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8:47:24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欢迎来到美丽的新世界,这里的人们没有疾病生老病死的烦忧,人们不愁吃穿。“人人彼此相属”,滥交是最大的美德。如果你有了痛苦,那么嗦麻就是你最好的伴侣。在这里你可以享受一切的幸福和快乐。

看到这里我想问,被选择被限定的幸福是幸福吗?

新世界里人从受精开始就被“限定”了。不健康的胚胎被“限定”出局,健康胎儿在孵化器里长大。从婴儿养育室开始,孩子们一路被“限定”通过睡眠教育,厌恶独处,厌恶家庭,厌恶宗教和艺术,同时被“限定”得热爱集体,热爱消费,热爱滥交。

新世界里,人类被分成了五级: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以及埃普西隆。阿尔法被限定得聪明漂亮,埃普西隆以下的人被限定得矮小愚钝。而最离谱的就是他们都一样幸福因为他们接受的“睡眠教育”都会告诉他,他所在的等级是最美好最幸运的。阿尔法被创造出来是为了掌管命运的一些大事,德尔塔被创造是为了一些重复机械有必要的小事。

所以如果在他们设定的轨道里成长不出任何差错他们的确就是最幸福的,内心的暗示指导着他们一切行为,再不济也有嗦麻一样对人体无害的药品让他们在精神世界里面幸福。

可事情总有意外……

被怀疑在换瓶器里加了酒精而导致身形像德尔玛而真实等级是阿尔法的伯纳德。因为他的“特别”被追求稳定的新世界所排挤。他十分讨厌睡眠教育,讨厌滥交,甚至对他心仪的女生,他觉得在她滥交的时候她就是男人眼中的一块肉,被评价,被议论。他感到孤独被排挤所以厌恶反抗新世界既有的规定,想找寻自我的认可但也受到新世界的限制。他开始反问这个世界一切的寻常和不寻常。我曾以为他代表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而后因为带了一个野蛮人回新世界便受到尊重仰望的他也开始享受虚荣追捧和快乐。就像传统意义上的农民革命:不知道革命为了什么,但是自己感到痛苦就去做,事后既然快乐了,还思考什么呢?沉沦吧。只是因为身在其位觉得自己不公平被欺压,一旦他获得了群体的认可尊重甚至是特权他反过来会是某种特权的拥泵。

他其实更像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也可以说是把缺点懦弱放大了的矛盾体。想合群受到认可,但又想在群体中保持自己的个体和独立性,想挣脱现状,但又深深依赖着那片乐土。但所幸在最后他和他的朋友被流放到一个可以拥有独立思想可以自由发挥的地方。

另一个是拥有超高智商的赫姆霍尔兹他也是伯纳德的好朋友。成为伯纳德的好朋友很简单,他因为太聪明智商超群而不合群。不合群的人似乎总能成为朋友。在我看来超群的智商和在孤独时的独立思考让他成为了最有可能“革命”的人,他一直在追寻着新世界里缺失的东西,正因为独立思考让他有了追求精神世界的动力。

“我想起了我有的时候会产生的奇怪感觉,我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也有能力把它说出来只是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有力也使不上。要说有某种新的写作方法……或者有其他什么东西可写…”

文学艺术作品本就是展现了冲突和痛苦,而新世界里没有冲突和痛苦也就没有文学艺术。所以对霍尔兹来说,这么一点点说不出的奇怪的感觉就像是贫瘠的沙漠里出现的一朵小花,脆弱但又坚韧。虽然一切的开端是因为不太合群被孤立,但如果没有他自身的选择,没有他科学家般执着的精神,他也不可能在最后选择去一个气候最糟糕最能展现苦难的地方去流放。

其实在我们接受的三观看来这两个人才像新世界里是个正常的人,有自己的感受,有害怕,有不安,有痛苦。其他人都是一副行尸走肉般的模样,永远带着幸福的微笑,跟机器无异。

而后想说的就是闯入新世界的野蛮人

为什么用闯入是因为他接受的思维和思想可以说和新世界格格不入。他的出生导致了他妈妈一生的悲哀,他是孵化中心的主任和一个贝塔女生下的,在新世界“胎生”“父亲”“母亲”都是很羞耻不堪入耳的词汇。所以他的妈妈一个接受了新世界所有文化与暗示的女人,被迫在“野蛮人聚集地”印第安人那里生存。他是伯纳德在野蛮人聚集地旅游时带回来攻击主任的武器。

他仿佛是莎士比亚的代言人,开口闭口就是奥赛罗、李尔王。他到了新世界后一切的行为准则大部分来源于在印第安时她的妈妈随手给他的一本莎士比亚全集,还有一部分当然来自于从小滋养他的那片土地。

在印第安时因为他来自新世界,也因为他妈妈不检点被排斥;在新世界因为是胎生的野蛮人而被当作猴子观赏实验。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而自杀,其实在意料之中,而我也很喜欢作者塑造的这个人物。

整本书我觉得最升华的是最后几章他与世界总管的对话。我觉得在那一刻他是被当做一个正常人对待的,而不是一个被观赏随时拿出来溜的猴子。

那段对话私以为是两种文明的对话。野蛮人的观点按理说应该和我们的想法最为接近,例如苦难造就快乐,如果没有苦难的衬托,那么所谓的幸福与快乐又怎么会有意义呢?但是关于上帝的论述我也没太看懂。其实他也有他自己的偏执,例如过于在意苦难,没有苦难也要创造苦难,我觉得是和新世界对立的两种极端。

但是在新世界,如果有苦难就吃嗦麻,甚至一切可能产生苦难的因素全部都被掐断,只是为了稳定和幸福。

“没有社会动荡,你创造不了悲剧。现在,世界稳定,人民幸福。”

“你得在幸福和人们过去所谓的高雅艺术之间做出选择。我们牺牲了高雅艺术,用感官电影和香色风琴来替代。”

所以这其实也只是一种选择,对上位者而言不是不知道苦难可以造就幸福,只是代价太大,所以在两者之间,选择稳定幸福好像也是非常省力高效又皆大欢喜的一条路。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更改变了或者说扩宽了我的想法。关于为什么这个世界会有等级之分。新世界的人做过很多实验,让全部的人都是阿尔法但分工职责不同,有的人做的是德尔塔的工作,有的人做的却是高人一等的工作,结果呢?

“被指派干一段时间低级工种的人不断阴谋策划获得高级工作,干高级工作的人总是在不惜代价策划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

这样思考好像真的不如直接在出生就设定等级来的更加方便,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幸福。我好像真的被代入了统治者的视角去看问题,如果从宏观来看,人皆蝼蚁,这样做确实人人都幸福。可是被设置的幸福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幸福,而是人们从在瓶子里开始就没法选择自己到底要怎样的幸福。

伯纳德和野蛮人其实都可以作为两个世界被孤立的代表,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点就是他们虽然被孤立,看起来好像应该厌恶给他们带来痛苦的文明,但他们其实还是他们文明制度最坚实的守护者,像伯纳德离不开新世界的规则一样,野蛮人在新世界也一直守护着他心里的那一种文明,并为之据理力争。

回到现实世界

真实的阶级以及不平等其实一直都隐隐存在,这也一直是社会动荡不稳定的因素。而在新世界它用十分强制的方式去阻断了这一后果,无疑是饮鸩止渴。

如果在开始我对新世界的设定嗤之以鼻,甚至觉得是虚假繁荣的话。在看完全书后我在想,其实都只是选择罢了。没有一条真正非常完美的规则供我们实行,所谓新世界也只是阉割了一切不稳定的可能性的世界,那个世界的人自由快乐但像个傻逼。而野蛮人的世界就真的可以获得更纯粹的幸福吗?没有苦难的底色的确感受不到幸福到底有多幸福,拥有选择和享受过程的快乐也确实无法比拟,但的确代价太高。古往今来敢于牺牲自我去革命追求自由的人不多吗?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自我实现,但是被牵连的家人,甚至是无端卷入革命的村落,他们真的希望进行所谓的自由革命吗?

现如今生活追求的,大众希望的,好像大部分美丽新世界建立时的期望,或者正往哪个方向发展,你又敢保证现实最终不会通往新世界吗?

其实我也没有答案,这只是我看完对这本书的想法罢了。

没有真正完美的世界,我们都在合群中不断找寻自我的意义。

推荐信息

  • 《生死两分钟》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2

    《生死两分钟》的读后感一篇叫做《生死两分钟》的文章感动了我,我分享给大家。在角马群中有两匹雌角马同时生下了柔弱的小角马,稚嫩的蹄子、清澈的眼睛、细软而有光泽的毛,太可爱了。可是周围的鬣狗灵敏极了,一闻见血腥味,就会寻过来,想着吃掉小角马,所以它们在一生下来两分钟,就必须得学会站立,跑,这对于这么小的

  • 《我能奉献什么》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2

    《我能奉献什么》读后感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经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每人各得一个苹果。你有一个创意,我有一个创意,我们交换,每人各得两个创意。萧伯纳的这句名言看似简单,但是却道出了人类社会需要相互协作这个深刻道理。无论是在日常生活里还是企业生产中,人除了生存的本能属性外,还需

  • 《树上的自由》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2

    《树上的自由》读后感十二岁那年,未来的柯西莫男爵爬上了一棵圣栎树。他在树冠上发誓绝不下树。事情的起因是这样:那晚,柯西莫坚持不吃蜗牛。父亲因为权威受到挑战,他呵斥柯西莫,让他从饭桌上滚开。柯西莫离开餐桌,在门廊里取了他的三角帽和佩剑,手脚并用,爬上了一棵圣栎树。让人好奇的是,柯西莫走向那棵圣栎树时,

  • 读《哈利•波特与密室》有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2

    勇敢的味道读《哈利•波特与密室》有感微风拂面,吹散了条条柳絮,吹过房间的窗户缝,吹过房间的细纱窗,吹起柔和滑棉的窗帘,吹到书桌上,风像有手似的,翻开了一本奇幻又带有魔法历险的书《哈利•波特与密室》……这本书讲述了哈利在魔法学校的第二个学期的种种苦恼与恐

  • 《别盯着杯子》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2

    《别盯着杯子》读后感夜深了,但毫无睡意的我随手拿起一本不知已看过多少遍的《读者》翻了起来。当翻到一篇文章时,我又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其实是一篇已被我走马观花过多次的文章,却从未细读过。因为未曾用心去感受,所以一直没能理解。但是,今晚不知怎么的,读着读着,眼睛竟湿润起来了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3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穆斯林的葬礼》是一个关于我国特殊时代的人和事的小说。小说以玉器商奇珍斋二代斋主韩子奇的沉浮一生经历为主线,写了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兴衰,梁家三代人的悲欢。《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带着浓浓民族风情的小说,穆斯林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受到宗教的影响。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穆斯林家族浓厚的宗

  • 《寂寞》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3

    《寂寞》读后感--刘颖文章一开头,就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寂寞是一种清福”,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寂寞是一种抽象的主观感受,作者以眼中所见和耳中所闻来表现自己的寂寞。作者静坐在书斋里,独自暗暗地看着袅袅上升的烟线,静静听着枯枝乱叶的声响。当一个人“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

  • 《文化苦旅》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3

    《文化苦旅》读后感二十多年前,有这么一个人,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淹没的重要遗址;二十多年前,有这么一本书,宛如一位外出的浪子,“一路伤痕斑斑,而身心尤健”,默默地反驳着文人对它的糟践。这个人,是迄今全球唯一完成抵达人类史上最重要的文化遗址的学

  • 《藏羚羊的跪拜》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3

    《藏羚羊的跪拜》读后感我曾经读过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名叫《藏羚羊的跪拜》。文章主要讲了:一天早上,一个猎人刚从帐篷里走出来,就看见远处有一只又肥又大的藏羚羊,猎人立刻拿出了猎-枪要猎杀它,藏羚羊并没有逃跑而是跪下请求猎人别杀他。可是,这个猎人还是杀了它。第二天,猎人将藏羚羊开膛破肚才发现藏羚羊肚中有

  • 《中华文明史》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3

    《中华文明史》读后感金儒雅随着年龄的增长,近来读书的兴趣日益转换为围绕对某一问题的探究。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来干什么?我们将如何而去?分别对应着人生的三个主要问题(过去,现在,未来),也是所有宗教和哲学关心的系统问题。我们中国人对于文明总抱有极其复杂的情感。回头看,汉唐盛世,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王霸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