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读《成为》、《天空的另一半》有感

读《成为》、《天空的另一半》有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2:43:53

读《成为》、《天空的另一半》有感

近期读了两本关于女性主义的书,一本是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另一本是由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共同创作的《天空的另一半》。《成为》是米歇尔.奥巴马在卸任第一夫人之后完成的自传,包括“成为我”、“成为我们”、“成为更多”三部分内容,讲述了米歇尔从一位黑人女孩到与奥巴马的结合,再到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第一夫人的历程,这本书写的不仅仅是米歇尔个人的成长史,从侧面也展现了美国社会女性,特别是少数族裔女性的现状。《天空的另一半》是由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共同创作的一部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南亚和非洲地区的女性现状为内容的纪实反思类文学。在书中触目惊心的写着21世纪的今天仍然有许多的妇女面临着性贩卖、荣誉谋杀、性别歧视等方面的威胁,这些内容看似离中国比较遥远,但是从这些女性的身上看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加之女性身上的荒唐,也更能让人去反观我们对妇女的态度。女性,自然界中与男性相对应的一个群体。由于生理上较之男性处于劣势地位,进入父系社会以来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是不被重视的,她们除了养育后代、满足男性的性需求之外没有任何的社会价值。从古希腊城邦政治中,女性和奴隶不被赋予政治参与权到中国的“三从四德”、扭曲身体的“三寸金莲”再到今时今日职场上对女性的种种不平等以及骚扰。这些现象都折射出自古女性的弱势以及被忽视,她们都是社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们的力量很多时候远胜于许多男性。但,她们已然被社会的偏见忽视了。“告别落后的观念”。无论是《成为》还是《天空的另一半》都直白的讲述了对女性的偏见,将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庸。米歇尔是幸运的,她虽然作为黑人,但是在她的家庭并没有因为性别给她日后的发展设置障碍,反而给了她自信。倒是在成为“第一夫人”之后很多人开始挑剔米歇尔作为女性的某些特征,这纯粹是男性社会多年来形成的自以为是。还好,这些不悦耳的评论并未阻挡米歇尔在“第一夫人”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力量。《天空的另一半》中展现的女性可以用凄惨来形容,非洲、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女性则饱受“男性优先”的伤害,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的,她们需要为了家庭的男性放弃受教育的权利,需要为了减轻家庭的生存压力被迫从事卖淫等职业,甚至在自己生产时因落后的医疗条件生命受到威胁时,丈夫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娱乐活动而不愿筹集足够的救命钱,还有的妇女因为某些宗教的禁忌被家人杀害,美其名曰“荣誉谋杀”。这些悲剧都是归根结底都是社会对女性的偏见造成的,越是贫困落后的地区越是如此,在以农业为主体产业的部分非洲和亚洲国家中,女性在农业生产中天然的缺陷则加剧了自身地位的落后和自身能力的被忽视,只有改变对女性的歧视才能真正使女性获得独立。“用教育去激发”。米歇尔通过良好的教育进入哈佛,而后成为一名律师,逐渐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黑人女性的印象。《天空的另一半》中也通过许多强有力的事例证明教育在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促进女性自身发展发挥的作用。印度一些妓院的老鸨不仅以残忍的手段逼迫一些渴望获得好工作的女性卖淫,也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推入性交易这个火坑;非洲一些部落的女性害怕被丈夫家暴,但又将丈夫对自己的暴力视为一种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心甘情愿的忍受;还有一些妇女自身就遭受“外阴切割”的伤害,却又将这种痛苦自然的传递到自己的女儿或是家族中其他未成年女性身上。愚昧是一种慢性毒药,总是慢慢地腐蚀着新鲜的肌体。教育女性是让她们了解自己本应该享受的权利,学会谋生的手段,让自己独立起来,与男性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女性,不是任何群体的附庸,她们是社会生活中一股独立的力量,激发这种力量的钥匙就是教育。近代以来中国慢慢告别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唐时代,大量的女性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接受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教育,她们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比一些自以为是的男人更加有能力,这种改变使得女性的作用被慢慢重视,女性在社会舞台上表现的更加自信。现如今,男女同等入学已成为一股不可逆的社会潮流,如果今天还有人因为性别原因阻止女儿上学,那应该会是整个社会的笑话吧。“用就业给予平台”。如果说教育是激发女性力量的一把钥匙,那么就业就是给钥匙涂抹的润滑油。中国、孟加拉通过开办一些纺织类工厂将大量的女性吸引进工厂,女性的灵活、细腻极大的弥补了自己在农业生产上的不足,通过工厂的劳动让她们获得经济上的独立、走出家门,不用再事事仰仗丈夫,而那些狐假虎威的男性在妻子为家庭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之后开始仰仗他们曾随意欺凌的妻子。就业为女性力量的发挥提供了助力,她们用自己的所得慢慢回馈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尽可能的让下一代学到本领、避免自己曾走过的老路、免遭自己曾受过的不幸。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改变,女性议题正慢慢得到重视,各种援助力量也源源不断的投入到那些女性饱受摧残的地区。但是在一个男性仍旧占据主导地位的当今社会,男女平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新的形式的性别歧视也在上演,例如职场性骚扰、女性哺乳期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等。当女性的力量不再被忽视时,我想属于女性的那半边天空会是异彩斑斓的,而全人类的天空才是真正的星光熠熠。

推荐信息

  • 《我是一个兵 少年侦察兵》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6

    《我是一个兵少年侦察兵》读后感香滨小学校五年一班侯禹丞这个假期我读了《我是一个兵少年侦察兵》这本书,阅读后对侦查兵有了新的认识,侦查兵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侦察兵是干什么的?侦察兵是常规部队中的特种兵,是指挥机关的耳目,是“全能战士”。钱连长叫钱里眼,是合成旅侦察连的连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7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塔西提是个巍峨的绿色岛屿,岛上有许多葱郁的线条,大概是安静的峡谷吧,那些幽深的沟壑散发出神秘的气息,谷底有这潺湲的冰冷溪流,你会觉得在那些林荫茂密的地方,人民依然按照古老的方式过着古老的生活。一不小心,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早就听说,而且也放在我的图片架上,但一直没看。原因

  • 《苹果树上的外婆》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7

    《苹果树上的外婆》读后感最近我一直在看一本叫做《苹果树上的外婆》的书,这本书非常的好看,所以我今天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这一本书的作者是,米拉•诺贝。米拉·洛贝米拉·洛贝是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德国儿童文学作家,后来定居在奥地利维也纳,1948年至1992年间,她

  • 东野圭吾小说《白夜行》读后感范文六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7

    东野圭吾小说《白夜行》读后感范文六篇东野圭吾(ひがしのけいご,HigashinoKeigo)日本推理小说天王。1958年2月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之后在汽车零件供应商日本电装担任生产技术工程师,并进行推理小说的创作。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从

  • 明朝那些事的读后感——关于马皇后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7

    明朝那些事的读后感关于马皇后马皇后,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她救朱元璋于危难中,在朱元璋被困、就快饿死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给朱元璋送饭。她虽然是一个女子,却颇有胆量。陈友谅进攻龙湾时,她捐出自己所有的首饰财务劳军。并组织妇女为军队缝补衣物。即使在大富大贵后,她也保持了简朴的作风。不骄不傲,并告诉朱元璋不

  • 《牵风记》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7

    《牵风记》读后感《牵风记》是现代作家徐怀中所写的一部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一部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粗读下来,没有感觉到十分精彩,甚至因为它是茅盾文学奖作品,反而觉得其分量不够。网上有人说作品中的有些描写在那个战争年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近乎黄色。于是搜百科,知道了徐怀中老人出生于1929年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8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所谓“温故而知新”,防控疫情,宅于家中,我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从关注思维的角度,深受启发育人至心,读思共促。其一,启迪学生思考,关注教学软实力。“思考”这个词,常常浮现于脑海。李莉老师去年到校指导教学工作,她提

  • 《心理暗示力》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8

    《心理暗示力》读书笔记《心理暗示力》第十三章讲的是人才是暗示炼成的,其中分为四小节,读后我觉得可以借鉴用于教育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者说一个普通的孩子在向人才转变的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暗示带来的影响之巨大是无可估量的。爱丁堡大学教授、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马丁教授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一群孩子随机分

  • 李白梦游天姥诗的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8

    李白梦游天姥诗的读后感黄孝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游仙诗吗?高中时就读背的这首诗,高中老师当时也是作梦中遇仙来解说的。1999年新昌召开的“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会议”上,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是《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内容和主旨,有多位学者的论文收入《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专辑》中,该

  • 《尘埃落定》读后感1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9

    《尘埃落定》读后感昨天读完了阿来的《尘埃落定》,之所以会捧读它,是有缘由的。我从《朗读者》过来,阿来作为那期的嘉宾,他说《尘埃落定》一开始他以为会风行天下,洛阳纸贵,但是却遭遇了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的困境,人家给的理由是这本书是高雅的文学,不符合流行的趋势。我一听“高雅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