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袁隆平传》读后感(共6篇)

《袁隆平传》读后感(共6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21:22:10

第1篇:袁隆平传记读后感4

“身穿白色衬衫,手拿放大镜,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俯着身子仔细观察稻谷一丝一毫的变化……他脸上布满的一道道皱纹,宛如那片他所热衷的土地,有太阳的印记和五谷的芳香……”看完关于袁隆平爷爷的电影,这个画面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终身难忘!

影片从一个专题采访拉开帷幕,袁爷爷通过回忆展现了他潜心研究杂交水稻的一生。早在60年代初期,由于食物资源极度紧缺,饥饿就成为了人民最大的敌人。从那时起,袁隆平就立誓要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实验中,他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14亿华夏儿女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因此,袁爷爷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先后获得了“科学奖”、“杰出发明奖”、“世界粮食奖”等十项国际大奖。

袁爷爷曾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是绿色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90岁高龄的他还在田间地头默默坚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全世界诠释了什么是从不言败的精神、乐观积极的态度、纯朴高尚的品德。

袁爷爷的感人事迹早已让我泪眼朦胧,抬头仰望星空,一颗国际编号为“8117”的“袁隆平”小行星正划破苍穹,默默地守护者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此刻,我想对袁爷爷说:“请您放心,强国有我!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向您一样胸怀天下、造福人类、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的中国人!”

第2篇:袁隆平传记读后感2

星期五下午,老师让我们观看了《袁隆平》这部影片,我为影片中袁隆平爷爷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

当时全国上下处于大跃进的浪潮里,20多岁的袁隆平还是安江农校的一名青年农业教师,三年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全国的大饥荒,看着老百姓们忍饥挨饿,作为一个农业人的袁隆平深有感触,他深知“粮食,对于全人类的重要性”。所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研究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让人类不再忍受饥饿”。这掷地有声的决心,让他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追求。

实现这一毕生愿望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面对各界人士的质疑,红卫兵的批斗以及同事们的不信任,他都默不作声的挺了过来,为争取更多的研究时间和良好的培育地质,他毅然离开家人转战海南岛,不分昼夜地奔波在稻田和实验室里,甚至连父亲去世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经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他终于取得成功,他用坚定的信念告诉所有人“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影片中让我感动的是,袁隆平的试验田被红卫兵毁坏了,水稻苗被红卫兵毁坏了,面对领导的不信任,面对同事们的冷漠态度,袁隆平爷爷伤心欲绝,可是唯有一个人不离不弃地鼓励他、支持他,这个人就是他的妻子,这对于袁隆平爷爷来说是多大的鼓舞啊,我深深被他们之间的情谊感动了。

如今,袁隆平爷爷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把自己一辈子的青春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国家,他为全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我要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执着精神,努力争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新一代青年。

第3篇:袁隆平传记读后感3

电影《袁隆平》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广泛深入学习袁隆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主旋律影片。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他不是明星,但他是新时代的“巨星”,这描述的就是他——袁隆平!

通过观看《袁隆平》这部电影,让我对袁隆平爷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他是一个充满仁爱、有责任心的人。他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来到了偏远的农村,他看见乡亲们受饥挨饿,心情非常沉重。他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让天下受苦百姓都能吃饱饭,让人类远离饥饿!

他还是一个严谨务实、尊重科学的人。经常把袖口和裤腿挽得高高的,除了上课、看书以外,长年四季曝晒在烈日下、浸泡在泥水里,潜心于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爷爷说我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禾下乘凉梦”就是超级杂交稻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目前正逐步接近这个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就是希望超级水稻走出国门,造福全世界。他把一生都贡献给了祖国,他的奉献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既敬佩又感动!

科学家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也许一百次的失败才换来一次成功。成功的背后都是辛酸的汗水,都是一步一脚印踏实的进行着。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过10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10年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圣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态中预示着成功的讯息。伟大的科学家都能够这样坚持着,那我们呢?作为新时代的儿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打好基础,为日后建设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碗中有米,心中有您!我们永远铭记您——袁隆平爷爷。

第4篇:袁隆平传读后感

上世纪60年代,国人的生活水平一直处于温饱不继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地多粮少”,肥得流油的土地上,总是种不出高产的庄稼,这不仅是农民们的烦恼,更是国家的心病。

大米是我们的主食,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食物,有多珍贵!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能真正体会。日常玉米壳泡水、野草煮汤充饥、吃麸皮吃地瓜已经是上等佳肴,大量的人群因营养严重不良而得了浮肿病。

粮食安全一直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必须保证自己现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从“IR8”到“南优2号”,从“Y两优900”到“超级水稻”,从最初的亩产500公斤到现在的超1500公斤,风靡世界的“绿色神话”不断刷新,“东方魔稻”的奇迹震惊了世界。

他是谁?用什么技术拯救了我们?杂交水稻,神农法宝。几十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这位喂饱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伟人——袁隆平,是流连田间小道的真“农民”,严以律己、淡泊名利,常年昼夜躬耕于稻田,至高荣誉的获得,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进一步投身到更深的领域,研究下一批新型高产水稻,科研从不止步,产量的不断提升已经是最好的佐证。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具体实施指导,袁老如今已经九十高龄,但他依然奋战一线,全心培育优良的水稻,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乃至全人类的粮食问题,“粮食之父”的科研之路正越走越宽。

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大的受益者,丰衣足食,生活无忧,一粒米的珍贵无法感同身受,我们不妨多看看《袁隆平传》这本书,让我们更多的了解水稻的高产之路走得有多艰难,从曾经国外质疑的“谁来养活中国人”,到现在的“中国已经有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习总书记提醒我们,“要牢记历史,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这也进一步表明粮食安全的长期性,在粮食问题上不能忘记历史、盲目乐观,不能今天温饱无虞,就忘了昨天饿肚子的滋味;不能粮食连年增产,就看不到今后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和压力。不惜果实,肆意浪费,是绝不可取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要对现在的美好生活多一份思考,珍惜粮食,这不但是文明素养的表现,更是一种美德,一份责任。

所以,即使只是一粒米,我们也要同样珍惜。

第5篇:袁隆平传记读后感1

我小时候经常听长辈们说:“袁隆平真可敬!”虽然我也跟着这么说,但是我连袁隆平是什么人却一无所知。今天,当我看完感人的《袁隆平》这部电影时,才知道,袁隆平很伟大。

袁隆平爷爷舍己为人,有一年闹饥荒,许多人都是吃泥土为生的。他有一次看见了一个小女孩,饿的走也走不动了,便把自己唯一的食物给了她,可意想不到的是,小女孩只咬了几口,剩下的就都又装进了包里。原来,那时的人们几乎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年到头能有几个冷得发硬的青团就已经不错了。因为饥荒,人们都把少得可怜的粮食再尽量省着到来年吃。

这时,袁隆平爷爷意识到了饥荒的可怕,二话不说,丢下了手头的工作,去专门研究杂交水稻,目的就是为了结出更好更多的米。当时,因为民心不一,有些人不赞成甚至嫉妒这种做法,便三番两次去糟蹋他的稻子。要知道,那可是他好几年的心血,是他忍受了不知多少严寒酷暑所换来的呀!可是现在却所剩无几,看着眼前的一切,袁爷爷痛哭流涕,但他并没有任何气馁,他甚至赶到了海南继续他的研究。大家都只知道,海南是个很热的地方,每当人们在家里乘凉时,袁爷爷却在外面研究稻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当我看到这里时,我被他那一心想为人民造福,受到多少挫折也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又想到了现在的我,一遇到什么拦路虎就放弃,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

第6篇:《袁隆平》观后感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听到这个噩耗传出时,我心头一颤、难以相信这个消息,原来有的人伟大到让我们以为他没有生老病死。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并将此作为毕生追求。他带领中国科研团队一次次攻破难题,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做出重要贡献。看完《袁隆平》这部电影后,我颇有感悟,简书心得。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回顾袁隆平院士的一生,他心怀“禾下乘凉梦”,秉着“躬耕田垄情”,毕生辛勤耕耘,让全球数亿人口摆脱饥饿,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我们要读懂袁隆平院士“平凡”背后的“不凡”,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敢为人先的创新创造、朴实无我的奉献精神,写就不凡人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历过饥馑岁月的袁隆平怀院士揣着“让中国人民吃饱饭”的理想,决心向“饥饿恶魔”发出挑战,深扎实践热土,努力发挥聪明才智,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用一生的实践让水稻高产成为现实。

“操场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袁隆平院士凭借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水稻育种经验,做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双结合”,推动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古代先贤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试想,如果没有在平凡岗位上锲而不舍、日积月累的创新创造,哪有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就斐然。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勤于“下田”、善于“蹲苗”、敢于“拓荒”,努力从实践中汲取“创新”之经、“闯关”之法、“夺隘”之策,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努力做敢于担当的排头兵、善于作为的领头雁,以水滴石穿的韧劲和迎难克难的姿态践行为民之情,实现报国之志。

接续奋斗,是最好的纪念。我们要从袁隆平的“不凡人生”中汲取成长力量,播种为国为民之梦,涵养创新创造之能,积蓄苦干实干之功,在为民造福、奉献社会中发光出彩。

推荐信息

  • 《你的名》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0 7:53:51

    看完以后我有一种和泷相似的感觉,似乎有点似曾相识,我好想在片中读到了什么呢?细细想来,我觉得这样的似曾相识可以用这些关键词概况:“无由头无意义,伴随着极致的美,痛苦与哀愁,死亡,回忆与忘却的爱情”这就是日本的文学传统“物哀”:感知外部环境,无时无刻流露出忧伤的情感。日本的国花是樱花,那樱花什么时候是

  • 关于《爱心与教育》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1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0 8:26:21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假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

  • 关于《活火熔城》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0 9:09:51

    【第1篇】世上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有可能会让你终身难忘;一个细节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一个细节可能会让你一下就平步青云,有着一呼百应的权威。但在《活火熔城》这部影片中让我震撼的不仅仅只有那咄咄逼人的视觉冲击,更有一个片段让我更加大大的一震。这部影片主要讲地下熔岩涌上城市的道路,使之成为一片

  • 关于《象母怨》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0 9:43:21

    《象母怨》这部小说主要讲了在美丽的纳壶山谷,生活着由一条罂粟花为界限的夏尔邦象群与夏尔芒象群。它们为一丁点领土和食物就大打出手,最后两败俱伤,只剩下小象与母象,它们一个个被同伴们的杀戮惊呆了。就在这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刻,一只名叫嫫婉的母象走了出来。它告诉大家,如果母象们全部死去,那么小象就会被野兽们吃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0 10:17:51

    历史和人生一样,往往充满了遗憾。在昏暗的灯光下,在宁静的时光中,我似乎看到你孤单而又瘦削的身影一步步走来。张居正,回首相望你的人生片段,让我感受你的灵魂。翻开大明王朝的历史,你所带来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你以少年天才的身份进入官场。你亲眼目睹了官场上为权力争夺的腐败现象。由此你逐渐变得更加睿智,冷

  • 《家》读后感大全【20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0 10:55:21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傅雷是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

  • 有关《苦儿流浪记》的读后感500字大全(1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0 11:37:51

    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失败,不放弃,相信成功的大门就会给你开启。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苦儿流浪记》,故事中的雷米,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坎坷身世。雷米出生于富家,但是,他狠毒的舅舅将他扔在了巴黎的一个街头上。被好心的巴伯兰救了,放在家里细心抚养,长大的雷米,被巴伯兰买给了他的师傅维泰利期,之后他与师傅开

  • 《朝花夕拾》读后感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0 12:13:21

    朝花夕拾是一本鲁迅晚年时期的回忆录。其中依然有着鲁迅的一贯作风,对着封建旧思想的批判,对着其的嘲讽。看过《朝花夕拾》有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书中的十则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当时,中国在日本人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心痛起来——“中国是

  • 关于《长征观后感》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0 12:50:51

    【第1篇】在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我校举行了纪念活动。今天,我们观看了《长征》这部电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岸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主席在长征时作的。这首诗深刻地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艰辛,他们不畏艰难,踏过了二万

  •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共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0 13:32:21

    今天完成了射雕英雄传全部阅读,有几点感受还是比较深刻的。第一,人生在世,总有点自己的追求,特别是学习,我认为和武侠小说中练武是一个道理。首先,要长时间花精力坚持不懈地去做。然后,内外兼修。就如练武之人,要修习内功和外部的搏击技巧。学习,内即要平心静气,气沉丹田,冷静下来冥想,思考;外则要看一行行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