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层领导力》读后感1000字
平常大家也会说有个领导很厉害,他(她)带的团队氛围也好、业绩也罢,每一样都很好,但是有些领导却只能让人说呵呵了,领导力到底是什么?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在工作中确实无所不在。有人说是人格魅力,也有人说是专业能力,也有人说是眼光独到,能掐会算,看了很多书与培训,听过很多课,不是鸡汤,就是空洞的大理论。
其实领导力在任何地方都存在,即便是学生时代,也有班长的存在,这《中层领导力》这本书中的一些内容也是非常基础的,适合希望领导力学习入门者来看的。通过这本书,也了解了蛮多信息以及提升领导力的方法。
大部分职业经理人大多困于中层,职务即便是经理、总监,却有人总是抱怨毫无实权。中层领导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理清楚自己的定位,其次在限制中发挥领导力,才是面对压力挑战的制胜法宝。
中层领导者负责某一区域或者某一方面的管理职责,权责的界限是否清晰,决定着中层管理者面对的压力多少、大小问题,如果是和一位授权的上级一起工作,肩负则责任越大,收获也越多,反之,则会感到非常压抑与难受,因为自己的任何行为都是被限制的。当然能力很强的管理者可以忽略这个问题,大多职场人员还是会在意这个问题的。
第二,判断自己所在企业的特点,上级的风格,评估这些因素对中层领导的影响,并决定中层的管理策略,可以积极主动去面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获取上级的认可,职责之外的,可以先和上级沟通,获得建议后再执行,如果领导不给建议则忽略这种情况。一般来说身为中层,需要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踏实稳健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发挥好自己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第三,学会缓解工作压力,作为中层领导者,压力一定小于高层,所以要坦然自己的处境,做好执行工作,达成上级领导的期望,也要明确自己的权利范围,在合理的范围内去快速解决问题,学习全方位的领导技巧,减少自己的中层困惑,做一名越挫越勇的中层领导者。
第四,学会做好向上管理与向下管理,对于向上管理,平时主动多承担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也许承担的多会收获更多,对于上级领导的工作需求明确,在请示工作时尽量完善自己的信息,方便上级做决策;面对自己的下属时,多创造机会与下属接触交流,肯定下属的工作,努力挖掘和发现他们的优势,抱有服务团队的心态,舍得投入资源去培养下属,做好人才的识别、吸引、培养工作。
作为一名PM,顾名思义项目经理本身是一个项目领导者的角色,在项目运转过程中向上与向下的管理至关重要,因为本身职责是负责协调与监督工作,在日常中会遇到非常多的关于授权、工作压力等问题,这本书可以对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任教高中语文,目前担任“十人课堂”语文老师,所谓“知人而善教”。提倡在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意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教会学生守正树德,昂扬自信。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深入浅出,让学生自觉自发地去体会语文之美,同时也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田帆)
第2篇:《中层领导力》读书笔记
通过对《中层领导力》的阅读,了解到中层领导者存在的7个误区,这些误区也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确会存在的一些误区或者是想当然的思想,只能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才能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
1、职位误区:不居高位,无法领导;
2、目的地误区:身居高层之后再学习怎样领导;
3、影响力误区:身居高位,人们自然服从;
4、经验不足误区:身居高位我就能掌控一切;
5、自由误区:成为领导后我就无拘无束;
6、潜力误区:身不在高层就无法发挥潜力;
7、破罐子破摔误区:做不成领导者就不必领导;
衡量领导力的最佳标准就是影响力。领导力有五个层级,职位-认可-成绩-人才培养-人格魅力。就像学习一样也是需要从易到难一步一个台阶的进行提升。从职位这个初级层级中可以看出,通过个人的职位来锻炼自己的影响力,不是通过职位来影响他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才能更上一个台阶,即达到第二层认可阶段。需要与下属建立信任关系,关心他们完成的工作的同时也关心他们的自身。由于关心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也就得到了认可你的领导。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目标工作并且成绩突出,大家服从的原因是你为公司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样就是第三层级的领导力。如果领导力再继续上升一层,那就必须学会培养他人,也就是人才培养。在你的带领和指导下,有新的人才能够胜任更多的领导工作,这就是第四层的培养人才领导力。第五层级也是最高段位的人格魅力,这个层级需要不断的重复一至四级的领导,不断的培养更多的新人,也就是不断增加个人人格魅力的过程。
领导是一种选择不是一个职位。不管你在哪个层级,只要你做出选择,就能成为领导者并有所作为。
领导力的获得只能靠自己,职位只是提供一个机会,并不是提供能力。职位无法塑造领导者,领导者可以塑造职位。
作为中层领导,听取下属的观点很重要,但是与上司交流沟通同等重要,甚至要更加重要。
同样重要的还有思考,思考一分钟会比谈话一小时或茫然的工作还要高效。管理自己的思考并充分利用思考时间,那么会在管理自己的话语方面有效提高。
要做好向上领导,需要了解出色的领导自己、为领导减负、心甘情愿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做的要比管理的更多、为人际关系投资、每次占用上级的时间之前做好准备、何时进何时退(把握时机)、成为公司骨干、不断进步,如果能够对以上几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并持续的进步,那么在中层领导的岗位上已经有良好向上的领导力。
要做好横向领导,理解、练习并完成领导力圆环、赞美比竞争更重要、成为朋友、避免办公室政治、扩大人脉圈、让闪光的创意脱颖而出、不要假装完美无缺,通过这些方面可以很好的横向领导。
向下领导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因为很多工作都是通过下属的配合才能完成。慢慢穿过走廊、将每个人视为满分、培养每个团队成员、发挥下属的优势、以身作则、传递愿景、根据结果进行奖励。我认为在向下领导中做好每项工作都非常重要,只有自己能够为团队所有成员角度去换位思考,为下属能够相对公平的争取个人利益,不带有色眼镜去培养所有成员,将团队打造成敢打硬仗的队伍,才能高效的完成目标。
通过本书可以感受领导力并不是职位决定的,真正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领悟。首先要做好向上领导、横向领导和向下领导,逐步才能具有全方位领导力。单纯的有单一的领导力是不够的,要通过日常工作中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领导能力,才能带领团队为公司做出更多的业绩和贡献,所有的工作是需要团队去完成,团队需要一个良好的高效的领导力进行指导,一个团队的力量永远大约单兵作战的力量。(徐加胜)
第3篇:中层领导力读后感
11月学习的一本书名字叫《中层领导力》,书中围绕领导力三原则:向下领导原则、横向领导原则、向上领导原则三个维度讲述的。整体阅读完之后里面具体内容已经记不得了,但是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改变其实是自己的思想,是一种无形的改变。
作为中层领导者的我,书中介绍的7个误区,我深刻的感觉到这些误区是真实存在的,比如“不居高位,无法领导”误区。书中说到衡量领导力的最佳标准就是影响力,“五层领导力”:职位、认可、绩效、人才培养、人格魅力。最底层职务影响力,是因为你的职务而产生的领导,这种领导是被动的,职位跟真正的领导力毫无关系,现实中很多领导都是处于这个层次,或者是很多领导者没有从此层次走出来,最高层次的人格魅力根本无法达到。真正的领导力可以在任何岗位都能发挥,在成为领导之前学习怎样领导。
向上领导---为上司减负,为领导减负就是为自己减负,首先做好本职工作,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每位员工都能很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我可以说领导会轻松很多,但是现实中不乏很多员工并没有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无形中给自己也给领导带来了负担。
向上领导---心甘情愿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如果员工甘愿为工作付出一切努力,那他很快得到高层领导的赏识。结合我的日常工作,我的岗位是行政招聘经理,按照岗位说明书负责全国行政和招聘工作,但是现实中我的工作不仅仅局限在这两方面,而是哪儿需要我就要积极主动的去开展工作。多角色的开展工作,真正让自己成为领导的“第一个出手相助的人”。
横向领导---成为朋友,我们在同事眼中是多角色的,团队合作,增强友谊,友谊是影响力的基础,友谊是成功的骨架,成为朋友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的,因为每个人都是有一道心墙的,如何打破是非常难的,往往这些打破都是工作以外的沟通,找到业余生活的共同点,学会倾听,真正做到成为朋友。
向下领导,这也是这本书给我感触更多的地方,自己成功不代表成功,但是你带领的团队成功那你的向下领导才是真的成功。慢慢穿过走廊,将每个人视为“满分”,培养每个团队成员,中层员工是每个企业的中流砥柱,培养下属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在提升他们的过程也会提升自己,因为你无法将自己不具备的才能传授给他人,为了培养下属,我们必须要不断进步。书上介绍的很多点看似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会很难,因为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培养下属,可能自己做起来会很快准确性也高,但是交给下属后存在犯错的风险和耗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但是这就是向下领导,这也是我之后工作中需要去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向上、横向和向下领导,这些是会一直伴随着我的一生,一直需要我去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在工作中不断学会向上、横向和向下领导。(耿园园)
第4篇:《中层领导力》读书心得体会
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是,不管你是不是领导,都应该读一读这一本书!所谓“领导力”即影响力,自己作为影响力中心,如何塑造自己,如何影响他人,是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员工,而优秀的企业,对于员工最激励的一句话就是:你是不可替代的。优秀的企业,会为员工的成功创造机遇。首先是提供优秀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有一个积极向上、温馨暖人、激情开放且富有创造力。其次,适当的工作用具,聘请优秀的人员,配备一流的工具,才会卓而有效。接下来,有持续的培训计划,然后,有优秀的合作人员。最后,有让人向往的愿景。引导员工为长远的目标和理想而奋斗。
对于中层干部来说,影响力包括向上的影响,也包括向下的影响。影响上司最佳的方式是为上司增值。对于上司来说,他更希望你能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这就是为上司减负,而不是什么事情都等待上司做指示,让上司来考虑怎么做。如果组织的中层“无为”,会让高层领导在推进事务上产生更多负担。对某些领导而言,这种中层更像一个累赘。
影响下属的最佳方式是挖掘潜力,让一起做事的同事在工作过程中找到成就感与获得感。决策可以靠经验、靠助手、靠智慧;执行力可以靠制度、权力、职责,只有影响力是靠人格、靠领导者个人的威信、美誉度,以自己的个人品质影响团队的思想、行为、习惯甚至甚至决策。当然,除非你心甘情愿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努力,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否则你永远没资格身居高位。你不能通过敲别人的脑袋来领导,那是人身攻击,不是领导。
领导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成效水平。锅里的水总漫不过盖子,领导力其实就是这个盖子,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一个人的领导力越低,他能发挥的潜力也就越小;领导力越高,可以发挥的潜力也就越大。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一个人的领导力是“8”,那么他的工作能力不会超过“7”;如果他的领导力是“4”,那么他的工作能力不可能超过“3”。所以,领导力,往往决定了领导者工作能力的大小也决定了领导者对组织和机构的影响力。
最后,本书强调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领导者,但在我们学会领导他人前,我们首先要先学会领导我们自己。如何成为一个好领导是我们众人的期盼,也是我们的困惑。那么就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以书中所说的五种行为和十个使命为基础,到现实中去寻找答案吧。(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