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17:07:14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筑巢就该筑在高处,否则极易人生虚度!

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于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

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他人,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筑巢就该筑在高处,否则极易人生虚度!

据说列夫·托尔斯泰当初一读叔本华的这本书,就喜欢得不得了。在给友人的信中自称,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给他所带来的愉悦是“从来未曾体验过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对于人的幸福感的极端重要性,认为独处与思考是开发这种内在精神世界因而提高一个人自我品味的前提。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应该爱好独处,站在时代的最顶端。这样他才能看的更远,思考的更深。

以下是一位网友在读完《人生的智慧》以后所总结的6点个人感悟,或许对你的人生能有所启迪和醒悟:

1,穷人痛苦,富人无聊

叔本华认为,穷人痛苦,富人无聊,是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时所面对的两大问题。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大死敌。每当我们脱离其中的一个时,我们也就在接近另一个。一个社会的穷人越多,这个社会的苦难就越深重。饥饿、疾病,甚至战争,都和贫困贴得很近,有些原本就是贫困的原因和结果。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穷人脱离贫困而走向富裕,富人群体日益庞大,无聊的人群也开始逐渐增加。无聊的人会生出许多无聊的事,无事生非是人的本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现在越来越多,所谓温饱思淫欲,正在变为一种我们这个社会的常态。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筑巢就该筑在高处,否则极易人生虚度!

吃饱了总得找点事做吧,不然太无聊了,于是乎女人就成了目标之玩物,毒品就成了精神麻醉之寄托。

2,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

所谓人生智慧,就是关于人的一生怎样过得幸福的智慧。叔本华认为,最可靠而持久的幸福源自自爱,自娱自乐,源自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即帕斯卡尔所说的,独处是一种能力,我们最大的毛病就是无法学会一个人独自安静地呆在房间里。

对于人生幸福,叔本华指出,决定普通人命运的根本在于3个内容:

1)人的自身,即在普遍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因素,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

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比如房产、车、固定资产等等。

3)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亦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主要是荣誉、地位和名声。

在《人生的智慧》中,叔本华说:“一副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以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地位所不能代替的。”“人自身拥有的优势,如伟大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感,与人的地位出身以及优厚财富等诸优势相比,犹如真正的国王与戏曲舞台上假扮的国王一样。”这些话告诉我们,心灵和情感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远远胜过地位、出身以及财富。因为心灵是人自身所拥有的,而地位出身等则属于身外之物,并不属于人的本性。

一个人精神丰富的程度决定着一个人是平庸还是高贵。因为他精神能力的范围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以及是否能感知幸福的能力。

3,耐得住寂寞,学会独处

叔本华说,能够自得其乐的人最幸福。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筑巢就该筑在高处,否则极易人生虚度!

他的原话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独处时,沉謦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但对于一个冥顽不灵的人,接连不断地聚会、看戏、出游消遣都无法驱走那折磨人的无聊。”“一个善良温和节制的人在困境中不失其乐,但贪婪妒忌卑劣的人尽管坐拥万千财富却难以心满意足。”

坏人容易形成团伙,小势力,伟大的人卓尔不群。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实际上,叔本华一生大半时间都过着半隐居生活。在柏林大学和黑格尔PK之后,他便辞去教职避走他乡,在法兰克福远郊的一个小镇住下,著书立说,直至去世。

珍爱自己的精神个性,耐得住人生的寂寞,做一个卓尔不群的人。叔本华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越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对他来说,就是多余的,甚至是一种烦恼和累赘。

苏格拉底看到街上摆卖的各种各样的奢侈品时说,我不需要的东西可真多!

4,愚蠢人打发时间,聪明人利用时间

一个人喜欢与人交往的程度,与其思想的平庸和贫乏程度一致。对此,叔本华很明确的提出:“人生,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平庸。”他说:“一个人若有了卓越而伟大的精神思想,就会造成他不喜欢与人交往的性格气质。因为这种人坚信,一百个傻瓜聚在一起也产生不了一个聪明的人。”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筑巢就该筑在高处,否则极易人生虚度!

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平庸。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选择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闲暇只会造成一个无用的家伙。

5,按照自己天性发展的人能获得幸福

在《人生的智慧》中,叔本华表明了一点,即能够自得其乐的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天生才能发展并取得成就的人,最后能获得幸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人若能够按照自己天生的才能不断发展,并借助这种才能从事某种活动取得成果,就能享有幸福。幸福属于那些能够自得其乐的人。因为幸福的外在源泉不受我们控制。人到老年,几乎所有的外在源泉都会枯竭,此时此刻,一个人的自身拥有,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为只有我们的自身拥有才能够在我们各自的生命中保持得最为持久。

对此,歌德也说,谁要是生来就具备某种才能并为此而生活,那他就由此而找到了最美好的人生。

6,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叔本华认为,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才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忽视眼前的美好事物,或者说眼前事物的美好,直到有一天这种美好消失时,我们才后悔没有珍惜人生每个被它闪耀的瞬间。我们不能因为触手可及,俯拾即是,就不去珍惜眼前的美好。要知道万物属无常,有生便有灭,好好珍惜当下,我们才能享受生活,收获幸福。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筑巢就该筑在高处,否则极易人生虚度!

生命就像一条奔腾的大河,有人沉,有人浮,沉下去的化作一摊泥,浮上来的随波逐流,在这沉浮间,我们还能剩下些什么,还能追求些什么?逝去的已成为过眼云烟,未来的还无法揣测,只有珍惜现在,珍惜拥有的一切,才是幸福。

叔本华用他一生的哲学所学和体验之智慧,让你我懂得:在明天和意外之间,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个会最先到来。

推荐信息

  • 《横戈马上》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6

    《横戈马上》读后感去年,我了解到上将杨得志《横戈马上》这本书里有一章专门写寻淮洲烈士的,买回来后从开头读到他长征,后面就没有读了。书中第三章五转折(P7477),3个版面约3千字,记录了杨得志到45师当管理科长、提拔当团长两件事,追忆了寻淮洲师长对他的帮助和信任,言词恳切,记叙真实,感人至深。因为事

  • 读《乖孩子的劣迹》有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6

    读《乖孩子的劣迹》有感发泄完自己的情绪,之后便看见了这篇文章也许是与作者有很多相似的经历吧,所以才更能与之共情。作者说自己从小好静不好动,也不善于交际,小时候不敢表达,自己想做的事不好意思去做,家长的命令不敢拒绝,被人欺负了也无可奈何。从他的身上我仿佛看见了曾经自己经历过的一幕幕,而现在的自己也被愤

  • 读《成为》、《天空的另一半》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6

    读《成为》、《天空的另一半》有感近期读了两本关于女性主义的书,一本是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另一本是由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共同创作的《天空的另一半》。《成为》是米歇尔.奥巴马在卸任第一夫人之后完成的自传,包括“成为我”、“成为我们&rdq

  • 《我是一个兵 少年侦察兵》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6

    《我是一个兵少年侦察兵》读后感香滨小学校五年一班侯禹丞这个假期我读了《我是一个兵少年侦察兵》这本书,阅读后对侦查兵有了新的认识,侦查兵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侦察兵是干什么的?侦察兵是常规部队中的特种兵,是指挥机关的耳目,是“全能战士”。钱连长叫钱里眼,是合成旅侦察连的连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7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塔西提是个巍峨的绿色岛屿,岛上有许多葱郁的线条,大概是安静的峡谷吧,那些幽深的沟壑散发出神秘的气息,谷底有这潺湲的冰冷溪流,你会觉得在那些林荫茂密的地方,人民依然按照古老的方式过着古老的生活。一不小心,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早就听说,而且也放在我的图片架上,但一直没看。原因

  • 《苹果树上的外婆》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7

    《苹果树上的外婆》读后感最近我一直在看一本叫做《苹果树上的外婆》的书,这本书非常的好看,所以我今天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这一本书的作者是,米拉•诺贝。米拉·洛贝米拉·洛贝是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德国儿童文学作家,后来定居在奥地利维也纳,1948年至1992年间,她

  • 东野圭吾小说《白夜行》读后感范文六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7

    东野圭吾小说《白夜行》读后感范文六篇东野圭吾(ひがしのけいご,HigashinoKeigo)日本推理小说天王。1958年2月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之后在汽车零件供应商日本电装担任生产技术工程师,并进行推理小说的创作。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从

  • 明朝那些事的读后感——关于马皇后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7

    明朝那些事的读后感关于马皇后马皇后,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她救朱元璋于危难中,在朱元璋被困、就快饿死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给朱元璋送饭。她虽然是一个女子,却颇有胆量。陈友谅进攻龙湾时,她捐出自己所有的首饰财务劳军。并组织妇女为军队缝补衣物。即使在大富大贵后,她也保持了简朴的作风。不骄不傲,并告诉朱元璋不

  • 《牵风记》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7

    《牵风记》读后感《牵风记》是现代作家徐怀中所写的一部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一部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粗读下来,没有感觉到十分精彩,甚至因为它是茅盾文学奖作品,反而觉得其分量不够。网上有人说作品中的有些描写在那个战争年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近乎黄色。于是搜百科,知道了徐怀中老人出生于1929年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18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所谓“温故而知新”,防控疫情,宅于家中,我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从关注思维的角度,深受启发育人至心,读思共促。其一,启迪学生思考,关注教学软实力。“思考”这个词,常常浮现于脑海。李莉老师去年到校指导教学工作,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