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耶路撒冷3000年》读后感

《耶路撒冷3000年》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17:38:58

《耶路撒冷3000年》读后感

终于读完了略显枯燥的《耶路撒冷3000年》。这本书说是耶路撒冷这个神秘城市的传记,实际上不同程度地介绍了整个西方政治和宗教的历史。说起来用一本书的篇幅描述耶路撒冷从公元前至今3000年的故事和沿革,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做到了。看完以后,我才知道西方和中东中亚历史上几乎所有列强都在这里先后登场,自己肚子里那点有关西方和西方宗教的零碎知识好像都串连起来了。自早期大卫王时期的传说开始的漫长岁月里,犹太教、基督教各教派、伊斯兰教在耶路撒冷这片土地上,虚构出各自庞大的宗教体系,搭建了犬牙交错的圣殿,教堂和清真寺,过程中,他们无情争夺、血腥厮杀,此消彼长。自公元前930年到公元70年,这里是犹太教的家园。公元70年特别是公元312年到630年,基督教又在这里演绎了萌生,发展,继而被边缘化的过程,而犹太人则从此开始了他们被压制被欺凌的千年命运。从公元630年开始直至1948年明确的溃败,伊斯兰教统治了这块圣地达1300多年。后来在欧洲发展壮大起来的西方列强从1840年开始逐渐强化在这里的存在,说句题外话,每个中国人看到这个,心里恐怕都会咯噔一下,1840年,好熟悉的年份啊。再后来,在西方支持下,苦难的犹太人开始了他们的复国运动,终于在1948年5月14日宣布以色列建国,拉开了现代中东乱局的序幕。我们读历史,很自然会以古鉴今,想到今天的事和今天的人。因时间跨度巨大,事件繁多,作者采取了具体又简略的叙述方式,读起来好像撞见了一个穿越现场,那些湮没在3000年漫漫时空里的角色,农民或君主,士兵或将军,诗人或先知,后宫或乐手,各种各样的人影隐隐约约,面目不清地你方唱罢我登场。读毕掩卷,印象最深的是清清楚楚凸显在混沌之上,无休止的,以耶路撒冷为目标的血腥争夺。发生在这里的厮杀可分为两大类,以神的名义进行的教派之争,民族之争,以及政敌之间的斗争,令人发指的是这些政敌可以是兄弟,夫妻,甚至父子母子。3000年漫长岁月里虽然也出现过怀柔宽容的君王,出现过不同教派和平共处的时期,但相比起来都不过一瞬,不仅不彻底,也成不了气候。即使到了现代,1948年二战结束,以色列建国,历史貌似翻开了新的一页,实际发生的故事却令人气馁,当时这些政治家,宗教领袖们若具备文明理性,秉持合作宽容精神,中东的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何至于延宕至70多年后的今天。书中有个细节证明历史有可能是另外的样子。以色列的建国元老本•古里安原本比较开明温和,他早年的复国设想是建立一个巴勒斯坦联邦国,犹太人基督徒阿拉伯人和平共处。但是他后来改变主意了,原因是当时强大的阿拉伯联盟一心要武力灭绝犹太人,为了生存他只能放弃原先的理想。现在是2020年1月,这个礼拜的国际新闻头条是以色列和美国人又拿出了一个新的中东地区和平计划,引起多国抗议,斥其为以色列扩大定居点建设,继续吞并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创造条件,毫不意外地,该地区再次掀起战火,夺走无数无辜的人性命。可以预料世界头号强国,头号“民主、人权”国家的表现会和以往一样没有解释,没有自我辩护,置之不理。可见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早期的丛林经验已经刻进了基因,人性中充斥着你死我活,零和博弈这样原始的冲动。战场上如此,和平年代换了形式同样如此,这个幽灵游荡在国家之间,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多少不该有的冲突和损失。近现代人类社会急剧进步,大量礼貌礼仪,灿烂的文化成果,富贵的温柔之乡让人类看起来似乎脱离了早期的野蛮和血腥,但是,一旦陷入利益争斗,有些骨子里的东西在一部分人那里还是会原形毕露。竞争是绝对必要的,是进步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如何限制人类的劣根性,使人类活动走向合作,建设性良性竞争,走向文明与和平除了需要有识之士的推动,最关键的要依靠规则的制定与执行。过去几十年里虽然并非一切尽如人意,联合国,国际法,全球化运动以及大量国际组织的各种规则协议还是给人以希望。可惜世界当前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如何管控国际关系是当今世界大国领导人面临的新挑战。希望中国在世界新一轮大变局里能够获得应有的地位。普通人层面同样需要规则保障人与人的关系在合理的状态下进行,使得由独占性本能驱使的零和博弈,阴谋欺诈行为受到限制,使得真正有创造有价值,崇尚合作的行为得到弘扬和鼓励。人类是伟大的,其骨子里的一些劣根性也是愚蠢的。这从人类花在互相残杀上的金钱和智力,从西方世界开始的地方耶路撒冷的历史可见一斑。人类只有通过强制性的规则管理好自己,管理好人性中的豺狼虎豹,才有望从恶性循环里脱离,才能事半功倍,让人类走向富足安宁,世界走向和平共荣。

推荐信息

  •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7

    《苏东坡传》读后感最近读了两本关于苏东坡的书。一本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本是知中系列的《幸会!苏东坡》。两本书各有所长,都很精彩。《苏东坡传》是很早就读过的,还曾作为果先生的睡前讲书内容给他讲过,只是他那时年纪尚小,只对神奇道士吴复古念念不忘。知中系列也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胜在考据多而详实,博引

  •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8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我还是觉得喜剧读起来更舒服,少了那么些压抑,开心多了。四大喜剧里面,我对《威尼斯商人》算是唯一一个有印象它说什么的(在读之前),结局算是皆大欢喜,但是读的过程嘛,好吧,来吐吐槽。我一直都觉得我是个传统、保守、安于现状的人,然而最近读的这些书,可能都是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吧,我读着读

  • 《这些年,那些事》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8

    《这些年,那些事》读后感吴念真被称为是“全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他如此会说故事的理由很简单。从小生活在矿区里,身边都是一些不识字来矿区讨生活的贫民,很多时候他就肩负起读报读信的“重担”,为了让大家都听得懂,他要先把文字在脑海里过滤一遍然后变成白话文说出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8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RossTerrill版的《毛泽东传》中有这么一句话:“...毛泽东的真正创新之处,在于把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枪杆子、农民力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先锋,但是,在把这三者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战略方面,他是先锋。”192

  •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8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愁吃愁穿,反而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身上。教育孩子是一个可大可小的话题,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想法,传统经验也好,某个教育专家也罢,无一例外都是希望能够把孩子教育成大人喜欢或者社会认可的

  • 《美帝国的崩溃》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9

    《美帝国的崩溃》读后感约翰.加尔通,1930年生,挪威政治学家,国际公认的“和平学之父”,1987年获诺贝尔环境奖。一生著作等身,已出版85部专著,27部合著,其中44部被译成33种语言,发表论文1500多篇。系多所世界知名大学教授。曾担任联合国高级顾问。亦曾10多次访向中国

  • 灿川长篇小说《爱的名义》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9

    灿川长篇小说《爱的名义》读后感春天里的童话作者:姜星桓柳丝泛黄雪光白,兰花穿箭吐红来。莫道北国春来晚,春寒过后杏花开。2020年的冬季,因为冠状病毒的肆虐显得过于漫长,人们翘首盼望着微风徐徐、柳暗花明、天光水影、燕子归来的春天早点儿到来,驱赶那恶魔般的疫情。一切都会过去,杏花必然盛开。中国人民终于战

  • 读《张震回忆录》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9

    读《张震回忆录》有感去年春季回老家过年,朋友推荐我读《张震回忆录》,也就因为我家与他家有着道不完的故事,见到书后,发现还真是的,本是一家人。来到南方,我边工作,边找这本书。当时疫情爆发,各地方政府都在加强防疫、布控,进行网格管理,很多小区、工厂都一个月的隔离。我通过〈孔夫子旧书网〉,收集到此书,后来

  • 《孙子兵法》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9

    《孙子兵法》读后感读到最后一段“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对于我有很大的启发。首先,我们一起先来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对于学生来说,“知己”意味着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么、已经获得

  • 读未来学校有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9

    读未来学校有感孔子说过:“君子不器。”也就是说,君子不愿意成为一个只为谋生的小用之器,而追求晚成大用之器。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成器”。能够学有所用,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体面地混口饭吃。今天的教育,距离孔子的“成人、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