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再见了亲人”有感400字
星期五,赵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做“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主要类容是:“本文记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在这篇课文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有:“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因为这句话写出了大娘为了战士们有吃的,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了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这句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们的友爱和志愿军战士们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我还喜欢一个词,叫做“雪中送炭”,这个词的意思是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予帮助,而在文中恰好指朝鲜人民在志愿军战士被敌人包围的时候,没有食物时,把自己的打糕给了志愿军战士吃,表现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在这篇课文中,我学会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要白白地浪费,因为这些日子是解放军叔叔拼搏了自己的生命而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好好报效祖国。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_记叙文450字
前两天我们学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58年最后一披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
里面的大娘为了让志愿军吃好穿好不辞劳苦,真是一位善良的大娘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真是万里挑一,更不用说我了。在家里就是一个“小皇帝”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天天发号施令、自享自乐,想让我做点事简直痴心妄想。而这为大娘却能不顾自己,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更何况她还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向大娘看齐。否则在以后的世界里根本没有我的立足之地。
还有,大娘在敌机来的时候仍旧临危不乱,他丢下自己的小孙孙竟然先把在她家修养的伤员背进了防空洞。我一下被大娘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震撼了。如果换成胆小如鼠的我在这种危在旦夕的时刻早就吓得魂飞破散了。抱着小孙孙早就逃到十万八千里远去了。更没有什么闲工夫去管那个跟我素不相干的伤员了。但这位大娘却能办到。我很惊讶: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 再鼓励着大娘这么做呢?虽然我现在搞不明白,但是我知道大娘有着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读完这篇课文我觉得我跟这位朝鲜大娘比起来是那么渺小,看来我还要好好改进呀!
读再见了,亲人有感
读再见了,亲人有感
读再见了,亲人有感
读完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我的眼睛湿润了。
多么值得尊敬的志愿军呀!为了革命事业,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些朝鲜人民的性命。多么值得尊敬的朝鲜人民呀!为了给志愿军送吃的,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把打糕送到志愿军手中……多么感人的一幕呀!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粮食,应该多向朝鲜人民和志愿军学习,同时,我也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读《再见了,亲人》有感
今天,我们学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文中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以及在分别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依依深情,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篇课文语言亲切,感情真挚,仿佛真的把我们带进了这感人的场面。课文中,朝鲜的老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话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情,让我一次又一次得流泪。你看,那位朝鲜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饭;为了抢救志愿军的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他已经为志愿军战士付出了这么多,可她还是送了一程又一程,而且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对大娘这慈母般的温暖,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还有小金花,它是那么刚强。当得知妈妈为解救志愿军侦察员不幸牺牲时,她没有哭,而是把脚狠狠的一跺,嘴角抽动着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但和志愿军战士离别的时候,她却哭了……再看看那位大嫂,架着双拐,背着孩子,在崎岖的山路上也是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了几十里。他们这样难舍难分,就因为中朝人民已近接下了深深的友谊,他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我掩卷沉思着: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有这么多动人的场面吗?有一次,在车站上,我看到有一位妈妈送儿子上大学。等车时,儿子劝妈妈回去,妈妈不肯。车来了,儿子上了车,招手让妈妈走,妈妈还是不想走。车开了,妈妈跟在车后跑出去很远,直到看不见车的影子,听不见儿子的喊声。这多么感人啊!
我又想到了我自己,每次回老家,都玩得很高兴,当我要回去时,奶奶总是依依不舍的一直送到村南头,还不停地嘱咐我们路上一定要小心,骑车慢点。最后,目送着我们走老远,直到看不见才回去。从这里可以看出,奶奶是多么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啊!
这些感人的场景,让我懂得了这依依惜别的深情,是人间多么美好的感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