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漫长的告别》读后感(共4篇)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共4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11:06:47

第1篇:漫长的告别读后感800字

漫长的告别,沉重的告别,无奈的告别……

特里与马洛在舞蹈家俱乐部的露台外第一次碰面,特里喝醉了,他的女朋友甩了他。但令马洛震惊的是—他是一位绅士且彬彬有礼的酒鬼。

之后的几个星期,他们再一次邂逅,经过几番交谈,他们的心更靠近彼此,成了一对好朋友。马洛从开始小心翼翼地试探到互心交谈到敞开心扉,两个人都很重视这份友谊。

马洛曾想道:“我应是条硬汉,可这家伙身上的某样东西触动了我,我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除了他的白发、疤脸、清澈的声音,还有礼貌,也许这些就已足够了。”

即便是特里与场谋杀案脱不了干系,在马洛心中,他信任特里,他相信:连醉了酒的一个人他的行为举止都彬彬有礼,他穷困潦倒,沮丧,饿肚子,但是他有尊严。这样一个人,他是从哪儿偷来的胆量可以去干这事呢?马洛为还特里一个清白,展开了一系列漫长的调查。

想象固然美好,但现实却狡猾多端,它会从各个方向去击破你的防线,你只能一忍再忍。对,马洛忍了过来。当他每得到一个新线索,对事件有了一个新发现时,神秘的面纱慢慢掀起,他渴望一个光明、清白的答案。但现实却只为你呈现朋友那鲜为人知的一面。

一点点靠近真相,而它却反而将你的心绪精力一点点地吸干……

接触这本书,因为它的名字,给人罩上一股温暖、惬意的舒适情感。碰到新书的那天,即贪婪地开始进行“十天阅读计划”,越看越绞心。本想着早点儿结束了这场“痛心之旅”,但这本书如果不细心去一个字一个字读的话,可能你就是下一个被晕得团团转的人。

不单是故事情节,作者的比喻是我从未接触过的,需要我们反反复复深读,可能大脑会灵光一闪,悟出了作者想表达的种种道理,而有时,你会一无所获。

“每一次告别,都是一场死亡”,在探索的过程中,便是一段漫长的告别。每当发现了一条新线索,都给进度条打上了一小格。虽然表面上看是告别的,但马洛真的能够如此轻易将他从脑海中抽离吗?这当然是不能的,告别的时候是无奈的、是悲伤、痛苦的。

特里与马洛的友谊在一个夜里匆匆忙忙地赶到,而又匆匆忙忙地离去。平时人们所传的伟大、神圣的友谊在真相面前一击即破。

人们的想象总是完美无瑕的,期待得越多,现实给你的打击往往就越大。友谊是可贵的,但我们宁可选择真相。想象是美好的,但我们总归需要直面现实的残酷。(杨子潼)

第2篇:漫长的告别读后感

《漫长的告别》是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写的一部侦探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连串的谋杀故事,以及主人公——马洛的探案过程。

无巧不成书,作品的开头,马洛便遇到喝得烂醉、被妻子抛弃的特里,后两人成了朋友。特里后来卷入了一场杀人案中,成为唯一的犯罪嫌疑人。慌忙的特里找马洛帮忙,嘴上瞻前顾后的马洛还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助其逃跑。

接下来的剧情让我对马洛这个角色有了重新的定义——为了获取快人一步的情报,警局、地检署先后抓走马洛,对他进行逼供,施加暴力。但马洛对朋友十分了解,坚信他不是凶手,自始至终没有屈服求饶,坚定不移,警察也只好放人。麻烦没有就此结束,黑帮的威逼利诱接踵而至,马洛也没因财富出卖朋友、出卖灵魂、违背自己的内心。

突然,传来消息,特里自杀,留下了自白书,承认罪行,即使这样,马洛依旧坚信自己,觉得朋友是清白的,看似结束,但暗地里还在继续追查,面对警察的殴打,金钱的诱惑,生命的威胁,马洛始终没有放弃,一直为朋友的清白“上刀山下火海”。他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对朋友的信任,对真相的执着,令我无比敬佩,甚至感动。

有人说马洛是“硬汉”,我非常赞同。在我看来,这种“硬汉”并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而是无论遭到怎样的逼迫,诱惑,仍坚守自己的原则,毫不动摇的坚强意志,同时为之负责。马洛最后用事情的真相还朋友的清白,以此为礼,把与朋友这次漫长的告别画上句号,这种对友谊的绝对忠诚就是马洛的原则。

“硬汉”马洛在书中表现得玩世不恭,酗酒,叛逆不羁,似乎有很多缺点,但他还有一面,如:帮助醉倒的特里带他回家,与其成为好友:坚持不懈追查真相,还朋友清白:揭穿凶手艾琳后并没有立刻报警,而是让她体面地死去。这些也可看出马洛有温柔、天真浪漫、愤世嫉俗的一面。让读者看到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给读者带来一个更真实的人物,更贴近普通人的性格,而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般遥远。

书中有一句话“你费劲心机好不容易道出真相,其实未必能够减减轻任何人的痛苦,而且往往会把事情搞得更糟”。其实,生活中我们追求真实,但有的时候,一些善意的谎言是为让人与人之间更融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许多事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天枰,真的不必要为了追求所谓的真相而打破平衡,戳破那一层维持关系的纸。(洪继柱)

第3篇:漫长的告别读书笔记

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题记

许久没看小说,经过朋友的推荐,看《漫长的告别》。

是硬汉派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的作品,因为很多作品都出现了马洛这个形象,又被称为“马洛系列”。

首先因为他不畏强权不受利诱,这样的品质,估计只有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才能淋漓尽致地体现。

因为马洛帮助的嫌疑人特里,是当地有钱有势能左右政局的大佬的女婿,大佬的浪荡女儿在特里逃跑的前晚,被发现死在自家客房里,一张脸被刀砍得稀烂。

马洛深信特里干不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誓将真相查个水落石出。作为嫌疑人被关进监狱后,马洛扛住了警察们的严刑逼供,也经受住了大佬派来的援助律师的威逼利诱。

出狱后,马洛又被特里的战友,如今的黑帮头子威胁:再查案子不得好死。他还是不为所动。

而后,又发生了很多事,马洛都没有放弃循着草蛇灰线,刨根问底。

推理能力出众,是我喜欢马洛的又一关键点。

警方宣称逃到墨西哥的嫌疑犯特里已被击毙并将他死前写的自白书示众,马洛根据实地考察发现了自白书的疑点,并由此推断特里其实并没有死,而是警方受制于政商勾结,放烟雾弹。

在作家罗杰•韦德死后,韦德家里的仆人坎迪,做假证诬陷为杀人犯,马洛根据印象还原出了事发现场,戳穿了坎迪的谎言。

此外,去探查特里服兵役的过往,弄清楚两起杀人案的凶手作案动机的过程,也让人开眼。

也许,所谓神探,就是能察人所未察,见人所未见,哪怕一丝一毫的马脚,都能看穿。

再说到作为一个人,马洛,有情义有担当,让剧中的特里、洛琳……,看书的我,心仪。

马洛为了特里,一个在酒吧偶遇,喝醉了也很有风度,两度嫁给钞票的退伍军人,付出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困难,可他并没有退缩,也没有为此而纠结,而是,坦然地应对一切。

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朋友,那就太幸运了,不晓得会高兴成什么样,拿啥子来喜欢!

其实,马洛,不仅仅是我欣赏,众多的读者,成了钱德勒的书迷,就是因为他塑造了马洛,这个柔肠侠骨的——硬汉。

告别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了书中马洛的一句话:告别,就是死亡一点点。

但愿,我能遇到更多的好书,更多的马洛,让每一次告别,不会觉得遗憾。

第4篇:《漫长的告别》读后感

《漫长的告别》是雷蒙德·钱德勒最重要的一本小说,它是钱德勒风格的集大成者。这部作品发表于1953年,是作者的第六部长篇,荣获了“爱伦·坡奖”年度最佳小说。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侦探小说。

一个优雅有礼的酒鬼和一个贫穷高贵的私家侦探相遇,会发生怎样一种诚挚而悲伤的友谊?伦诺克斯酒醉后被马洛送回,他稍后寄來一张五千美元的巨钞做为感谢和告別,然而,一连串谋杀,却使这个告別绵绵不绝……

不得不说,马洛是一个有情有义、不畏强权的硬汉侦探。为啥这么说呢?

他跟伦诺克斯并没有多么深厚的交情,或者说友谊。他们仅仅只是认识而已,见过几次面,基本每次都是伦诺克斯醉酒,而他刚好路过,替他免去了牢狱之灾,收留过他,一起去过同一家酒吧喝过酒,仅此而已。

在伦诺克斯发现他妻子死了,而他很有可能被认为是杀人凶手的情况下,他带着全部的家当投奔马洛,并让马洛送他离开。

马洛虽然犹豫过,但还是送开车送他去机场,助他逃离美国。事后,警察发现马洛跟他的关系,知道是马洛送他离开的。于是,将马洛送进了监狱。

面对警察的刑讯逼供,马洛依然没有吐露关于伦诺克斯的行踪。

直到后来,传来了伦诺克斯的死讯,马洛才被警察从监狱里面放出。

马洛被放出来,伦诺克斯被警察认定为杀人凶手,这件事情看似结束了,其实才刚刚开始。

马洛首先为伦诺克斯的死,感到难过,接着他并不相信,他的朋友已经死了。

马洛出狱后,被各方势力警告,不许再提及伦诺克斯的事情。比如,警察、律师、伦诺克斯的黑帮朋友等。

看似,他好像已经屈服于方各种势力威压,不在提及伦诺克斯的事情,而事实如何,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他后来有收到一封来自伦诺克斯的一封感谢信,里面还有五千美元的大钞。他把那封信看了又看,而那五千美元被他放在了箱底。

就在他百无聊奈的时候,另一个故事发生了,一家出版商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去帮助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畅销书作家——韦德。

他刚开始是拒绝的,后来韦德太太出面跟他谈,并告诉他,韦德喝醉酒后有暴力倾向,有一次甚至将她扔下了楼梯,但是现在,韦德失踪了,已经失踪了三天,希望他能帮她把她的丈夫找回来。

经过考虑之后,他同意了。他根据韦德太太提供的线索,通过自己的关系网,最终找到了韦德,并将韦德安全送回家。这其中的艰辛和危险,是不言而喻的。

任务完成之后,他也并没有向韦德太太索取报酬。

在他跟韦德夫妇认识之后,才发现,原来韦德也是认识伦诺克斯的。

在他去伦诺克斯指定要他去缅怀一下自己的那家酒吧时,他遇见了洛林太太,她是伦诺克斯已故妻子的姐姐,她出现在那里就是为了警告他不要在追查那件事情,还质问他接近韦德一家是不是就是为了追查那件案子。并且表示,她父亲觉得那件事情是家丑,不希望再次被提出来。

顺便提一下,她父亲哈兰.波特是当地的首富,特别有钱有势。

马洛是那种,别人说着,他听着,但他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原则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不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一个坏人,他有自己的坚持。

后来,韦德在一次醉酒之后,死在了自己家里,而当时只有马洛一个人在韦德家里,当他发现韦德死了之后,就立即报警了。

很庆幸,警察没有认定他就是杀人凶手。韦德的死因还在调查当中,而他也没有闲着,他根据现有的线索,翻阅相关资料,再经过调查,他在警察发现真相的前一天,他知道了所有的真相。

原来,伦诺克斯在英国军队服役,曾经用另外一个名字跟当年的韦德太太结婚,后来走散。当再次相遇时,他已经有新的妻子,她已经嫁给了韦德。

之后,韦德太太发现韦德跟伦诺克斯的妻子偷情,韦德太太枪杀了伦诺克斯的妻子。

韦德太太猜测自己的丈夫可能知道自己杀人的事情,出于害怕,她终于也枪杀了自己的丈夫。

在马洛挖掘出真相以后,韦德太太也自杀了。

在警察想极力隐瞒真相的时候,马洛费尽心思将真相公布于众,后来发现,原来这只是警察的一个圈套而已,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给黑帮势力一个教训。

故事的最后,伦诺克斯出现了,此时的他,已经做过了整形手术,跟当年的他差别很大。

原来,当年他逃去墨西哥后,在他朋友的帮助下,给警察上演了假死,几乎骗过了所有人,但不包括马洛。

故事讲到这儿,这本书基本就完结了。

整本书看完之后,我对本书的主人公马洛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并不是因为他的主角光环,而是因为他的品格。

他是一个幽默、睿智,而又充满矛盾的人。

他自身并没有多少钱,他做私人侦探就是为了赚钱维持生计的。事实上,有些时候,他依然可以分文不取的为别人做事情,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

他不喜欢不劳而获,比如他收到的那五千美元,他收到之后,就一直放在箱底,充其量,也就是偶尔拿出来看看,但并没有想着要花掉它。因为他觉得他并没有为给他钱的人做什么事情。

他知道在大城市生活不易,可他依然选择放弃小县城的安逸生活,来大城市打拼,坚持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他知道生活充满不确定性,甚至不知道明天的自己是否还活着,可他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洗完澡,安然入眠。

在这个色彩斑斓世界里,不确定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底线。我们不一定要做个纯粹的好人,但一定不要做个坏人。

生活很苦,现实很难,坚持很酷。

推荐信息

  • 《感动中国》读后感(共18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3 10:07:04

    当你坐在电视机前,你会选择看什么,是青春偶像?还是动画片?今年受父母的影响,我们一块儿看了《2020年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一位位令我感动的人物出现在屏幕上,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志愿者,有的是厨师,还有的是教师……其中令我印象最深泪湿眼眶的是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2020年人人皆知,湖北省

  • 《皮囊》读后感(共11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3 10:43:34

    如果皮囊朽坏,我们还剩下什么?好吧,你告诉我,还有灵魂。可是,那脱去了皮囊的灵魂啊。他们在忙什么?上天堂下地狱还是在荒野上游荡?那些古书上的孤魂野鬼,它们所渴望的,不过是转世为人,再得一具皮囊。温暖的、逸乐的、疼痛的、脆弱的,可耻的皮囊。蔡荣达写了一本书,就叫《皮囊》,他以这本书献给已经离世的父亲,

  • 《三国演义》3000字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1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3 11:14:04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

  • 《呼啸山庄》读后感(共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3 11:59:34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作品。在这部作品里,年少的希斯克里夫在流落街头时被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恩肖先生碰到,并出于同情把他带回到山庄里来。从此以后,在恩肖先生的百般宠爱下,在恩肖先生的亲生儿子亨德利·恩肖的百般虐凌下,和恩肖先生的女儿凯瑟琳·恩肖青梅竹马,逐渐的产生了爱情。就在这样的环

  • 关于《童年》的读后感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3 12:34:04

    从小就听大人们唠叨:”你们这一代真是生活在蜜罐里“,我一百个不服气,谁小时候不是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呢?直到读了《童年》这本书,我的想法才有了巨大的改变。《童年》是高尔基”人生三部曲“的第一部。书中讲了高尔基幼年丧父,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外祖母讲述的优美童话故事也深深感染和熏

  • 《地雷战》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3 13:11:34

    抗日战争,战火纷飞;中原大地,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乱世中,厮杀声片片;智慧啊邂逅了中华儿女的热血情怀。日寇的残忍,民兵的勇敢,百姓的智慧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之中,久久,难以忘怀。故事发生在1942年,艰苦的环境,紧缺的资源,丝毫没有扑灭民兵的满腔热血。那次,日寇攻进赵家庄,民兵们没有退缩,开始研究武器

  • 有关《水浒传》的读后感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3 13:46:04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着,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看到这本书我就想起了刘欢的好汉歌。梁山好汉他们个个侠肝义胆,敢报天下之不平,其好爽的性格光彩照人,令世人敬仰。这本书中以大量的笔墨塑造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小说中智取

  • 关于《摆渡人》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3 14:22:34

    《摆渡人》读后感800字我看完《摆渡人》已经大半年了,甚至连第二部也看完了,读后感却是一直没动笔,或许是因为恰巧触碰了心灵深处,所以我不敢动笔吧。这本书和梁朝伟主演的同名电影倒是完全两码事,虽然都是“摆渡人”的故

  • 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400字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3 15:07:04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的,书籍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林海音所写的《城南旧事》一书,记录她幼年在北京的生活琐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看来这本书像一杯清茶,或者说是一本老相册,表面看上去平淡没有波澜,但读起来却回味无穷。

  • 关于童年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3 15:39:34

    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而这本书写的就是这位鼎鼎大名的作者的童年。童年是美好的,但是,高尔基笔下的童年,总是让人感到淡淡的哀愁。我很喜欢《童年》里的万尼亚舅舅,他在逆境下的开朗活泼,实在让人钦佩,我真的应该向他好好取取经了。万尼亚舅舅对小主人公阿廖沙的影响是巨大的,万尼亚舅舅跟大人小孩都合得来,而且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