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成一棵树》读后感800字
《站成一棵树》读后感800字
今天,我读了由方卫平教授选评的《站成一棵树》中林清玄的《梅香》一文。我有了很深的感触。
文章不长,但是寓意很强。一位富人,在赏梅花。那是冬日的早晨,梅花十分美丽。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一个乞丐问道:“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富人端来了一碗饭菜,乞丐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啊!”说完,他就走了。富人呆立着,很震惊。他想,穷人也会赏梅花吗?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过梅花的芳香呢?于是,他小心翼翼的,以庄严的心情,生怕惊动梅花似的去品梅花的芳香,他哭了,为了自己闻到了梅花的芳香。
是的,谁说乞丐不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味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可是,我认为,一个人一生都闻不到梅花的香气更加值得悲悯。物质不能代表什么,可是精神却可以让人如置仙境。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曾经的好朋友,她家里很有钱。她,也很物质化。有一次,我们谈心,她告诉我:“我觉得我太物质化了,可是却改变不了。”我说:“跟我来。”带她去了一种盛开着一片片紫色小花的地方,我让她蹲下,说:“你闻一闻,这片花的味道。”“闻不出”她说。我又让她闻一朵花。她先闻了后说:“好臭。”我说:“你现在再仔细的闻。”她又闭上眼,说:“我再闻。”她细细品了一番。“好香啊!”她忽然说。我淡淡地笑了一下,说:“从今以后,你对事物就要像这样品,就可以精神化了。”
我回想起这件事,就告诉自己,精神是支柱,物质是外衣,再华丽的外衣,没有支柱也是无用的。
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梅花的芬芳,是自然的一种语言。如果我们用心去倾听,就能听懂这些语言,就能与自然展开诗意的对话,用心倾听自然,我们会发现,自然也在默默等待我们的声音。
让我们品味从自性中流露出的芳香吧!
《站成一棵树》读后感800字
《站成一棵树》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现象,本书主要记叙了一棵瘦小甚至枯萎的小树却在孩子坚定的信念和照料下,茁壮成长的故事。读完后,我感慨万分,有许多话想与大家分享。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信念的力量,我们做任何事,只要身怀坚定的信念,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就像文中的那个残疾的孩子一样。当你怀着坚定的信念时,你的心中定会有一种动力激励自己;当你怀着坚定的信念时,面对困难你会毫无畏惧;当你怀着坚定的信念时,你会为此拼到最后,成为真正的成功者。因为坚定的信念会使我们在漫漫人生中克服一路的坎坷、荆棘,活出灿烂的一生。
信念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它支撑了一个人的所有骨干,让人有一种用起来与困难作斗争,面对挫折依然迎风破浪,展现的是一种魄力,是一种灵魂。有时候我会想,人是为什么而活?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人们努力奋发?是这本书给了我启发,是信念!
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100多个小时仍然被活着救出的人们,那个不是凭借顽强的信念努力着,最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让人们无不为之感动、钦佩。反之,一个人若是没有了信念,即使他活着又怎样,还不是与活死人无异!
信念给了一个孩子力量来照料小树,使其茁壮成长;信念让人民面对地震依然拼死奋斗,绽放生命的花朵。总之,是信念让人生更加艳丽!
本书以小树为线索,写小树实质上是写那残疾的孩子。小树经过残疾孩子的精心照料,长成参天大树。残疾孩子经过母亲的精心栽培,成为著名作家,两者是何其相似,故事又是何其耐人寻味。这又让我想起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正是无私的爱造就一个人的真正精华,把温馨的种子洒在人心,等待它慢慢发芽。
父母的爱对我们来说,是最美丽的。父母的爱是一颗闪烁的星星,照亮子女的路,父母的爱是一滴滴雨露,滋润着子女们干枯的心田,父母的爱是一朵朵芬芳的花儿,散发着爱.我们要心连心,创造出一片爱的天地!
让我们站成一棵树,用信念交织的力量来守护自己所珍惜的人,用无私的爱去温暖需要它们的人。
《站成一棵树》读后感800字
“让最美好的文字的陪伴着你走过生命中一个完整的春天。”当我刚在书店看到,《站成一棵树》这本书时,便被封面上的这段小字所吸引住了。
“最美好的文字”是什么样的呢?这真该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了这本书的文章既有激动人心的时刻,又有优美清纯的语言,还有个性十足的人物形象。故事里的社会与人生,什么力量让我们如此感动,童年的意味,老人与孩子,我们的亲情、我们的故乡,就这样一点点长大,倾听自然和生命的声音,真实和虚幻,愿望与梦想,快乐与烦恼,小寓言、大思考。走进书中,亦使我产生无限遐想,遨游其中,不愿离开。
我最喜欢书中的《守着十八个鸡蛋等你》,这篇文章的情节跌宕(dàng)起伏,“三易”和母鸡“二给”是一对挺奇特的组合,主人公“三易”患了严重营养不良(医生说必须要吃土鸡蛋才能康复),但他却孩子气十足;而母鸡“二给”机灵、勇敢、富有智慧,无疑和人类的思维方式,语言等方面有相通之处。他们之间既是相互利用的主仆,又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也是冤家对头,换句话说,使所有这些关系的某种特殊组合。出于不同目的“三易”要补身体“二给”要孵宝宝,“三易”和“二给”展开了争夺鸡蛋的斗争,签下了协议书:“二给”下蛋后,要及时隐蔽。“三易”如果找到,就归“三易”吃。他们做起了类似“捉迷藏”的游戏。母鸡“二给”竟然还想出离家出走的办法保护自己的蛋不被吃掉。最后却为了对方,放弃了原本自己最执着的那个目的。然而故事最后“我”的甘心等待令我有一种别样的感动。
若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人生的超越,站成一棵任风雨的摧残而仍不动摇的大树,必要经过各种各样磨难的历练,经历苦痛挣扎,经历欢欣鼓舞,经历成功失败,尝尽人生百态,尝尽人情世故尝尽成长滋味。总之有许许多多的险山等着我们去攀登,有不计其数的磨难等着我们去克服。这是全书所给予我的启迪。
愿我们经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达到理想的目标,造就缤纷多彩的人生,站成一棵高大的树,永远屹立在自己心中。
站成一棵树读后感1000字
在站成一棵树这本书中,文章有许许多多,像蓝天的云朵飘啊飘啊,夜空的星星眨阿眨啊,把整个天空装点得格外美丽。 蓝天的云朵是幽 默、快乐的,而夜空的星星是引发人们思考、遐想的。 《家庭作业》这篇文章讲了老师在两星期前布置的作业, ” 我 “ 在最后一刻才想起来开始做,当天晚上,由于没有制作材料,我急中生智,但用比萨饼和点心面团做好的植物细胞都不幸被哥哥和弟弟吃掉了,而我在第二天早上用煎饼做的植物细 胞却成了爸爸的早餐,没办法,可怜的我在校车上用我的午餐三明治完成了家庭作业,我发誓再也不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分钟来完成了。 文章很有趣,特别是 结尾: ”‘ 我 ' 望着做好的模型,当即发了个誓我再也不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分钟来完成了。 ' 我 ' 还决定告诉 理科老师, ' 我 ' 的哥哥弟弟吃了 ' 我 ' 的作业当晚餐,老爸又吃了 ' 我 ' 的作业当早餐。 ' 我 ' 现在就只有一个希望了,希望老师能允许 ' 我 ' 吃了 ' 我 ' 的作业 当午餐。 “ 没错,所有的事情都不能留到最后一刻才去干,否则不但会措手不及,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猪屁股带来的烦恼》一听着名字就感觉很有趣。 孟晶明在美术课上画猪,别的同学都拥到猪的前面、侧面,只有孟晶明,画了一个大大的猪屁股。美术老师很生气,可他的画却得到了老科学家的表扬。因为他有想 象力,有创造力,而我们需要的正是这别具一格、新颖的想法。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切发明的根源,有了它们,莱特兄弟才发明了飞机,爱迪生才发明了电灯,瓦特才发明了蒸汽机。观察、发现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有所收获。法国的波德埃尔说过: ” 没有想象力,一切官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 “
《闪光的一刻》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家里的自行车卖掉了,我每天用手推车送报纸来挣一些钱,很辛苦,可我却坚持不懈地将报纸完好无损准确地送到每家每户,圣诞节前的一天,我得去订户家收钱,可大部分订户都不在家,当我走进戈登家的房子是,所有订户都在里面,他们为我准备了一辆自行车,我明白了:即使卑贱的工作,都可以以之为荣。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快乐的,劳动也是不分贵贱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不劳动,那就什么都得不到;想要有所收获,就必须要付出辛勤的劳动,。那些默默无闻,但却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在所有的文章中,给我带去最大益处的就是《没有第二次选择》。它从苏格拉底让学生摘一个最大的果子,而不许走回头路,最后学生们都遗憾没有摘到最大的果子而告诉了我们:永远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文章看似是在写摘果子,其实是在比喻在人生漫长的路途中,要经历很多事,然而,在我们做选择时,总想获得更多的利益,最终造成遗憾,但就像童话《龟兔赛跑》里说的一样,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我们不能一味的后悔、悲哀,而是要从中吸取教训、获得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从这本书中,我真的收获了很多,我知道了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诚信与尊严的重要性,也看到了亲情友情的伟大,同时知道时间是残酷的,永远不能挽回过去的那一秒 …… 总之,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
《站成一棵树》800字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由方卫平教授选评的《站成一棵树》中林清玄的《梅香》一文。我有了很深的感触。
文章不长,但是寓意很强。一位富人,在赏梅花。那是冬日的早晨,梅花十分美丽。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一个乞丐问道:“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富人端来了一碗饭菜,乞丐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啊!”说完,他就走了。富人呆立着,很震惊。他想,穷人也会赏梅花吗?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过梅花的芳香呢?于是,他小心翼翼的,以庄严的心情,生怕惊动梅花似的去品梅花的芳香,他哭了,为了自己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
是的,谁说乞丐不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味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可是,我认为,一个人一生都闻不到梅花的香气更加值得悲悯。物质不能代表什么,可是精神却可以让人如置仙境。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曾经的好朋友,她家里很有钱。她,也很物质化。有一次,我们谈心,她告诉我:“我觉得我太物质化了,可是却改变不了。”我说:“跟我来。”带她去了一种盛开着一片片紫色小花的地方,我让她蹲下,说:“你闻一闻,这片花的味道。”“闻不出”她说。我又让她闻一朵花。她先闻了后说:“好臭。”我说:“你现在再仔细的闻。”她又闭上眼,说:“我再闻。”她细细品了一番。“好香啊!”她忽然说。我淡淡地笑了一下,说:“从今以后,你对事物就要像这样品,就可以精神化了。”
我回想起这件事,就告诉自己,精神是支柱,物质是外衣,再华丽的外衣,没有支柱也是无用的。
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梅花的芬芳,是自然的一种语言。如果我们用心去倾听,就能听懂这些语言,就能与自然展开诗意的对话,用心倾听自然,我们会发现,自然也在默默等待我们的声音。
让我们品味从自性中流露出的芳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