够真正的面对这一点,但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真的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如何告别?很艰难,但踏出这一步,一定会放下很多事情。记得奇葩说有一集的主题是“该不该鼓励绝症患者活下去“,正反双方的观点都很有道理,但我去知乎看了看,更多的是普通人在讲故事,讲自己亲人离世时的痛苦与遗憾,告诉你他们面对的时候不知道才是更好的,让人揪心难受的同时也要想想其实自己也会面临同样的处境。

我们只是普通人,但或许也可以有坦然面对这一切阴晴圆缺的勇气,祝愿你我都能有这样的幸运拥有这份勇气。

第3篇:《最好的告别》读书笔记1500字

最好的告别,读到这个题目时,我便想哪有最好的告别啊,人们都是因为身边那个人的羁绊才存活于世,如若离开,哪种告别都不算是最好的告别。

阿图医生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医学在怎么发愤图强,依然无法摆脱一个很确定的结局,那就是永远也无法战胜死神,生命的最后一课必定是衰老与死亡。文中刚满50岁的葛文德把目光聚集于人类的衰老与死亡的逼近与应对,他将自己的感慨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他讲妻子姥姥高龄独居的故事,这位老人从自信走向自欺,再到可悲的历程;讲一对医学专家夫妇一步一步迈向衰老栈道,亲历失明、失智、生活品质逐渐下滑,最后滑向深渊;讲一个有创意的社区医生突发奇想改造传统养老机构的故事;还讲述了普通养老机构的各种死角与盲点。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可这件事是经不起琢磨的,仔细一想发现除了自己的胡思乱想以外,对于死亡我们一无所知,有时,我想我现在其实已经死了,而我现在的生活是对所有过往的回忆,是我要留下这一生过往的一份记录,虽然是无稽之谈,可依旧深信不疑,或许是年龄还小对于生死毫无概念可言,认为生就生、死就死,可转念一想又很傻,如果真对生死无谓,怎会拼命的好好生活。恋生恶死是人之常态,但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是否财富五车,又或是庸庸碌碌,这都无法改变个体生命必死的事实,人生最后的考题是如何面对死神的召唤、恐惧、沮丧以及忧伤是人之常情,再坚强、再豁达的人在死神面前也无法高贵、从容起来。现世的花红柳绿、死亡过程的挣扎抗拒和对于来世的困惑迷茫都是死亡降临时不可避免的纠结,但无论怎样纠结,我们还是需要迈过那一道门槛,去远方遨游。如何安抚这颗不安的灵魂,那就是坦然面对。

我曾以为最理性的离世方法就是衰老的离去,可当我看文中的那些老人一点点的走向失去劳动能力、去无力的依靠子女之时,他们不会感知疼痛,可会感知到皮肤的皱巴,他们会看见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降世,可也在漫无目的的等着自己生命的尽头,我的姥姥已经年迈了,她眼睛老化,看不清她爱的每一位亲爱的人,只能通过声音来判断来的人,我怕她许久看不清我,都忘了我的模样,她每日只是坐在窗前呆呆的坐着,她什么也看不见,可她就是坐着望着窗外而已。我明白衰老是不可逆的,我们能做的便是如何优雅的老去,像姥姥一样,即使看不清了也依旧朝着光的位置望去,而此刻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常去聆听父母的心声,给他们做主的尊严和独立的空间。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终究是要经历这一段艰难岁月,也正因为衰老,生命才得以完整。

对疾病和老年的恐惧不仅仅是被迫忍受对种种丧失的恐惧,同样也是对孤独的恐惧,当人意识到生命的有限,他们就不在要求太多,他们不在寻求更多的财富,不在寻求更多权利,他们只要求,在可能的条件下,被允许保留塑造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生命故事的权利,衰老与生死是必须经历的,人们真正怕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要离去这世上的无奈感与还未了却心愿的失落感,要离去这多姿多彩的美好世界是要有足够的勇气的,要放弃自己打拼多年的事业、经营多年的家庭,是何其悲哀,人们为了能够多存活在这世上,过度治疗,可最后还是遗憾的离去,想想与其这样不如让生命在舒适中慢慢流去,不为保留而存活,只为享受与相爱而存活,这才是生命本该拥有的非凡意义,世界之大,只有自己过最想要的生活,死亡便不会使人畏惧,正确面对死亡才是更好的活着。

生命是爱的浇灌,只要还有人记得你,即使不在这世间,你依旧活着,对于生命我可以这样想,可对于家人我不能,即使我自己再骗自己能够坦然接受至亲老去的同时又能宽慰自己人生尚且如此,可内心总有声音会告诉她老去了便会离去,从此以后你在也不能和她一起做很多你想做的事了,这难以接受,却又无能为力,那么就如那句"及时行乐",拼命生活,热爱生命,无谓衰老,珍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好好的活着,坦然接受死亡。(范虎雁)

推荐信息

  • 关于《草房子》的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20 9:06:53

    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中体验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这是男孩桑桑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小学生活,是《草房子》中一串串看似寻常却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打开《草房子》,曹文轩老师用简单纯美的文字塑造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

  • 关于《月牙儿》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20 9:44:23

    几年前,我曾拜读过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月牙儿》,为老舍先生笔下的痛苦地挣扎在旧社会中母女二人的悲惨命运而痛惜不已,更为老舍先生出色细腻的心理描写所折服,我深深地为多次出现的月牙儿笼罩着的的清冷暗淡的氛围所吸引,每次抬头看见天空中悬挂着的月牙儿,就会想起那为生活所迫而沉沦堕落的母女俩。古代的女人向来都

  • 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800字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20 10:22:53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作者以这样的一句话给《城南旧事》画上了一个句号,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作者英子的爸爸去世了,小学刚毕业的英子从此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从此满欢声笑语的童年生活就此结束了。《城南旧事》就是作者回忆在老北京城(南面)度过的童年生活的一篇短篇小说集,由《惠安馆》、《我们看海去

  •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20 10:59:23

    与其说《人性的弱点》是一本以教导人们人际沟通及处理压力的技巧的书籍,不如说是卡耐基本人在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些感悟,以及在分析其他人成功后总结出的一些规律。自这本书问世以来,就一直受到大家的推崇,从这点上看,这本所提出的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和观点应该有其独特并值得赞赏的地方。但是,人们常说一千人心中就会

  • 关于《原则》的读后感大全(精选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20 11:31:53

    《原则》读后感1700字 《原则》一书内容十分丰富,作者Dalio将自己超过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验和盘托出,向读者娓娓道来。我想,无论读者是谁,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大概都会从此书中受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位读者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也将很不相同。我在这里谈谈令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首先,要多做有

  • 关于《呐喊》的读后感4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20 12:15:23

    呐喊!呐喊!中国人民站起来啦!一本《呐喊》,以往激励了多少旧社会的年轻人。出自鲁迅之手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是五四运动事情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描述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鲁迅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它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矛盾。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很

  • 《森林报》读后感5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20 12:49:53

    这个暑假,我拜读了前苏联作家维塔里•比安基的《森林报》,这是一本比诗歌更优美、比故事更有趣、比童话更吸引人的科普经典。全书以报纸的形式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向我们展示了森林里的动物、植物,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猞猁、水貂、伶鼬……《森林报》中讲述的消息非常有趣,我非常喜欢“一吓就死的熊”:一天晚上,

  • 关于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20 13:25:23

    你知道宝葫芦吗?那是一种你想要什么就来什么的宝贝。故事中的王葆从小就听妈妈讲宝葫芦,后来他做梦梦到钓上一个宝葫芦,过上了“要什么来什么,想什么有什么”的快乐生活。但是好景不长,宝葫芦分不出指令的意思,例如上次象棋比赛,王葆为了赢,悄悄地对宝葫芦说:“吃车!吃象!宝葫芦糊里糊涂就把棋子喂到了王葆嘴里。

  • 《阿Q正传》读后感(共12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20 14:09:53

    阿Q是个靠打短工度日的雇农,住在绍兴城外未庄的土谷祠里。尽管他“真能做”,社会地位却低下得连个姓儿都没有。未庄地主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那天,他因自称“姓赵”前去祝贺,却遭到一顿痛打,地保也乘机敲了他200文酒钱。他头上有几块癞疮疤,整年都戴着一顶破毡帽,虽常遭人们取笑,但却能以“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

  • 有关茶花女读后感的范文大全(20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20 14:39:23

    我是四月多开始读这本书的,我并不知道在一百八九十年前的四月,阿尔芒,那个深爱着玛格丽特——戈蒂耶的男人,是这个季节去墓地看他的爱人的。也不知道这本书的故事是怎样的感人。在我看本书的两个月前,无数年前的那个时候,二月二十日夜里两点多,她死了,在痛苦与绝望中,在充满泪水,又无力的渴望能见到爱人的焦脆中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