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可贵的沉默课文原文
铃声响了,开始上课。
我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
“当然祝贺了!”又是一片肯定的回答声。
“‘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我提高了声音。“啊,这么多啊!”
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我接着问:
“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同学沉静地举起了手。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静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他们感到了我的期待。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他们有的低着头,有的望着窗外,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的生日呢?”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问外婆!”“自己查爸爸的身份证!”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结束这堂课时,我给孩子们提了个建议:“为了给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你最好用一种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祝贺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不久,学校召开家长会,那些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说道:“我那小家伙真懂事了呢!”“他祝我生日快乐!”“他送了我礼物!”“他给我写信叫我不要烦恼!”“他会体贴人了!”……
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在沉默中,这些小家伙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了。
第2篇:可贵的沉默读后感400字
每当看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时,我就想起一篇文章《可贵的沉默》。
文章说的是,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几乎所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自己孩子们的生日,然而孩子们却很少知道父母的生日。在孩子沉默之时,老师教育孩子,父母对他们的关心不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也要去回报父母。
为什么孩子们当时沉默了,还说是可贵呢?因为孩子们在沉默中反思,知道了他以前只会享受父母的爱,还以为是理所当然的,在沉默的时候,他们也知道父母的爱也是需要回报的。
我的父母也很爱我,我不开心时,妈妈会带我下楼散步谈心。爸爸则会在妈妈批评我的时候去替我求情。
父母爱我们不是天经地义的,我们也要回报的,回报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可以偶尔用自己的零花钱给他们买点小礼物,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让他们开心。有一次我考了六十分,虽然我只进步了十分,但他们非常高兴。我还可以在他们下班时给他们倒杯水,说句“辛苦了”。以后我也要让他们更开心,做一个懂得回报的孩子。
第3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认识“霎”“蕴”等9个生字,会写“迅”“缓”等14个生字;学生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异口同声”“神气十足”等词语的意思;学生能够概括课文内容,明白孩子们情绪变化的原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联想及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能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情、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并了解这种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及联想,学生能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并能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描写语言、神态、动作的关键词,理解孩子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沉默为什么可贵。
教学工具(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在我们课堂上,什么时候大家会很安静?大家都会因为什么而沉默不语呢?”学生自自由发言,教师简单总结,导入新课:“在一位老师的课堂上,本来很热烈地讨论着,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后,大家突然就安静了,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难倒了大家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可贵的沉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决字词
1.自主探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勾画出生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桌讨论,自主学习生词,如“蕴藏”“霎时”“左顾右盼”等,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反馈: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正音、析字形,利用形近字以旧带新记忆生难字,如:“稚”与“唯”,“恰”与“哈”。
(二)了解内容
1.提问: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学生自主默读课文,标出段落,勾画出有疑问的语句,然后跟同桌讨论概括课文内容。教师点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明确: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讨论热烈,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教室里又热闹了起来。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场景一:沉默前的热闹
1.提问:老师一开始问了什么问题?课堂气氛如何?
要求:学生默读1-9自然段。
明确:父母是否知道他们的生日,是否帮他们庆祝生日。学生回答积极,课堂很热闹。
2.提问:你从哪些词或句子中感受出来这种热闹的氛围的?
要求:画出原文,借助课文插图,帮助理解关键词。
明确:“异口同声”“骄傲地举起手”“神气十足”“索性占了起来”......
3.提问:学生此时的心情、状态如何?为什么?
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状态的缘由。
明确:兴奋,幸福;因为感受到了父母满满的爱。
(二)场景二:可贵的沉默
4.提问:老师接着又问了什么问题?学生的反应如何?
明确: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否向父母祝贺生日。安静,沉默。
5.提问:大家为什么沉默?
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利用想象补白法,体会大家此时的沉默。
明确:惭愧,自责
6.提问:“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似的神色之中?”这是什么神色?为什么说他们可爱?
要求:情景模拟,结合实际体会,小组讨论理解含义。
(三)场景三:沉默后的热闹
7.提问:沉默过后,教室又热闹了起来,这一次他们在热烈地讨论什么?
明确:他们在讨论怎样知道父母的生日。
8.提问:这次的热闹与沉默前的热闹又不一样了,为什么?
明确:他们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
四、巩固练习,延伸认知
朗读最后两段,理解用行动报答父母的爱。请学生畅谈该怎么去回报父母的爱。
五、归纳小结,深入理解
结合配乐,师生合作朗读课文。请学生谈谈这沉默的可贵。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给父母制作一张卡片,可以利用网络的电子贺卡也可以是手工的,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根据课文插图,描述三次场景。
第4篇:可贵的沉默读后感
在我妈妈生日的前一天,我读到了一篇文章——《可贵的沉默》。我读完后,就陷入了沉默和深思。
这篇文章大概描述这样一件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同学们,爸爸妈妈是否知道自己的生日,有没有庆祝过。大家都抢着回答,教室里很热闹。可是,当老师问同学们的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有没有给他们祝贺过,大家都沉默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懂得了关心父母、感恩父母。
现在的儿女们,几乎都不知父母的生日,不知感恩父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细碎的,同时也是渺小的,这些儿女们并不在意,有时还会觉得很厌烦。而父母呢,也不会在意这些,一心只想着给我们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呢,也不例外,和这篇文章里的同学一样,不知感恩父母。以前的我,总是向我的父母吆三喝四的,做错了什么事,总把责任推在他们身上,还让他们给我做这事,做那事,我还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可是,当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感到那时的我很愚蠢。现在我才明白,我的父母那么爱我。在这世上,最难报完的恩就是“父母恩”啊!
妈妈每天都会起很早给我做丰盛的早饭;无论天多炎热,多寒冷,爸爸都要为了我去打工挣钱;不管刮风下雨,妈妈都会准时送我上下学......所以,我要改正错误。
妈妈生日那天,我把房间布置好,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让爸爸去买一个关于感恩的蛋糕,自己做了两张贺卡,上面分别写着:我爱您,谢谢您抚养我长大!妈妈回来后,我把卡片给了她一张,也给了爸爸一张。虽然今天不是爸爸的生日,但我还是想告诉他,我爱他。爸爸妈妈的眼睛红红的,热泪盈眶,他们非常感动......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同学们那可贵的沉默,也懂得了以行动来报答父母的恩情。